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將成為絞肉機戰場

貓哥的視界

在對加沙地帶進行了近三周的空襲後,以色列終於開始進入加沙作戰了。

不過,和很多人猜測不一樣的是,以色列並沒有集結幾十萬人推平加沙,而是採取了短暫小規模的夜間地面進攻,到了白天又撤出來了。

美國把這種作戰方式稱之為「滾動式進攻」。

那麼,以色列有空軍,有坦克,兵力是哈馬斯的十倍,為什麼以色列對地面進攻加沙如此的猶豫和糾結呢?

這是因為,加沙並不好打,一招不慎,以色列就可能陷入血肉磨坊之中。

1、哈馬斯的底氣

在很多人(包括以色列人)的印象中,哈馬斯就是一撥烏合之眾,沒文化沒水平,只知道玩人彈這種比較low的恐怖襲擊。

但這次的阿克薩洪水襲擊,已經充分證明,哈馬斯已經今非昔比了。

第一,哈馬斯已經實現了非常高的組織度。

哈馬斯的領導體系主要分兩大部分:

一部分是哈馬斯最高決策機關「協商會議」,由佔領區內外的領導階層所組成;

另一部分是執行機關,由哈馬斯基層動員機構、出版機構、敵後機構、安全機構(反諜)和軍事力量五大單位組成,它們分別在各自領域承擔維持機構運轉、擴大影響、對敵打擊的職責。

原本大家對這種玩恐怖主義出身的文盲根本不抱什麼希望,也不指望他們有多強的組織能力,但是很多人忘了,其實哈馬斯並不缺人才。

加沙是一個大監獄不假,但正是因為如此,加沙人特別重視教育,希望能從知識中尋找救國之道。

所以別看加沙彈丸之地,加沙人的識字率卻高達97%,是世界上識字率最高的國家和地區之一。

中學畢業後,加沙的孩子會參加一個為期21天的Tawjihi考試,涉及阿拉伯語、英語、文化、地理、歷史、數學和宗教等等,成績優異者哈馬斯會承擔學費,供他們上大學,甚至出國留學。

等哈馬斯培育的這一代巴勒斯坦孩子長大,加入哈馬斯工作後,就會極大提高哈馬斯的組織能力和工作水平。

再加上哈馬斯2008年(獲得加沙控制權的第二年)「鑄鉛行動」吃虧後,便開始進行大規模內部整合整訓工作,從武器性能到戰術戰法的實際運用,均有極大提升。

從此次突襲行動哈馬斯的表現來看,哈馬斯向世界展現了其完全不亞於任何一個國家的戰爭組織能力。

首先是情報機構,哈馬斯通過嚴謹細緻的情報偵察和情報分析,摸清了以色列的布防情況、人員輪換規律和防禦弱點,最終一擊成功。

其次是技術力量上場,飛手使用無人機炸掉以色列的哨塔,電工切斷隔離地帶的電網,還有專業的爆破破障隊伍,面對混凝土牆、鐵絲網、隔離溝採用了不同的爆破方式,這如果沒有長時間專業化的訓練是根本做不到的。

然後就是步兵上場,沿著開闢出來的缺口快速突入以色列腹地,攻打防禦空虛的軍營,並獲得圓滿成功,以色列猝不及防,丟盔棄甲。

空中滲透和海上滲透的哈馬斯成員,同樣也起到了干擾以色列視線,讓以色列難以判斷主攻方向的作用。

就算哈馬斯一擊得手後迅速收縮,善後工作也堪稱完美。

宣傳部門在網上開始大肆渲染以色列的報復有多殘酷,有多少兒童死亡,有多少家庭流離失所,這在相當大程度上抵消了以色列的賣慘宣傳。

後來,隨著以色列空襲越來越頻繁,哈馬斯開始公佈加沙傷亡數字。

25日的時候,哈馬斯公佈了一份長達212頁的文件,記錄了7728名巴勒斯坦遇難者的姓名和身份ID,其中包括2913名兒童。

這種精確到個位數的統計能力,完全可以和一個現代化的政府相媲美,你能相信哈馬斯只是一個搞恐怖襲擊的組織麼?

