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比航母被擊中,更讓大漂亮難堪的事

尹國明

胡塞有沒有打中美國的艾森豪威爾號航母,還需要進一步確認,但已不值得爭論,因為胡塞武裝這次把美國的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打怕了,這是確認無疑的事實。艾森豪威爾號航母遠離了胡塞武裝的控制區,保持著1000公里以上的距離,這自然是內心沒有必勝信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說起來美國這艘航母挺悲催的,剛被派到波斯灣時,就被伊朗兩次羞辱,到現在,又被胡塞兩次攻擊。艾森豪威爾號的中東之行,可以說從恥辱開始,還要以更大的恥辱結束。

但這個恥辱現在顯然還沒結束,艾森豪威爾號和美國的尷尬還要繼續。

因為它還在遠離胡塞的紅海上待著,或許是在等待新的指令,或許是真的走不了道了。

對有沒有被擊中這個問題,時間過去都一周了,美國還沒有給出一個正式的、有說服力的辟謠,讓大部分人都有了自己的傾向性認識。大家認為黃四郎死了,那黃四郎就是死人一個。即使物理意義的活著,也否認不了戰略意義的社死。

現在,美國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是艾森號下一步去哪?是走還是留?它總不能老在狹窄的紅海裡泡著吧。每在這裡多待一天,美軍的笑話就增加幾分,美國的形象就再縮水幾分。

留下,能做什麼呢?又不敢跟胡塞武裝硬磕。否則,也不用一口氣跑這麼遠了。

走為上計?但它怎麼才能稍微體面地離開紅海呢?這個問題令人頭疼。

離開紅海,要麼走南面的曼德海峽,要麼,走北邊的蘇伊士運河。

走曼德海峽,就要再次經過經過胡塞的控制區和火力覆蓋範圍。它這次就是去曼德海峽的途中被胡塞武裝教訓了兩次,才扭頭向北,跑到了現在的位置。

走蘇伊士運河當然足夠安全,因為離胡塞武裝越來越遠。但不代表這條路就好走。在蘇伊士運河兩岸,長槍短炮已經架起來了,空中的無人機在盤旋,各路媒體記者已經等候多時。媒體都想搞個大新聞,看看這艘航母到底被胡塞武裝欺負成啥樣了。

一旦艾森豪威爾號走到了蘇伊士運河,它有沒有被胡塞擊中,就真的一點不重要了。因為從這個地方離開紅海,性質就是逃跑,而且還是被胡塞武裝打跑的,比被胡塞武裝打中更不好聽。海洋霸權的航母在戰場上當了逃兵,還是面對胡塞這樣的非正規軍,當然比被胡塞武裝擊沈要嚴重得多。

怎麼離開紅海,才能不讓美國太過丟臉?除非它能折返回去,跟胡塞武裝乾一場,還要保證打贏,否則,這事很不好辦。

胡塞武裝給美國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劇情發展到現在,已經可以把看熱鬧的人笑死。這還是那個威武雄壯、不可一世的大漂亮嗎?

這件事產生的影響必定深遠。只要艾森豪威爾號從蘇伊士運河撤走,很多人就不會再把美國的航母當成美國海洋霸權的象徵,而是美國海洋霸權沒落的標誌。以後大家看到美國的航母,就會想起艾森豪威爾號在紅海的這一幕。

所以,美國白宮,或美國真正說了算的「深層政府」,此時此刻應該是非同尋常的集體焦頭爛額。胡塞武裝這個舉動太出乎他們意料了,根本就沒有預案。但這事又不能久拖不決,自己的航母不能總待在這個狹窄的水域繼續丟人吧。

美國當然不想咽下這口氣,這也不是臉面的問題,這是能夠動搖美國海洋霸權的大事件。

美國從中東撤出艾森豪威爾號,就等於從中東撤走了兩條腿中的一條。只剩下一條腿在中東搞金雞獨立,自然是站不穩,也站不久。

對於美國在中東的佈局和美國的海洋霸權,這是一個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

這是選擇題,又似乎不是選擇題。因為美國幾乎沒得選。它現在恐怕無力組織一場對胡塞武裝的全面進攻。要打贏胡塞,憑艾森豪威爾號一個航母戰鬥群和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力量加起來都不夠,何況胡塞也不是一家人在戰鬥。這就需要從其他區域抽調力量,等於美國要重新部署全球軍力配置,集中優勢兵力重返中東了,但這很難,難到根本不做到。因為:

首先,大老美只有那麼多軍隊,擴軍需要更多的財政投入,但美國現在的財政就是在寅吃卯糧。

再來一場和阿富汗戰爭規模差不多的戰爭,就能把美國的財政和政府債務引爆,而且擴軍也需要時間,才能形成戰鬥力。等這個過程完成了,美國霸權的屍體都涼了好幾回了。

但不擴軍怎麼辦?從亞太調兵?十年前為了對付東方大國,美國駐海外的大部分精銳被部署到中國周邊,這才在中東留下了真空。重返中東,就代表它的「重返亞太」計劃失敗,也就等於遏制中國失敗,當然也就等於它的全球戰略失敗。

從歐洲調兵?也不是不行。但俄烏衝突發展到現在的局面,正需要美國加大對歐洲方向的資源投入。現在從歐洲大規模調兵,就意味著圍繞俄烏衝突的立體戰美國輸掉了,甚至要輸掉了歐洲。

西太和歐洲,美國能放棄哪一個?敢放棄哪一個?

