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運氣

晨楓老苑

進入近代以來,中國是個運氣不好的國家。在思想上和科技上都錯過了工業革命,也錯過了大航海,鴉片戰爭後更是被帝國主義打上門來,100多年後才緩過氣來。現在中國依然有種種不如意,但無可置疑的是,中國現在處在歷史以來最強盛的時代。中國的強盛當然不是任何人賜予的,而是幹出來的。但中國在強盛之路上,時運是個很有意思的因素。

抗戰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最低點,但抗戰最終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無疑是有利於中國的。沒有美蘇參戰,中國的抗日戰爭還要漫長得多,艱苦得多。

朝鮮戰爭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勝利,這是志願軍艱苦卓絕地奮戰所取得的勝利,但這也是在美蘇爭霸的大環境下取得的。蘇聯的支援是很有用的,美國的戰略重點始終在歐洲也避免了美軍壓上更大的力量。

70年代是中國的困難時刻。動蕩餘波未消,百萬蘇軍陳兵邊境的壓力巨大,但美蘇爭霸的大環境再次發揮了作用,這一次是美國拉攏中國圍堵蘇聯。尼克松訪華使得中國與西方關係解凍,直接為幾年後改革開放時代的外資引入打開大門。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對外國的一切都是仰視的,港台隨便什麼小老闆就可以到大陸來充大款,外資更是天頂星級的存在。那時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再不改革開放,就要被開出球籍了。但什麼是改革,怎麼開放,如何算是保留或者是開除球籍,誰都不知道,只有摸著石頭過河。

那時的一般認識是,全球化已經到了末尾,四小龍是最後一波得益者,中國已經晚了。現在知道,那時是並行供應鏈,歐美與四小龍在中低端供應鏈是平行存在的,歐美的去工業化剛剛開始,而中國成為主要承接體,這才是真正的全球化。

中國的製造業超級大國是從這個時代開始的。在歐美的設計中,歐美負責設計和關鍵技術,中國負責打工,在中國經濟和中產階級發展起來的過程中,中國和平演變也水到渠成,因為西方自由民主和個人主義觀念是普世的。「上帝的羔羊沒有成為忠誠的信徒,只是因為還沒有聽到上帝的聲音還沒有感到上帝的恩惠。」

海灣戰爭時代,中美軍力差距達到歷史上的最高點。但在美國看來,中國根本構不成威脅,沒有必要刻意扶植台獨。有了蘇聯崩潰的前科,崩潰的大國即是紅利,又是負擔。在可以輕易管控的時候,維持現狀是最有利的。老布殊批准向台灣出售150架F-16,意圖大大加強台灣的軍力,可以在20-30年內維持絕對優勢,避免兩岸攤牌的衝動。

90年代上半葉,中國在重啓改革開放後,再次面臨嚴重困難,國內有三角債和百萬大下崗,國外則是各種崩潰論滔滔不絕。這也是台獨的第一波嚴重挑戰。導彈演習當然是強烈的震懾,但李登輝要是執意台獨,解放軍除了再打一次抗美援朝級的浴血奮戰,可能並沒有太多的選擇。或許是出於對「中國即將崩潰」的預期,台獨沒有走出決定性的一步。中國不僅沒有崩潰,反而迅速強大,極大地出乎了台獨的預料,實際上也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連中國人都沒有預料到崛起會如此迅速。

這也是東南亞經濟高歌猛進的時代,用綁定美元和高利率,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帶動資產價格上漲,營造出亞洲經濟奇跡。當全要素生產率與經濟增長脫節表面化時,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了,而中國脫穎而出。與此同時,中國主動貶值人民幣,發展出口導向的製造業,取代了大量東南亞中低端製造業,低調但扎實地發展全要素生產率。

這也是全面進口替代的時代。早期的「大進大出,兩頭在外」賺的只是最後組裝的辛苦錢,中國要發展進口替代,減少外匯消耗,用國產替代降低成本。從最初的拉鍊、面料開始,逐步擴大到製造拉鍊、面料的原料和設備,乃至「天下萬物,無所不包」,這是傳奇式的中國供應鏈的開始。

這也是新自由主義強勢席捲全球的時代,強調市場經濟,反對國家干預,金融槓桿化是敢想敢乾的標誌。不少人鼓譟中國應該加速金融自由化的步驟,有了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中國更謹慎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更是不大有人說這事了。

小布殊上台的時候,就提出中國是美國的戰略對手(strategic competitor)而不是戰略夥伴(strategic companion),批准對台灣出售8艘潛艇,但911這只灰犀牛攔腰撞翻了美國。美國不是對伊斯蘭極端主義一無所知,這頭灰犀牛對著美國疾跑其實有一段時間了,這時撞上美國並非時間上的巧合,而是歷次中東戰爭中積累的挫折感、以巴衝突(尤其是沙龍上聖殿山後挑起的第二次巴勒斯坦人大起義)中積累的不公感和阿富汗聖戰者贏得反蘇戰爭後的原教旨主義情節在這個時候爆發了。美國對此估計嚴重不足,這徹底打亂了小布殊的對華思維,可以說為中國贏得了20年的機會窗口。

