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其實早掉坑裡了

史客郎

近段時間,網上又出現了一波「印吹」:印度去年GDP增長6.7%,今年將增長7%,明年還將快速增長,用不了多久,印度將超過德國、日本,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大國!

還有人說,如果不是去年沙特因為油價上漲,賺得盆滿鉢滿,否則的話,印度去年的經濟增長,將位居世界所有大型經濟體首位!

印度人,人家可是向來對自己充滿自信的呀,更是說個不停!

像印度總理莫迪,在美國國會聯繫會議上,就公開大大地,把印度吹了一頓,基本內容是:我們印度的人口,現在可是世界第一了啊,人口多市場就大嘛!

所以我們印度,「是一個人口年輕化的古老國家」!

非常牛叉啊!

8.5億智能手機與互聯網用戶;

平均年齡只有29歲;

4.4億千禧一代和3.9億Z世代,也就是00後……

未來前景,那是極度地看好啊!

現在印度國內,大家都是什麼一種感覺呢?問了幾個朋友,他們差不多都是這麼一個觀點:它現在國內搞基建,簡直稱得上是如火如荼啊!

到啥程度呢?

有個朋友在孟買,這地方大家應該都知道的吧?

畢竟遇到這城市,魔都都只能往後退,變成「東方小孟買」嘛!

印度的金融首都。

根據這位朋友的說法,這兩年孟買很多地方都在搞基建,只要出去晃蕩一圈,時不時就能見到施工圍欄。當地人最愛拿來說嘴的,也最得意的,是他們正沿著阿拉伯海,在修一條新公路。

為啥會得意呢?

因為孟買雖然時不時,會對魔都俾睨一下,但它的城市交通實在太爛了:全城只有一條地鐵,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還是坐三輪車。

想想濃濃的咖喱味,再加濃濃的汗味,兩股味道混合起來,不但會讓人神清氣爽,頓時困意全無,同時還能欣賞三輪車夫背上的地圖。

那孟買就沒能開車的公路?

有的!

但只有一條主幹道,而且印度人開車,不怎麼守規矩,有的路段明明只有三車道,人家硬能塞成五車道,然後就堵了,堵上後大家就超級生氣,狂按喇叭!

反正挺熱鬧的!

外出遠一點,想要準時,那是不可能的!

對這條沿著阿拉伯海修的公路,當地人為啥這麼期待,大家就明白了吧!

孟買(繁華區域)

但孟買在幹的事,還不止這一件:

地底下,它還在擴建地鐵系統;

還在搞一條「鐵路貨運走廊」,對鐵路搞升級,說原來一趟車,把貨運到新德里,距離大約1300公里,要花14天時間,等這條走廊搞定後,就只要14小時了。

這還只是孟買,這位朋友說,他到過別的城市,也都在大興土木,這裡建、那裡建的。

為啥這幾年,印度人愛上搞基建呢?

這位朋友說,很多人可能會想不到,全世界最關心我們一舉一動,最想學習我們的,可能就是印度了,和他們相比,越南人都得排第二!

但印度人是怎麼學的呢?

他們總結出了我們過去大發展的兩大秘訣:

一條是「要想富,先修路」。

他們一直非常相信:只要把基礎設施建好了,物流能暢通了,後腳投資就會來了,就會在印度建工廠,然後自家的勞動力就能賣個好價錢,印度經濟就上去了。

另一條則是必須不斷鼓動別人家打起來,自己才有機會。

怎麼說呢?

很多印度人都覺得:日本人為啥能發展起來?

因為朝鮮戰爭!

韓國為啥能發展起來?

因為越南戰爭!

中國為啥能發展起來?

因為美蘇爭霸!

現在美國人老對我們使絆子,印度人的機會就來了。

一副「摸著兔子過河」的架勢!

到啥程度呢?

像印度道路運輸和公路部前段時間就說:印度國家公路大飛躍,現在總長已經到9萬英里,是10年前4.9萬多英里的2倍!

這裡順便說一下,印度公路里程計算,有點亂,之前就出現過同一條路,來的那側算上數字,去的那側,又算上個數字過!

