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找到了對付美國的辦法

就在中國人忙著搶春運車票、吐槽緬a太軟之際,伊朗和美國還在過招。

2月3日,伊朗外交部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美國針對敘利亞、伊拉克部分地區實施的軍事行動。美國襲擊敘利亞和伊拉克,伊朗之所以要譴責,是因為美國打的都是親伊朗組織。

根據2月2日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表的聲明,美國東部時間2日16時,美軍對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進行了空襲,目標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及其附屬民兵組織,以作為對駐約旦美軍事基地日前遭到襲擊的報復。

美軍這次空襲動用了包括從美國起飛的遠程轟炸機在內的眾多飛機,使用了超125枚精確武器;共襲擊了超85個目標,包括指揮和控制行動中心、情報中心、火箭和導彈、無人駕駛飛行器倉庫,以及後勤和彈藥供應鏈設施。

美國之所以要報復伊朗,是因為1月28日,約旦東北部的美軍基地「22號塔」遭無人機襲擊,造成3名美軍士兵死亡、多人受傷。美國認為襲擊者是親伊朗的伊拉克民兵武裝「伊斯蘭抵抗組織」(伊朗的小弟之一)。

簡單來說,就是伊朗通過代理人襲擊了美軍基地,然後美軍反過來報復伊朗的代理人。這件事在中東並不稀奇,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之所以要說這個事兒,是因為伊朗似乎找到了對付美國的方式,就是用最窮的代理人不停地和美國耗。

如何理解這個事情呢?

第一個層面,伊朗和美國是死對頭。

從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開始,伊朗和美國就成了死對頭。在1979年之前,巴列維王朝時代的伊朗和美國關係很不錯。但後期巴列維王朝有點不太聽美國的話,有了想要在中東稱王爭霸的苗頭。伊斯蘭革命成功之後,霍梅尼領導的革命政府更加不買美國的賬,提出了「不要東方也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口號,美伊關係急轉直下。

四十多年來,美國總統不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對伊朗進行圍追堵截,軍事威脅加經濟制裁,讓伊朗從波斯灣富翁變成了窮光蛋。伊朗對美國也很糾結,表面上兩國是敵對的,但伊朗親美派力量也很強大。

第二個層面,單憑伊朗自己,鬥不過美國。

過去幾十年博弈的過程中,伊朗和美國互有勝負,但總體來說被美國打壓得很難受。遠的不說,就最近幾年,伊朗不斷地有將軍和核科學家死於美國和以色列之手,核設施也經常遭遇美國和以色列勢力的破壞。尤其是2020年初,特朗普下令美軍在伊拉克襲殺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可以說舉世震驚。那可是赤裸裸的戰爭行為。

伊朗雖然感覺很窩囊,但主要還是嘴炮還擊,並沒有和美國開戰。原因很簡單,並不是伊朗不想打美國,而是真的打不過。另外伊朗統治階級也不想和美國打仗。雖然伊朗不富裕,但伊朗統治階級已經不再貧窮,和美國直接硬磕不確定因素太多,很可能得不償失。

所以伊朗很謹慎,避免和美國直接戰爭。但這並不意味著伊朗一定要忍氣吞聲。經過幾番摸索試探,尤其是美軍撤離阿富汗之後,伊朗發現可以通過代理人和美國耗。

第三個層面,伊朗版本的代理人戰爭。

代理人戰爭得有一個前提,就是首先要保證自己的本土不會受到攻擊。美國會攻打伊朗本土麼?當然不會。因為美國連阿富汗都搞不定,伊朗和阿富汗一樣屬於山地國家,而且比阿富汗大得多。

當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之後,就意味著對伊朗的戰略威懾結束了,伊朗就可以放心大膽地通過小弟和美國玩代理人戰爭。

伊朗的小弟主要有哈馬斯、胡塞武裝、真主黨等,伊朗可以通過他們和美國鬥。但和美國那樣的霸主鬥,想要硬剛根本是不可能的,只能不停地耗。

和美國直接拼消耗,伊朗也不是對手。畢竟雙方體量擺在那裡,美國綜合實力遠勝伊朗。想要給美國製造麻煩,只能不停地消耗美國。什麼意思呢?就是用原始窮苦的方式和美國耗,就像阿富汗塔利班,戰場上鬥不過美國,就躲在窮鄉僻壤和美國耗。等到美國耗不下去了,自然就會撤離。

