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館」,中東分水嶺!

孫德剛

4月1日,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領事部門建築遭空襲,造成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高級指揮官穆罕默德-禮薩·扎赫迪及其副手哈吉·拉黑米等7名成員死亡,另有12人受傷。違反《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的這一事件震驚世界,將地區局勢推向更危險的境地。

以色列對襲擊責任的態度一如往常,不承認、不否認。而外界普遍認為襲擊為以色列所為,中東多國已在聲明中明確對以色列予以譴責。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日表示,中方譴責針對伊朗駐敘利亞使館的襲擊行為。外交機構的安全不容侵犯,敘利亞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應當得到尊重。當前中東局勢動蕩,我們反對任何導致局勢緊張升級的行為。

默契:已被打破

現在,以色列和伊朗不直接發生衝突的默契已被打破。

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後,儘管聯合國與國際社會提出各種停火方案,以色列卻不斷推進軍事行動,雙方衝突不斷外溢和升級,越來越多的非國家行為體加入衝突行列中,巴以矛盾演變為以色列與伊朗領導下的「抵抗聯盟」之間的結構性矛盾。

以色列已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發動幾十輪空襲;伊朗則對以色列在伊拉克庫爾德首府埃爾比勒的一處疑似摩薩德情報機構採取了精准打擊。然而,總體來看,以色列和伊朗的博弈主要表現為代理人戰爭,以間接和迂迴的方式進行,雙方避免正面交鋒、迎頭相撞。

然而,此次襲擊必然成為以伊對抗的分水嶺。根據《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使領館既是國家主權的象徵,又是國家財產權的重要體現。因此,襲擊使領館無異於攻擊一國的領土。1979年美國與伊朗關係交惡就是從美使館人質事件開始,解救人質失敗成為美國戰略失敗的標誌。當前,以色列與伊朗從間接對抗發展到直接交鋒,意味著雙方衝突的升級和性質的變化,以伊軍事對抗正從「1.0版」上升至「2.0版」。

以色列:鋌而走險

以色列鋌而走險,對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發動襲擊,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首先是近期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衝突升級。真主黨為策應哈馬斯對以色列的打擊,不斷襲擊以色列北方司令部軍事設施,導致人員傷亡。以色列採取報復行動,並從黎以邊境地區撤離數萬名以色列平民。在內塔尼亞胡政府看來,真主黨、哈馬斯和也門胡塞武裝都是伊朗的「觸角」,即使被斬斷也還會長出來;只有打擊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才能做到釜底抽薪。

其次是轉移國內不滿情緒。巴以衝突久拖不決,以色列財政壓力越來越大。去年第四季度,以色列國內生產總值萎縮近20%。近日,以色列國內爆發反政府示威遊行,數千名示威者在耶路撒冷、特拉維夫和海法聚集,指責政府解救人質不力、維護國家安全能力不足,甚至要求解散政府、重新進行議會選舉。以色列政府對外軍事行動有助於內塔尼亞胡政府轉移國內視線。

最後是阻止美國從中東抽身。3月25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4票贊成、美國棄權的投票結果,通過第2728號決議,要求齋月期間立即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帶實現停火。拜登政府不顧以色列的反對,執意投棄權票,使安理會決議得以通過。以色列擔心拜登政府因國內大選而選擇超脫政策,故通過襲擊伊朗在敘利亞的使館,重新將美國拉回中東,迫使美國選邊站。

以色列對伊朗使館設施襲擊,意味著以對外軍事戰略的重心正從南部的加沙地區轉移到北部的黎巴嫩和敘利亞。哈馬斯與以色列交火近半年來,沙特、埃及和約旦等反應溫和,以色列東部和南部地區總體平靜。相比之下,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黎巴嫩等北方力量成為反以大本營,給以色列施加的政治和軍事壓力不斷增大。

鑒於3月底安理會通過第2728號決議敦促巴以雙方立即停火,如果以色列對加沙地區的拉法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勢必將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也會引起美西方的不滿。

