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軍下一步的進攻方向和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NEO

成功光復果敢之後,同盟軍接下來要面臨的,不僅是一場軍事戰,更是一場政治戰。

光復果敢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要想在往後的日子裡立於不敗之地,就一定要抓住整個地區態勢裡面最核心的要點。

在這次的衝突裡面,緬甸各方的勢力打得炮火連天,但是真正決定了緬北衝突最後走勢和結果的,並不是現在在台面上明火執仗的各家,而是緬北之外真正有影響力的,能夠一錘定音的那一方。

雖然大國的態度一直都看似很超脫,從來都是置身事外,好像只要你們不威脅到邊境的和平,愛怎麼打怎麼打,但是大國也是有自己的一個非常核心的訴求,那就是西南方向的出海口,連接瑞麗、清水河和皎漂港的鐵路以及油氣通道。

誰能夠真正抓住這個痛點,誰就能立於不敗之地,成為這次緬北衝突最後的贏家。

對於同盟軍來講,接下來的總體策略和下一步進攻方向,應該圍繞著這個真正核心的點來推進。

同盟軍的出現,在我看來,已經能為中緬鐵路和中緬油氣管道安全問題提供了完美解決的答案。

隨著軍政府軍事力量的逐漸潰退,他們未來連上談判桌的資格都沒有了。

實力,是打出來的,不是談出來的。

軍政府到現在都還以為自己是在跟同盟軍、若開軍和德昂軍在談條件,連談判對象都沒搞清楚,真是傻得可愛。

未來,克欽以南,中緬鐵路和中緬油氣管道以北的絕大部分地區一定會被同盟軍、德昂軍和若開軍所控制。

這樣安全問題就非常好解決了。

對於整個緬甸北部,以中緬鐵路和中緬油氣管道為邊界,若開族的聚居區歸若開軍,德昂族的聚居區歸德昂軍,其它各族參照這樣。

但是,中緬鐵路和中緬油氣管道附近50公里以內的所有區域和沿線重要節點,包括港口,大城市,鄉鎮,全部交由同盟軍進駐,每年沿線收益的15%,不再支付給軍政府,而是直接划作同盟軍的軍費,這樣安全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我覺得這樣的分配格局應該是最合理的一種考量了。

因為中緬的油氣管道和鐵路沿線安全問題極其敏感,而且整個鐵路沿線穿越了多個不同民族,多支不同武裝控制的區域,根據東大的外交守則,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我們自然是不好直接的干涉他國的內政的,但是如果說交由這麼多個民族和省份來共管肯定是不合適的。

想大國放心的話,這條鐵路和油氣管道只能是交給同盟軍來在鐵路沿線派兵駐紮保護,相信其他兩個兄弟聯盟應該也是能夠理解的。

鐵路和油氣管道沿線50公里之內,應該是一個絕對的安全區,至於中緬鐵路和中緬油氣管道沿線同盟軍控制區域以外的事情,交由各民族自己解決。

所以,對於同盟軍來講,接下來的作戰在往後的日子裡,不僅要成功地在整個緬甸北部站穩腳跟,更重要的是要打通並守住整條溝通皎漂港和瑞麗的能源管道及運輸通道。

這是未來同盟軍安身立命的根本之所在。

鐵路、油氣管道所經過的那些重要節點、鄉鎮和大城市就是同盟軍接下來的進軍方向。

很多人現在都把目光聚焦在臘戌,覺得這是同盟軍接下來要拿到的地方,但是我跟所有人想的都不一樣。

我的目光放在另外一個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地方,緬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

