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這次鐵穹也不靈了

在當前的加沙戰爭中,曾經名聲大噪的以色列「鐵穹」似乎不鐵了。在哈馬斯發射的5000多枚火箭中,只有1100枚被「鐵穹」攔截。「鐵穹」當然有「無效火箭放過不打」的設計,但沒有攔截的哈馬斯火箭中,顯然有大量是有效的,並造成第一天1300多以色列人傷亡中的顯著部份。

這是新聞媒體裡使用很多的實戰圖景。下圖中,哈馬斯火箭從右側密集發射,「鐵穹」攔截彈在左側緊急升空。可以看到,哈馬斯火箭的數量明顯多於「鐵穹」。這裡哈馬斯只有一個發射陣地,初始彈跡很密集。發射後有所散開,既可能是瞄准的目標不同,也可能就是射彈分布。哈馬斯的火箭相對簡陋,射彈密集度不高不奇怪。

這裡「鐵穹」應該有至少兩個發射陣地。有可能是兩個陣地各有兩套發射系統正在發射,也有可能是四個完全分開的發射陣地。

可以看到,「鐵穹」具有先進的戰鬥管理系統。對於密集來襲的火箭,不同發射陣地的攔截彈自動分工攔截。

但哈馬斯也在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用密集發射的辦法擾亂「鐵穹」的戰鬥管理。比如說,「鐵穹」的指揮邏輯可能是「A陣地攔截向X目標飛去的火箭、B陣地攔截向Y目標飛去的火箭」,但哈馬斯用飽和攻擊的辦法,向X目標密集發射,A陣地的火力密度和彈艙容量都不夠單獨攔截,需要B陣地火力增援。

這樣A陣地和B陣地要麼有重復攔截的問題,要麼需要互通具體哪一枚攔截彈的攔截目標是哪一個,指揮通信的數據協調難度大大提高。這樣級別的具體目標分配一般只在同一發射陣地內做得到。

這是另一個媒體上常見的攔截場景。左面為哈馬斯火箭的發射陣地,右面可以看到三個「鐵穹」發射陣地在攔截發射。

這裡再次看到飽和攻擊對「鐵穹」戰鬥管理的困擾。最右面的發射陣地顯然是主要的,發射了最大數量的攔截彈。但火箭數量太多,攔截彈數量不夠,所以再增加左面兩個發射陣地補充發射。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是上升段攔截,哈馬斯火箭彈一離架,就飛入「鐵穹」的有效射程,立刻攔截。貼近發射陣地的上升段攔截是最有效的,彈跡可預測度高,初始攔截方向容易確定,攔截成功率高。但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哈馬斯只有從加沙發射火箭,加沙只有這麼大,「鐵穹」頂著加沙邊境部署,扼守飛往特拉維夫等主要目標的途徑,守株待兔就行。

但對於真主黨火箭來說,發射陣地的寬度和深度大得多,就沒法這樣守株待兔式的攔截,需要難度更高、成功率更低的中段攔截和末段攔截的補充。

另外,上升段攔截也以側面攔截為好,同方向過頂後追擊就不是有利位置。這也是上圖中右側「鐵穹」陣地為主要陣地,而靠近哈馬斯發射陣地的「鐵穹」陣地只有少量發射的原因。

這些也是「鐵穹」的攔截彈,顯示彈跡的是還在動力飛行段的攔截彈,只有光點的是火箭發動機已經停止工作的攔截彈。彈道顯著低矮,彎度很大,還有幾發「遠道而來」,火箭發動機已經關機。

這些攔截彈的彈道更加低矮,正在向上迎擊。

這些彈跡顯示「鐵穹」可以根據指令,側向攔截、尾追追擊,或者逆彈道攔截,性能相當全面。

「鐵穹」可以攔截火箭彈、大口徑炮彈、迫擊炮彈,是新穎的C-RAM(Counter Rocket Artillery Mortar,反火箭炮-火炮-迫擊炮)概念的領跑者。美軍也買了一套,用於測試,並準備部署。

