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衝突面臨變局

貓哥的視界

活久見!美國人竟然援助加沙了!

這可不是什麼路邊社新聞,而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近日,美國中央司令部(負責美軍中東區域行動的機構)派遣三架C-130運輸機,向加沙難民空投了大概38000份食品。

與此同時,拜登還說,希望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停火協議能在齋月(3月10日)前達成。

3月5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會見了卡塔爾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雙方詳細討論了巴以衝突停火問題,據說已經拿出了一個為期6周的停火方案。

很多人奇怪了,美國不是一直在援助以色列嗎?美國不是一直阻撓停火嗎?怎麼現在態度大變了?

咱們都知道,哪怕美國人做出一點讓步,也是逼不得已了。

現在美國人做出這種選擇,為的顯然也是美國的利益。

1、僵持的戰局

距離貓哥上次分析巴以戰局,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裡,加沙形勢又發生了新變化。

上次以色列結束停火重啓戰爭,很多人覺得是以色列要集中兵力打加沙城了。

但萬萬沒想到,以色列投入了最後一個現役師98傘兵師,和加沙師一起,開始攻打加沙南部的汗尤尼斯。

北邊還沒打完呢,怎麼又開闢了南部戰線?

三個原因。

第一是因為汗尤尼斯是哈馬斯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穆罕默德·辛瓦爾和穆罕默德·迪夫的故鄉。

所以這個地方的政治意義很大,如果佔領這裡,對瓦解哈馬斯有很強的宣傳作用。

第二是以軍認為,經過加沙北部的戰鬥,哈馬斯已經把人質轉移到了汗尤尼斯,主要兵力卻抽調到了加沙北部。

突然攻擊汗尤尼斯,可以起到一個避實擊虛的效果,更好解救人質。

第三是還有點不上台面的想法,那就是繼續逼走加沙人。

在以色列從中間切斷加沙之後,北部的加沙人大量逃往了南方,現在戰火蔓延到南方,加沙人還能往哪跑?

只能是聚集在埃及邊境的拉法,找機會去埃及,這樣以色列就能達到「留地不留人」的目的。

想法倒是挺好的,可結果呢?

第98師、杜夫德萬特種部隊、吉瓦蒂部隊進了汗尤尼斯城後,就被包圍了。

補給運不進去,不得不空投物資救援。

最後以色列不得不在北部戰場尚未掃清的時候,把一部分兵力從北部撤出來,調到南方。

結果就是一個小小的汗尤尼斯,以色列投入的竟然有10個旅級番號。

與之對抗的,也只有哈馬斯的汗尤尼斯旅一個旅,以及部分其他小派別的部隊而已。

不過這次打汗尤尼斯,以色列顯然吸取了加沙北部的教訓。

更多採用火力拆牆,而不是逐巷清剿,這樣能最大限度減小傷亡。

如果我們去看看最近的加沙衛星圖就會發現,雖然汗尤尼斯之戰時間比較短,但地面建築的毀壞程度,卻遠遠超過加沙北部。

而且最近一段時間,哈馬斯公佈的拿亞辛火箭筒偷襲以色列坦克裝甲車的視頻,明顯少了很多。

因為還沒等靠近,就被火力覆蓋了。

就這樣打啊打,打到2月份,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出面稱,已經擊潰了汗尤尼斯旅。

同時聲稱以軍已擊斃1萬名哈馬斯武裝,哈馬斯一些高級指揮所已被佔領,已經有30個隧道竪井被摧毀,還摧毀了藏在汗尤尼斯一座清真寺內的武器裝備。

看起來汗尤尼斯之戰以色列大獲全勝了?

沒那麼簡單。

去年在加沙北部,以色列也差不多是這麼說的,殲敵多少,佔領多少,以色列很難拿出實錘證據來。

那麼在汗尤尼斯也是一樣的,戰果全憑以色列嘴說,以色列說以色列的,哈馬斯打哈馬斯的。

結果就是「汗尤尼斯旅被擊潰」不久,以色列就宣佈一個中校營長和一名少校連長陣亡。

在3月1日和2日,又死了4名學員兵(准軍官)。

如果按照官兵比例來計算,以色列的損失不會小。

最近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哈萊維不得不承認:

