耶倫訪華到底得到了什麼?中國贏了這場外交戰!

占豪

耶倫訪華到底想得到什麼?

應該是三大目的:一是推動中國購買美國國債;二是促使中國放棄發展高科技;三是要求中國不要支持俄羅斯。

這三點,其實最核心的點就是要中國購買美債,後邊兩個不是不重要,而是美國知道不可能。讓中國放棄發展高科技?如果這個能說服,中國還會打貿易戰與科技戰嗎?所以,這個不過一個談判籌碼而已。至於要求中國放棄支持俄羅斯,這一點中美的看法完全不同,美國所謂的不要支持是和美國一樣斷絕與俄羅斯的經濟往來,而中國認為中國是主權國家,有權決定和任何人做任何正常的合作,中國不直接向俄羅斯出售武器已經是給足了美西方面子。

那麼,就這三個目的,耶倫得到了什麼呢?

對於這四天訪華行程,耶倫臨走前召開了個新聞發佈會進行了總結。耶倫給的總結是:儘管美中之間分歧猶存,但近幾天的會晤已進一步推動雙邊關係重返穩定軌道。她再度重申,美國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鈎」。

這幾個意思呢?

耶倫的意思是說,美國的表達方式已經改了,不再說與中國經濟「脫鈎」了。是的,美國的確認為「脫鈎」感覺的確不符合潮流,因為大家都覺得「脫鈎」對自己不利,美國推進的並不理想。由此也說明,我們之前與美國進行的外交戰贏了,美國最後不得不改口。當然,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又建議的一個新說法——「去風險」。相比「脫鈎」,其實「去風險」的風險更大,因為這種說法更隱蔽。不過,中國第一時間就發現了,所以早早就在與歐洲的交流中挑破了這一層,尤其是在於德國的溝通中,中方明確告訴對方,去風險其實就是去機遇、去合作、去穩定、去發展。秦剛國務委員兼外長在5月訪問德國時就強調了這一點。

李強總理日前訪問德國時,更是再次談到了「去風險」。李強總理說:「德系汽車在中國市場當時就是獨佔鰲頭,在有的地方可以說是一統天下。我長期在地方工作,單位配車就是德國車,我在上海工作五年,配車是大眾汽車,我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風險。我們到醫院去做CT檢查、核磁檢查,都是西門子的,我們躺在那裡沒有覺得不安全,我們覺得這些都不應該是風險,中國也從來沒有對這些問題搞所謂的『去風險』。」

李強總理的這個舉例,除了非常生動以外,其實也是對德國人的一次警告。為什麼?因為中國市場有大量德國產品,或者說德國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非常需要中國市場。試問,如果真的要借「去風險」搞「脫鈎」、「斷鏈」之實,那德國將失去中國市場。相信德國人聽懂了中國總理的暗示。

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6月29日表示,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麼是風險?風險來自哪?中國向世界注入的是穩定性、確定性和正能量,怎麼就成了風險?不管怎麼包裝,美方的「去風險」仍是「脫鈎斷鏈」,本質上是「去中國化」,最終是去機遇、去合作、去穩定、去發展,不僅解決不了美國自身的問題,還會反噬自身,拖累世界。

所以,美國的「脫鈎」、「斷鏈」搞不成,這個「去風險」最終也必然搞不成,美國這次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中美分歧猶存的情況下,推動中國購買美債,也就是說耶倫嘴裡所說的推動雙邊關係重返穩定軌道。耶倫在發佈會上稱,她此訪與中方官員進行了累計約10個小時雙邊會談,這些對話「直接、有實質性且富有成效」,是美方為推動「美中關係有更堅實的基礎」而向前邁出的一步。

從耶倫的這番總結就可以看出,中美這次溝通的很「直接」。所謂「直接」,就是美國想要什麼說得很清楚,中國要求美國做什麼也很清楚。所謂實質性,那就是美國可以在哪些方面讓步,中國可以做到什麼程度,也會有談到。富有成效的意思就是,雙方都理解了對方的意思。那麼,再說徹底一點就是,雙方的各種條件都談了,但未能達成任何實質性協議。