要知道,恐怖組織之所以容易被擊敗,就是因為其內部很難有體制化的運行秩序,屬於一盤散沙的局面,打掉幾個頭目就能使其分崩離析。

可是像哈馬斯這樣的已經成長為有理想、有經費保障、有運行體系的組織,很難完全地消滅,因為就算炸了一個機構,很快這個機構就會重新組建。

這,就是組織的力量,而組織,是最難擊敗的。

第二,哈馬斯擁有非常龐大的地道網。

在加沙困局中,其實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哈馬斯一邊,技術和資金更是天差地別,在這種情況下,哈馬斯要想堅持鬥爭,就必須想辦法抵消敵方的優勢。

在如何抵消敵方優勢的問題上,40年代的中國抗日敵後武裝,50年代的志願軍和60年代的越南人都已經給了哈馬斯範例了:挖地道。

加沙的地道其實開始的並不早,大概從2000年代初才開始,那時候加沙還處於以色列的佔領之下,而加沙地帶由法塔赫統治,物資並不太缺。

2007年哈馬斯控制加沙地帶後,以色列對加沙執行了嚴格的封鎖政策,哈馬斯才開始大規模挖地道。

經過將近20年的挖掘,加沙地帶已經至少修建了2500條地道,這還是以色列估計的數字,實際數字可能更多。

為啥哈馬斯挖地道這麼快呢?

這其實是以色列逼的。

隨著以色列封鎖的不斷嚴酷,巴勒斯坦的鮮花、蔬菜、糧食產業都先後遭遇巨大打擊,援助資金也開始縮水,那麼巴勒斯坦人能謀生的產業,也是唯一一個有薪酬的工作,就只剩了一個:挖地道。

在加沙地帶,活躍著上百個挖地道施工隊。2011年的中東報告中指出,地道產業是加沙地帶第二大非政府雇主,也是年輕人的最大雇主。

高峰時期,加沙有2.2萬人從事地道行業。這2萬多人整日在地表之下,用鐵鍬等工具挖掘地道。

截至目前,加沙地帶已經擁有了密密麻麻的地道網,這些地道按照用途,可以分為進攻型地道,生產型地道,儲存型地道,走私型地道,防禦體系地道等等。

進攻型地道主要是通往以色列後方,主要方便哈馬斯成員利用地道滲透進以色列防線之內進行攻擊。

2006年,哈馬斯通過邊境下方地道使用炸彈炸死兩名以色列士兵,並抓獲了另一名士兵吉拉德·沙利特,在要求交換人質被拒絕後,將其囚禁五年。

此後,以色列經過排查發現,從加沙通向以色列基布茲附近定居點還有一條長1.6公里、深18米的隧道,隧道內有混凝土屋頂和牆壁,還儲存了足夠的餅乾、酸奶和其他食物,可以維持幾個月的生活。

這還是已經發現的,沒發現的還不知道有多少。

這次哈馬斯襲擊後,以色列又就在卡法阿扎基布茲附近發現了一個隧道出口,這裡距離加沙邊界約3公里。

被哈馬斯挖地道挖到眼皮子底下,要麼就是以色列安裝的傳感器沒起作用,要麼就是這些地道挖掘早於傳感器安裝的時間。

最誇張的是2018年,以色列軍方還發現了一條從加沙通往地中海的地道。哈馬斯成員從該地道進入地中海,再潛水抵達以色列發動襲擊。

生產型地道。這種地道主要是用於安置哈馬斯的軍工廠,大都比較寬敞,通電且有通風裝置,哈馬斯的火箭彈、榴彈和炮彈大部分都是在這裡生產的。

儲存型地道,顧名思義,主要用於哈馬斯儲存軍火彈藥的地道,這類地道普遍比較寬,將近2米長的卡桑火箭都能在裡面自由轉向。

走私型地道,主要分為官營和私營,官營就是哈馬斯組織挖的地道,一般都比較寬大,大到可以通行汽車,就算小地道,也都鋪有軌道,方便物資運輸。

私營地道就比較小了,通常寬0.7米,高0.8米,主要是一些加沙富人雇傭施工隊挖的,用於出租賺錢。

至於走私的到底是什麼,地道所有者並不關心,這也就造成了加沙地道經濟的一個魔幻場面:走私犯手中拎的,左手可能是槍支和炸藥,右手可能就是肯德基和巧克力,二者毫無聯繫,但在加沙又並不突兀。

