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舞台的中央和邊緣,應該是完全不同的狀態和對策。
對一個人是這樣,對一個國家也是這樣。
我們是如此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同,以至於可能因為一時的變化而不斷的左右橫跳,以至於在無意中暴露出很多東西,失去自我的一部分。
其實,本來淡定一點就好,因為不論是戰略上還是邏輯上,本不難看到結果。
同樣一件事,注定的結果,但是傳遞出的信號,卻經常是混亂和自相矛盾的:
寫出來就像個懷春的小女生,心裡在想,他喜歡我嗎?他不喜歡我怎麼辦?他好像有點不喜歡我,所以我要討厭他。
怕他不來,又怕他亂來。
一點都不淡定。
僅從《環球時報》的這種反復,基本就能看出來,我們心裡是沒底的,不知道該說軟話還是硬話。
大家回頭去翻特朗普時代的報導,就能看到有多少自相矛盾的東西。
的確,阿根廷對我們很重要,不僅是金磚的新成員,而且和中國簽了很多重要協定,包括貨幣互換。
但是,是我們離不開阿根廷,還是阿根廷更離不開中國呢?
個人粗淺地理解,我們離開誰都可以,因為我們捏著比索基本就是虧,本來就是扶貧式共贏,沒必要上趕著。
而且,這就像談戀愛,你越想留住一個人,就越不要去放縱自己的控制欲,天天查崗天天問愛不愛你,因為那就像手心裡的沙。
我們現在是,阿根廷這個版本的特朗普有一點動作,就牽動我們的神經。
他有沒有回復我們的信息?他又做了什麼表態?
我們似乎分不清什麼叫外交辭令,人家內心到底是怎麼想的,未來阿根廷到底走向何方。
有很多賀詞和回復,都是禮儀上的,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我們這當個寶,大寫特寫。
渣女隨口一句話,你一夜睡不著覺。
這不應該是大國G媒的樣子。1
我說句實話,你愛咋地咋地,其實以後阿根廷的不好的消息,少在我們的媒體出現就完了,他想一出是一出,我們的尊嚴往哪兒放?
明天他又搞個幺蛾子,你前面這些報導,就啪啪啪打臉,何必呢?
阿根廷候任總統米萊改信猶太教,全面向以色列靠攏。米萊多次說,他計劃訪問以色列,並將阿根廷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
給他臉幹嘛呢?
冷處理不好麼。
如果你看不到結局,也自然看不清過程。
阿根廷現在這個爛的情況,是他能折騰出來真東西的麼?這是個必敗的結局,我們只需要等著,什麼也別做,等結果就好。
政治意義上的事情,面子上的東西,沒必要總是喜歡「大團圓」的完美結局。
互惠互利最重要,因為中美博弈不是短跑,是馬拉松。
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
你要合作,沒問題,歡迎。
你要廢話,扯東扯西的,不搭理你。
聽其言觀其行。
因為,我們很清楚,MAGA藥方,是救不了阿根廷的,阿根廷的民眾,只是無奈中情緒的表達,很快,他們就知道「爽劇」救不了他們。
不論是特朗普還是博索納羅,不都結束了嗎,又怎樣?
相反,極右翼的一番騷操作,表演,可能讓幾年後的民眾更覺得美國不靠譜,阿根廷的現狀就是因為美國的干預。
只有中國,才是實實在在的托付。
未來,不光是阿根廷,很多國家都面臨極右翼上台,話都不好聽,我們都要想好,要淡定一點。
因為這一出鬧劇,最終都會證明,盎撒的體系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說了淡定,再說堅定。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轉發了一篇文章。
不管別人怎麼說盧大使戰狼什麼的,這個那個的,他一直都在默默戰鬥,默默真實向大家展現中國視域下的國際關係。
評論立陶宛那段話,邏輯嚴謹,史料周全,完全沒有任何毛病,但是,對不起,戳了痛處,就全然不要什麼「言論自由的」臉,就剩下撒潑打賴了。
怎麼,我們中國人就不能發表下自己的看法了?
就允許你美西方國家輿論封鎖了?
我們不要別人還沒說什麼,自己就開始自己責怪自己,不是要「不同聲音」嗎?我們也完全能做到有禮有節有據啊。
所以,看得清楚的人,沒必要反復橫跳,自己給自己埋雷,有自己的信念。
但善於鬥爭、敢於鬥爭不容易,要有研究,也要有膽識,有擔當,要放棄自己的利益,不去天天和稀泥。
信仰要堅定,心態要穩定,行為要有韌性。
向盧大使和所有為中國利益堅定發聲的人,致以個人最真誠最崇高的敬意。
淡定一點,堅決一點,沒毛病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