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還有3.5次展翅高飛的機會

一個壞土豆

目前全球經濟衰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革命性技術發展停滯,投資乏力。

所謂革命性的技術,如蘋果3的問世,標誌著智能手機開啓了全新的時代,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帶來了難以想像的市場空間。

且不說手機的供應鏈,硬件的升級又帶來了軟件的革命,手機中的每一個APP,無論是外賣軟件、短視頻平台、還是打車軟件、社交平台…..個個都是動輒百億級的吸納投資的企業。

於是投資、就業、消費開始全面嗖嗖嗖的上漲。

但是到了2016年之後,市場的需求開始慢慢萎縮了。

為什麼會萎縮呢,因為這個時候所有的技術進步,只是功能性的改善,我舉個例子。

你原來的手機是30萬像素攝像頭的,新出了一部手機是300萬像素攝像頭的,你馬上想換新的;

有了300萬攝像頭,市場上又開始出現3000萬攝像頭,你還想換;

因為這種新技術的更新帶來了體驗感的直線提升,但是如果有一天我推出3億攝像頭,30億攝像頭呢?

你就沒有換的動力了,因為30億攝像頭甚至300萬億攝像頭,對你來說,肉眼幾乎都看不出差別來了……

30萬攝像頭到300萬攝像頭,體驗是從1到10;

300萬攝像頭到3000萬,體驗是從10到12;

3000萬攝像頭到3億,體驗是從12到12.1;

邊際效用越來越小,你不願意買單了,也不願意換手機了…….

在10年前,技術是革命性的進步,到了今天,只是技術的改良,最多是運算速度再快一點,攝像效果再好一點,不能激發人們的消費慾望了。

你做多好的手機也就和原來差不多,我不想換機了。

於是,從2016年開始,手機的銷量越來越低。

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15.11億部;

2020年,出貨量13.06億部;

到了2023年,只有11.5億部,一年比一年少!

手機中的APP呢?

也是這樣,你現在打開手機,還是那些主流軟件,幾乎沒有變化。

10年前你用短信,今天你用微信,這是革命性變化;

10年前你玩遊戲,今天你還玩遊戲,只是遊戲更精彩了,這只是功能性變化;

現在的問題是,技術只出現了功能性變化,而再沒有讓人眼前一新的革命性變化。

如果沒有革命性的變化,會出現什麼?

企業都開始縮減生產,那麼就會影響上萬個供應鏈一起萎縮,生產的數量下降,企業就會裁員或減少招募需求;

手機企業裁員,供應鏈也會裁員;

被裁掉的人找不到工作,需求進一步萎縮;

………

其實不僅僅是手機,我們平時用到的所有日用品,無論是電視機還是冰箱,無論是電腦還是空調,在最近的5年,都沒有出現任何革命性的、能足夠吸引消費者買單的革命性進步;

這就是目前的現狀,簡單來說就是:

移動互聯網興起後的10多年,全球技術再也沒有出現革命性的進步,導致需求萎縮,產能下降,而這進一步帶來了人們的悲觀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這一點在中國反饋得尤為明顯。

80年代剛剛打開國門,我們和美西方集團還有巨大的技術差距。

但是差距就代表著同等的機會。

那個時候,有多少個工業皇冠上的工業明珠?有多少個卡脖子技術?

我就算300個吧,於是我們開始了瘋狂的摘星之旅。

每摘一顆星,都意味著背後百億級以上的投資和龐大的供應鏈,解決了巨大的就業率,而這些技術攻關完成之後,中國製造開始橫掃全球,再帶來一大波的投資與消費。

那個時候要投資,遍地都是機會。

可是今天我們一看傻眼了,工業皇冠上已經光禿禿的幾乎沒有明珠了…….

於是資本不知道投什麼了。

資本不知道投什麼的時候,就悲劇了,要開工廠你都不知道開什麼廠。

明朝時中國吸納了全球超過1/2的白銀,民間資本也是不知道幹啥好,最後全部埋進了地窖裡…….

那麼這一現象,在今天反饋的結果就是:

2023年中國居民存款餘額為284萬億元人民幣;

2022年,這個數字是259萬億元人民幣;

2020年,這個數字是212萬億元人民幣;

也就是說,居民存款每年都在增加,這說明什麼呢?

是白岩松說的老百姓有錢不敢花嗎?

