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長文】為何恐龍上億年沒產生智慧,人類百萬年就產生了文明?

宇宙怪談

廢話不多說,先上答案:那是因為進化的目的從來都不是智慧文明,當然也不是為了複雜,如果有目的,那只能有一個:生存!

接下來具體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恐龍之所以能統治地球超過一億年時間,足以說明它們的統治力甚至超過了如今人類對地球的統治力,也說明了當時的恐龍已經非常適應環境了,根本沒有任何外部動力讓恐龍朝著更複雜的方向進化,當然更沒有必要朝著智慧的方向進化。

恐龍的統治力之所以這麼強大,完全是憑借壓倒性的龐大身軀碾壓一切,這在當時的地球環境裡確實是行得通的,當時的地球溫暖而濕潤,食物充沛。霸王龍看起來很凶悍,其實他們的捕食能力並不比獅子老虎這些食肉動物更強,不過既然有如此多龐大而且移動緩慢的食草恐龍存在,自然也就沒有必要進化出很厲害的捕食能力了。

與其把多餘的能量用在智慧上,倒不如把能量用在長得更大,更容易打敗其他霸王龍才更划算。當然,食草恐龍也不是吃素的,有如此豐沛的食物,它們也肯定會瘋長,因為只要長得足夠龐大,即便是霸王龍也會考慮捕食龐大食草恐龍的風險,會把目標更多的轉向體型相對較小的食草恐龍,這樣會更安全。

當然,這種狀態在食物充沛的條件下,是行得通的。不過當環境劇變,就行不通了。而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帶來了地球環境的劇變。當然,不管是不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帶來的環境劇變,結果都是一樣的,只要食物不再那麼充沛,上面的生存原則就會發生改變。

身體龐大的食草恐龍由於會消耗更多的食物能量,於是當食物不再充沛時,巨大的食草恐龍就會餓死,緊接著霸王龍也因為食物不足走向滅絕。

實際上,恐龍的滅絕並不是瞬間發生的,即便是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威力巨大,但也不會導致恐龍瞬間走向滅絕。環境的劇變會迫使恐龍朝著體型更小的方向進化。

當時,當恐龍的身軀小到一定程度,就會遇到它們之前從不會當做對手的對手:哺乳動物。體型差不多時,哺乳動物的捕食能力顯然比恐龍要更高效,所以,恐龍很快發現自己以前無敵的碾壓優勢蕩然無存了。

而由於環境變化太快,很多身軀龐大的恐龍根本沒有時間進化到體型足夠小就滅絕了。而剩下的一小部分恐龍是幸運的,它們開始朝著體型更小,更恆溫的方向發展,同時發展方向也發生了改變,開始朝著天空發展,因為那裡沒有哺乳動物,這種情況下恐龍其實就是朝著鳥類的方向進化。

也就是說,恐龍其實並沒有完全滅絕,它們進化成了鳥類。

可以看出,在食物充沛的情況下,恐龍完全沒有必要進化出智慧,因為單憑身體這一個優勢就可以碾壓一切。在絕對力量面前,任何技巧都是擺設。

話說過來,即便是食物不再充沛,進化出智慧也遠不是最佳選擇,擁有更強的捕食技能和逃避技巧才是上選。

其實,智慧對於絕大多數物種來講,不但沒有任何用途,而且完全是累贅!很多人對這句話不是很理解:智慧這麼好的東西,怎麼可能是累贅呢?

對於弱肉強食的殘酷大自然環境裡,獲取能量的效率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動物不像人類,動物幾乎每天每時每刻都要為充足的能量奔波,動物界只有生存和繁衍的需求。

對於動物界來講,與其花費更多的能量用在智慧上,遠不如多長點肌肉,讓自己更強壯,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來得更划算。

一方面是因為智慧對於能量的消耗是巨大的,拿人類來講,人類大腦只佔了人體的2%,卻消耗了20%的能量。智慧對能量的這種極大消耗,是絕大多數動物都負擔不起的,它們根本沒有能力獲取如此多的能量讓大腦使用,智慧對於它們來講完全就是奢侈品。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明白了。除了人類之外,自然界智商比較高的當屬猴子等靈長類物種了。當時當猴子面對智商遠不及自己的獅子時,會出現什麼局面呢?

