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聯手暴擊,輸紅眼的莫迪要掀桌子了!

戎評

最近,馬爾代夫和印度硬槓成了世界熱搜!

沒錯,就是那個全世界著名,卻又沒什麼存在感的馬爾代夫。

本來啊,如果馬爾代夫不鬧,印度這個南亞霸主的位子可以坐的穩穩的,沒人去關心它是如何欺負印度洋上這些個島國的。

但是,經歷長時間的被控制和被壓榨,馬爾代夫政府實在受不了被印度駐軍和「殖民」的窩囊氣了,於是揭竿而起要求印度撤軍。

而真正把兩國矛盾放大的,是今年1月發生的一件與中國有關的大事!

去年11月,馬爾代夫新任總統穆伊茲上任第二天就正式要求印度撤軍,打響了反印第一槍。

剛開始印度根本不理,面對馬爾代夫多次撤軍要求,也是能搪塞就搪塞過去。

但與此前「親印」的馬爾代夫總統不同:

新任總統穆伊茲是枚妥妥的「反骨仔」,而且頗有智慧,他主張「馬爾代夫優先」替代以前的「印度優先」,而且在區域內引入「大國競爭」機制,成為反制印度的一招妙棋。

穆伊茲將外訪大國的首站選在了中國,這一招十分奏效。

在穆伊茲總統訪華後(1月8日-12日),印度方面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和威脅。因為按照過去的慣例,馬爾代夫新任總統外訪第一站都是新德里。

這次,穆伊茲竟然繞過印度先訪問中國,他到底想幹什麼?

面對穆伊茲的新動作,莫迪著實有些慌了,好傢伙,真是反了你!

於是為了拉攏和控制馬爾代夫這位充滿智慧的新總統,莫迪老仙開始了他法力無邊的「乾坤大挪移」之術。

先是拉攏,在穆伊茲訪華後,很快,2月18日,穆伊茲表示,馬爾代夫和印度簽署了協議,確定了撤軍日期,印度軍事人員將在3月10日和5月10日前分兩批離開。

馬爾代夫要求印度撤軍,莫迪表面上答應了,但是馬上就在自己的拉克沙群島(馬爾代夫的正北方)建了一個新軍事基地,直接把大炮架在馬爾代夫的家門口。

這招就叫欲擒故縱。

這個新基地3月6日正式啓用(比印度在馬爾代夫撤軍的日子早4天),距離馬爾代夫130公里。這比印度以前離馬爾代夫最近的軍事基地,又縮短了250多公里。

據悉,莫迪在穆伊茲訪華前夕,就去了印度最南端的拉克沙群島,他穿著拖鞋,曬著太陽,吹著海風,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

照片一經發表,就在印度掀起了抵制馬爾代夫,呼籲到拉克沙群島旅遊的熱潮。

顯然,莫迪平靜外表之下其實風起雲湧,面對馬爾代夫的反制,氣得想掀桌子了,正在憋大招呢!

大家都知道馬爾代夫的主要經濟來源就靠旅遊和航運,而印度人是其最大的消費群體。如果印度人不去馬爾代夫旅遊,馬爾代夫的經濟來源會遭受重創。

而且馬爾代夫的基礎設施都依賴印度,主要包括農產品和能源,都是從印度進口。所以印度只要稍微捏緊一下口袋,就能讓馬爾代夫經濟舉步維艱。

當然莫迪去拉克沙群島不只是宣傳那裡有多美,而是在那裡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在拉克沙群島新建一個軍事基地。

這就是莫迪苦思冥想的妙招。

此意不言而喻,目標對準馬爾代夫!

這招其實和駐軍沒啥區別,但莫迪高就高明在表面上「尊重」了馬爾代夫的主權,但又沒有讓其擺脫自己的軍事控制。

那麼,為什麼莫迪如此緊張馬爾代夫?

有三點:

首先是地理位置。

大家都知道馬爾代夫是全球著名的度假勝地,風景美妙絕倫,但卻不知道這個群島國實乃兵家必爭之地。

馬爾代夫是一個群島國家,由26組自然環礁、1192個珊瑚島組成,與印度、斯里蘭卡相鄰,南部的赤道海峽和一度半海峽為海上交通要道,是溝通阿拉伯國家和南亞諸國必經的海上要道。

而且馬爾代夫地處印度洋中心,是多條國際主要航道的必經之地,在國際遠洋運輸中具有特殊的戰略地位,它勾連了東亞與中東、歐洲、非洲三大板塊,是印度洋上的海上十字路口,可以說是聯繫歐亞非三洲的核心航運要道。

因此,誰控制了馬爾代夫或者能與馬爾代夫合作,誰就能涉足印度洋,掌握話語權和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並且能夠為自己的國際貿易打通一條戰略要道。

而對於印度來說,馬爾代夫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戰略跳板!

早在2019年時,印度外交部就決定把斯里蘭卡、馬爾代夫、毛里求斯、塞舌爾、馬達加斯加、科摩羅、法屬留尼汪等國家(地區)外交事務併入印度洋地區司統一管理。

再配合此前印度向上述幾個國家派遣駐軍來看,一處指向性明顯的宏大佈局便脫穎而出:依託它們在印度洋上的地理位置,建立起環西印度洋地區軍事霸權!

環西印度洋地區有多關鍵?