這些走私型地道在十幾年的時間裡,為加沙提供了65%的麵粉、67%的消費品、98%的糖、100%的武器和炸藥。

為規範地道產業,哈馬斯專門設立了地道局,負責監督地道修建質量、控制進出商品類型並徵收稅費,每年可以收稅3-5億美元,是哈馬斯的一大財源。

最後就是防禦體系地道。

這些地道主要大多數寬約1米,高約2.5米,長1到3公里,有許多入口和分支,能與其他地道以及用作指揮中心和武器庫的掩體相連,形成了可以實現交叉火力覆蓋的戰爭堡壘。

一旦一處交火,哈馬斯就能快速通過地道增援,從附近的地道口鑽出來,再使用火箭筒或者無座力炮射擊,使得街上的以軍坦克裝甲車寸步難行。

英國軍事專家評論說「所以會有人從上面、從塔樓向你開火;然後,又從地下開火……如果你摧毀一座建築物,它就會變成一堆瓦礫,對方很容易在其中防守並向你開火。」「所以,實際上,這種地形是以色列軍隊可能面臨的最困難的地形。」

對這些地道的存在,以色列也非常頭疼,也不是沒發動行動攻擊過,但效果並不好。

這主要是因為地道一般深達地表以下30米,入口位於房屋、清真寺、學校和其他公共建築的底層,以逃避以軍偵查。

如果想摧毀地道,如果不派人近距離摧毀的話,那麼只能靠空襲,但空襲能不能摧毀地道不好說,但地表的民用建築肯定是保不住了。

2021年巴以衝突期間,以色列就曾經對加沙地道進行空襲,導致三棟住宅樓倒塌,造成42人死亡,引發了國際的輿論反感。

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10月12日也承認:

「加沙地帶被視為平民的一層,哈馬斯則在另一層。我們正在努力進入哈馬斯建造的第二層。」

但是,進入哈馬斯的地道談何容易?

地道密密麻麻,有官營還有私營,且不說能不能找到地道口,就算找到了,面對黑黢黢的地道,誰敢下去?

以色列的軍方人員曾表示,「哈馬斯有足夠時間在整個隧道中設置誘殺裝置,」「敵人進入後,哈馬斯可能會炸毀整個地道。」

所以,有地道在手,哈馬斯可以大大咧咧地把地道視頻發到網上,顯然是在向以色列喊話,有本事你就來!我在這等著你呢!

第三,哈馬斯的軍工能力不可小覷。

很多人對哈馬斯的印象還停留在手搓火箭彈的狀態,簡陋、粗糙、命中全靠信仰,但現在,哈馬斯已經在有限的條件之下,形成了一個簡單卻高效的軍工生產體系,而且能夠不斷迭代。