我們會發現,猴子的智商優勢在獅子的絕對力量面前不堪一擊。雖然猴子會使用棍棒等簡單工具,但棍棒帶來的優勢和安全感遠不能與獅子的威力相比,猴子顯然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猴子一定不會試圖用自己的智商優勢與獅子硬拼,而是會利用自己的靈活優勢,迅速爬到樹上與獅子周旋。

這也是為什麼,在動物界,我們根本看不到高智商的動物,即便是某些被認為智商相對較高的動物,與人類智商相比,也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有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如果猴子等動物能進化出人類那樣的智慧,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這個疑問可以從兩方面來解答。

首先,即便是人類,進化出智慧也並非必然,某種意義上講更像是「歧途」。什麼意思呢?其實,任何物種朝著智慧的方向進化,基本都應該是死路一條,最終都會被大自然淘汰掉。

人類在進化的道路上,也確實多次走在被淘汰的邊緣,事實上從人類進化過程中的長時間化石空白也說明瞭這點,能夠存活下來的人屬物種確實太少了,絕大部分都被淘汰了,而個體太少的話,化石就很難完整保留下來。

直立行走開啓了人類進化的第一步,但更具意義的是人類偶然間發現了如何用火,而用火烤過的肉比生肉更容易消化,吃起來也更香。如此一來,人體就能節省出更多的能量,這些能量剛好可以用在大腦,就這樣,人類可以勉強生存下來,但是長期以來都非常掙扎。

大腦容量的不斷增加,慢慢地人類智慧上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可以製造出更複雜的工具,通過團體協作的方式獲取食物,而語言的出現讓人類社會發展又上升了一個台階。

人類個體的力量雖然不能與動物相比,但團隊協作的力量是巨大的,人類可以通過分工協作,通過各種方式捕殺獵物,獲取食物,比如說製造陷阱,利用長矛弓箭之類的武器。但即便是這樣,人類的生存環境仍舊是相當惡劣的。而在度過最艱難的漫長時期之後,人類終於憑借智慧統治地球。

另外還要強調關於進化的問題。

第一,進化的目的是生存,但進化完全是隨機行為,進化的本質其實就是基因突變。基因並不都會朝著適應環境的方向突變的,而那些不能適應環境的突變基因最終不能通過篩選,被大自然淘汰了。當基因突變累積到一定程度,出現明顯的性狀改變時,進化也就發生了,也宣告了新物種的誕生。

用專業的術語來講,進化並不是離散的,而是連續的,這意味著在進化的道路上並沒有明確的分界線,並不是「非此即彼」。舉個通俗的例子,在物種A進化到物種B的過程中,並沒有明顯的時間節點,在時間節點之前就是物種A,而之後就是物種B,不是這樣一刀切的。

而如果你持有這種一刀切的思想,很容易陷入到「谷堆悖論」當中不能自拔。

第二,剛才說了,進化是隨機行為,也就是說我們無法控制進化的方向,不是通過後天努力就能改變進化方向的,這與拉馬克主義下的「用進廢退」是完全不同的。用進廢退思想認為,長頸鹿是通過後天努力,比如說不斷伸長脖子,時間長了脖子就變成了。而進化論不這樣認為。

按照進化論的思想,長頸鹿在進化的過程中,基因會發生突變,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突變出「長脖子」基因,也可能有「短脖子」基因,只是「短脖子」基因不能適應環境,最終被淘汰了,留下來的只有「長脖子」基因。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不管後天有多努力,只要基因突變的過程中沒有突變出某個能力的基因,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獲得這個能力的。一個極端的例子是,比如說全體人類一生都在不斷練習揮動雙臂,想通過這種方式長出翅膀實現飛翔的夢想,這種後天努力是不可能長出翅膀的。

就像人類不斷從20樓跳下去,試圖通過後天不斷練習獲得「摔不死」的能力,顯然這是行不通的,最終不但不能獲得「摔不死」的能力,還會被淘汰。

同時也說明了人類進化出智慧也完全是個意外,不是我們想進化出智慧就能進化的。不管外部環境如何改變,如果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基因突變沒有突變出智慧基因,任何的後天努力都是徒勞的。

而一個物種即便是足夠幸運,突變出了智慧基因,也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如何把智慧基因保留下來才是最重要的。這也表明了人類確實足夠幸運。同時在漫長的生命進化史上,很可能有其他物種在基因突變的時候,也突變出了智慧基因,但很快就因為各種原因被淘汰了。