胡塞武裝、真主黨、哈馬斯、「伊斯蘭抵抗組織」等小弟,窮困程度和之前的阿富汗塔利班(現在的阿塔已經逐漸不再貧窮)相當,美國想要剿滅他們很不容易,因為他們來自於貧窮和混亂。只要中東的貧窮和混亂還在,胡塞武裝們就不會消失。

胡塞武裝最近給美國和以色列製造了不小的麻煩。面對胡塞武裝的騷擾,美國除了搞一些簡單的空襲之外,並沒有額外的動作。因為美國從塔利班身上吸取了教訓,明白胡塞武裝根本不可能消滅。

但胡塞武裝暫時消停了,伊朗於1月28日又通過伊拉克的小弟「伊斯蘭抵抗組織」襲擊美軍在約旦的軍事基地,騷擾並消耗美國。約旦以前是反以色列中堅,但後來被巴勒斯坦激進派傷了心,以後就低調了很多。伊朗通過「伊斯蘭抵抗組織」襲擊約旦的美軍基地,同時也是試圖激發約旦的內部矛盾,給美國和以色列製造更多敵人。

現在伊朗對付美國的方式其實很簡單,總結起來就兩點:

1、伊朗自己慎戰,避免和美國、以色列直接對抗,但口水戰絕不慫。

2、通過貧窮好鬥的小弟不停地騷擾並消耗美國。按照這種思路,伊朗接下來還可以通過小弟在埃及方向搞些動作。

那麼伊朗這麼做的訴求是啥呢?

從短期目標來講,伊朗想要美國解除制裁,發展經濟。

這很好理解,只要美國解除制裁,伊朗單憑自身的能源,就能很快變成一個和沙特差不多的富有國家。

過去若干年,伊朗溫和派試圖和美國談判,但效果不大。所以伊朗試圖以另外一種方式,即通過窮小弟不停消耗的方式,讓美國妥協。不過從短期看,美國對伊朗妥協的概率不大。

從中期目標來講,伊朗想要擁核。

對當今地球村大部分國家來說,核武還是一個比較致命的誘惑。擁核之後,意味著國防安全層面提升了一個檔次。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朝鮮,擁核之後就不用擔心被美韓威脅。

但伊朗擁核的阻力較大。因為伊朗擁核的話,肯定會在中東引發連鎖反應,其他的大國如沙特、土耳其、埃及等,也會尋求擁核。那樣核擴散將不可避免。

從長期目標來講,伊朗想要推廣並引領伊斯蘭文明。

當初霍梅尼領導「伊斯蘭革命」成功之後,明確提出「既不要東方,也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霍梅尼所說的伊斯蘭,是指「伊朗的伊斯蘭之路」。

那麼這條路該怎麼走呢?

哈梅內伊給出的解釋是,伊朗的伊斯蘭之路大概分五個階段:

1、伊斯蘭革命

2、伊斯蘭政權

3、伊斯蘭政府

4、伊斯蘭社會

5、伊斯蘭文明

前兩個階段很好理解,就是通過發動伊斯蘭革命推翻舊政權,然後建立伊斯蘭政權。這兩個階段早在1979年就已經完成。

第三個階段,伊斯蘭政府就不太好理解了。根據哈梅內伊的權威解釋,伊斯蘭政府要具備三個特徵:

特徵一,進一步將伊斯蘭文化和價值觀融入日常和政治生活;

特徵二,更有力地遏制和打擊西方國家對伊朗社會的影響;

特徵三,增強領袖對社會和政治生活的引領。

這第三個階段,關於如何實現伊斯蘭政府,至今未能完成。因為它包括經濟,也不局限於經濟。但是伊朗在美國制裁之下,經濟搞不好,肯定無法完成伊斯蘭政府階段的要求。

所以哈梅內伊和伊朗歷任總統(拉夫桑賈尼、哈塔米、內賈德、魯哈尼)的關係最後都破裂了,關鍵原因就在於總統們著力於搞經濟,而哈梅內伊認為他們搞經濟的手段在政治和宗教層面不過硬。

第四個階段,伊斯蘭社會,大致就是說伊朗的模式會成為全球風向標,是大家爭相模仿的對象。第五個階段,那就更為遙遠,充滿伊朗特色的理想色彩,這裡就不說了。

最後做一個小結:如今的伊朗,是一個有遠大理想、有鬥爭手段,但現實過得並不是很如意的國家。他很想奮發圖強,但仍然沒有找到把理想變成現實的途徑,經常很糾結。但不論接下來伊朗的夢想能否實現,和美國的鬥爭不會停止,因為和美國鬥,已經成了伊朗歷史和現實的一部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