比如,第一代的卡桑1火箭僅80cm長,重5.5kg,裝填了1kg斤炸藥,只能飛3000多米,說實話,這點射程連越過隔離牆都困難。

但現在的卡桑4火箭,已經到了2.2米長,直徑170毫米,總重為九十公斤,射程也達到了12-15公里,已經足夠向以色列縱深目標發起攻擊了。

而且,這種卡桑4製作非常簡單,完全沒有超出哈馬斯的技術能力,推進部裝的是白糖和硝酸鉀混合的推進劑,前部是一個十公斤重的TNT炸藥塊,旁邊布滿了鋼珠。

更牛的是,哈馬斯連觸發引信都造出來了,火箭彈頭部有一個倒裝的拔了彈頭的子彈,當彈頭觸地時,撞針就會撞擊子彈底火,底火燃燒引燃雷管,使炸藥爆炸。

除了火箭彈,哈馬斯還能製造更為精密的火箭筒彈頭。這種彈頭仿制自俄制PG-7VR超口徑火箭彈,直徑105mm。

最為天才的是,這種彈頭有一個前後串列的戰鬥部,第一個戰鬥部負責引爆梅卡瓦坦克的反應裝甲,來保證第二個戰鬥部爆炸後,高溫金屬射流能夠穿透坦克裝甲殺傷內部人員。

顯然,這是哈馬斯在長期與以色列的戰鬥中,用鮮血換回的教訓。

最厲害的是,哈馬斯軍工集團居然把俄烏戰場上大放異彩的自殺式無人機和巡飛彈都做出來了。

俄烏戰爭爆發後,雙方都開始大量使用無人機和巡飛彈,也讓這場戰爭徹底顛覆了原有的作戰模式。

無人機這種比較適合弱勢一方的武器很快被哈馬斯注意到了,雖然哈馬斯靠手搓搓不出來電路板,但利用走私而來的商業零部件,哈馬斯仍然組裝出了堪用的無人作戰裝備。

比如,在10月7日的襲擊中,哈馬斯的無人機就首先消滅了以色列警戒塔上的自動機槍和傳感器,然後攜帶反裝甲彈頭的無人機又擊毀了帶有主動防護系統的梅卡瓦-4主戰坦克,哈馬斯甚至還發射了巡飛彈對以色列縱深目標進行了精確打擊.

這些新式作戰裝備讓以色列措手不及,雖然以色列有鐵穹,但鐵穹攔截一下火箭彈是可以的,卻攔截不了這種又小又慢的目標。

所以,哈馬斯的軍工技術雖然不算高,但是仍然能靠自己給一線部隊提供足以打疼以色列的裝備,這對一個被封鎖的地區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哈馬斯可以持續戰鬥的保障。

第四,哈馬斯還有外援。

雖然哈馬斯在以色列圍困之中,但並不是沒有外援。

哈馬斯的外援,一方面是抵抗之弧。

這個「抵抗之弧」,其實是伊朗什葉派之弧的軍事版本,其本質是伊朗組建的一個反以反美大聯盟,在伊朗國外搞事情,減輕伊朗直接壓力。

具體成員包括了伊朗民兵(伊斯蘭革命衛隊的海外身份)、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伊拉克人民動員力量、敘利亞民兵等武裝。

現在哈馬斯襲擊之後,「抵抗之弧」作為一個戰略聯盟,積極參與了針對以色列展開集體行動,所以我們才看到黎巴嫩真主黨開始不斷炮擊以色列陣地。

伊朗也已經多次明確發出戰爭預警,警告一旦以色列國防軍出動地面部隊入侵加沙,那麼抵抗之弧將會立刻還以顏色。

當然,哈馬斯最需要的,還是抵抗之弧對加沙的秘密軍事援助。

伊朗離加沙比較遠,而黎巴嫩離得近,所以抵抗之弧的軍援一直是哈馬斯重要的武器來源渠道。

更關鍵的是,雖然以色列封鎖了加沙40多千米的海岸線,建立了離岸6海裡的海上警戒區,但是仍然有不少黎巴嫩漁船偷偷向加沙運送物資,以色列近些年光查都查到了不少,沒查到的就更多了。

另一方面,是埃及。

埃及這個國家比較糾結,一方面,是埃及民眾普遍對加沙抱有同情之心。

另一方面,是埃及政府非常警惕加沙的哈馬斯,特別是哈馬斯在加沙奪權之後,和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關係密切,甚至竟然開始利用地道反向走私武器到埃及西奈半島給穆兄會武裝。

所以,2015年的時候,埃及摧毀了自己境內的加沙地道口並向地道內灌海水,讓大部分地道徹底作廢。

同時,埃及還配合以色列,對加沙執行封鎖,11公里長的邊界線上面只有一個拉法過境點,通過拉法過境點進入埃及的人數每天控制在800人左右,16至40歲的男子還需要特別許可。