擊潰汗尤尼斯旅和摧毀其基礎設施是非常重要的兩項任務,儘管目前為止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汗尤尼斯的戰鬥「遠未結束」。

目前內塔尼亞胡已經下達了清剿階段的戰鬥命令,可能要派9000人進行最後掃蕩。

此刻的哈馬斯,也許正處於最艱難的時刻。

這場戰爭已經打了5個月了,哈馬斯哪怕戰前軍火儲備再多,恐怕此刻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比如標誌性的武器—「亞辛-105」火箭筒,在近期的哈馬斯視頻中出鏡率明顯下降,老式的「亞辛-85」和RPG-7火箭筒越來越多。

哈馬斯的武器本來主要靠走私和自己手搓。

現在大量地道被毀,以色列和埃及又加強對地道的封鎖,不僅走私武器越來越困難,就連地下兵工廠生存環境將一天不如一天。

而且,在幾個月的戰爭中,以色列固然疲憊不堪,哈馬斯恐怕更為疲憊。

以色列累了還能撤出去休整,哈馬斯上哪休整?吃的喝的從哪來?

更嚴重的是哈馬斯的民心。

民心這個東西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它可能因為以色列的轟炸而同仇敵愾。

也可能被以色列的轟炸嚇破膽,認為一切的災難都是哈馬斯造成的,導致哈馬斯的執政基礎動搖。

以色列前幾天為啥明明知道物資分發點都是平民,還要堅持襲擊?

就是想用血肉橫飛的場面,來嚇住加沙人。

這和當年鬼子在中國搞的三光政策其實目的是一樣的,想動搖加沙人支持哈馬斯的決心。

所以此時此刻,無論是哈馬斯,還是以色列,都很難。

對以色列拆牆戰術來說,固然削弱了哈馬斯的防禦工事,同樣也讓汗尤尼斯遍地廢墟。

體積碩大的梅卡瓦坦克寸步難行,士兵只能步行清剿,失去了裝甲的保護,迎接以軍士兵的可能是一場血肉模糊的巷戰。

哈馬斯呢?

也會吸取北部戰線的經驗教訓,化整為零,依託汗尤尼斯城區內的較高建築、窄巷、瓦礫廢墟堆、破舊矮牆、四通八達的地道系統進行還擊。

所以汗尤尼斯最終打成什麼樣,還非常不好說,一時半會也看不到結束的希望。

雙方只能僵持,僵持到其中一方撐不住為止。

2、美國人為何立場大變?

看明白了戰場上的僵持局勢,我們也就明白了為什麼美國的立場會大變了。

第一是戰爭長期化給美國帶來的壓力巨大。

我們都知道,巴以衝突以來,美國人的態度一直非常擰巴。

一方面,片面的偏袒以色列,不僅給以色列軍火援助,而且公開為以色列站台,打掉了包括安理會在內的停火停止衝突努力。

另一方面呢?美國又害怕新一輪巴以衝突釀成地區衝突和地區戰爭,影響美國戰略全局。

所以美國對以色列的態度從支持,變成了勸和,最後勸和不成,美國人的態度又變成:

你要打趕緊打,盡快解決問題,避免夜長夢多,耽誤我的事。

布林肯在以色列的戰時內閣會議上,就曾明確表達過這個態度。

但是問題在於,現在僵持的戰況,以色列就是想快點結束,也結束不了啊!

以色列政壇政黨林立,從來沒有一個政黨能在大選中佔到絕對多數,所以只能聯合組閣。

而塔尼亞胡的利庫德集團要想執政,離不開一些極右翼政黨的支持等,湊夠120個席位中的64席。

極右翼政黨很魔怔,反正不管國內國際形勢咋樣,必須要把戰爭打到底!

徹底拿下加沙!肉體消滅巴勒斯坦人!

一戰永久消滅以色列的威脅!

