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本個十年,每一年都發生了突發事件:
2020年爆發了瘟疫全球大流行;
2021年下半年歐美通脹開始異軍突起,歐美物價坐上了火箭,最終發展為四十年來最高的通脹水平;
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今天;
2023年10月7日以哈戰爭爆發並一直持續到今天。這場戰爭顯然已經外溢,胡塞武裝在紅海與美軍對峙並不斷交火,伊朗開始用彈道導彈襲擊駐伊拉克美軍。
這說明,世界已經告別了和平,和平紅利遠去了。
和平時期是被和平規則主導的時代,未來是可以預期的,那些冰冷事件就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對抗和戰爭年代是由對抗和戰爭規則主導的時代,這個週期就是由無數冰冷事件集合而成,全球政治、經濟和財經都會被戰爭規則和冰冷事件所左右——這是與和平年代最根本的區別。
對抗和戰爭年代已經到來,繼續使用和平年代的規則來預測未來已經是無意義的。
2024,會出現什麼突發事件?
個人認為,石油危機很可能是最值得關注的突發事件,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以哈戰爭、紅海危機之後很可能引爆波斯灣危機。
胡塞武裝在紅海的行動已經讓伊朗看到了美國的軟肋。
今天的美國必須將軍事中心聚焦在亞太地區和北約東翼,美國在應對烏克蘭軍火需求的問題上已經捉襟見肘,以哈戰爭打響之後甚至不得不推遲對烏克蘭的軍火交付,說明美軍無力再開闢新戰場,再加上美國財政危機隨時可能爆發,美軍就無力在也門發動一場對胡塞武裝的山地戰爭。既然不能進行山地戰爭,僅僅使用導彈怎麼可能摧毀胡塞武裝哪?這就讓美軍在紅海的地位十分尷尬,進不能進,退就會失去對紅海海域的制海權。如果長期僵持下去,胡塞武裝在山區隨時可以通過幾萬美元的廉價無人機發動襲擊,而美軍龐大的艦隊長期游弋在海上,還要不斷使用每顆100萬美元以上的導彈攔截空中目標,從成本來看就成了完全不對稱的戰爭,考慮到美國今天的財政困局,美軍就沒辦法長期堅持下去的。
或許,美軍需要一個「台階」。
伊朗肯定已經看到了紅海美軍的處境。
上圖紅點處是美軍第五艦隊母港——巴林首都麥納麥,這當然是一隻強大的航母編隊,轄區範圍從波斯灣、紅海、阿拉伯海到東非和印度洋一帶。但如果伊朗用無人機、彈道導彈持續襲擾波斯灣航道上的商船,甚至在霍爾木茲海峽建設一個「收費站」坐地收費,美軍第五艦隊必然要攔截,如此一來就會形成類似今天紅海的局勢。美國要想徹底打敗伊朗,就必須組織陸地作戰,伊朗與阿富汗一樣都是山區,而且伊朗的人口和面積都比阿富汗大的多,見下圖,今天的美國還處於阿富汗的噩夢中,加上美軍必須將主要軍力集中在亞太和北約東翼,還要加上美國財政危機正岌岌可危,它斷然不敢再發動一場對伊朗的陸地戰爭,充其量聯合以色列對伊朗進行導彈打擊和空軍轟炸,但肯定無法戰勝伊朗,只能算做做樣子。
當美軍在海上、伊朗在陸地上形成僵持局勢之時,在不斷的導彈和無人機的襲擾之下,在成本完全不對稱的情形下,最終就會讓美國財政不堪重負,美軍會不會撤出波斯灣?對美國來說就是一個大難題。
美軍在波斯灣的前途並不樂觀。
如果美軍撤出,伊朗就可以控制波斯灣,這意味著巨大的地緣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波斯灣石油大開發是二戰之後亞歐大陸可以實現工業化的基石,一旦伊朗控制了波斯灣就控制了中東石油,就抓住了歐亞各國的七寸部位,伊朗會成為具有全球重大影響力的國家,伊朗張嘴說話,歐亞各國都需要傾聽,伊朗一跺腳,亞歐大陸就會抖三抖。
伊朗控制了波斯灣,就控制了沙特、阿聯酋、科威特、伊拉克等國的石油金脈,就可以日進鬥金,在霍爾木茲海峽的收費收入只能算是一點零花錢。
參考上圖的地理對比,胡塞武裝只能威脅紅海曼德海峽附近海域,伊朗則佔據著整個波斯灣的北側,就可以威脅整個波斯灣;即便胡塞武裝封鎖了紅海航道,國際商船還可以繞道南非的好望角,可如果伊朗封鎖了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的石油就無法通過海運運出去,這讓伊朗的地理優勢更大,加上伊朗的軍力比胡塞武裝更強大,讓波斯灣美軍所面對的局勢比紅海美軍還要惡劣的多,在巨大的地緣利益和經濟利益面前,在有利的戰略態勢面前,伊朗會無動於衷嗎?