「鐵穹」導彈連有3-4台20管發射系統,由於這是用於要地保護的,系統並不考慮機動部署。當然,有需要的話,裝上輪式或者履帶式底盤不難。

美軍版就是輪式機動的,還自帶起重臂,可快速更換發射模塊。但美軍版是15管,而不是以色列版的20管。

「鐵穹」的雷達是以色列埃爾塔公司研制的主動相控陣,多個北約國家單買這個雷達,作為防空反導系統的預警指揮雷達。

但在加沙附近,縮小的低配版就夠用了,全規格雷達的探測距離沒有必要,但多個雷達形成固定的凝視視場更重要,提高預警覆蓋和火控精度。

「鐵穹」在實戰中證明了有效性,以色列曾聲稱攔截成功率達到90%。即使摻水,這依然是很高的成功率。

C-RAM是新的戰場剛需,「鐵穹」也因此得到青睞,台灣都動過購買的念頭,想用來攔截解放軍的遠火。

但是加沙戰爭踩到「鐵穹」的痛腳:作為低成本攔截系統,「鐵穹」的成本不夠低,部署數量不夠大,難以攔截對方更低成本的飽和攻擊。

據報導,一個「鐵穹」導彈連價值5000萬美元。這不包括60-80枚攔截彈的成本,每枚需要60000美元。以色列現有10個「鐵穹」連,計劃最終達到15個。

與「愛國者」導彈連相比,這是白菜價了。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報告,一個「愛國者」導彈連需要11億美元,其中發射系統價值4億美元,導彈價值6.9億美元,或者說每枚導彈約400萬美元。低成本的「標槍」反坦克導彈都要78000美元一枚。

但和哈馬斯的火箭彈數量相比,還是不夠。以每連80枚攔截彈計算,10個「鐵穹」連最多只可能一次攔截800枚火箭彈,這還是所有「鐵穹」連都部署在需要的地方,而且攔截成功率達到100%的情況下。實際上,部份「鐵穹」連必須部署在黎巴嫩方向,防備真主黨的火箭。

加沙與以色列的邊界不段,但「長邊」面向內格夫沙漠,只有貝爾希巴算「大城市」,有20萬人,這也是「鐵穹」首先部署的地方。但面向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的加沙北部邊境是「短邊」,只有10公里長。火箭彈的導彈確定,也容易密集部署。

黎巴嫩方向則不然,不算以色列插入戈蘭高地側面的那部份,也有至少40公里長的反導防線需要防守。海法和加利利離黎巴嫩很近,特拉維夫較遠,但真主黨的火箭比哈馬斯的射程更遠,威力更大。

因此,加沙方向可能不超過6個「鐵穹」連,黎巴嫩方向另外4個連。這樣,以軍攔截一波哈馬斯火箭的能力不超過480枚。哈馬斯要是一波就發射2000枚,哪怕其中有一半失效或者無害,而「鐵穹」有100%的攔截成功率,也有一半能擊中目標。但哈馬斯在第一天就發射了4000多枚火箭彈。

據估計,真主黨有15萬枚火箭彈。即使不可能也無必要統統在第一波裡發射,一波15000枚也夠「鐵穹」忙活的。分波發射還有更大的戰術靈活性。真主黨和哈馬斯不一樣。加沙太小,一旦戰爭開始,哈馬斯繼續大量發射火箭彈會十分困難,以軍的戰鬥機和無人機全時監視是可以做到冒頭即打的。真主黨的根據地就寬廣多了。

哈馬斯還是有這樣接近正規的火箭彈和發射系統的

但這樣的「二踢腳」才是防不勝防

要是徹底沒有預警時間,在「鐵穹」連完成發射準備前就可能有大量火箭彈成功突防。沒有系統可以全年無休地常年處於最高戒備狀態,而不發生大面積故障。定期輪修依然有系統下線的窗口,具有一定的電磁探測能力的話,是有可能摸索輪修規律的。

C-RAM是針對低成本遠程武器而研制的。也就是說,目標需要簡單彈道,或者低速。155毫米炮彈的速度較快,但彈道高而且簡單。巡航導彈的彈道低,可能有機動彈道,但依然相對簡單,而且速度較慢。滑翔炸彈的速度更慢,而且主要為中空飛行。