當然不是,是因為企業和投資人都不知道投什麼好了………

投資乏力的時候,經濟自然就好不到哪裡去,這在中國尤其明顯。

比如歐洲,經濟已經衰退了20年了,所以破罐子破摔無所謂了,反正年年都這樣。

人工智能和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和歐日韓沒有任何關係,但人家根本不在乎,反正已經爛了這麼多年,不在乎多爛一點。

但是對中國來說,感受就不一樣了。

原來歐洲的發展速度是30,現在是28,差別根本不大。

原來中國的發展速度是100,現在是70,差別一下子就體現了出來。

現在對中國來說,問題在於:中國製造該拿的市場幾乎已經拿下來了,地產的紅利已經沒有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到了瓶頸,不僅如此,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還將進一步幹掉就業率……..

所以,我們很難再恢復到原來的8%-10%的高速增長,這種變化反饋得非常明顯。

其實,從西方大航海時代開始,到二戰結束美國建立全球霸權,西方世界基本鎖定了全球格局,在這樣的局面下,可謂強國恆強,弱國恆弱,不會給你逆襲的機會。

反常的除中國外,就是新加坡、日本、韓國。

新加坡沒有可借鑒性,你把馬六甲海峽的管理權,給任何一個人口500萬的國家,它只要不作死,就能發財。

所以我們可以聊聊日韓。

日韓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和中國有相似性,雖然他們產業的獲得更多的是靠美國的恩賜,而中國是靠自己的奮鬥。

但在發展初期,都是從地產與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服裝開啓了工業化進程,接著開始全力進攻家電市場,接著是再到造船和汽車,這種發展路徑幾乎一樣。

有趣的是都經歷了地產的高速發展,因為地產只需要自己悶頭就能做,國外幾乎無法干涉,同時是最快工業化資金籌措之路,而同樣經歷了地產的由盛轉衰,只是日本沒有控制住,開啓了經濟的全面衰退。

但是差別就從過度到汽車和造船之後,或者我們說這是工業化的第三階段。

日韓在本質上畢竟是美國的殖民地,日本真正的轉折點是在80年代幾乎掌控了芯片的全供應鏈,要知道當時的光刻機日本企業幾乎佔據了全球的半壁江山,結果最後在美國的脅迫下不得不將所有的產業鏈全都轉移了出去。

而中國在底層科技的發展上完全不受美國的脅迫,芯片產業鏈迎難而上。

最終,在第三階段分出了高下。

日韓都曾經佔據了造船業的半壁江山,而最終中國獲得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並在航母、LNG船國產化、大型郵輪三個尖端領域齊頭並進,這3個領域日韓都是無法深入的。

同樣的,日韓在汽車產業都曾迅猛發力,但在2023年中國終於擊敗日本,成為了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而因為中國在新能源上的壓倒性優勢,最終我們必然將佔據全球汽車產業的一半以上。

那麼,這裡,就是我說的中國經濟再度騰飛的第一個機會,即工業化的最巔峰,是:汽車、造船、大飛機。

這三項能取代房地產,讓中國經濟再度展翅高飛,但是我為什麼要舉例日韓,因為日韓房地產衰落之後經濟就很難再持續發力了。

日本在經濟衰退後,依靠汽車產業苦苦支撐了30年,這也是它最後的陣地,但在新能源的加持下,日本丟掉這塊陣地已經是時間問題。

而造船呢,韓國也曾經在LNG船上大放異彩,但技術被歐洲鎖死,最後利潤的大頭都被歐洲拿走了,而我們卻獨立研發出了殷瓦鋼。

更別說在航母這個板塊,因為軍工領域的限制,日韓根本沒有機會進入。

對於大飛機而言呢?日韓根本就進不去,首先就因為自己國小人少,根本就沒有本土市場培育的機會。

這是我說的第一次機會,那麼還有2.5次機會在哪裡?

在未來的10年,中國將努力成為全球工業化的中心與標準,以新能源、電力、基建、高鐵為中心產品作為代表。

啥是標準,這是昂撒人最喜歡幹的事情,我們舉個例子,西方世界搞了個辦公室,招了幾個人,成立了一個所謂的「良好棉花協會」,就壟斷了全球棉花的標準。

啥是好棉花,啥是不好的棉花,以後就他們說了算了。

他要打擊新疆棉花,只需要妖言惑眾說你強迫勞動,這就是標準。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成為全球工業化的標準,掌控全球的能源與交通運輸,離開了中國,全球工業就會停擺!