同時,埃及還嚴格限制以色列明確的違禁物資進入加沙。

甚至在哈馬斯這次襲擊之前,埃及其實已經得到了消息,並向以色列預警,不過並沒有引起以色列的重視。

但是,埃及政府的態度,隨著以色列對加沙的狂轟濫炸,已經悄悄變了。

比如埃及總統塞西,就直截了當地拒絕了以色列關於讓埃及接納巴勒斯坦難民的要求,顯然不想讓以色列「人走地留」的目的如願。

同時,數以千計的埃及百姓徒步穿越沙漠,背著食物和水,為加沙難民送去溫暖的希望,埃及甚至還組織了大量車隊,向加沙運送物資。

這些車隊隨時都可能被以色列轟炸,所以每輛車出發前,司機都要做好一去不返的心理準備。

民意如此,埃及也不可能太過強壓,以免背上「阿拉伯叛徒」的名號。

所以,對於拉法口岸附近埃及民居中的地道口,埃及一方面也不太想管,另一方面也的確管不過來,只能就這樣了。

這樣一來,以色列就不可能完全靠封鎖來解決加沙,當年上甘嶺的時候為啥志願軍能死扛著美軍狂轟濫炸而堅持坑道戰鬥?

就是因為後勤部門靠人命維持的運輸線。

現在以色列連加沙的運輸線都斷不了,又怎麼可能徹底擊敗同樣藏在地道中的哈馬斯?

2、以色列的戰術

哈馬斯的這些底氣,我們能看到,以色列當然也能看到。

那麼站在以色列的角度,一定會想辦法以己之長,克敵之短,這樣才能達到戰果最大化,傷亡最小化的目的。

我們可以猜測,下一步對付加沙,以色列可能有以下幾種戰術。

第一是間諜+定點清除。

在2021年的巴以衝突之前,其實以色列是想過用和平演變的方式解決加沙問題的,哈馬斯之所以有源源不斷的兵員,在於加沙地帶高於65%的失業率,人們沒法生存,只能去當兵。

所以以色列採取了一些懷柔措施,開始允許加沙地帶居民前往以色列農場打工,並且發放了跨境通行證。

這種小恩小惠一方面給了加沙人生路,讓他們有了收入寄回加沙,另一方面,也給了以色列向加沙安插線人的機會。

雖然哈馬斯的反諜機構抓獲並處死了不少以色列線人,但誰也不敢保證能夠徹底把線人消滅。

有這些線人的幫助,以色列才能真正掌握加沙的情況。2021年的時候,以色列在轟炸加沙之前,還專門給被炸的房主打去電話,讓他盡快撤離。

這一方面是一種假惺惺的人性化,另一方面是一種赤裸裸的炫耀:你們每棟房子裡面住的是誰,電話多少,我都一清二楚!

現在,以色列驅逐了大量加沙務工人員回加沙,裡面肯定安插了不少以色列間諜,他們的任務就是找到哈馬斯的指揮機構和高層,引導以色列空軍和地面特種部隊消滅。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種作戰模式成效非常明顯,近日,哈馬斯安全部隊司令馬伊森在以空軍襲擊過程中身亡。

自從10月7日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已經擊殺了超過15名哈馬斯高級軍官,幾乎每天都有超過1個哈馬斯高級軍官陣亡。

同時,以色列甚至組建了一個特殊機構,專門從事對哈馬斯的斬首工作。

據《以色列時報》10月22日報導,以色列國家安全總局辛貝特和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使命局摩薩德合作組建了一個特別行動小組,名為「Nili」.

這個單詞是希伯來語「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致說謊」的縮寫,一戰時期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間諜網,就叫這個名字。

「Nili」獨立於一般的以色列政府和軍方單位外運作,有人從這個機構的級別和權限分析,以色列的算盤是,通過徹底摧毀哈馬斯的指揮機構,為下一步的地面作戰打基礎。

第二,小規模進入打夜戰。

10月28日晚,以色列戰時內閣宣佈,針對哈馬斯的第二階段作戰已經開始。

隨後以色列國防軍發佈了一份聲明,指出作戰行動旨在粉碎哈馬斯行動小組的能力,並打擊其軍事基礎。

在成功完成任務後,以色列士兵撤離了加沙地帶,返回了以色列境內。

你看,現在以色列是晚上進加沙,白天再退出來,這種「快打快撤」的作戰方式很有意思。

為什麼以色列會選擇這麼打?說好的推平加沙呢?

