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幾天的文章分析的都是美國是怎麼合圍的,包圍圈怎麼布的,有可能做什麼動作。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破局呢?
我們做三件事,不玩而已,要玩,就玩個大的。
第一件事,穩後方
在美西方炒作「中國軍援俄羅斯」的背景下,我們要高調接待普京五月來訪。
據多家俄媒25日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出席俄羅斯工業家和企業家聯盟的一場活動時表示,他計劃於今年5月訪問中國。塔斯社稱,普京並沒有說明訪華的具體日期,這次訪問可能會是普京在新任期內的首次出訪。
在4月26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回應記者「能否證實這一消息」的提問時表示,今年是中俄建交75週年,兩國元首一致同意繼續保持密切交往,確保中俄關係始終順利穩定向前發展。關於你提到的具體問題,目前我沒有可以提供的消息。
大家記得我是怎麼評價基辛格的嗎?
我從來不認為基辛格是什麼「中國的老朋友」,其實,基辛格是對中國最大的威脅之一,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站在美國的立場,不過是恰好對我們有利罷了。
但於此同時,我十分敬佩他作為一名戰略家的洞察力和手段。
當年,他說服了尼克松與中國交好,其實是為了改變美國的不利局面,雖然他總說不是。
一個幫助基辛格試圖解讀「中國式的現實主義政治」的物品,是圍棋的棋盤,圍棋起源於2500多年前的中國,是兩個棋手試圖通過包圍來擊敗對方的遊戲。基辛格認為,從歷史上看,對於幅員遼闊的中國來說,被對手包圍是其「最大的戰略擔憂」。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寫道:「西方的國際象棋往往激發棋手的單線思維,而圍棋需要通觀全局的戰略靈活性。」基辛格與尼克松共同認為,與中國尋求外交關係「並非為了聯合中國對付蘇聯,而是為了將美國置於一個有利的平衡點上——同時給中蘇兩個共產主義國家一個與美國交好的理由。」
「多處較量同時在棋盤中上演著,力量之間的對比和平衡,隨著每一顆棋子移動而改變,」基辛格寫道。
我們回頭看下面這句話,別有一番歷史的韻味。
基辛格認為,中美開放不但不會激怒蘇聯,反而會帶給蘇聯壓力,使其更有動力和美國緩和關係。在此之前,美蘇在包括裁減武器在內的很多問題的談判上陷入了僵局。
後來,基辛格最後一次來,還是想說服拜登,要拉著俄羅斯一起對付中國,而不是與其交惡。
可是,這便是美國犯下的最為致命的戰略失誤,看似沒下場還賺到錢,實際上把自己置於一個騎虎難下的境地,這個我們以後再說。
只要中俄背靠背,美國根本沒有任何機會在長期博弈或熱戰中取得勝利,反倒像陷入泥沼,越掙扎,美元霸權崩落越快。
大家看到這幾天美國經濟發生的反常嗎?美聯儲的「不可能四角」有點抖了,雖還不至於突然怎麼樣,但我們看到了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被吹和透支的實際情況,一旦再有黑天鵝,歷史就可能重演。
等著,現在的世界,黑天鵝隨時可能飛。
只要俄羅斯成為中國能源和糧食的一支重要供給力量,我們就有機會用時間換空間。
但,不要指望中俄的合作會多麼多麼深入和密不可分,不會的,它只是個唇亡齒寒的關係,永遠上升不到我們賣給他們航母,他們給我們核心轟炸機技術的程度。
後方穩住,手裡有糧有油,再困難也不會慌。
感謝美國,也感謝大體老師。
第二件事:拆盟友
據外媒報導,五一後,我們應該會去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
法國總統馬克龍去年4月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中國航空器材集團有限公司與空客簽署了160架空客飛機的批量採購協議,包括150架A320系列飛機、10架A350-900寬體飛機,總價值約200億美元(約272億新元)。空客同時宣佈,將在天津建設第二條生產線,拓展A320系列飛機的總裝能力,將其在中國的產能提高一倍。
去大概會帶著禮物。
法國是整個歐盟中相對最不受美國控制、有自己獨立外交政策的國家,不像德國、瑞士早被深度操控。
法國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就算利益有分歧,但衝著這一點,也值得保持聯繫。
而法國在北約和歐盟中的地位都很重要,而且,法國曾經非常霸蠻的趕走了在法國的美國軍隊。