防空導彈攔截這些目標沒問題,但成本太高。NASAM使用AIM-120為基礎的防空導彈,單價高達120萬美元。「低成本」的IRIS-T的導彈也要43萬美元一枚。「鐵穹」攔截彈(正式名稱為「塔米爾」)只有60000美元一枚,成本低多了。

對於正規軍來說,只要「鐵穹」攔截彈的成本低於對方彈藥,就是可行的。

「海瑪斯」發射的M31火箭彈(GMLRS)具有GPS制導,射程70公里,單價16.8萬美元。「鐵穹」和M31「一彈換一彈」是划得來的。「鐵穹」有攔截成功率的問題,制導彈藥也有命中率的問題。即使實戰中需要2:1確保攔截成功率,也是「可持續」的。

現代戰場上還有大量巡航導彈、滑翔炸彈。JDAM在2-3萬美元一枚,但這是制導套件,炸彈本身還要5000美元左右。用「鐵穹」攔截的話,有點虧,但虧不大,畢竟被炸的虧更大。「戰斧」一枚就是180-200萬美元,JASSM-ER是150萬美元,用「鐵穹」攔截就賺大了。

「鐵穹」攔截彈不便宜,但典型制導彈藥也不便宜。從戰爭經濟學角度來說,「鐵穹」是可持續的。算上發射系統,依然如此。「海瑪斯」一輛發射車約400萬美元,但「鐵穹」系統不是一對一針對單一的「海瑪斯」,「一彈換一彈」的話,一個「鐵穹」連與攜帶60-80枚火箭彈的「海瑪斯」的總成本差不多,依然不虧。

但要是把「鐵穹」用於真正的使命:攔截大量無制導或者簡易制導的火箭彈、炮彈,或者非正規武裝的土制火箭彈,「鐵穹」的系統和彈藥成本就是不可接受的。

如果「鐵穹」要攔截第一輪4000枚哈馬斯火箭彈,即使有三波再裝填時間,也需要每波攔截1000枚的能力。算上90%的成功率,在加沙方向至少需要14個「鐵穹」導彈連。在黎巴嫩方向,這就沒底了,至少需要一次性攔截5000枚的能力?那就是70個「鐵穹」連。總計至少84個「鐵穹」連。

考慮到每個「鐵穹」連需要5000萬美元,按照最大配置的4套20管發射系統,每套發射系統除了預裝彈,還要有三波備彈,84個「鐵穹」連就是42億美元的系統購置費用,另加16億美元的彈藥費。但這些彈藥只夠第一輪作戰使用,還需要更多,用於後續作戰。這只是初始購置開支,還有常年的人員、訓練、部署、維修開支。即使有美國援助,這依然是很大的開支。作為比照,2023年7月美國批准援助以色列的25架F-35A是30億美元。

要是在烏克蘭戰場上用「鐵穹」攔截俄軍152毫米炮彈,每天幾萬發下來,哪怕攔截一半,多少「鐵穹」都擋不住。哈馬斯只有加沙這樣一點彈丸之地,火箭彈數量終歸有限,但真主黨就手握15萬枚火箭彈。常規防空導彈好比金豆子,「鐵穹」攔截彈算鐵豆子,但鐵豆子都有撒不過來的問題。

面對正規軍的時候,「鐵穹」還有自身生存力的問題。在戰鬥狀態下,為了隨時攔截火箭彈,「鐵穹」的雷達需要全時連續開機,對方定位和測定電磁特徵不難。既可以用反輻射導彈打,也可以用彈道導彈、高超音速導彈、隱身巡航導彈打。雷達被打掉後,「鐵穹」就是廢鐵了。

對付「鐵穹」還有電磁干擾壓制的選擇。反導的時間窗口很小,再頻率捷變,反電磁干擾需要一定的OODA時間,很可能錯過反導窗口。強力干擾容易被發現和及時反應,欺騙干擾的發現和反應時間更長。

用「鐵穹」執行C-RAM,最終還是成本太高。難怪以色列在大力研究「鐵光」,用激光武器攔截。這就是與時間競賽了。儘管永遠在突破,激光武器被戲稱「永遠還需要50年」。哈馬斯和真主黨不會再等50年。■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