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分享獎項

當地時間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將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蒙吉·G·巴文迪(Moungi G. Bawendi)、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路易斯·E·布魯斯(Louis E. Brus)和俄羅斯固體物理學家阿列克謝·伊基莫夫(Alexei Ekimov,曾任職於美國納米晶體技術公司),以表彰他們在發現和合成量子點(quantum dots)方面作出的貢獻。

他們將平均分享11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約合784萬港元)。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疑似被提前洩露。據《路透社》4日報導,瑞典一家報紙當天刊登了一封據稱來自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電子郵件副本,其中透露了本次諾貝爾化學獎的得獎名單,與稍後公佈的正式名單完全一致。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約翰·阿奎斯特(Johan Aqvist)向媒體表示,這是瑞典皇家科學院的一個錯誤,當時他們並未作出任何決定。

據英國《衛報》報導,巴文迪獲獎後表示,通過一通連夜打來的電話得知自己獲獎的消息後,他感到「非常驚訝、震驚、困倦和榮幸」,並補充說,他並不知道此前獲獎名單的洩密事件。「我被瑞典學院吵醒了,當時我正酣睡。」

粒子收縮時會產生量子效應;顏色取決於粒子的大小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相關新聞稿中稱,前述3位科學家「為納米技術播下了重要的種子」。

瑞典皇家科學院介紹,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獎勵量子點的發現和開發,這種納米顆粒非常微小,其尺寸決定了其特性。這些最小的納米技術組件現在可以傳播電視和LED燈發出的光,還可以指導外科醫生切除腫瘤組織等。

物理學家早就知道,理論上納米粒子中可能會出現與尺寸相關的量子效應,但當時幾乎不可能在納米尺寸上進行雕刻。因此,很少有人相信這些知識會被付諸實踐。

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初,阿列克謝·伊基莫夫成功地在有色玻璃中創造了依賴於尺寸的量子效應。顏色來自氯化銅納米顆粒,埃基莫夫證明顆粒尺寸通過量子效應影響玻璃的顏色。

幾年後,路易斯·布魯斯成為世界上第一位證明流體中自由漂浮的粒子的尺寸依賴性量子效應的科學家。

1993年,蒙吉·巴文迪徹底改變了量子點的化學生產方式,產生了近乎完美的粒子,其高質量在實際應用方面是必不可缺的。

現在,量子點照亮了基於QLED技術的計算機顯示器和電視屏幕。它們還為一些LED燈的光線增添了細微差別,生物化學家和醫生使用它們來繪制生物組織圖。量子點正在為人類帶來最大的福祉。研究人員相信,未來它們可以為柔性電子產品、微型傳感器、更薄的太陽能電池和加密量子通信做出貢獻。

據介紹,蒙吉·G·巴文迪1961年出生於法國巴黎,1988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路易斯·E·布魯斯1943年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196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阿列克謝·伊基莫夫1945年生於前蘇聯,1974年獲俄羅斯科學院Ioffe物理技術研究所博士學位,曾任美國紐約納米晶體技術公司首席科學家。

化學獎是瑞典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在遺囑中提到的設立獎項的研究領域之一。

「上述利息應分為五等份,分配如下:/- – -/一份給做出最重要的化學發現或改進的人……」1895年11月27日,諾貝爾在巴黎簽署了他的第三份,也是最後一份遺囑,將他留下了大部分財富用於設立一系列獎項,即諾貝爾獎。■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