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戰略定力,美國耗不過中國

雲石

現在的中美,雖然看起來劍拔弩張,搞不好隨時會擦槍走火翻臉開幹。但實際上,如果透過表象看本質,其實雙方都打的是比拼戰略定力的意思。軍事方面,雙方軍力旗鼓相當,美國存量優勢大、盟友眾多,中國則工業體系尤其是軍工體系強大,後勁十足;經濟方面,雖然美國一邊在高科技領域嚴厲制裁,一邊推動再工業化和友岸外包,但從成效來看,雖不能說沒有進展,但距離擺脫中國產業鏈依賴,還有相當的距離——而且這種做法,還必須承受債務升高(美國必須予以補貼)、通脹加劇以及中國市場萎縮的代價。至於中國,雖然也大搞一打一路,推動經濟內循環,但畢竟歐美市場的體量擺在那裡,直到目前,對西方的出口,依然是維持中國經濟體系運轉的主要支柱之一。

既然如此,拼戰略定力,就成為二者不約而同的選擇。這方面中國這邊從上到下,戰略意圖都非常清晰;美國那邊雖然動不動搖擺,雜音也比較大,但真到決策這一層,最後也都還是按照比拼戰略定力的方向在走。

這就成為這一歷史階段,中美共同的戰略選擇。

但是,這對美國來說,其實是不利的。因為比拼戰略定力,雖然中短期內看不出大問題,但從長遠來看,美國拼不過中國,最終還是會失掉這場競爭。

這麼說可能很多人並不認同,畢竟美國的現實綜合國力還是強過中國的,又是全球霸主,政治、經濟、文化影響力全方位碾壓中國,盟友的數量和質量更是中國拍馬難及。總而言之,美國佔據的生態位,遠好於中國;雖然中國發展勢頭更猛,但這種勢頭能否一直保持,尤其是能否壓過美國的強大底蘊,這個是存疑問的。當然,美國現在內部確實有很多問題,但只要未來它能調整好,照樣還可以獨霸全球!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並不是。之所以說美國拼戰略定力注定玩不過中國,恰恰就是美國這個國家的底層運行邏輯出了問題。

美國為什麼是霸主?你可以說它科技優勢、軍事優勢、金融優勢、文化優勢等等,但這些都不是根本。根本在於,美國得到了來自全球的供養。美國的繁榮富強,主要並不是3億美國人民的勞動生產,而主要是來自對全世界的嗜血。

這是美國跟中國最大的不同。中國的財富幾乎全靠14億國民的創造所得;而美國的財富來自於對全球70億人的收割。正因為收割到了這麼多的財富,美國才能夠維持自己的霸權,維持自己的各項優勢。

但換一個角度,如果有朝一日,美國收割不了了,或者收割的財富,不敷所需,那美國就會衰落,霸權的威力就會打折扣;而一旦霸權打折扣,勢必又會導致反抗加劇,進一步削弱它的收割能力,進而導致實力不足,霸權進一步衰落——這就會進入惡性循環。

這就是美國的底層運行邏輯。收割全球,就是美國維持繁榮富強,甚至維持美國這個國家繼續存在的根本!

那麼,美國靠什麼維持這種收割?無非是軟硬兩手:

軟的,就是自己主導的全球經濟秩序。在這套秩序下,被收割對象在被收割的同時,也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雖然這種發展空間中,自己賺一塊可能會被美國收割八毛,但脫離了這套秩序,它一毛錢都賺不到!有著玩意,全球各國才會一邊對美國收割體系恨的咬牙切齒,一邊又不得不仰賴其過活。

硬的,就是碾壓全球的軍事實力——畢竟美國的這套經濟秩序收割的太狠,所以不排除有能力國家可能會跳出來,憑借手中的資源不聽號令,另組一套經濟秩序,擺脫美國的收割。這時候就需要軍事實力出場,把帶頭跳反,威脅自家秩序的對手消滅。

而中國的崛起,正好同時威脅到了美國的這兩手——幾十年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具備了另建經濟秩序的能力;同時依託於中國強大的工業體系而生的軍工體系,又使得其可以打造出跟美國並駕齊驅,甚至潛力更大的軍事實力!