這裡面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以色列仍然沒有做好大規模進攻的準備,只能用少量的作戰兵力在夜間進入加沙地帶展開突襲行動,針對哈馬斯的作戰力量、尤其是一些堅固的火力點進行打擊。

這種攻擊模式其實也是一種火力偵察,可以對哈馬斯軍力以及作戰體系、作戰習慣進行摸底,看看自己會遭遇何等烈度的反擊,為後續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蒐集數據和情報。

第二是夜晚對以色列有利。

曾幾何時,夜晚是弱勢一方的盟友,朝鮮戰場上美軍最怕的就是志願軍在月亮明亮的夜晚搞進攻,甚至還給月亮起了個外號叫「中國人的月亮」。

但是,現在時代變了,隨著夜視技術的發展,夜晚反而開始對技術優勢一方有利了。

以色列一直是夜視大國也是夜視強國,連美國以前都要從以色列購買夜視儀,以色列軍隊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佩戴夜視儀作戰,所以夜晚對以色列來說基本和白晝作戰區別不大。

而且,以色列的戰鬥機、直升機和坦克,也具備夜戰能力。通過熱成像儀和士兵身上佩戴的敵我識別脈衝指示器,以色列的坦克、直升機可以在漆黑一片的晚上準確識別敵我,給地面作戰的以色列士兵提供火力支持。

哈馬斯這邊呢?

別說夜視儀了,連望遠鏡都很少,這就導致一旦進入夜晚,斷電的加沙將變得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

就算哈馬斯悍不畏死,但眼前漆黑一片,連敵人都看不清,又怎麼阻擋以色列的進攻呢?

第三是以色列選擇晚上進攻,還有一點不上台面的小心思,那就是可以減輕輿論壓力。

現在無論是俄烏戰爭還是巴以衝突,都已經演變為直播戰爭,通過手機的攝像頭,全世界都能第一時間看到戰場實況,如果是白天,以色列想幹點屠殺平民的事,可能並不方便。

到了晚上,手機失去作用,那以色列想殺平民就殺平民,想灌毒氣就灌毒氣,就不用擔心再被人拍下來發到網上,引發國際輿論指責了。

第三,斷掉哈馬斯外援。

對以色列來說,目前當務之急是破壞掉哈馬斯的地道。

但是,靠人一點一點的啃地道,實在是太慢了,傷亡也大,所以以色列一直在考慮,用短兵相接之外的手段,去解決地道問題。

我們都還記得《地道戰》中,日本人曾經把水缸埋進土裡,借此來監聽八路軍挖地道的聲音。

現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探測地道早已有了各種手段,比如用雷達和其他探測技術來測量熱模式、磁信號和聲音信號,借此獲得地道的位置。

只不過這些設備需要地表作業,所以以色列只能在自己控制區內進行,結果是隔離牆下面都裝上了傳感器了,但對加沙內部的地道毫無辦法。

那麼在下一步的加沙地面作戰中,以色列就可能使用無人機+熱像儀,探測地道的通風口(地道溫度和地表溫度不一致),然後使用大型鑽地彈對地道可能存在的區域進行轟炸。

以色列的武器庫中,有來自美國的GBU-27和GBU-28鑽地彈,這款炸彈是專門用來針對地下的防禦工事的,鑽透混凝土頂蓋都沒問題,就不用說加沙柔軟的土層了。

這兩款鑽地彈雖然都是80年代產品,不如美國新式的GBU57「炸彈之母」鑽地彈威力大,但對付加沙地帶已經足夠用了.

其鑽入地表爆炸後,哪怕並沒有準確命中地道,也能靠巨大的震動把一定距離內的地道震垮。

此外,大量使用鑽地彈,會給加沙的建築造成不可逆的結構性傷害,變成危房,從而起到逼走加沙人的目的。

以色列甚至還籌劃挖一條聯通地中海和紅海的運河,一方面可以取代蘇伊士運河賺錢;

另一方面,運河必然要經過加沙和埃及的邊界,頭頂一條20多米深的河(蘇伊士運河是22.5米深)。

有哪個地道能抗住上面幾十萬噸的水壓?有哪個地道能保證自己不漏水?