1959年3月6日,法國宣佈撤出受北約控制的法國地中海艦隊。6月,宣佈不同意在法國儲存核武器,7月,又將美國駐法國的戰鬥轟炸機趕出法國領土。1960年2月12日,法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1964年9月27日,宣佈其水面艦艇概不參加北約海上聯合演習。1965年9月9日,他通知「北約」各盟國,決定最遲在1969年退出北約。
1966年3月7日,他致信美國總統,告知美國法國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體系,管轄駐法美軍和軍事基地。3月9日又通知盟國,從1966年7月1日起停止派出法國工作人員參加盟軍司令部;在1967年4月1日前,外國軍隊和設備全部撤出法國。5月5日,法國宣佈禁止美國飛機飛越法國領空,並於次日宣佈法國拒絕參加東南亞5月19日開始的一年一度的海軍演習。9月7日,法國政府宣佈,從1967年起法國不再分擔北約軍費。9月14日,法國又宣佈,法國從1966年10月1日起退出北約軍事委員會。10月,北約理事會被趕出法國。12月7日,法、美兩國代表談判破裂,法國堅決拒絕美國想繼續保留它在法國的軍事基地的企圖。
儘管美國採取了一系列的報復措施,但是以戴高樂為首的法國政府一概置之不理,堅持美軍及其軍事設施應如期撤走。1967年3月14日,駐法美軍只得降下星條旗,全部撤出法國。
戴高樂主義在驕傲的法國一直存在,所以,法國是我們最能講道理的西方國家。
而據稱我們可能5月7日訪問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則有對北約的警示作用,因為這一天恰逢北約轟炸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25週年。
如果屬實,那是告訴世界,中國人沒有忘記屈辱的歷史,北約要想繼續東擴到亞洲,血債必然血償。
我們去美國的盟友中爭取自己的道理,要破美國經濟+政治的包圍,這是最好的一個點。
第三件事:戳痛點
在全球震撼的沙伊和解後,在布林肯正在北京的這一天,還有一對客人。
《阿拉伯新聞報》25日援引巴勒斯坦消息人士的話稱,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26日將在北京會面,討論結束內部分裂。
這種意義,又是劃時代的。
人家家裡的矛盾,願意到你家來談,這放在我們的農村,必然是最講公理、最有德行的長者才有這樣的威信。
不管談的怎樣,只要願意來中國談,本身就意味著更大的進步。
一次談不攏談兩次,多談幾次,總比不談好。
不著急,慢慢來,談就夠讓以色列和美國頭疼了。
這麼多年,猶太復國主義的策略,就是在中東製造分裂和殺戮,只有什葉派和遜尼派互相仇殺,才能一邊賣武器,一邊讓以色列存在得更安穩。
在全世界,都是製造分裂,搞所謂「民主選舉」和操縱政黨,實現自己的目的。
有人最怕的,就是中東大和解。
而此次聯合國投票,已經激起民憤。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8日呼籲國際社會幫助巴勒斯坦實現建立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夙願,美國一票否決。
193個聯合國成員國中有140個國家支持建立巴勒斯坦國,甚至還有以色列的西方盟友。
根據《以色列時報》的消息,以色列外長奧倫·馬莫爾泰因於四月二十一日發表的一項聲明中說,他們將召集六個之前曾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上對巴勒斯坦獲得完全成員資格的六個代表進行了激烈的反對。這6個國家包括:法國,日本,韓國,馬耳他,斯洛文尼亞,厄瓜多爾。
從中期看,時機已經接近成熟,巴勒斯坦建國不可阻擋。
看著美國現在國內學生的暴動,就知道拜登政府最大的痛點在哪裡,我們就使勁捏這個痛點。
如果哈馬斯法塔赫不再兄弟掣肘,以色列就會陷入更大的麻煩,也必然拖著美國一起下水。
多行不義必自斃。
到底誰站在歷史的正義一方,到底誰是歷史的潮流,全世界都能看得到。
因此,我們不會坐以待斃,中國有自己的智慧。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要玩,就玩個大的。
接下來,美國不會坐以待斃,等待俄羅斯的,可能是克里米亞大橋的崩塌或是重大戰略目標被打擊,等待我們的,不久後,一定是更為慘烈的金融圍剿和海嘯,你來我往、接招出招必將繼續。
看到任何「好消息」都要想想反轉,看到任何「壞消息」也不必心灰意冷,這是一場持久戰、拉鋸戰,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贏者通吃的必然。
作為我們普通民眾,冷靜看世界,既不要相信「什麼都中國贏麻了」,也不因為一點失誤就恐慌「輸定了」,高手過招,動作不要花裡胡哨太多,出就出殺招,誰犯的戰略失誤少,誰的贏面就大。
戰爭不可避免,但是沒什麼好怕的,該慌的不是我們。■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