這是美國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以前雖然蘇聯跟美國爭霸。但蘇聯只能在軍事實力這一塊跟美國分庭抗禮,經濟方面,蘇聯的那套經濟秩序,跟美國主導的經濟秩序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並不足以威脅到其收割閉環。

而中國,不僅軍事兜得住,還可以以自家龐大市場為依託,構建一套新的全球化經濟秩序。最要命的是,中國跟美國有一個巨大的不同,其是內生型國家,所以財富都源自於自家生產創造,所以中國不需要直接收割,它只需要通過貿易,把自家生產的商品賣出去;而為了保障銷路,中國還生怕其他國家太拉胯,或者秩序混亂,進而喪失購買力。

這就要了美國的命。一個是純粹的周扒皮,幹的是吃乾抹淨的買賣;一個是希望打造良性經濟循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對第三國來說,雙方的經濟體系誰更具備吸引力,可以說是一目瞭然!

所以美國才會對中國這麼害怕——如果中國實力弱影響力小,那倒也無所謂,這樣它沒實力另建經濟秩序,就算建了,也沒有什麼利益,成不了氣候。但如果中國經濟實力夠強,它另建經濟秩序,或者對現有經濟秩序加以改造,那吸引力就不是美國這套吃乾抹淨的收割型經濟秩序比得了的了。

而中國恰恰就已經成長為跟美國同一等級的經濟體——甚至發展速度比美國更快。,甚至軍事上也有趕上甚至反超美國的趨勢。

這就是中美比拼戰略定力,美國依然玩不過中國的原因。美國願意跟中國耗,那咱們就耗唄。當美國的戰略資源全部集中在中國這裡,那就只能跟中國一起大眼瞪小眼。

這時候其他地方的機會就來了。這世界上就沒有國家不被美國收割的——如果非要拒絕收割,那就只有像朝鮮那樣被封鎖制裁,經濟完全沒法發展。

以前美國夠狠,大家拿它沒辦法;現在它的戰略資源全被中國牽著了,那此時不反,更待何時?至於反了後,可能會被美國封鎖制裁,將它們踢出美系主導的全球經濟秩序?那也沒事,反正還有中國嘛——它體量足夠大,既能吃盡所有的大宗商品,又能供應絕大部分工業品——這次芯片突破以後,甚至連高科技產品也能供應,或者至少是可預期的將來能夠供應。

那還怕美國個毛線?

這就可以理解沙特伊朗這幫中東伊斯蘭國家這段時間這麼活躍的原因!甚至可以理解俄羅斯明明拉胯的要命,還敢冒著跟北約決裂的風險去打烏克蘭的原因——也許普京對上限預判有誤,但至少底線方面他還是預判准了的,那就是有中國在,至少俄羅斯不會被玩的崩潰解體!

而美國呢?美國沒辦法?戰略資源都投到了中國這裡,其他地區顧不上。如果要出手打,那就是下一個伊拉克、阿富汗;如果不打,那人家跳反後,就會跟中國勾搭,至少是部分融入中國主導的經濟秩序——畢竟這個秩序裡,中國人不收割它們!

當然,像俄羅斯這麼莽的還是少數,大多數國家,還是會像沙特、伊朗甚至印度這樣小步前進、兩頭通吃。

但兩頭通吃美國也受不了——畢竟以前這筆利益是全由美國收割的,結果現在卻不得不打折扣,折扣出去的這部分利益,一部分歸了跳反者自己,一部分則便宜了中國。這麼玩下去,那依然是此消彼長——雖然這種此消彼長可能比較慢,但持續的久了,那依然是中國秩序越來越壯大,從中撈到的利益越來越多;美國秩序則越來越萎縮,收割到的財富越來越少。

這就有點像當年楚漢相爭的局面。當時的劉邦帶著主力在滎陽一線跟項羽正面死磕——當然,項羽武力凶殘,劉邦打不過。但打不過,對峙還是沒問題的。而楚漢對峙,比拼戰略定力的同時,韓信則分兵帶著隊伍在其他地區打橫掃。最終結果就是:滎陽正面戰場,項羽一直壓著劉邦,但就是打不垮;而此期間,韓信帶著一幫漢系封王橫掃楚系大後方,楚系封王要麼被滅要麼跳反,最後韓信帶著幾十萬大軍殺到正面戰場,對劉邦就沒敗過的項羽,迎接它的結局就只能是烏江自刎!