所以,哪怕以色列打著修運河的旗號,只把加沙—埃及邊界那十幾公里的運河修了,都能給哈馬斯的地道帶來滅頂之災。

當然,以色列可能還會使用一些反人類的東西。

比如,攜帶天花、鼠疫病菌的老鼠等等,這對免疫體系缺失的加沙地區,可以說是滅頂之災了。

而且,我們絲毫不要懷疑以色列的道德底線,畢竟,以色列已經開始使用毒氣了……

當然,在折騰地道的同時,以色列可能也會從外部想辦法。

既然加沙走私的物資,都要從埃及過來,那我把埃及搞定,不就得了?

雖然埃及拒絕了以色列要求接納埃及難民的要求,但這不代表埃及會拒絕以色列關於打擊地道的要求,特別是埃及政府正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和飆升的通貨膨脹,需要美國給予債務減免。

過去,因為埃及政府的曖昧,這些地道才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但如果埃及政府真的發狠,在埃及這一側搞堅壁清野甚至遷移邊境地區居民,那哈馬斯就算仍然擁有地道,卻得不到物資,那地道又有什麼用呢?

這樣一來,以色列可能不用費勁修運河,都能極大削弱哈馬斯的戰爭潛力。

第四,萬事俱備後,兵進加沙。

目前,以色列國防部長約亞夫·加蘭特公佈了以色列在加沙地區的作戰計劃和最終目標,簡單來說就是三步走。

第一步,通過空襲和地面行動,目標是消滅哈馬斯的武裝力量並摧毀其基礎設施。

第二步是清除哈馬斯的殘餘力量,就是以色列地面部隊清剿哈馬斯的殘餘力量。

第三步是在加沙地帶建立一個新的安全制度,說白了就是建立一個”傀儡政權”。

至於時間,加蘭特說進攻可能會持續三個月之久,同時聲稱:如果在三個月限度內消滅哈馬斯,則將會停止行動。

所以,雖然以色列說進攻進入第二階段,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很大可能仍然是進行這種小規模襲擊,摸清哈馬斯布防情況,研究對應的戰術。

同時,另外幾項工作也不閒著,一邊想辦法消滅哈馬斯高層,另外一邊通過炸地道、逼埃及來斷掉加沙外援。

等這些工作結束,可能一兩個月就過去了,哈馬斯也被削弱到了一定程度,同時國際輿論的熱度也下去了,這時候以色列就可以穩扎穩打地開展大規模地面作戰行動。

根據利庫德集團吉拉·加姆利爾領導的情報部洩露的文件來看,以色列的作戰計劃是先進攻北加沙,然後逼著北加沙的居民南逃,然後再一路往南打。

到時候已經成為驚弓之鳥的平民就會不管埃及人的阻攔,衝破邊境進入西奈半島,到時候以色列就可以假惺惺的宣佈可以幫助埃及建設「帳篷城」。

如果加沙的人都逃走了,地方空了,哈馬斯沒了土壤,加沙的問題自然消失了,但成為埃及的問題。

文件還大言不慚地聲稱,如果加沙人留下來,在以軍預期佔領加沙期間,將會有「許多阿拉伯人死亡」,所以將加沙居民驅逐出境是一項「必要的人道主義措施」。

3、誰勝誰負?

如果按照正常判斷,以色列如此大費周章,在懸殊的力量對比之下,那加沙一定凶多吉少了。

那麼,以色列真的能十拿九穩拿下加沙嗎?其實未必。

第一,以色列的經濟承受不起。

為什麼一開始以色列的軍營被哈馬斯一捅就破了?

因為以色列大部分的旅,其實都是只有軍官和士官的空架子,只有在戰時靠動員的預備役才能滿編。

為啥要搞架子部隊呢?

就是因為以色列實在養不起這麼多軍隊了。

以色列國家很小,又處於四戰之地,這就決定了以色列必然要把相當多的財政收入都安排到國防之上。

以色列的F15、F16、F35戰鬥機,哪個不要花錢買?

能發射核巡航導彈的潛艇,還有護衛艦護衛艇,哪個不要花錢買?

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的核武庫,陸基、海基、空基核武器投射力量,哪個不要花錢維護?