在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的時候,全球化進入了快車道,但中國供應鏈還只是在初級階段。經濟危機極大地削弱了歐美,中國則依然人畜無害,在歐美關門之前,大抄了一把底,收購了一批歐美優質資產。這也是歐美依賴中國幫助恢復的時代,供應鏈向中國轉移加速,這是歐美資本減負增效脫困的關鍵,但也使得中國供應鏈成為如今大到推不倒。

這也是中國高科技悄然發力的時代。在蘇聯解體後,中國著實撿了一大批洋落,蘇-27和AL-31的引進本是沒有這個機會的。但俄羅斯不傻,希望用扣押關鍵技術的辦法,建立中國的路徑依賴,長期控制中國的軍工發展,一方面確保長期銷售渠道,另一方面也控制中國的軍工技術進步。但中國對於被禁運已經是神經過敏式地敏感了,趁著經濟開始發展起來了,轉入自主研發的軌道,大批新質裝備逐漸投入使用,正好趕上民進黨上台和陳水扁的第二波台獨惡潮,有力地制止了台獨衝動。

從這以後,中國的軍工研發一發不可收拾。如今的珠海航展還不是世界最大規模的航展,但絕對是世界最大規模的防務展,而展品幾乎清一色都是中國製造,技術水平全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21世紀初,西方還在信心滿滿地預測殲-10將重復殲-8的漫長磨難歷程,短短幾年後,殲-20橫空出世的時候,還有人信誓旦旦地說跑道上滑跑試驗的只是騙人的模型,是用卡車拖著跑的,後來成了用直升機吊著假裝的,再後來就沒有後來了。

如今,用先進裝備和厚實後勤武裝起來的邊防官兵可以在保溫、有網絡和氧氣的高原營房裡一面緬懷長津湖英烈的光榮戰史,一面觀賞對面印軍的發抖連;東風17把軍事世界帶入了高超音速時代;中國空間站則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成為世界上唯一還在運作的空間站,沒准NASA要來找中國商量,共享和平開發空間了。

中國電信則在電話時代遠遠落後於世界後,在光纖時代彎道超車,更是在手機時代一躍而在5G領先了。華為擁有最多的5G專利,是因為中國從DVD到手機,吃了太多專利壁壘的虧了。沒想到,一不小心領先了。

從洋務運動的時候開始,中國就吃缺鋼少鐵的苦頭。大煉鋼鐵是非理性化的抗爭,最後被證明是不可持續的。但在改革開放後,中國埋頭髮展鋼鐵工業,一不小心差不多佔世界的60%了。也是從洋務運動的時候開始,中國就對能造超級設備的歐美仰望,現在一不小心也在世界上領先了,連英國造航母都用上了中國起重機,奧巴馬在邁阿密鼓吹美國製造的時候,身後一陣風揭起懸掛的美國國旗,赫然露出的也是振華港機的標誌,這也是進口替代的鍋。

2008年經濟危機前夜,世界石油價格飆漲倒149美元/桶。為瞭解決進口石油的成本和來源可靠性問題,中國逐步走上能源去石油化,光電、風電逐步開始,電動汽車也開始推動了。但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時候,中國還堅定地反對全球性的去碳化,因為這對發展中國家造成不合理的能源門檻,如今中國成為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部分原因是氣候變遷是一個真實問題,部份原因是因為中國在光電、風電的製造、部署方面都全球領先了,進一步推動有利於中國的生意,還有部份原因是因為這可能成為後來者取中國而代之的不可逾越的障礙。

在西方的供應鏈去中國化的宏圖裡,越南和印度是兩個最重要的國家。風電、光電甚至核電最終也將成為越南、印度的重要能源來源,但畢竟成本較高,煤電依然是成本最低的選擇。但去碳化最終不僅是道德壓力,也將是經濟壓力,用煤電製造的產品在世界上可能面臨「骯髒產品」的標籤,與「強迫勞動」打入同樣的另冊。

能源去碳化與ICT和先進製造最終構成「中國製造2025」的基礎。這在開始的時候主要是高級形式的進口替代,但在特朗普時代突然成為未來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了。由於動手早,很多方面已經上軌道,特朗普的醉拳沒有把中國打暈打趴,反而使得中國看清必須堅持的方向了。中國航發已經在「突破重圍」的門檻上,中國芯片可能也在10年里就能「突破重圍」。中國生化製造在新冠疫苗競賽中體現了意想不到的實力,也將成為新質中國先進製造的一部分。在人工智能、機器人、量子科技,有說法中國已經領先美國了,這可能是誇大其詞,但中美同屬第一梯隊,這是無可置疑的。中國由於密集的投資和更豐富完整的應用生態,可能在10年內領先美國,這也是不小概率的事。