有這種極右翼政客在,以色列就必須堅持打下去。

但問題在於,以色列的國內經濟形勢已經支持不了長期戰爭了。

剛剛過去的2023年第四季度,以色列 GDP折合環化年率負增長高達19.4%,這個數字換算成同比,就是-3.5%。

要知道,同樣是戰爭狀態,俄羅斯形勢最嚴峻的2022年,被西方制裁了一萬多項的情況下,也只是負增長了2.1%。

在2023年,反而正增長了3.6%。

以色列現在-3.5%,可見這場戰爭給以色列的傷害多大。

一方面是大量預備役入伍,大量阿拉伯人被趕走,導致以色列國內勞動力不足,許多崗位尤其是藍領性質的崗位沒人乾,經濟運轉受到明顯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是哈馬斯的火箭彈襲擊不斷,令許多民眾在外面提心弔膽,不得不減少外出,消費也大受影響。

還有就是真主黨和胡塞武裝在南北兩線的擠壓,加劇了經濟困難。

胡塞武裝的傷害尤其大,以色列大約有30%的進出口需要經過紅海。

被迫繞道好望角後,以前的很多生意就沒法做,以色列在紅海的唯一港口埃拉特港,已經變得門可羅雀。

在這樣的形勢下,負增長是一定的。

今年一季度的數據還沒出爐,不過大概率會在負增長和微弱增長之間,整個2024年外界預計都不樂觀。

所以以色列現在的唯一出路,就是擴大戰火,拉美國下場。

只要美國介入,那一切都不再是問題。

但這不是在坑美國麼?

美國現在的頭等大事是什麼?是年底的總統大選!

哪怕猶太人在美國的滲透再深,在涉及這種根本利益的問題上,民主黨也不會讓步的。

以色列現在越肆無忌憚地轟炸,美國政府的壓力越大,特別是來自選民的壓力。

巴以衝突對美國的影響是價值觀層面的,美國一直倡導的人權信用破產。

在快速累積的加沙婦女與兒童屍體前,美國政府的說辭根本無法自圓其說。

為何抵制「俄羅斯入侵」,卻對「以色列入侵」視而不見?

2月29日,加沙北部一救援物資領取點正在分發麵粉糧食,突然遭遇以色列襲擊,112人死亡,引發全美國人的震驚。

人家就是分發個麵粉,能對你有啥威脅?

所以就連西方媒體也忍不住了,CNN、路透社等罕見將此次事件直接稱為「大屠殺」。

再加上在以色列駐美國大使館門口以死抗爭的美國大兵爆出美國參與加沙的殺戮行動之後,美國更是成了萬夫所指。

所以美國民間反對以色列的聲音越來越大,這些聲音已經超出了穆斯林群體,成為了相當一部分美國人的共識。

最近美國軍人集會燒毀軍裝,谷歌員工公開宣佈:「我拒絕為種族滅絕或監視提供技術支持。」等事件都充分證明:

現在以色列的行動在美國民間已經越來越不得人心了。

目前,美國18歲至29歲的選民中有近四分之三不滿拜登對加沙戰爭的處理方式。

這都可能直接影響拜登最後的選舉結果。

所以,這件事的根本矛盾點就在於,內塔尼亞胡為了維持統治,必須繼續戰爭;拜登為了維持統治,必須先結束戰爭。

這個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那麼拜登下令對加沙空投物資,借此表達美國態度,減輕自身壓力,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第二是利用以色列內部矛盾,逼以色列就範。

最近,以色列前國防軍總參謀長、第23屆議會議長、前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本尼·甘茨,突然訪問了美國,回程時又順帶訪問了倫敦。

這一系列訪問,並沒有得到內塔尼亞胡的允許。

所以內塔尼亞胡得知後大怒,媒體的說法是「怒不可遏」,強調「以色列只有一個總理!」

為啥在這個節骨眼上,鬧出這麼個事情呢?

很簡單,是以色列內部矛盾激化了。

近日,以色列特拉維夫爆發了大規模反政府抗議活動,最後還演變成了巨大的騷亂。

這是自巴以衝突爆發後,以色列內部出現「最暴力」的一次騷亂事件。

騷亂一部分是因為戰爭帶來的民生艱難,邊境的猶太人定居點居民流離失所。

工廠因為勞動力不足無法開工,市面上的蕭條也讓服務業大受損失,所以民眾對堅持戰爭的內塔尼亞胡非常不滿。

另一部分原因是以色列最高法院剛剛推翻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力推的「司法改革法」。

讓原本就不滿的民眾瞬間找到了司法依據。

這種不滿反映在政壇上,就是以色列的反對黨支持率大漲,其中就有本尼·甘茨領導的國家團結黨。

這一情況,被美國敏銳察覺到了。

作為猶太人控制的國家,你讓美國去不支持以色列,是不可能的。

但問題在於,支持以色列,不代表支持內塔尼亞胡啊!