最新的消息是,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官員已請求中國方面協助向伊朗方面施加影響力,從而制止後者支持的也門胡塞武裝繼續在紅海水域襲擊往來以色列的商船。不過,美國政府內部人士透露,中方目前沒有任何協助的跡象」。這說明在紅海海域美國已經無能為力,否則就不會向中國方面求助。這當然會極大地鼓舞伊朗在波斯灣採取行動。
然後我們站在美國的角度看看波斯灣問題。如果伊朗發動戰爭,這場戰爭既是美國-伊朗戰爭,也是阿拉伯教派戰爭,這當然是一場消耗戰,如此一來中東就無法正常生產石油,歐亞工業體系就會陷入癱瘓。美國之所以陷入今天的財政窘況,就因為全球化時期美國企業大量遷入以亞太為核心的歐亞國家,這充實了歐亞國家的財政反而掏空了美國的財政,波斯灣戰爭打響,就會爆發石油危機,歐亞工業體系就會陷入癱瘓,那些外遷的美國企業就會蜂擁回流,甚至一些歐亞企業也會進駐北美,這是解決美國財政問題的根本路徑。歐亞國家的工業體系癱瘓之後,各個大國的軍事機器就會生鏽,這是美國打贏未來戰爭的一支「主力軍」。亞洲地區每個國家石油的對外依存度都非常高,波斯灣是未來亞太戰爭的焦點所在。所以,美國嘴上肯定反對這場戰爭,但真實的想法會耐人尋味。
一旦伊朗決定採取行動,石油危機就會立即爆發,這不僅是價格上漲,而是短缺。
第二個原因是黑海戰爭。
烏克蘭之所以在俄烏戰爭中處於被動,根源就在於國家的綜合勢力處於劣勢,包括人口、經濟總量、軍工產能,等等。在美蘇對抗時期,北約的陸上軍力相比蘇聯也不佔優勢,甚至還有劣勢,經過全球化之後大多基礎產業已經轉移,這嚴重削弱了歐美的軍火工業,此時即便北約國家全力軍援烏克蘭,要想在陸地上擊敗俄羅斯也並不容易,何況美國還要將戰略重心部署在亞太,就更難。
所以烏克蘭必須將戰爭升級為現代戰爭,澤連斯基宣誓在2024年生產100萬架無人機,折合每天2700架,英國等盟國正在向烏克蘭援助最先進的空中和水下無人機,一旦烏克蘭的無人機戰鬥部隊成型之後,當然會用無人機部隊壓制陸地上俄軍的炮兵陣地和坦克部隊,也會遠程襲擊俄羅斯境內的基礎設施和軍事設施。目前有報道說,烏克蘭使用造價只有350美元/架的無人機長途奔襲800多公里之外的聖彼得堡,轟炸了當地的油庫和分銷天然氣的港口,這說明烏克蘭生產的無人機已經具備了長途奔襲的戰鬥力。
此時,如果烏克蘭要扭轉自己的戰場劣勢,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削弱俄羅斯的出口,尤其是削弱其石油出口,當石油出口收入嚴重萎縮之後,普京就再也沒能力將戰爭繼續下去。
黑海東海岸就是俄羅斯重要的石油輸出碼頭,就是烏克蘭無人機的攻擊目標,見下圖。
新羅西斯克港口是俄羅斯重要的石油出口碼頭,該港口的出口量佔俄羅斯海運石油出口的19%,2023年12月俄羅斯海運石油日均出口量是350萬桶,相當於新羅西斯克港口日均出口了66.5萬桶石油。
新羅西斯克港、圖阿普謝港和塔曼港都是俄羅斯的成品油出口港口,佔比分別為14%、10%、5%,合計29%。2021年俄羅斯成品油出口量為280萬桶/日,雖然俄烏戰爭打響之後俄羅斯石油出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即逼迫俄羅斯將石油出口的主要客戶從歐洲轉移到了亞洲,但成品油出口受到的影響並不大,這意味著上述三個港口所涉及的成品油出口量在日均80萬桶左右。
也就是說,黑海三個碼頭涉及到了日均140-150萬桶的俄羅斯油品出口,一旦遭到烏克蘭無人機機隊的襲擊,足以導致石油緊張甚至局部短缺,價格上漲就是必然的。
而且隨著俄烏戰事的不斷深入,烏克蘭甚至還有可能攻擊俄羅斯的油田和輸油管道,影響就更大。
2024年,烏克蘭有極大的概率對俄羅斯石油生產、運輸和出口設施發動攻擊。
或有朋友說,俄羅斯可以使用導彈攔截系統攔截無人機,這種戰術很可能正在被淘汰。今天的無人機已經十分廉價,每架只有幾百至幾萬美元,可每枚防空導彈的單價都在百萬美元以上,當無人機蜂群襲來之時,導彈攔截系統除了讓本國財政破產之外,幾乎毫無意義。目前烏克蘭的防空系統之所以還能抵御俄羅斯的導彈和無人機襲擊,原因是俄羅斯沒能力組建起數量足夠大的機群,如果東方國用龐大的製造業能力幫助俄羅斯組建起無人機蜂群,每次出動數百架甚至上千架,烏克蘭不僅沒有足夠的防空導彈,即便導彈數量足夠也無法承擔這種高昂的攔截成本,基輔等大城市就會立即裸奔。
最先進的激光攔截系統、無線電攔截系統等都還不具備全天候的、穩定的攔截能力,不足以阻止無人機蜂群的攻擊。
結論就是:2024年爆發石油危機的幾率或許可達到5成,石油危機爆發就會讓大家一起坐火箭,這是物價的「火箭」,投資人以及企業管理者的頭腦中需要時刻繃緊這根弦。■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