還有我們這邊叫作機耕路、石子路什麼的,印度人也會把它列進去!

反正這種數字,水分挺大的!

但之前水分也大啊!

水分對水分,這一比之後,就顯示出這些年印度在修路上,確實是有長進的!

還有就是印度這些年在基建上的投資。

比如說2023年3月到今年3月這一財年,印度財政部說,準備在基建項目上,投入10萬億盧比,也就是差不多1200億美元,比上一年要高出37%,更是2019財年的2倍!

印度畢竟經濟體量小嘛!

所以這真是玩命砸錢了!

這些錢花在哪裡呢?

很多方面:要修公路,造鐵路,城市裡也要修路,但一修路就得動貧民窟什麼的,就給裡面搬出的人,搞點住房什麼的,還要建煤電廠,搞油庫等等一堆。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說了:印度人做的這些事,都是對的呀,我們當年也不是這麼走過來的嗎?再說了,美國人還在幫他,為啥我們能走通的路,印度走不通呢?

道理很簡單:因為它這麼搞,走錯路了!

先看一下,改革開放前,我們是什麼一種狀況。

當時美國人發現,中國雖說確實窮,老百姓日子過得也不寬裕,但農村到處都修了水庫、水渠,有時田地太大,中間還修了蓄水池!

農田呢?

也不像現在的印度一樣,這裡高一塊,那裡低一塊,而是平得就像面鏡子,田埂直得像條線,搞得非常整齊!

我們的農田,其實是幾十年前經過整治,才變得這麼平整的。

再一看工業,雖說技術挺落後,但啥產業都有!

至少有基礎!

再一看老百姓,雖說沒啥錢,卻很多高中畢業!

再看看基礎設施,鐵路、公路、航道什麼的,啥都全!

鐵路還從不誤點!

來看過的人,基本會覺得:這絕對是塊投資的沃土啊!

到啥程度呢?

有個人對我們,就垂涎欲滴,當時不斷說要拉我們進世貿,當時美國國會有人反對,他還大罵說:如果國會不通過協議,美國將後悔20年!

誰呢?

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

中國的投資條件太好啊!有這麼勤勞的10多億人,美國人就算躺著,也能過上好日子!

然後港台、日本、美歐資本,一波波地進來,之後我們則是本土資本崛起!

大致是怎麼一副狀況呢?

改開之前,我們已經有個先修路1.0版本;之後一波波資金進來,我們再順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思路,不斷升級,來個2.0、3.0、4.0……

你以我為基礎,我也以你為基礎!

就這麼循環著,才不斷爬上去的!

還必須一環套著一環,如果一環斷掉,後面就麻煩了!

印度現在,是個什麼狀況呢?

錢,肯定是砸進去了。

去年前段時間,印度國會發言人斯里納特就說了:2014年莫迪上台,才9年時間,印度的債務就從55萬億盧比,飆升到155萬億盧比,佔了GDP的84%!

欠了一屁股債!

利息呢?

如果付的話,恐怕也得付壞它!

它現在10年期的國債收益率,已經超過7.2%!

按照我們之前的經驗,既然這麼多錢投進去了,又搞了9年基建了,印度還有這麼多年輕人,應該有大筆外資湧入,搶佔這塊投資窪地啊!

這樣才能一環套一環,基建和經濟良性循環嘛!

但就在這裡,出事了!

外資其實沒如印度人所想的那樣,大規模地湧入!而它本土的資本太小,根本補不上!

為啥這麼說呢?

看印度2022到2023財年的情況,就明白了:它FDI流入總額為709.7億美元。

按美元算,中國體量和它差不多,是在2007年。

當年流入的FDI有多少呢?

825億美元!

光數字,印度引入的,就比我們當年少,而且那825億美元,還是當年的美元!

要能對比的話,按這些年美國GDP的差距,印度這FDI數字,還得除以2。

這些錢主要從哪裡來呢?

第一名大家都想不到!

