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瑞最近有點破罐子破摔了。10月19日,輝瑞宣佈抗新冠病毒藥物Paxlovid將轉為自費藥,為期五天的療程定價1390美元,此前,他們向美國政府收取的價格是529美元。
或許好多人都快忘記Paxlovid了。一年前,這款「抗新冠神藥」還是奇貨可居,藥販子將其炒到每盒15000元以上,轉眼間不光是中國,連美國都幾乎沒有人再提起。輝瑞2023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二季度,Paxlovid全球銷售額只有1.43億美元。
由於疫情的消散,這款藥也跌落神壇。
10月13日,輝瑞官網披露了一則公告,大體意思有兩點:美國政府不再買單,退貨了790萬療程的Paxlovid,輝瑞下調今年的營收預期,預計減少90億美元的收入。按照計劃,輝瑞將在2023-2024兩年開展成本削減計劃,計劃全球裁員,而且很有可能波及中國。
輝瑞原本信誓旦旦地認為,2023年新冠藥和新冠疫苗還有很大的市場,今年至少還能賣出215億美元。但形勢變化之快,超出了「宇宙第一大藥廠」的預期。這也給所有開發新藥的企業提了個醒。
曾預期今年P藥需求量大於去年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去年的疫情期間吃過Paxlovid?
當時疫情防控剛剛放開,全國陷入了感染潮。一時之間,有著「抗新冠神藥」之稱的P藥成為很多人爭奪的資源,原本每盒2300元的Paxlovid被炒到15000一盒。
Paxlovid是美國FDA批准上市的第一種口服抗新冠藥物,在全球範圍內認可度都很高。輝瑞一手控制了新冠藥,另一手擁有全球熱銷的新冠mRNA疫苗,可想而知業績自然是炸裂的。
2022年,輝瑞總營收達1003億美元,成為歷史上第一家年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的藥企。自然,其中一大半來自新冠疫苗和藥物的貢獻。輝瑞原本被稱為「宇宙第一大藥廠」,但一度闊別全球「銷冠」寶座好多年,後來憑著新冠疫情中的優異表現又重回排行榜第一名。
輝瑞CEO艾伯樂,也就是那個堅決不同意在中國低價賣Paxlovid的老闆,對公司2022年的表現自然十分滿意。不過,他說了個大話:「2023年,我們希望能再次打破記錄。因為我們從未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推出如此多的新產品。」
在2022年底輝瑞給出的未來業績指引中,公司承認2023年來自新冠產品的收入不可能如前一樣,預計新冠疫苗收入可能下降64%,Paxlovid收入可能下降58%。但他們又莫名其妙地認為,當下疫苗接種率還低,公眾免疫力下降後,新冠藥還會有市場。
他們預計,服藥人群的比例將在17%左右,而2022年才12%。預計2023年該產品的全球需求量為1700萬療程,2022年該數值為1200萬療程。
如今,疫情在全球已不構成威脅,輝瑞仍對Paxlovid維持很高的預期,讓當時的投資界都無法理解。
事實也證明艾伯樂過於樂觀。今年8月1日,輝瑞發佈前半年業績報告,上半年總營收310億美元,同比下降42%,其中第二季度Paxlovid才賣了1個多億美元,沒有延續輝煌。
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輝瑞仍然不放棄新冠業務的預期。在2023年中報里,輝瑞堅持年初設定的營收預期,尤其對兩款新冠產品預期沒有任何變動。
和眾多流感疫苗廠商一樣,輝瑞對秋冬寄予不少期望,認為全球疫情在今年秋冬仍有反復。
直到10月13日被美國政府退貨,輝瑞才不得不直面需求驟減帶來的經營問題。10月13日,輝瑞下調全年營收預期90億美元,並計劃實施節約35億美元的「成本調整計劃」,主要就是遣散員工,可能會包括中國區。
按計劃,輝瑞今年年內就預計要「節約」10億美元,明年預計「節約」25億美元。可以想像,未來兩個月里輝瑞員工的日子不太好過。
外資藥企,往往一招就分高下
回過頭看,宇宙第一大藥廠的決策調整速度似乎太慢了一些。
在新冠產品熱火之時,輝瑞曾多次擴充產能。2021年輝瑞公司曾提出「光速項目」,擴大新冠疫苗的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2022年初,輝瑞表示未來5年將投資5.2億歐元,在法國增加Paxlovid的產能;到2022年底,輝瑞還給2023年加了一筆預算:新冠相關藥物的發佈、收購等運營費用。
中國也有不少企業趕在疫情期間開發新冠疫苗和藥物,不過很多企業已經及時止損。如最早參與開發新冠疫苗的康希諾,在今年4月就傳出疫苗停產的消息;康泰生物更早,去年8月就計提了新冠疫苗資產減值。更多的企業則是默默停掉了相關產品的開發。
不過,單純用「船大不好掉頭」的說辭很難解釋輝瑞的一意孤行。
其實,輝瑞雖然號稱「宇宙第一」,但這幾年創新成果並不多,也沒拿出過風靡全球的代表性產品。新冠藥物和新冠疫苗掛著輝瑞僅剩的一點臉面。
10月20日,輝瑞430億美元收購Seagen公司的計劃終於獲得歐盟的批准,這意味著輝瑞切入了ADC藥物領域,這是有可能出現劃時代產品的新領域,但輝瑞不得不靠重金收購,來保持他們在生物制藥的新一輪技術戰中不落下風。
不過,輝瑞依然是值得國內企業效仿的企業。今年1月,輝瑞CEO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已啓動最激烈的改革:將剝離增收緩慢的消費保健品和非專利藥業務,涉及到明星產品立普妥、萬艾可等,都要被剝離。
外資藥企的競爭通常一招就分高下。全球疫情時,國外主要就用兩款疫苗。如今火遍全球的減肥藥,也主要是諾和諾德一家的天下。就算是抗癌藥PD-1,主流品種也只有兩款。一旦發現缺乏市場前景,這些大藥企都會堅決斬倉,就像這次輝瑞放棄對新冠產品的預期一樣。
反觀中國醫藥企業,每個品種上都有一堆競爭者,處處是紅海,這些競爭者的實力都不強,很多「龍頭」也是矮子裡面挑將軍,不得不在同質品種上慘烈競爭。
缺乏源頭創新、一味跟隨模仿,造成了今天的局面。紅海無邊,「中國的輝瑞」何時出現,依然遙遙無期。■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