這就是0.5次機會。

現在我們的高鐵和電力正在東南亞生根發芽,最終將立足東南亞,徐圖全球。

不過這裡我要跳開來說一個問題,我在開篇就強調了,未來的3.5次機會都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了,如這裡說的工業化標準。

雅萬高鐵通車後,越南羨慕嫉妒恨,交通部門扎堆到中國來訪問,希望與中國合作高鐵。

但是儘管如此,東南亞國家或多或少還有有一些猶豫的,為啥呢?

越南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說我們以後交通都是中國標準的,那中國要打我們不是太方便了嗎?

其實啊,這個小心事,東南亞國家都有。

他們為什麼會這樣想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實力不夠!

越南瞎想了心認為未來有一天我們有可能攻打他們,如果真有這麼一天,他們還能勉強抵抗個3、5天……..

但是我們如果有8個航母編隊,你看越南還會不會這麼想!

這個時候他根本沒得打了,連這個心思都不會有!因為現在工業基礎是不是我們的,結局沒有任何差別!

這就是我說的,所謂中國威脅論,就是因為我們武力還不夠!

你的同事比你多掙1000塊錢,你或許會嫉妒他,防著他,可是你會防著巴菲特嗎?

墨西哥為啥不會覺得美國是個威脅?

墨西哥連坦克都沒有,美國有13個航母編隊,美國說我他M的犯得上威脅你嗎?

但是如果沒有只有3艘驅逐艦,這個時候墨西哥就緊張了!

那麼還有兩次機會在哪裡?

我們看看,為啥法國現在幾乎沒啥那得出手的科技,但是法國人還能過得那麼悠閒?

LV在2023年上半年的營收就達到了422億歐元,全年大約接近900億歐元,是7200億人民幣!

我們的華為2023年營收是多少?也差不多是這個數!

你看人家法國什麼技術都沒有,做幾個包包,銷售額和華為差不多,利潤率更是遠超華為!

你就說牛逼不牛逼?

關鍵是法國可不止一家LV,這樣的企業至少有30家!

法國首富前10名全是奢侈品行業,你說這個差距有多大!

為啥法國人那麼悠閒?

人家做一個皮包,掙的比你超大投資、超長供應鏈的工業產品掙錢多多了!

中國只能掙辛苦錢,國外隨便忽悠一下輕鬆割韭菜,這就是差別。

再順著這個差距來看,我們都知道,製造業能解決的就業人口是有限的,最終一定需要服務業的支撐。

但是低端製造業只能搞非常有限的低端服務業,因為掙的錢太少了,就能搞一些小吃,文化、體育、展覽…….這些都支撐不起來。

只有法國這樣的高溢價製造業,才能支撐一大批的高端服務業,解決更多的就業人口,培養更多的中產。

這就是我說的第二次機會:中國製造品牌力的重塑。

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就會被鎖死在品牌力的低端,永遠苦熬苦掙。

但是,我要說了,這個問題同樣不是經濟學問題!

為啥法國的愛馬仕賣兩條皮帶,比中國買一部車價格都高得多?

這是因為中國科技不行,還是因為中國品牌運營能力太差?

不,是因為中國文化界與藝術界有太多人投降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某作家因為瘋狂的嘲諷中國,被諾獎組委會認為「揭示了一個沒有真理的蠻荒世界」而獲得國際大獎,消息傳回國內,中國的文人們紛紛表示慶祝,認為是為國爭光。

看到這一幕我都笑不活了。

窩草,我真的想問:

大和尚、劉×波因為妄圖分裂國家而得了諾獎,也他M的是為國爭光嗎?

余茂春因為出賣國家利益而被西方世界贊譽,這他M的是光宗耀祖嗎?

這就是最根本的問題,我們的藝術界很多人沒有最基本的價值觀和是非判斷能力,而一切以西方的標準為標準。

他們真不覺得這是賣國,他們覺得美國才代表了正義。

所以,美西方集團瘋狂的妖魔化中國,中國的無恥文人們裡應外合,最終的結果過就是:

法國一條皮帶可以賣10萬塊,中國的汽車也只能賣10萬塊。

你中國汽車但凡敢賣貴點,就會被恨國黨們痛罵!

我們自己的產品,自己都看不上,人家外國人憑啥買單?