毛里求斯,佔比24%;

新加坡,佔比23%;

美國,才9%;

荷蘭則是7%;

之後是日本,6%!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很奇怪:毛里求斯就是印度洋中的一個小島,面積也有2000平方公里,人口也就120多萬,為啥這麼生猛,能承擔起印度FDI四分之一的「重任」呢?

這裡就得說一下毛里求斯這地方的特別之處了:它全國印度裔佔比將近7成!

毛里求斯為啥這麼多印度裔呢?

它早年本來是個荒島,後來英國人佔了這地方,發現它因為是個火山島,土壤挺肥沃,當時糖價又挺高,就從印度弄了一大批人,跑這裡搞甘蔗種植園,後來這批人就這麼留下了。

然後呢?

印度人就發現它的妙用了:洗錢!

它國內弄的錢,到毛里求斯轉一圈,然後再回去……

至於新加坡呢?

也不好說,當地印度裔人數也挺多的……

為啥只聽說歐美,還有我們的企業,進印度投資被坑,毛里求斯、新加坡的,為啥被坑的事不怎麼聽說,大家明白了吧?

到這裡,大家是不是發現有什麼地方不對勁了:莫迪搞基建,錢已經砸進去一堆了,滿屁股都是債,按照之前的設想,基礎設施改善了,應該有大筆外資進入,然後在這資金推動下,再掀起更高的一波基建高潮啊!

這才是一環套一環,良性循環!

結果呢?

尷尬了:搞基建的錢,確實是砸了一堆進去,但進來的資金,不光數量少,很多還是假的!

就好比普通人過日子,錢花出去一堆了,但之後沒啥錢入賬!

甚至可以這麼說:印度所指望的那一環,其實早斷掉了!

統計數據也證明瞭這一點:在2014年,印度早早地,就喊出了「印度製造」的口號,然後開始狂砸錢,但口號是喊了,印度的製造業其實一點起色都沒有,哪怕從數字上看,它每年GDP增速都超過5%!

更可怕的是:印度人越喊口號,它製造業佔GDP的比重,就越往下掉!

2010年還有17%,2022年只剩13%了!

印度製造業佔GDP比重

本來想大力出奇跡,結果反而掉了!

而且這國家挺特別的,如果照著數字看,它經濟應該不錯,世界前幾大嘛!

但在市場上,我們能見到印度品牌的汽車嗎?

不能!

印度品牌的手機呢?

沒有!

它的家電、機械設備什麼的呢?

也沒有!

這些東西印度能生產嗎?

能生產,但沒有競爭力!

只能靠著保護,在它自己的市場裡混!

這就可怕了!

因為它意味著:過去10年,印度投入的那麼多錢,幾乎打水漂了!

為啥我們能走通的路,印度人就走不通呢?

從這兩件不大的事,就能看出來。

一件事出在2023年7月,當時印度的天氣有點亂,又是熱浪,又是反常降雨什麼的,結果導致印度西紅柿產量大跌,然後價格暴漲!

印度這國家,有點生氣,如果幾樣東西的產量出問題,老百姓會頓時覺得自己活不下去!

這裡就得介紹印度的上中下三寶了。

上三寶是:西紅柿、青椒、洋蔥。

中三寶是:土豆、香菜、薄荷。

下三寶是:黃油、瑪莎拉、蛋黃醬。

還有黑暗三寶:恆河水、土蜜蜂,外加個看著就惡心的左手。

在其中,上三寶尤其不能出事,一出事馬上就會出各種怪事!

像中央邦,有個「印度好男人」,名叫桑吉夫·布爾曼,印度男人一般是不做家務的,但他卻熱衷做家務,所以給老婆孩子煮午飯時,加了兩個西紅柿。

本以為會被表揚,結果老婆見了後,臉色一變,大罵:你這個敗家子!

因為西紅柿價格,已經是原來的2倍!

之後更是猛拍桌子,和老公大吵一頓,然後跑回娘家去了!

印度是個男尊女卑的社會,這場大吵,讓女人志氣大漲!

上面這個,算家務事,但還有真出大事的:因為價格猛漲7倍,就有人去農民田裡偷,不少農民就雇人在田間看守,結果光在安納馬亞地區,7天之內,居然有2人被殺!