今天的局面,跟楚漢時如出一轍。中國目前就扮演著劉邦的角色——打贏美國肯定不可能,但對峙拼戰略定力綽綽有餘;而只要咱們跟美國對峙,世界各地是絕對不缺韓信的。只要他們想擺脫收割,咱們就敞開懷抱,歡迎他們進入中國主導的經濟秩序,給他們托底——相當於給它們漢系封號,納入漢家體系。隨著漢系封王越來越多,咱們的實力就越來越強,尤其是考慮到這些漢系封王,很多都是從楚系跳反過來,此消彼長之下,哪怕美帝當下實力再強,遲早也會因為血源枯竭,而不戰自潰!

這就是比拼戰略定力,美國玩不過中國的根本邏輯。說白了,中國是自己造血的,美國卻只能全球嗜血。所以當美國的戰略資源不得不拿來跟中國對峙後,它就不可能再維持過去的嗜血能力。

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如此,美國為什麼還要跟中國拼戰略定力呢?

其實美國也不是鐵了心要跟中國比拼戰略定力,美國朝野也有很多想跟中國決裂的勢力,只是到決策層那裡,不管是特朗普還是拜登,最終還是選擇選了戰略定力比拼的路子。

之所以如此,倒不是美國那邊傻——雙方的底層經濟運行邏輯是很清晰的,美國也知道這麼拼下去拼不過中國。只不過跟中國決裂,不管最後中國是什麼下場,美國油盡燈枯是肯定的。

只要美國實力被耗乾,立馬就會喪失全球嗜血能力。而沒了嗜血能力,且不說那些被割了幾十年的國家會不會報復,就算它們不報復,就美國現在鋪的這麼大攤子,國內積累的這麼多問題和矛盾——一旦沒了外部的供養,那立馬就會內亂甚至內戰!

這就是美國的命門。它現在的國家運行成本太高了,而這些高成本,不可能靠自身的經濟創造來支付,而是高度依賴外部輸血。除非能把這運行成本有效降低,否則根本就承受不起跟中國攤牌的代價——別說翻臉開乾了,光一個經濟脫鈎,美國都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來,一旦搞快了,不說中國怎麼樣,自己保不准就會扯到蛋!

現在美國能做的,就只能是利用最後的存量優勢,拉攏一票鐵桿盟友,盡可能的遏制中國——雖然這些盟友也被自己收割;但美國收割的同時,也同時給予他們體系中的俄相對優勢生態位,讓他們可以跟著自己收割新興國家。所以這票盟友,至少現下美國還是勉強能使喚的動的。

但這也是最後的機會了。如果這一次還不能遏制住收拾中國——至少將其重創,那麼盟友也是要吃飯的。如果這次搞不定中國,那麼首先新興國家就會加速擺脫美系秩序,跳入中國秩序。

這意味著盟友也沒有收割對象了——不僅沒有收割對象,接下來自己還要面對美國的收割——畢竟不割他們的話,美國也沒對象可割了!

這種情況下,盟友的利益考量就會發生變化,很可能會加速向中國秩序靠攏——畢竟那裡雖然撈不到相對優勢生態位,至少上面也沒個美國來割自己。如此一來,以層層收割為特徵的美系傳統經濟秩序就會加速崩潰,以合作共贏為標準中系經濟秩序就會加速構建。

而到這一層,美國就會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它收割到的利益,越來越不足以支付自己的國家運行成本。

不過真到這時,中美重新合作的時機也就成熟——畢竟現在的美帝,建設的本事沒有,破壞的本事還是有的。中國想全世界做生意賺錢,也肯定不想走上絕路的美國把世界摧毀。

所以,真到美國先耗不住,那中國為了避免美國走絕路,也為了避免雙方陷入無謂拼消耗的惡性循環,而盡量將博弈拉回到拼發展這個相對舒適,也對中國相對有利的軌道,就會跟它再次合作。只不過,這種情勢下的合作,和當下美國設想的合作,其內涵就大不相同了。當美國的訴求,從維持霸權,變成保自己不亂,那合作的主動權,就將更多的轉移到我們手中!

這,就是我們跟美國一邊鬥一邊談的纏鬥邏輯。從現下情況來看,中美的底線和籌碼,雖然根子上還相差甚遠,但至少在戰術範疇內,有了達成階段性妥協的可能,這也就是「通向舊金山」說法的由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