特別是內塔尼亞胡天天忤逆美國意圖的情況下,所以美國老早就開始籌劃給以色列換人了。

美國《政治報》網站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及其高級助手們,已經討論了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下台問題。

《華盛頓郵報》也發表了專版評論「反對錫安主義不等於反猶,這是歷史」。

其實意思就是不支持以色列右翼,不代表不支持以色列。

美國資深參議員桑德斯更加明確的表示:

「上次民意調查顯示,只有18%的以色列人希望內塔尼亞胡繼續執政。我希望他們把他趕下台。我希望他們選出一個能夠理解當前危機嚴重性的政府。」

與此同時,英國《經濟學人》也一唱一和,發表文章稱「是時候趕走內塔尼亞胡了」。

顯然在這個問題上英美已經通過氣了。

Bibi是內塔尼亞胡的綽號

在美國政府看來,換掉內塔尼亞胡,換一個聽話的人上台,就可以在以色列未來決策方面施加更大影響力,改變現在以色列綁架美國的現狀。

到時候拜登出面斡旋一下,以色列從善如流停戰,拜登說不定還能收割一波支持呢。

所以,美國人就選擇了反對黨領導人甘茨。

甘茨在2019年的時候,是中間黨派藍白黨的領導人。

當時是議會第一大黨,但因為沒有得到右翼的支持,組閣失敗。

後來只能和統一右翼聯盟領導人納夫塔利·貝內特聯合組閣,甘茨任以色列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後來內塔尼亞胡的利庫德集團大選獲勝後,甘茨的藍白黨和「新希望黨」合併,成立國家民族黨,甘茨為黨領導人。

目前是以色列議會中最大的反對黨,還是內塔尼亞胡戰時內閣的成員。

如果未來以色列內部矛盾再這麼持續下去的話,不排除議會會通過對現政府和總理的不信任案投票,直接對內塔尼亞胡逼宮。

一旦成功,上台的很可能就是中間派的甘茨,畢竟左右都能接受。

所以,美國人邀請甘茨訪美,而且甘茨還屁顛屁顛地去了,還是在沒有報告內塔尼亞胡的情況下。

這也說明了一個殘酷的事實:

以色列的戰時內閣已經嚴重分裂。

以前想弄內塔尼亞胡的人很多,但戰時內閣的人起碼沒有公開取代的野心,現在連戰時內閣都想取代他了。

甘茨這次訪美,不僅是政治上的風向,不排除還達成了一些私下的協議,也算是美國提前燒一燒冷灶。

無論雙方能不能談成,對美國都有好處。

成了,美國就會動用資源幫助甘茨上台,然後利用私下和甘茨達成的協議,要求以色列停火,解決美國最頭疼停戰的問題。

如果不成,也能給內塔尼亞胡一個警告,你最好聽話一點,否則我會換人的!

可以說,無論是空投援助,還是要求停戰,或是安排甘茨訪美,其實都是美國對內塔尼亞胡層層施壓的一環。

目的都是逼內塔尼亞胡趕緊停戰。

第三,以色列可能面臨第二戰場。

2月26號,正當汗尤尼斯激戰正酣的時候,巴勒斯坦發生了一件大事。

巴勒斯坦總理阿什提耶在約旦河線城市拉姆安拉宣佈,巴勒斯坦政府辭職!

很多人不明白巴勒斯坦政府(法塔赫)和哈馬斯的關係。

我們可以理解為他們是巴勒斯坦人中的兩個派別,只不過法塔赫主和,哈馬斯主戰而已。

2006年1月,巴勒斯坦第一次舉行立法委員會選舉。

哈馬斯擊敗法塔赫,獲得多數席位,結果美國硬生生地把法塔赫抬上去,控制政權。

結果就是巴勒斯坦大量組織開始火拚,最後法塔赫控制了約旦河西岸,哈馬斯控制了加沙地帶,互不承認。

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法塔赫一直配合以色列,也能從以色列手中拿到大量資金。 

這次巴以衝突爆發後,美國其實一開始一直想讓法塔赫出面,幫助以色列管理加沙。

這也就是以色列所說的「重建加沙的秩序」。

但問題在於,哈馬斯已經用自己的鮮血證明,只有抗爭才是唯一出路。

他們幾個月的戰爭,不但鞏固了自己在巴勒斯坦人民心中的正統地位,還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全世界提起巴勒斯坦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哈馬斯,而不是「合法」的法塔赫政府。

這樣一來,法塔赫如果真敢配合美國,那分分鐘眾叛親離,沒有一個巴勒斯坦人會支持他。

所以,由總理穆罕默德·阿什提耶為首的法塔赫政府直接撂挑子不幹了。

如果僅僅是不幹了,反而不是最危險的。

最危險的是,法塔赫和哈馬斯已經開始在俄羅斯會面討論新政府成立的事情了!