對於99%的人來講,都會覺得同盟軍接下來要打臘戌,而連想都不敢想同盟軍會去進攻曼德勒這種百萬級別人口的城市。

你會這樣想,敏昂萊政變武裝集團肯定也會這麼想。

所以,很有可能在臘戌周邊的敏昂來武裝會嚴陣以待,但是曼德勒的防衛反而是空虛的。

因為所有人都不會想到同盟軍會去進攻曼德勒,因此也就不會有人把重兵放在曼德勒設防。

在我看來,臘戌或者曼德勒並不一定就比老街更難打。

當年軍人政變集團為了控制果敢,在整個果敢地區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修築了密密麻麻的各種軍事據點和碉堡陣地。

但是,在曼德勒這種城市,未必見得就有如此密密麻麻的防衛。

如果說同盟軍有能力在這兩個月多的時間裡清繳到掉敏昂萊武裝在果敢周邊的300多個據點,那麼我覺得拿下曼德勒並不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

如果是我,很可能會去走這一步險棋,即直接繞開臘戌,集結重兵去進攻曼德勒。

進攻曼德勒不管能否一擊得手,都能把整盤棋給走活。

對於同盟軍來說,最好的情況自然是曼德勒防衛空虛,根本就沒有重兵把守。

這時如果同盟軍能夠把老街和果敢其他地區的防務交給那些後方還在負傷休養的老兵,讓他們帶著新加入的新兵來維持基本秩序,然後調集重兵潛行到曼德勒周邊,出其不意地發起進攻的話,很有可能一擊得手,短時間內就拿下整個曼德勒。

這個方案的重點就在於能否在老緬無法偵察到的情況下秘密地在曼德勒周邊集結起足夠多的兵力。

從地圖上看,從緬甸東北部前往曼德勒有兩條路,一條是經過臘戌,一條是從南坎,沿著瑞麗江,從曼德勒上方進入。

從目前來看,直接走臘戌或者繞臘戌周邊前往曼德勒不現實,如果是我來指揮這場戰鬥的話,很可能會帶領一支小分隊嘗試先從南坎出發前往曼德勒,確認看能否支撐得起足夠多的兵力在相對隱蔽的條件下通過北面集結到曼德勒周邊。

如果能夠出其不意地發起突襲,在短時拿下整個曼德勒,那麼這場戰役不僅會永遠地記錄在全世界所有華人的歷史上,更會被寫進全世界的軍事教科書作為經典案例。

如果無法一擊得手,也無所謂。

在不能通過突襲來成功奪取曼德勒這種大城市,立馬可以將作戰的重點轉向通過圍攻曼德勒,來逼迫敏昂萊武裝調動其機動兵力來增援,然後圍點打援,通過精心設伏,在其增援途中殲滅其主要的有生力量。

對於敏昂萊的非法武裝而言,如果同盟軍攻到曼德的周邊,那麼不管是從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是無法承擔丟失曼德勒的的責任的。

因此,他們必定會從下緬甸和臘戌、東枝這些方向調兵前往曼德勒進行增援。

這時候,同盟軍完全可以留下少部分部隊佯攻曼德勒,然後將主力部隊放在臘戌到曼德勒之間去埋伏敏昂萊武裝的增援力量。

通過這幾個月的觀察,我發現了敏昂萊武裝一個非常明顯的弱點,那就是作戰意志非常差,且機動能力非常差。

也就是說,那些烏合之眾依託著據點來固守還能有一定的戰鬥力,但是如果一旦在野戰中遭遇突然的襲擊,他們根本就沒有足夠的作戰意志和相對應的訓練水平來應對,有非常大的概率是會像同盟軍之前伏擊老緬的兩次空降增援一樣,將他們在野戰中徹底擊潰。

因此,進攻曼德勒可以很靈活地往兩個方向發展,一來,如果一擊得手成功奪取整個曼德勒城那自然是最好,要是無法一擊得手,也可以立馬將作戰的重心調整到如何殲滅敏昂萊武裝在東北部的機動有生力量。

