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壇地震:前首相卡梅倫出任外交大臣!曾大力推廣中文教育,創中英關係「黃金十年」!

歐洲時報英國版

英國時間11月13日,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Rishi Sunak)改組內閣,前首相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出人意料地被任命為外交大臣。

週末倫敦街頭發生抗議和暴力事件後,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萊弗利上任,替代了內政部的布雷弗曼。

自2016年以來,英國脫歐公投後辭去首相職務以來,卡梅倫幾乎沒有扮演任何政治角色,卻被任命為外交大臣。

上個月,首相蘇納克在保守黨會議上發表講話,承諾成為「變革」首相,譴責「30年共識」的失敗。現在他向中間派前任尋求幫助。

由於保守黨在民意調查中落後工黨超過20個百分點,這次改組是蘇納克在下次選舉前組建團隊方面的最後一次擲骰子。

性格溫和的克萊弗利調任內政部,以及卡梅倫這位典型的本土郡保守黨人的復辟,表明蘇納克決定向公眾展示一張「不那麼粗魯」的面孔。

截至發稿前的內閣改組信息:

  • 詹姆斯·克萊弗利被任命為內政大臣
  • 戴維·卡梅倫被任命為外交大臣
  • 蘇埃拉·布雷弗曼被解除內政大臣職務
  • 尼克·吉布辭去教育部長職務
  • 威爾·昆斯辭去衛生部長職務
  • 傑西·諾曼辭去交通部長職務
  • 衛生部長威爾·昆斯宣佈辭職
  • 雷切爾·麥克林被解除住房部長職務
  • 特蕾莎·科菲辭去環境部長職務
  • 傑里米·奎因辭去財務總監一職

卡梅倫是2010-2016年間任職的前保守黨首相,他也是英國自1812年以來最年輕的首相,就任時僅43歲。2015年英國大選,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成功連任,並組建23年來保守黨首個多數黨政府。

2016年6月24日,因英國脫歐公投結果以52%贊成脫歐,卡梅倫引咎宣佈辭去保守黨領袖及首相。

卡梅倫對英媒表示,儘管自己不同意蘇納克的「一些個人決定」,但很高興能「接受」任職提議,並認可蘇納克是一位強大而有能力的領導人。

卡梅倫稱蘇納克是一位「堅強而有能力的首相,在困難時期表現出了模範領導力」,並補充表示「我想幫助他實現我們國家所需的安全和繁榮,並成為最強大團隊的一部分。」

另一位前首相文翠珊發推恭喜卡梅倫,「卡梅倫提供了國際舞台上的豐富經驗,期待再次合作」。

曾被遊說醜聞纏身,發短信私聯蘇納克?

2021年4月,卡梅倫遊說醜聞佔據了各大英媒頭條。

之前他曾說過,遊說將成為英國「下一個大醜聞」,沒想到最受關注的醜聞主角就是他自己。

報導稱,卡梅倫數月前作為格林希爾(Greensill)公司的顧問向英國政府遊說,希望讓瀕臨破產的公司從新冠疫情紓困貸款項目中「多分一杯羹」。

英國政府沒有批准相關請求,該公司不久後倒閉。而卡梅倫私下與財政大臣蘇納克發短信等「私聯」行為,被指涉嫌違規。

遊說指的是個人、企業、貿易團體或慈善機構通過寫信、電話、視頻或個人拜訪等方式接觸內閣大臣、政府官員、議會議員,以此達到改變政策的目的。

但批評者認為,現在的遊說系統就是公開的腐敗,充滿了經濟利益,負擔得起專業說客的費用的公司獲得了不公平的優勢。

那麼,為何卡梅倫的遊說行為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英國《衛報》分析,首先格林希爾公司與英國政府的關係過近。在卡梅倫擔任首相期間,該公司的創始人萊克斯·格林希爾(Lex Greensill)擔任了英國政府的顧問;2018年,即卡梅倫卸任兩年後不久,就受聘於格林希爾公司。

此外,卡梅倫醜聞被曝後,又發現有兩名政府高級公職人員在任期內就受雇於格林希爾公司。這不僅引發了該金融公司為何與政府「糾纏不清」的討論,更加深了對公職機構與私人企業關係過密的擔憂。

大力推廣中文教育,創造中英關係「黃金十年」!

受地理位置影響,英國人最常接觸的語系為印歐語系。在英國許多學校,法語是必修語言課程,德語和西班牙語課程也很常見。但近年來,學習中文儼然成為了新趨勢,許多英國父母認為,中文是印歐語系之外最重要的語言,足以影響孩子的未來。 

卡梅倫曾呼籲英國兒童,「不要再學法語,改學中文。」卡梅倫引用前南非總統曼德拉的話稱,「假如你用一個人聽得懂的語言和他說話,會進入他的腦海裡;假如你用他的語言和他說話,會走進他的心裡。」

卡梅倫還表示,「我希望英國和世界上成長最快速的經濟體連結,這就包括我們的年輕人要學習的語言,未來能在商場上得以運用。當現在仍在學校的學生走向社會時,中國會變成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所以是時候把眼光從傳統的法語和德語上轉移,讓更多孩子學習中文。」 

倫敦大學學院教育研究院(UCL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16年9月首次在英國發起推廣中文教學的項目(Mandarin Excellence Programme,MEP)。

卡梅倫時任期間,曾計劃在2020年培養出至少5000名中文流利的英國年輕人。參與學習的小孩平均每周會上8小時的中文課,其中4小時是在學校學習。相較於目前每周僅1到2個小時的第二外語學習課程,該項目的學習時長有了明顯的提高,但該計劃隨著卡梅倫的卸任而被擱置。

不當首相,回歸平民,也有路子再進政壇?!