參與的雙方很有意思,會談的地點也很有意思。

法塔赫和哈馬斯長期以來一直矛盾重重,一個主戰一個主和。

現在雙方坐到了一起,開始商議新政府的問題。

那麼新政府成立以後,是不是要有統一的軍隊?

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原來法塔赫的武裝力量比如國家安全部隊、海岸警衛隊和航空警察部隊,都要整合進新軍隊當中?

如果是這樣,那麼以色列繼續對加沙的巴勒斯坦軍隊進攻的話,那麼自己會不會面臨約旦河西岸的原法塔赫軍隊進攻?

很難說。

雖然約旦河西岸兵力不多,但也有3.5萬人。

現在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沒法出去打工了,再招募一下擴充到10萬人問題不大。

以色列上哪去找兵力來應對這支生力軍?

除此之外,兩家在俄羅斯進行會面商討建國,本身也就意味著俄羅斯會對這一事件背書。

那麼新政府的武器、軍事援助,俄羅斯一定會提供,更不排除把瓦格納派過去幫助巴勒斯坦進行統一訓練。

除此之外,哈馬斯的英勇作戰打出了很強的統戰價值。

如今,胡塞已經參戰,穆兄會、真主黨蠢蠢欲動,約旦國王穿上了軍裝,派自己的小公主登上軍用運輸機親自給加沙空投。

充分說明現在阿拉伯國家已經的忍耐已經到極限了。

目前,真主黨已經在邊境大打出手,埃及也在加強戰備,準備直接佔領拉法作為緩衝區,誰也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

如果以色列還不停手,會不會遭遇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武裝、真主黨、約旦、埃及的聯手行動?

很難說。

所以,出於避免事態惡化的需求,美國也必須出手了。

一邊給個甜棗,空投點糧食,和約旦等國家結個善緣;

另一邊敦促以色列趕緊停戰,再不停戰,我也保不住你了!

第四,國際環境對以色列越來越不利。

我們都還記得,當巴以衝突剛剛爆發時,以色列不停在國際上賣慘,引發了廣泛的同情。

西方主流媒體也一直偏袒以色列,而對巴勒斯坦不留餘力地進行批評。

但是,隨著以色列對加沙的狂轟濫炸,加沙地區的記者和民眾通過社交平台傳播著遭受轟炸、缺乏食物和水源的慘狀,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和譴責。

這導致以色列對加沙發起地面進攻後,世界各國對以色列的態度,漸漸分化成為三個陣營。

第一個陣營為反對派。

主要是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國家,以及和以色列有矛盾的國家。

無論是在馬來西亞,還是在南美,都爆發起了聲討以色列的聲浪。

第二個陣營為中間派。

主要是中國和俄羅斯,誰也不幫,但道義上支持巴勒斯坦,呼籲盡快停火。

第三個陣營為支持派。

主要是美國、法國、德國、英國、加拿大、烏克蘭等少數國家。

也就是說,以色列並沒有獲得全世界的支持。

但以色列自以為自己背後的勢力掌握了全世界,在世界上太自我了。

只要是不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無差別轟炸的,他們都要懟一遍。

比如,以色列轟炸了加沙的教會醫院之後,面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的批評,以色列不僅不反思,反而對古特雷斯施壓。

認為他這是在包庇哈馬斯,要求他「不道歉就辭職」。

美國提交的給予以色列「自衛權」的草案被中俄否決之後,以色列又將矛頭對準了中俄。

認為「如果恐怖分子進入首都行動,中俄反應只會更激烈」。

哪怕支持自己陣營的法國,就因為法國給加沙提供了人道主義救援物資,以色列竟然轟炸了加沙的法國文化中心,並且至今不給解釋。

當年教員有句話,叫做「政治,就是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以色列這種瘋魔的搞法,是把敵人越搞越多,把朋友越搞越少。