在這種局勢下,內塔尼亞胡政府不得不將軍事行動的重心轉移到北方地區,應對「抵抗聯盟」從敘利亞和黎巴嫩方向構成的挑戰。對伊朗駐敘利亞使館的襲擊,旨在阻止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與敘利亞政府和黎巴嫩真主黨結成「反以軍事聯盟」,在戰略上連成一片,壓制以色列。

伊朗:消耗戰略

伊朗3月份剛剛完成了議會選舉和專家會議選舉,保守派力量仍然牢牢控制國家機器。在伊朗看來,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在國際上空前孤立,中東地區反以力量群體性崛起,以色列國內民眾反對內塔尼亞胡的呼聲不斷高漲。

伊朗認為,在「抵抗聯盟」與美以的博弈過程中,時間在「抵抗聯盟」一方,隨著衝突延續下去,以色列將越來越成為「眾矢之的」。伊朗將採取「溫水煮青蛙」的消耗戰略,削弱以色列的硬實力和軟實力,最終迫使以色列從戰略攻勢轉為戰略守勢。

針對使館被炸,伊朗對以色列的報復行動將是綜合性的。

一是大打代理人戰爭。伊朗將繼續利用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和也門胡塞武裝等代理人,採取「絞索戰略」,從南線、中線和北線對以色列採取騷擾式打擊,迫使以色列三線作戰,疲於奔命。

二是鼓勵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對以色列採取軍事行動。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對敘利亞境內的機場、軍火庫、伊斯蘭革命衛隊指揮官辦公地點和住所發動了數十輪空襲,對「聖城旅」指揮官發動了定點清除和精准打擊,阻止伊朗向敘利亞投射軍事武裝人員和輸送武器裝備。但是,敘利亞巴沙爾政府採取了隱忍措施,並未對以色列採取報復行動。新形勢下,不排除伊朗鼓動敘利亞政府在戈蘭高地方向對以採取軍事措施。

三是對以色列境外使領館、情報機構採取破壞行動。炸館事件發生後,以色列政府發出預警,要求駐外使領館、文化中心、企業代表處和人員加強防備。鑒於以色列已與埃及、約旦、阿聯酋和巴林等國建立外交關係,其海外防線較長,海外領事保護將面臨更大壓力。

美國:左右為難

儘管美國盡力撇清與炸館事件的關聯,但該突發事件無疑使美國拜登政府處於左右為難的尷尬境地。

一方面,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拜登不希望中東牽扯美國太多精力,也不希望中東熱點問題干擾美國實施的大國戰略競爭。今年美國駐約旦軍事基地遇襲後,美國對伊朗的報復行動只具有象徵意義,體現出美伊的戰略默契——雙方都不希望衝突升級和局勢失控。

另一方面,以色列與伊朗直接交火,將迫使美國協防以色列,反對伊朗領導下的「抵抗聯盟」填補美國從敘利亞和伊拉克撤出後留下的權力真空。

總之,持續的巴以戰火,已使中東陷入「衝突潮」,以色列與伊朗的矛盾更是中東地區的「定時炸彈」。作為當前中東地區最主要的一對勁敵,以色列與伊朗的矛盾愈演愈烈,使雙方陷入嚴重的安全困境。這也充分表明傳統安全觀已經走到了歷史盡頭,以武力促和平、以軍事對抗求安全加劇了中東陣營對壘,「絕對安全」變成了「絕對不安全」。

由於大國在中東安全治理理念上存在分歧,聯合國在巴以衝突中未能發揮實際效果,導致人道主義危機久拖不決,中東國家人人自危,新一輪軍備競賽不斷升級。任由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不斷發展,中東地區「黑天鵝」與「灰犀牛」事件將層出不窮。因此,只有堅持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續安全,以色列和伊朗才能有效管控分歧,實現和平共處。■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