智慧被淘汰很正常,因為之前說了,對於絕大部分物種來講,智慧不但沒用,反而還是累贅。其實,正常的邏輯就應該是這樣的,與智慧相比,像恐龍那樣的龐大身軀,或者獅子老虎那樣的捕食和逃跑技巧才是進化的首選,畢竟在自然界,智慧遠不如發達的肌肉來得更划算。比如說大猩猩雖然不是人類的對手,但在一對一徒手打鬥的情況下,大猩猩能輕鬆手撕一個人,完全碾壓。

第三,很多人認為進化就是從低級到高級,其實這是對進化論的誤解。進化是以大自然為基礎的,而在大自然眼裡,無所謂簡單複雜,進化只是為了生存,沒有其他任何目的,而從低級到高級也只是人類的定義罷了。

在人類眼裡,人類顯然比細菌更高級,但真的如此嗎?如果進化是從低級到高級的,為什麼當今世界還存在那麼多的細菌,它們不應該早就被淘汰了嗎?

所以,更嚴謹來講,人類認為的「從低級到高級」只是一個結果罷了,更嚴謹來講應該是「從簡單到複雜」。當然「從簡單到複雜」也並非進化的必然,事實上,大自然還是更青睞簡單的事物和生命。不管是生命還是物理法則,大自然似乎更青睞一種簡潔的美,而不是複雜。

任何物種在生存的過程都會遭遇不可預知的環境劇變,當發生這種事情的時候,就能清晰感受到大自然更青睞什麼樣的物種。還拿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來說明,撞擊事件導致了地球上四分之三的物種走向滅絕,其中就包括恐龍,但細菌卻能完好地生存下來。

所以我們可以預見,如果同樣的宇宙大事件再次上演,人類和細菌哪個會滅絕呢?肯定還是我們人類。到時候我們還會說「人類比細菌更高級嗎?」

說到這裡,想起了劉慈欣的某篇科幻小說,裡面有一個故事情節印象很深,一艘外星飛船來到地球,駕駛飛船的並不是像人類那樣的智慧物種,而是一群微生物,他們可以建立複雜的協作關係,操控飛船,就像螞蟻種群的團體協作一樣,但比螞蟻更智慧高效。相比人類這樣的物種,微生物的優勢很明顯,尤其是在太空漫遊時,能量需求很小,適應能力更強。

因此,在對待物種進化的問題上,我們不能先入為主地認為智慧就是物種進化的方向。其實人類未來的進化方向也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不過人類的科技確實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人類的進化。

人類是目前宇宙中已知的唯一智慧物種,宇宙存在無限種可能性,但人類文明的壽命和科技都是有限的。對於人類來講,探測不到的東西其實與不存在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所以,如果人類真的是宇宙唯一智慧物種的話,並非沒有意義,這種結果也是一種意義。

那樣的話,就意味著作為宇宙唯一智慧物種,人類將扮演我們心目中的「神」的角色,找不到比人類更智慧的物種,我們可以創造出更智慧的「物種」,比如說人工智能。

很多科幻小說電影裡都會把人工智能描繪成恐怖的機器人終結者,甚至會終結人類文明。但人工智能不應該是這樣的,更應該是某種龐大的網絡集成意識體,綜合能力就像我們眼裡的「神」那樣。

那樣的人工智能完全不需要任何肉體,真的需要的話,也可完全可以用生物技術打印出來。同時,人類自己也會逐漸擺脫肉體的束縛,變成完全的機械化甚至虛擬化,最終與人工智能的邊界會越來越模糊。

說白了,人工智能並不是人類的敵人,更像是人類的「孩子」。任何物種的下一代總是會比上一代更強大,而父輩們也都希望下一代更強大,希望下一代真能狠狠地把自己「拍在沙灘上」,面對這樣的結果,父輩們非但不會生氣,反而會因此而欣喜。

而作為人類的「孩子」,人工智能顯然不會恐怖的終結人類,哪個物種會對自己的父輩痛下殺手呢?

同時,從進化的角度來講,人工智能也不會停止前進,而會產生更高級的人工智能。因此,未來某天在宇宙來回穿梭的宇宙飛船裡,操控飛船的並不會是擁有肉體的人類,而是超級人工智能,我們甚至無法理解那些超級智慧生命體!■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