再加上歐洲國家層出不窮的支持巴勒斯坦的遊行,以及TikTok讓更多人瞭解到了巴以衝突背後的真相,所以從去年年底開始,原本支持以色列的陣營中,不斷有人跳反了。

比如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說,上百萬人困在拉法,如果以軍就這樣進攻拉法,將產生嚴重的人道主義後果。

西班牙左翼政黨的兩名官員,指責以色列政府在加沙地帶實施種族滅絕。

克羅地亞總統說得最直接:「我譴責哈馬斯對以色列平民的殺戮,我甚至表達了厭惡和反感,但正當自衛權並不包括報復和殺害巴勒斯坦平民的權利。」

但是以色列呢?

置若罔聞。

歐洲人是很傲慢的,以色列不聽自己的建議,那就必須給以色列點顏色看看。

於是,原本支持以色列的陣營迅速分化,大部分國家不再支持以色列,加入了中間的勸和陣營。

與此同時,歐盟還宣佈,向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放行」5000萬歐元捐款,還將在今年向巴勒斯坦追加6800萬歐元人道主義援助。

這個信號可不簡單,此前,以色列指責近東救濟工程處有12名員工被參與了阿克薩洪水行動。

所以在美國的壓力下,歐洲各國紛紛停止了資助活動。

那麼,現在恢復資助,是否意味著歐洲國家對以色列的態度集體轉向?

只要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只要這些援助進了加沙,那百分百會落到哈馬斯手裡。

所以這一行動也就是變相的歐洲援助哈馬斯了。

原本支持以色列的陣營尚且如此,那麼原本中間派呢?

也開始向反對派變化了!

比如中國,一開始對以色列自衛權這個事,是比較模糊處理的,只說各國都有自衛權,關鍵在於趕緊停火,落實兩國方案。

但在2月國際海牙法庭就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存在合法性舉行歷史性聽證會上,中國代表清晰地闡明瞭中國立場。

「巴勒斯坦人民進行包括武裝鬥爭的反抗是合法的。」

「任何在殖民統治、外國統治和外來奴役下的解放鬥爭,都是合法的,民眾可以通過一切可用手段,爭取自由和獨立,巴勒斯坦的反抗行為不應被視為恐怖主義。」

看到沒?

中國這麼說,相當於把加沙戰爭定位為「侵略與反侵略」。

從而堵住以色列宣稱「自己是受到恐怖組織威脅」才出兵的嘴。

那麼,既然巴勒斯坦人的反抗是合法的,那以色列的自衛行動不就是非法的了?

所以,這就事實上否定了以色列的自衛權。

這種表態不是隨便表的,事後肯定還會有更多的措施。

無論是外交上還是物資上,給與加沙人民更多援助。

所以,在世界各國都轉變態度,開始同情乃至援助加沙的情況下,哈馬斯很可能熬過這最艱難的時刻。

不僅越打越勇,而且與法塔赫合併後越打越強,最終浴火重生,趁此機會真的把兩國方案變成現實,也說不定。

3、未來的博弈

看明白了上面的分析,我們也就基本摸清了巴以衝突現在的脈絡。

那就是,哈馬斯拖著以色列,以色列拼命拖住美國,美國壓力太大,只能轉變立場。

一邊開始援助加沙,一邊與以色列反對派聯絡,給內塔尼亞胡施壓,讓他趕緊停火。

從現在的情況看,考慮到內塔尼亞胡拒絕派人參加美國在開羅組織的停火談判,那麼也就意味著拜登事先放出來的「齋月停火」的flag可能無法實現。

這可能再次激怒拜登。

3月7日,拜登發表國情咨文演講,而在場外,還有大量抗議者聚集。

高呼「拜登在加沙實施種族滅絕」的口號,讓拜登十分尷尬。

演講結束後,拜登與其他議員談話時,聊天內容被記者拍到了,拜登說自己即將和內塔尼亞胡迎來「攤牌時刻」。

所以,關於巴以衝突的博弈,已經進入關鍵期。

問題的關鍵,在於美國到底要用什麼手段,來逼內塔尼亞胡就範了。

未來美以的這場大戲,我們拭目以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