作為議會制國家,英國的首相並非由大選直接產生,而是由議會中的多數黨領袖擔任。

在沒有大選的情況下,議會的多數黨領袖也可以頻繁更改,因此英國的首相更替較為頻繁。

英國首相卸任後的待遇,可是超乎想像的好。

離職後,前首相們可以領到擔任首相時工資的75%作為退休金,大約每年有12萬英鎊。

當然這筆退休金會累加在他們的賬戶中,必須要等到他們滿65歲之後才能領取。

英國首相卸任後,並非完全脫離政府,而是仍然可以作為下議院議員參與政府活動。

如果首相任期內政績顯赫,還可以得到女皇/國皇授予的爵位,並升為上議院議員。

這種特殊的政治體制,導致很多在英國民間及議會影響力巨大的首相,即使卸任後仍然能夠左右英國的政治局勢。

例如二戰時期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他在1946年卸任後,仍然能夠利用自己的議員身份和在議會中的威望,左右英國的外交政策,推行他的鐵幕外交。

英國時政評論人曾飈:「卡梅倫和蘇納克,兩位政壇盟友的一手好牌?」

莎拉·布雷弗曼終於離場,保守黨失去了一位鬥士。

前首相卡梅倫回歸內閣,卻是一個大意外。一進一出,就在英國國殤日週末之間發生,透露了這屆保守黨面臨的問題和首相蘇納克的戰鬥風格,卡梅倫的回歸應該被放到佈雷夫曼離開的聚光燈下來觀察和品鑒。

保守黨面臨的大背景是非常詭異的。

在以色列-加沙戰爭之下,英國社會在移民問題積累到一個臨界點。週末的國殤日,與支持巴勒斯坦遊行重迭,首相蘇納克不止一次指出,在國殤日組織遊行,是對英國的不尊重。這種表態在崇尚遊行自由的英國是很罕見。

然而環顧內閣之內,只有布雷弗曼在此事件前後,四處發聲,從多元文化破產,到嚴打非法移民,其敢戰的風格,表露無疑,實際從最初脫歐之後上位,到毫無保留支持鮑里斯,自己參選黨魁,直到撿起內政部,解決移民問題這個最燙手的土豆。

有意思的是,就在上週五蘇納克針對布雷夫曼的言論,並沒有公開表示批評,反而表示對她的內政大臣職位支持。

因為任何在週五否定布雷夫曼的表態,對於國殤日是致命打擊,一旦布雷夫曼在那天倒下,倫敦就會被巴勒斯坦「包圍」。

然而僅僅一個週末,蘇納克就毫不猶豫地拿下了布雷夫曼,手段之快准狠,對於四十出頭的政客來說,其手腕和力度不亞於當年的卡梅倫。

不要忘記,四十五歲的卡梅倫是發動對利比亞戰爭的西方領導人,終結了卡扎菲的縱橫四海命運。

對於卡梅倫的入閣,保守黨是大開綠燈,因為卡梅倫已經不是下議院議員(MP)身份,於是快速地被授予上議會議員(Lord),從而能夠內閣任職。能夠享受這樣「候補」待遇的政客,放眼英國當今政壇,只有前工黨的曼德爾森才有。 

然而前首相回爐在入閣,享受這樣直通車待遇的,卡梅倫是僅此一例(英國曾有前首相重新入閣,出任大臣,但當時還保留議員身份)。

那麼,卡梅倫對保守黨和蘇納克重要性在哪裡?

經歷了脫歐風波,鮑里斯劇場之後,英國政治在回歸常態,然而這個常態面對的挑戰和世界已經非常態了:中美對抗。

卡梅倫在英國保守黨和英國政壇的譜系里屬於右派,他是傳統的(早年他反對LGBT),他是自由的(重商),卡梅倫的保守立場,是面對多元文化帶來的社會撕裂,和佈雷夫曼一樣,卡梅倫曾經說過多元社會在西方失敗了,這是卡梅倫擔任首相時候發言。而卡梅倫的傳統的自由重商主義,可以對於黨內極端右翼,特別對華強硬派是一個抑制。

因為這個劇本的發展應該很清楚。等到太平洋的APEC會議之後,一位來自大西洋的老朋友,肯定會邀請說,我們要不要再喝杯啤酒吃魚條,聚一聚?這時候,外交大臣就來了。 

2025年大選在即,蘇納克與卡梅倫,兩個風格相似的隊友,可能要為保守黨即將到來的潰敗,發起一場類似利比亞戰爭一樣的攻擊:冷靜,強硬,毫不手軟地除掉對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