關於耶倫提出的什麼條件,肯定是沒有準確消息的,但網上流傳一個版本,就是美國以取消特朗普時期額外施加的關稅為條件,要求中國購買美國8500億美元的國債,撤回針對美國的反制裁措施,同時要求中國承諾不支持俄羅斯。

這三個條件是真的還是假的現在肯定無法驗證,但以美國政府那種不要臉的尿性,他是真的會提出這種無釐頭的條件的,然而對中國來說,卻一條都不可能答應她。特朗普強加的輸美商品那些關稅,中國企業早就適應了,由於美國通脹,現在取消對美國更有利。試問,拜登上台後就想拿這個條件向中國交換,結果一無所獲,現在拜登任期都兩年半了,美國政府還拿這個條件說事的話,除了說腦迴路奇葩外,還能說什麼呢?

至於購買美國8500億美元的美債,以及撤回對美國的反制裁,這種要求中國怎麼可能答應?我們借給你那麼多錢,你豈不就更有勁支持「台獨」了嗎?美國不放棄政治上遏制打壓中國,不放棄在台海或南海挑事,中國壓根就不可能那麼大規模購買美國國債。當然,如果美國取消了關稅,中國對美國的順差更大了,這些錢沒地方放不得不增加一些美債,那倒是可以的。但是,只要美國不放棄地緣上、軍事上對中國進行圍堵、打壓,中國都不可能大規模購買美國國債。

至於撤回美國的反制裁,美國要想中國做這些,首先得自己撤銷對中國的制裁。耶倫到中國不能說一句所謂的「美國阻止中國獲得半導體等敏感技術的一系列措施,並不是為了損害中國經濟」這樣的鬼話就能蒙混過關的,因為中國也完全可以說一樣的話,告訴美國限制美國獲得鎵和鍺,也不是為了損害美國經濟,而是為了支持美國發展實體經濟,幫助美國重建基礎工業。

當然,耶倫也沒打算一次訪問就達到目的,所以她的總結也非常清楚,此次訪華目的是建立和深化與中方新一屆經濟團隊的關係,減少誤解風險,並為未來兩國在氣候變化、債務危機等領域的合作鋪平道路。用她的話說就是「我確實認為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不過「沒有一次訪問能在一夜之間解決我們的挑戰」。

耶倫同時強調說,華盛頓並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鈎」,因為這「對兩國來說都是災難性的,也會破壞世界穩定」。「我們相信世界容得下我們(兩國)的共同發展。」她說,「我認為我們可以擁有對彼此和世界都有益的、健康的經濟關係。」這些話,繞來繞去,暗示的都是要中國購買美債。她的話中甚至暗示,如果中國不夠賣美債,未來美國爆發債務危機,那就是中國的責任了。

耶倫這次訪問,其實是就經濟談經濟,說白了就是一心讓中國買國債。但是對中國來說,僅僅談經濟肯定是不夠的,因為那樣是美國單方面得利,所以還得政治經濟一起談。中美到底能不能談成呢?坦率說,非常難!可能中美有較小的妥協,但大的妥協非常難,因為那意味著美國要調整針對中國的大國戰略,那是不可能的!

不過,無論如何,在過去一段時間裡,中美之間的外交戰是中國佔據了絕對上風,不光中國與更多國家達成了共識、深化了更多合作,甚至已經把美國的「脫鈎」、「斷鏈」這種說法都給打下去了,甚至耶倫都開始說「世界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了,這不就是重大進步嘛!

接下來,美國一定還有很多陰招,但這些中國都不怕,因為時間在中國這邊。在美國總想著搞中國的時候,中國早與很多國家達成了更多合作,隨著時間推移,中國的發展潛力越來越大,而美國的消耗卻越來越多,中國越來越實,美國則越來越虛!

虛實的對比,最終會在某個真正掰腕子的時候徹底露餡!讓我們拭目以待!甚至有些期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