一帶一路最開始的時候不乏推銷剩餘產能的考慮,但逐漸地,這成為中國走向歐美之外的經濟政治構架了。必須說,改革開放在一開始主要是引進西方先進經驗、對西方經濟開放,中國是在努力融入西方主導的政治經濟體系。但政治經濟現實迫使中國抬起頭來,擁抱歐美之外的世界。在特朗普時代,正是這樣的分散化幫了中國。

新冠對誰都是灰犀牛。在理論上,烈性傳染病的可能一直存在,各國公共衛生體制就是防備這個的。但實際上,誰都不太把這當回事。然後就出現了太多的然後了。中國首先受害,但馬上穩住陣腳,雷霆手段,分割圍殲,在付出沉重的代價後,迅速控制了疫情。

西方的文化傲慢和僥倖心理被疫情現實擊碎,英國新出台的調查報告認定政府初期的群體免疫策略是史上最大公共衛生災難,後來的疫苗推廣則是最大成就。前一半是肯定了,後一半其實還不能下結論,單靠疫苗是否能避免下一次流行是有疑問的,這就像單靠防彈背心而在戰場上亂跑並不能降低傷亡一樣。

但疫情像又一頭灰犀牛,把正準備調動整個西方政治經濟力量壓倒中國的特朗普和西方反華勢力打懵了頭,供應鏈的去中國化不僅半途而廢,還逆轉了。戴琪公開說不再脫鈎,而是要再掛鈎。最終還是想要逐步脫鈎的,但在可預見的將來是不可能脫鈎了。這不等於中國可以務實脫鈎的長遠前景,但更不等於西方可以默認中國會原地踏步。中國需要的正是時間,再給10-20年,中國成為世界經濟雙中心之一是大概率的事,如果不是最主要中心的話。

事實上,現在中國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是世界經濟的雙中心之一了。中國的去碳、去產能猛力壓縮鋼產量,結果導致鐵礦砂價格暴跌近半。恆大資金鍊斷裂,弄得IMF、美聯儲、美國國務卿都要發話,恆大還沒倒呢。中國浮動煤電價格(在現在煤價高企的情況下,這等於上調電價),把能源價格上漲的壓力有中國內部消化,轉移到全世界市場一起承擔。這是過去只有美國才有的「特權」。

在一段時間裡,房地產、互聯網、補課、遊戲成為中國經濟裡上躥下跳的大玩家。這些行業都有存在的理由,都做出過實質性的貢獻,但真理往前再跨一步就成為謬誤。中國崛起靠的是製造業,從基礎到先進的製造業是中國的國本,這些吸金巨獸會扭曲中國經濟,把中國帶離國本,並製造出一系列社會問題(比如補課在本質上是教育私立化,遊戲有成為新質毒品的危險),只有在還沒有「大到不能倒」的時候就及時管束。目的不是要抑制新質行業,而是要確保全要素的均衡發展,不能畸形。這一次,中國再次走在危機的前面,中國首先推出的數據主權、互聯網責任也被西方悄悄接納了,但西方互聯網經濟有點大到不能倒了。

在這幾十年裡,中國人也從凡事統統仰望歐美開始,轉變到越來越自信,自信到歐美都有點害怕了。民主自由的真諦受到質疑,因為太多的醜惡打著民主自由的民意。個人主義也受到質疑,因為新冠凸顯了個人自由高於集體安全的問題。共同富裕打破了公平與財富只能二取一的迷思,這不是簡單的劫富濟貧,更不是大鍋飯,而是新質的全社會扶貧,只是貧與不貧的分界線極大提高了。

中國崛起在本質上是經濟的,但影響遠遠超過經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原理。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最中國特色的體現。如果有Pax Sinica,這就是核心,而不是航母或者芯片,人民幣或者孔子學院。

中國的運氣好真好,但又不是運氣的關係。都說運氣只留給準備好的人。中國沒有準備好,因為中國不知道要準備什麼。中國經濟是在「偶然」中走上全要素發展的正道的,不是不想投機取巧,而是每一次動心思的時候,不希望看到中國輕鬆愉快地發展的勢力和國家就快快地把門堵上了,每一次中國新抓住拐杖的時候,都被快快拿走了,迫使中國老老實實靠自己的力量、均衡扎實地發展。久而久之,成習慣了,不均衡就覺得不對勁,趕緊調整,果不其然,剛好趕在禍害的前面。

走著走著,該走的路反而逐漸清晰了。看得見來路,看得見去途,信心也就來了,路也就走得更快了。

如果說中國的運氣好,那中國的運氣只有一個:認識到了苦幹和別取巧的道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