所以,別看以色列國家小,但軍費高達243億美元,為全球第15位。

現在歐洲正在討論要不要把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2%之時,以色列的軍費開支常年在5%以上,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比例了。

注意,這還只是養架子部隊的開支,如果把所有預備役都動員了,那以色列是養不起的。

所以這次全面動員後,各種幺蛾子都出來了,部隊缺乏足夠的防彈衣、頭盔,甚至連子彈都不夠,每人只能分配到10發子彈!

目前,以色列已經向美國要了100億美元援助,但這100億美元也只能撐三個月軍費就差不多了,再打下去可能就沒錢了。

現在知道為啥以色列要把作戰計劃定為三月了吧?

因為打三個月戰爭,基本是以色列在動員這麼大軍隊經濟能承受極限。

第二,以色列戰爭潛力太小。

以色列目前一共17萬軍隊,經過動員後,接近50萬人。

說實話,這對以色列來說,已經到了極限了。

以色列本來就是個小國,國家人口900萬,其中200多萬阿拉伯裔,以色列對他們並不放心,限制其服兵役。

此外還有120萬哈瑞迪猶太人,這些人不交稅,不服兵役。

這樣一來,以色列的兵役基數也就500多萬人。

500萬人裡面出50萬軍隊?這也太誇張了,要知道,這500萬人裡面還有老人和孩子呢!

如果這個服役比例套到俄羅斯,那就是1400萬軍隊,踏平烏克蘭都夠了!

所以以色列這個動員程度,基本上把國家層面所有青壯年勞動力都抽空了。

這就決定了,以色列如果不在3個月內獲勝結束戰爭,那麼國家層面的生產就要受到巨大影響,甚至面臨經濟崩潰。

現在知道歷次中東戰爭為啥都沒有超過三個月了吧?所以如果三個月拿不下加沙,以色列就只能停戰了。

第三是以色列死不起人。

如果加沙平民按照以色列的如意算盤都撤走還好,如果不撤走,那麼以色列最後的地面作戰,戰火之下就真的是加沙平民的末日了。

對加沙人來說,孩子死了,父母死了,妻子死了,只剩下自己,會做怎樣的選擇?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加沙有200多萬人,就算有十分之一願意和以色列拼命,在廢墟中以火箭筒偷襲、路邊炸彈乃至人體炸彈與以軍同歸於盡的方式發動攻擊,以軍死亡率將異乎尋常地高。

人命,恰恰是以色列最難承受的。

第二次、第三次、第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加起來陣亡不超過1500人,第三次多一些,有2500-2800人,最多的是第一次,高達4000人。

如果加沙人真的以死相拼,把加沙變成血肉磨坊,給以色列造成上萬人陣亡是完全有可能的。

現在,內塔尼亞胡挾民意可以對加沙肆意轟炸和攻擊,等以色列傷亡過萬的時候,信不信那些陣亡士兵的父親母親就會把內塔尼亞胡罵成民族的罪人?

所以,加沙之戰雖然看起來以色列佔盡優勢,但誰勝誰負,還未可知。

4、加沙的血淚

從現在的一切跡象來看,已經沒有什麼能阻攔以色列軍隊大規模進攻加沙了。

也許唯一能救加沙人的,就是阿拉伯國家組成聯軍,正式和以色列開戰。

但是,阿拉伯國家目前仍然態度曖昧,除了伊朗嚷嚷得厲害之外,其他阿拉伯國家仍然以勸和為基本態度,完全沒有了幾十年前那種同仇敵愾的勇氣。

與此同時,美國也開始轟炸敘利亞的抵抗之弧武裝,顯然有震懾周邊國家不要亂動的意圖。

看來,這次的巴以衝突,大概率會是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孤軍作戰,用自己的血肉,來阻擋以色列坦克的履帶了。

在困守孤城的情況下,加沙一定會打成血肉磨坊,甚至比斯大林格勒、格羅茲尼還要慘烈。

所以,不管以色列戰勝也罷,戰敗也罷,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加沙地帶的平民一定會死傷慘重,家園被毀、親人被殺,就算僥倖存活,面對一片瓦礫,今後的生存也會是大問題。

也許,就像有的記者形容的那樣:所有人都在等著巴勒斯坦人去死,甚至包括他們自己。■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