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因為絕食而名聲大噪,引起廣泛關注,甚至被很多網友稱為「最男人的韓國人」的李在明。
他已經開始恢復工作了。
在開始工作之前,李在明去了首爾一家法院就所涉貪腐案受審,然後在10月23號開始正式履行自己的黨首職責。
從8月31日李在明在國會大廈前絕食示威,到後面昏迷進入醫院搶救。
再到病情好轉,慢慢康復,到現在恢復工作,已經有50多天的時間了。
這麼長時間,他都沒有主持黨內的工作,所以回來之後,他第一件事就是出席了最高委員會會議,重整旗鼓,聚攏人心。
大概意思就是說:同志們,餓不死的我又回來了,雖然這一次我絕食失敗了,尹錫悅政府還是沒有讓步,但這一次,讓整個韓國,讓全世界看到了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民調現在是在上升的,大家都很支持我們,所以咱們一定要再接再厲,完成我們的目標……
基本上就是這些內容。
畢竟這麼長時間都沒有主持工作了,黨內缺少主心骨,穩定人心才是最主要的。
這也是外界對他講話的一個普遍猜測。
可是萬萬沒想到,李在明居然給大家來了一個出其不意。
他上來直接就開炮,對尹錫悅政府和執政的國民力量黨發起了嚴厲的抨擊。
他說:「政府和執政黨的無能和不負責任的態度,使得國民生活、國家經濟和安全受到威脅。」
「所以,我要求尹錫悅政府內閣成員全體辭職。」
一上來就這麼勇,直接硬剛尹錫悅和國民力量黨。
為什麼呢?
一來呢,李在明知道不管自己說什麼空話,套話那都是沒什麼用的。
自己說的再天花亂墜,不如直接向對手發起進攻要來的更實在一點。
以此來顯示出自己的雄心不老,雖然剛從醫院康復出來,但是攻擊性可比之前要強多了。
這樣可以讓那些一直在搖擺不定,等著看熱鬧的牆頭草趕緊靠過來。
二來呢,李在明已經開始準備為六個月之後的韓國國會選舉造勢了。
韓國國內有兩大黨派。
一個是尹錫悅所在的國民力量黨,被稱為保守派。
因為他們對內重視「競爭、效率和增長」。
那麼怎麼個重視法呢?
自然就是扶持財閥,多給那些大財閥們出一點利好的政策,讓他們多撈一點油水,從而可以提升GDP,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這樣是最快,也是最方便。
於是,保守派就逐漸成了財閥集團的代言人。
對外呢,保守派的主張是強化美韓同盟,抱緊美國這條大腿。
而尹錫悅呢,在這一點上面可做的太好了。
他不光把美國人的大腿給抱上了,連日本人的他也給抱的死死的。
二戰勞動第三方代償方案,日本核污水排海之後的各種下頭操作。
以及,他在拜登招待他的晚宴上,那獻歌一曲。
拜登都tm驚訝了:我靠,你小子隱藏的夠深的呀,我咋不知道你還會唱歌呢?
正因為如此出色的表現呢。
所以,前不久他還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一起,獲得美國人給頒發的肯尼迪勇氣獎。
這是他們獲獎時候,開心的樣子。
哦,不好意思,放錯圖片了。
應該是下面這張。
你看看他們笑的多燦爛呀。
而另外一個黨派呢,就是李在明所在的共同民主黨,這也是韓國最大的在野黨。
他們也被稱為進步派。
對內他們強調「公平」與「分配」,主張改善社會福利,增加工人收入之類的。
有點社會主義那意思了。
而對外呢,他們奉行民族主義,積極謀求外交和國防的自主,希望喚醒韓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
而這一次李在明的絕食,不管說他是在做戲也好,還是真情流露也罷。
總之他的這個做法,可以算是結結實實的戳中了所有韓國人的心。
誰願意一直做二等民族呢?
之前被美國人給欺負就算了,現在還要來個小日本,他們核污水排海,都不能說了,還得給他們唱贊歌,這是在欺負誰呢?
所以,10月12日,在首爾江西區廳長的補選中,國民力量黨就遭到了慘敗。
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陳校薰高票當選,國民力量候選人金泰佑承認敗選。
於是,國民力量黨領導層宣佈集體辭職。
不光如此啊,最近韓國海洋水產部居然準備在日本附近的西北太平洋公海上進行海洋輻射調查。
咱不管說最後調查出有沒有結果吧。
當他們準備開始調查的時候,就已經是結結實實的在給尹錫悅的政策打臉了。
根據韓國民調機構「真實計量器」所公佈的民意調查:共同民主黨支持率是50.7%,自2020年4月以來支持率首次超過50%。
而執政黨國民力量黨支持率則為32%,創尹錫悅去年5月上台以來新低。
而另外一份民調數據顯示:任職一年半來,尹錫悅的施政好評率為33%,差評率58%。
也就是說,大部分韓國人對於尹錫悅的執政表現那是非常不滿意的。
雖說美國人很滿意,日本人很滿意。
可是韓國人不滿意啊。
短期內來看,對於他的總統之位沒有影響。
但是6個月之後呢,國會選舉,如果共同民主黨大獲全勝,在國會拿到了更多的席位。
那麼尹錫悅雖然空有一個總統之名,但卻無總統之實,相當於是被架空了。
他的任何政策都會受到掣肘,根本就無法開展的。
李在明讀沒讀過兵法我不知道,但我估計他這段時間生病住院的時候,肯定在病房裡面偷偷的看《雍正王朝》了。
李在明對下面人笑著說:
「只要權力都在我們手中,雖然他是皇上(總統),但是政令得不到執行,說的不算,一切白搭。
如此這般。
就是不當皇帝又有何妨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