這是經濟問題嗎?完全不是,我剛說的這個癥結不解決,我們就算攻克了所有的技術難關,成為了全球工業標準,我們依然要被美西方集團割韭菜,依然要被鎖死在品牌力的低端!

我們已經談了2.5次機會,還有一次機會在哪裡?

當然就是人民幣國際化!

一旦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你拽著中國都沒用,只會一飛沖天,這都不需要我解釋了。

但是我們一直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人民幣還沒有國際化是因為我們金融沒有放開,是因為我們經濟還不夠好……

這完全是扯蛋的啊,邏輯都反了啊。

如果中國在全球有374個海外軍事基地,有十多個航母編隊縱橫四大洋。

而美國在全球只有1個海外軍事基地,而且國家還沒有統一。

如果出現這一幕,那你認為國際貨幣是人民幣還是美元?

或者我再說個簡單的,為啥歐洲人更接受美元,而不是接受人民幣?

美國說我二戰征服了歐洲,在這裡修滿了軍事基地,難道就是為了保護歐洲人自由使用人民幣嗎?你在逗我玩嗎?

從2020年到現在,經歷了疫情期間美國的瘋狂印鈔,和俄烏戰爭期間美西方集團明火執仗的搶劫,如果還相信西方貨幣經濟學那一套,只能說太單純了。

如果我們按照經濟學的邏輯,美國哪裡有什麼信用?政府動不動就要關門停擺,沒錢了就濫發貨幣,但為啥美元還是國際貨幣?

那誰的信用最好,我不敢說中國的信用最好,至少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債權國之一吧,是全球唯一工業霸主吧,是全球最大貿易國吧,但是為什麼國際貨幣是美元呢?

所以,我們今天重新看這個問題,所謂數字貨幣、SWIFT體系,這些重要嗎?根本不重要…..

如果靠技術手段就能成為國際貨幣,那這個世界就不會有戰爭了。

1890年,美國就成為全球第一工業大國;

1894年,美國就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強國;

一戰後美國就成為了全球最大債權國,工業產值更是超過英法日德總和;

但是國際貨幣還是英鎊。

直到二次大戰之後,美國徹底通過軍事手段打敗了德國和日本,征服了歐洲,通過全球374個軍事基地,完全奠定了自己國際貨幣的基礎。

而有了這種軍事實力的保障,美國可以隨便揮霍自己的信用,1971年,美國出爾反爾,單方面宣佈佈雷頓森林解體,美元不再兌換黃金,可美元的地位紋絲不動。

所以,美元不是因為綁定了石油作為錨定物才成為國際貨幣,而是只有美元有能力綁定石油等其它大宗商品。

美國的軍事威懾力不變或者沒有受到挑戰,美元的信用就不會變。

所有的技術手段都不重要,一戰之後,美國已經成為了歐洲最大的債權國,但是威爾遜到歐洲去開會,根本沒人鳥他,歐洲所有的媒體盡情的嘲笑美國,因為當時的美國軍力還乾不過歐洲。

而二戰之後,美國就成了歐洲的爹?說啥就是啥了。

因為法國投降了,英國打殘血了,德國崩潰了,美國的軍事實力全球最強,美國在歐洲搞滿了軍事基地。

對比一戰的時候,美國多了一種能力,就是讓歐洲去死的能力,沒有這個能力,啥金融能力,輿論能力都是瞎扯。

當然,我們不需要讓誰去死,但是至少我們要有保護讓別人不去死的能力,這樣才能產生真正的信用。

所以,人民幣國際化,本質上從來都是一個軍事問題!

那麼我們回顧一下,在未來,中國還有3.5次經濟騰飛的機會,這分別是:

1、衝擊工業的巔峰,即汽車、大飛機、高端造船;

2、以能源與運輸為基礎,成為全球工業化的中心與標準;

3、重塑中國製造的品牌力;

4、人民幣國際化;

但是我們一定要清晰的認識到,這4個問題,都不是經濟問題,而是軍事和國際政治問題。

所以我的總結就是:

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不可能超出軍事發展的限制。

軍事發展,不僅決定了這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下限,更加決定了他發展的上限!

所以,造艦吧!

沒有什麼問題不是造艦所不能解決的!

如果100艘不夠,那就再來300艘!

有300艘的時候,中國威脅論已經不攻自破,全球都期望得到中國的保護!■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