通過調動他們疲於奔命,逼迫他們離開堅固的據點和重火力支援,從而用圍點打援的方式在路上將他們徹底消滅。

這一點跟跟滿清奪取中原的過程和中國解放戰爭的過程是非常像的。

清軍雖然極其野蠻,但是不得不說前期的清軍確實是一支非常精明且狡猾的軍隊,他們從頭到尾都很清楚自己的作戰目的不是奪取明朝在邊境的多少座城市,而是要在野戰中殲滅明朝的野戰兵團,只要明朝的那幾支有戰鬥力的野戰軍團被徹底殲滅,明朝也就氣數已盡了。

同樣,在中國解放戰爭推翻國民黨政權的過程之中,解放軍的重點不在於奪取多少大城市,而在於通過幾次決定性的戰役來徹底粉碎國民黨的有生力量。只要能把他們的有生力量全數殲滅,那麼將那些大城市收入囊中是早晚的事。

同樣的道理現實是完全可以用在緬甸的。

甚至說如果能將臘戌方向趕過來增援的敏昂萊武裝徹底擊潰,還能重新調轉頭再去打曼德勒。

按照我個人的觀點,隨著臘戌方向被同盟軍圍攻的可能性增大,敏昂萊武裝現在去轟炸果敢地區的很多作戰飛機極有可能就是從曼德勒周邊的起飛的,一旦去突襲曼德勒有很大的可能能夠直接在地面摧毀掉敏昂萊武裝的那些為數不多的空中作戰力量。

按照我的作戰方案,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徹底解除敏昂萊武裝對整個緬甸東北部的威脅,但這也是需要極大冒險的。

一旦決定這樣做,前期就一定要做充分的勘探和調查來決定行軍路線和集中兵力的方式。

如果穩扎穩打,先取臘戌再將兵鋒逼近曼德勒,我覺得也是完全可以的。

按照我的判斷,我真的不覺得這兩樣地方能堅持多久,畢竟最核心的原因還是敏昂萊那伙人實在是不經打,戰鬥力太差了。

在整整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他們甚至沒有能夠成功地組織起任何一次有效的反攻,沒有打過一場硬仗,都是一觸即潰。

要麼就是呆呆地死守據點,沒有任何作戰方案的靈活性,也沒有任何主觀能動性,說白了還真就是一伙烏合之眾,用軍隊來稱呼這伙人都是對軍隊這個詞的侮辱。

對於同盟軍而言,要想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要將曼德勒和臘戌這些重要節點牢牢控制地在手裡。

只要佔住曼德勒和臘戌,那麼中緬鐵路和油氣管道的一半有多就已經牢牢地掌握在同盟軍的控制範圍之內。

而皎漂港所在的若開邦估計再不遠的將來也一定會被若開軍所掌握,我個人猜測很有可能到了那個時候,大概率那個比較重要的勢力會出來調停了。

出於對鐵路和油氣管道的完整性和延續性的考量,在同盟軍已經牢牢掌握住從清水河到曼德勒的鐵路以及從瑞麗到曼德勒的這一段油氣管道之後,很有可能到最後會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式來獲得剩下的路段的控制權。

也就是說,一旦攻下曼德勒和臘戌,同盟軍其實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

再往後,不管是打還是談,同盟軍都會是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當然,如果能夠成功地拿下曼德勒,並且能夠順利地擊潰敏昂萊武裝的增援力量,那麼敏昂萊還真就沒法調更多炮灰去增援了,剩下的地方必然也是可以一鼓作氣地拿下的,這時候也不用再去進行什麼所謂的談判了。

如果是那樣的話就相當於同盟軍直接幫大國接通了整條中緬鐵路和中緬油氣管道,從而實現了我在文章一開頭所說的那個最佳的局面。

只要同盟軍能夠牢牢地控制住整個中緬能源通道和高速鐵路和周邊的關鍵節點,重點城鎮,一定會是緬北衝突最後的贏家。

為整個民族打通印度洋出海口,這真是要上歷史書的,不世之功勳。

我覺得我的內心都有點癢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