它的東北邊是扼守中東波斯灣石油密集區的阿拉伯海,西北邊是勾連歐洲和亞洲的航運要道紅海,正西邊是擁有大量礦產資源的東非地區,西南邊則是亞歐美三洲貿易的另一大隘口,好望角:很多從亞洲運到美國東海岸的超大型輪船,都要經過這裡再跨越大西洋。

可以說,只要印度建立起環西印度洋地區的軍事霸權,那麼它就能獲得跟中美平起平坐的國際話語權,從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大國。

而在莫迪的環西印度洋軍事霸權中,馬爾代夫就是戰略跳板,沒有它,印度就無法向塞舌爾、毛里求斯、馬達加斯加等靠近東非沿岸的西印度洋國家投送影響力,更無法將這些國家從點繪成線最終形成對環西印度洋地區絕對控制權的大網!

另一方面,在中東紅海危機背景下,經馬爾代夫的印度洋航線也顯得異常珍貴。

以中國為例。中國四條關鍵能源進口通道之中的海上通道,主要指的就是從波斯灣出發,經阿拉伯海、孟加拉灣、馬六甲海峽、南海最終抵達我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海上運輸線。

而這條航線有一半以上,在印度洋。中國與歐洲、非洲以及中東地區的經貿往來,也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依靠經過印度洋的海上航線進行。

可以說,印度控制印度洋航線,可以狠狠拿捏中國經濟,這不就是印度爭霸想要的麼?

其次是大國介入。

可以看出,馬爾代夫新任總統穆伊茲十分聰明,他知道單槍匹馬無法與印度抗衡,於是乎他想了一個頗具東方智慧的妙招,那就是拿其他大國去制衡印度。

本來,南亞諸國對印度「俯首稱臣」已經成為一種順從和習慣,印度這個南亞霸主也是當得理所當然,很少有人去挑戰。

但是,經過中東巴以衝突和紅海危機,各大國對印度洋航線頗感興趣,紛紛在南亞戰略落子。

馬爾代夫總統穆伊茲的訪華,讓莫迪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因為如果馬爾代夫加入中國倡議的「海上絲綢之路」,那麼,印度想把印度洋變成自己「內河」的企圖就會大打折扣。

對於中國來說,如果能夠和馬爾代夫交好穩固經印度洋的航線,那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自己的經濟安全。

其實這條航線,對咱們來說現在不是很安全,畢竟五角大樓那邊很早之前就有了在必要時切斷這條運輸線的預案。

印度軍界也不斷傳出聲音,要求進一步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優勢,在需要時,襲擾從阿拉伯海等地通過的商船,配合北方的行動。印軍目前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等地的部署,也是在為這一思想服務的。

雖然美印在制衡中國上有共同利益,但其實美國在印度洋的野心不止於此。美國也需要適當控制印度的發展速度,以防範以後印度對其的威脅。

其實,美印在印度洋的部署並非鐵板一塊。此前就有消息稱,美國海軍陸戰隊驅逐艦在未經過印度當局同意的情況下,進入印度專屬經濟區,此舉引發印度方面的強烈抗議。這說明美印之間並不十分對付。

國際關係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雖然中美互為各自最大的競爭對手,但至少在印度洋問題上有著一點相同的利益,那就是絕不允許本就擁有主場優勢的印度在印度洋建立起霸權!

所以,在馬爾代夫去印度化的問題上,美國和我們都不介意聯手推一把。

最後是羊群效應。

馬爾代夫開了個頭,其它南亞諸國就可能效仿。

印度顯然不願意放棄在馬爾代夫的駐軍或說讓其擺脫印度的軍事控制,因為這關係到印度在南亞的影響力和安全利益。印度不僅在馬爾代夫,還在不丹、毛里求斯、馬達加斯加等國家都有駐軍,旨在鞏固印度在南亞和印度洋的霸主地位,防止其他大國的介入。

這才是莫迪頗為頭疼的地方,印度的南亞霸權將受到了不小的挑戰,這只是多米諾骨牌倒下的開始。印度靠軍事實力和經濟控制,還能勉強維繫其南亞霸王的地位,但要和中美硬碰硬還是很有難度的。

為拉攏和控制馬爾代夫新任總統,印度可以從馬爾代夫撤軍,再新建一個臨近的軍事基地控制住馬爾代夫,那斯里蘭卡、毛里求斯、塞舌爾、馬達加斯加、科摩羅等這些國家呢?如果他們都效仿馬爾代夫要求撤軍怎麼辦?印度這點軍力根本就應付不過來。

現在馬爾代夫引入區域「大國競爭」機制來爭取其利益,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值得稱贊的妙招。既制衡了大國,又通過大國博弈維護了自己的利益。特別是,馬爾代夫同時和中美保持接觸,對於印度的制衡是恰到好處的。

在馬爾代夫總統穆伊茲宣佈訪華的消息後,美國表達了對此的格外關注。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甚至親自打電話給馬爾代夫,表示美國將加強與馬爾代夫的合作,並在防務、經濟、氣候變化和民主治理等議題上提出了合作意願。這一舉動顯然意在穩固美國與馬爾代夫的關係,提醒馬爾代夫在發展與中國的關係時不能忽視美國。

穆伊茲訪華同時驚動三大國,馬爾代夫捅了一個馬蜂窩,把印度「殖民」南亞和控制印度洋的事實公之於世界,同時也為自己爭取了應有的利益,特別是和中美兩個大國同時保持接觸和合作,對印度的反制效用是十分明顯的。

此後,在南亞和印度洋,可不再是印度一國說了算!

中國就是流量,中國就是生意!馬爾代夫算是找到了自己破局的痛點。中國既可以幫助其修建基礎設施,發展經濟,也可以在區域內制衡印度。

但更為重要的是,受欺壓的馬爾代夫人民找到了自己反霸權、反殖民主義的自主之路,為不少受霸凌的國家打了個樣,這才是穆伊茲總統智勇反霸的最大貢獻!■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