再說第二件事:因為受天氣影響,這段時間印度又發佈禁令了,禁止蒸谷米和印度香米之外的大米出口,還對蒸谷米出口徵收20%的關稅。

為啥說從這兩件事能看出來呢?

因為印度的耕地面積,可是有24億畝的呀,我們才21億畝!

而且它還處於熱帶,只要有水,可以隨時種隨時收,一年可以種好幾季,比我們東北、華北非常講農時,一不小心糧食什麼的就被霜打了不同!

結果怎麼樣呢?

上三寶的首寶西紅柿,對印度人來說,可是吃飯如果沒有它,就像人沒靈魂呀,這種重要東西印度年產多少呢?

1900多萬噸!

我們呢?

6700多萬噸!

糧食呢?

更不用說了:2022年我們6.87億噸,印度3.1億噸!

為啥說工業,怎麼要說到農業呢?

因為像日本、韓國這些規模小的地方,搞工業可以一枝獨秀,不管農業,但印度這種體量的國家,14億多人口,它必須先把基礎打牢,先把農業搞好,在這基礎上,才能搞出工業來。

印度有個地方,農業基礎就不錯:旁遮普邦。

之前介紹過:當地很多是錫克人,他們很團結,就把農業基礎設施像水壩、水渠的什麼的,都搞好了。

農業搞好,農民也有收入了,當地就搞工業了:生產紡織機械、汽車、自行車零部件,產品還曾經暢銷整個南亞。

當地產的「英雄」牌自行車,還甚至一度成為印度的國貨精華,出口挺多地方,一度還想打開我們的國內市場!

印度的「英雄」牌自行車

這些產業還在嗎?

絕大部分不在了。

前面說過:印度政府之前沒把農業搞好,沒把地基打牢,它的農業還是「靠天吃飯」,像印度上三寶頭牌西紅柿遇到氣候不好,就會減產,然後造成民間震動這種事,肯定少不了嘛!

但它又沒本事,能像我們早年那樣,到處修水庫、水渠,把所有的耕地,都整成平得像面鏡子,田埂直得像條線,先把農業生產條件提高再說!

所以只能給農民補貼!

補貼從哪裡來呢?

靠對工廠徵重稅!

農民呢?

覺得去工廠打工,太不牢靠了,雖說有天災,種地多少有收穫,不像進了工廠,之後就沒退路了,所以也不怎麼願意去打工。

結果就是:當地很多企業,要麼死了,要麼跑了,剛冒出來的產業也就沒了。

印度的農田,可以和我們的比較一下

說到這裡,大家就明白了:雖然外面吹印度,吹得好像極其紅火,好像它馬上就要超過德國、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什麼的,但真實的印度,已經掉進陷阱裡去了。

它現在10年期的國債收益率,可是超過7.2%,每年光付利息,就得近1300億美元!

它的財政收入多少呢?

2022年是約20萬億盧比,差不多是2400億美元!

經過這些年的操作,它不但沒能把基建搞上去,還成功地讓自己掉陷阱里去了,將來等待著它的,極可能是像阿根廷一樣的債務危機!

怎麼說呢?

人類社會這100多年來,雖說很多國家都在努力,想要實現工業化,但除原來的發達國家外,只有兩家實現了這個目標:韓國和我們。而且韓國的工業化,還不完整,像這兩年它就天天擔心車用尿素,所以真正實現的,就我們一家。

只能這麼說:印度人太會自作聰明,太擅長投機取巧了。

一個早就掉坑裡的國家,真不用再這麼吹。■

2 Comments

  1. 說了一大堆屁話。印度有多餘糧食出口。問下偷呃拐骗假大空強國有没多餘糧食出口。

    • 當然這篇文章吹牛自大的部分很多..
      不過中國方面人民餐飲的部分比較印度豐富商很多這個應該是事實..
      尤其是肉類..
      所以中國還是需要大量進口好像玉米那些飼養動物的農作物..
      不過在東南亞國家的超市上面你到處都可以看到來自中國的蔬菜..
      也不能說他完全沒有出口糧食..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