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言少敘,直接看3組數據:
1, 2023年1季度德國GDP增速-0.3%,第二季度增速為-0.1%,呈現萎縮趨勢;
2, 精密工業產品,歐盟自華進口從2000年的2.5%上升到2022年的13%。與此同時,自德進口從17.7%下降到15.5%。
比如機械工程產品,歐盟自華進口從2010的6.8%,上升到2022年的13%。同期德國佔歐盟進口份額從22.6%降至20.5%。
上述數據來自德國經濟研究所(IW)8月15日發佈的報告。
精工製造一直是德國的強項,也是德國的驕傲,然而中國在大幅上升,德國卻呈下降趨勢。
3, 德國聯邦統計局8月4日公佈數據,德國對華出口佔其出口總額,從2020年的7.9%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6.2%,2022年這一數據為6.8%。
仔細觀察上述數據,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比,中國GDP增長挺好,德國不斷萎縮;中國對歐盟出口不斷上升(特別是精密製造),德國卻不斷下降。
更有意思的是,德國一直嚷嚷著要對中國「去風險化」,也就是要減少對中國產品的進口、減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結果卻是中國自德進口越來越少。
上述數據表明,德國對中國去風險化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誰對誰去風險化還真說不准。
時值全球大變局之下,德國本可以左手拉著俄羅斯能源、右手攜手中國貿易,在美元衰退的時代大有可為,但執政聯盟卻在摧枯拉朽毀傷德國,其效率之高在近百年來都少有人可與之匹敵。科爾、施羅德、默克爾幾任優秀總理的積累被綠黨一朝敗光,正如俾斯麥、威廉一世之前幾代普魯士人的努力,被威廉二世浪一把,完了。
最後再說2點:
1, 德國作為老牌既得利益集團,一定程度綁定美國與新興崛起力量對抗是必然的;
2, 與俄歐相鄰不同,中歐相隔萬里,誰對誰都構不成存亡性威脅,也就沒有生死對抗的必然性,這使得中歐之間能夠合作,只要利益適當。■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