這個選擇不是難不難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沒法選,這是個沒有解的題。

這次胡塞打航母,時機選得非常好,正是伊朗因為總統出事,以色列又開始覺得自己行了之後,又是阿拉伯重要人物齊聚東方大國首都,以及新加坡的大型對話會舉行期間。效果更是好到爆棚,那幾發導彈,即使沒有打中美國的航母,也打中了美國霸權的心臟,大大加速了將死美國的過程,把在中東埋葬美國霸權的難度大大降低了。

美國現在怎麼出招都感覺彆扭,因為怎麼做都是錯的。對的選擇項已經被封死了。

本來,美國的實力下降,就要靠幾十年的霸權人設,搞搞威懾,才能施展開。但現在連航母的威懾都沒了,沒法玩了。

從巴以衝突爆發之後,美國就在西太和歐洲之外,又在中東被牽制,瞬間就失去了全球的戰略主動性和機動性。在中東,更是進也不是,退也不行。不能放棄,但也不知道怎麼守。

之前我們也分析過,站在美國的角度,拜登的戰略進攻加同時遏制中俄,不如特朗普的戰略收縮加「聯俄抗中」對我威懾力大。拜登的戰略是讓年邁的老人去參加奧運會七項全能,會加速美國的衰亡。但特朗普的「聯俄抗中」,被美國民主黨加共和黨的建制派用一頂「通俄門」的帽子給焊死了;特朗普的戰略收縮,也被2020年那場選舉後上台的拜登給廢掉了。

拜登在上台時曾承諾保證任內不會被中國超越,但以美國現在衰落的速度,如果他只乾這一任,這個目標可以算完成;但如果再乾一任,就很難完成了。

艾森豪威爾號航母現在的處境,就是時下美國在中東的處境,左右為難,進退維谷。

下過象棋的人應該能體會這種感覺,遇到高手導致自己在棋盤上走成了死棋,就是美國現在的感覺。

美國霸權是英國霸權的2.0版,美國霸權崩潰的狼狽程度,也是英國經歷的升級版。

當年英國打布爾戰爭,用了舉國之力,但好歹還敢打,畢竟還打贏了。但這樣,都沒妨礙布爾戰爭成為英國開始衰落的起點。而現在的美國航母面對胡塞,選擇逃避,說明美國的衰落程度比英國布爾戰爭時的狀態要嚴重很多。

艾森豪威爾號航母如果就此跑了,那麼現在美軍的表現,最多能跟二戰時期在緬甸戰場遇到日軍落荒而逃還坑了中國遠徵軍一把的英軍相比。但那時的英國距離霸權的徹底失去已經沒多少日子了。

歷史雖然不會簡單重復,但還是可以參照一下的。

從俄烏衝突開始,世界按下快進鍵,中東衝突又踩了一腳油門,世界的變化速度太快了。

我們身處中國,因為戰爭的暴風區遠離我們,所以對這種速度的感覺還比較遲鈍。處於戰爭和動蕩中的人們,感覺會更敏銳,因為每天都會面對更大的不確定性。明天的物價可能和今天的物價大不相同,今天可能自家還是完好的,明天可能就變了。

這個世界已經處在矛盾的爆發階段,只是我們還在享受著被認為和陽光、空氣一樣的和平與安寧。

要不是因為那些靠戰爭發家的列強,他們的工業能力已經無法支持一場世界級的戰爭,大規模的戰爭可能早就開始了。

但矛盾必然要通過新的戰爭形式表現出來。

美國的軍事就那樣了,以後少出洋相就算燒高香了。我們這麼說不算事後諸葛亮,很早之前,就說美軍已經不敢打仗,美軍是美國最大的和平鴿了。

美國現在能打的只有金融。但美國的金融戰已經進行到美國自己憋到翻白眼的程度了,美聯儲賬面出現了一千多億美元的損失,銀行都被拉爆了好幾家,但要收割的最大目標國家還屹立不倒,還幫助一些國家也站著不倒。

為了這次金融戰,美國付出了太多,現在也要熬不住了,都開始對自己的盟友下手,搞得開始離心離德。歐洲已經歷史第一次,選擇不跟著美元的節奏決定匯率政策,要從六月份開始降息了。而瑞士在今年三月就已經降息了。美聯儲正在失去權威和統一的指揮棒。這種內部貨幣政策的不同步,不僅說明西方陣營的聯合出現了不小的問題,而且也影響到對發展中國家進行金融收割的效果;而且,西方國家因為以色列的問題也出現了一定分化。

美國完全不適應主要對手的打法,看著像太極拳,力道卻是金剛拳。似乎主要對手都沒怎麼出招,霸權就已經衰落成這樣,世界秩序的底層邏輯已發生大變,形勢轉換太快。

去年三月份伊朗和沙特和解,美國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法開始失效,中東的運轉邏輯,在發生變化。到現在才一年多,就模樣大變。

美國真正困難的日子要來了。不僅僅是在中東這樣,在亞太,在歐洲,都不輕鬆。大漂亮這次面對的主要對手,打法與以往的對手很不一樣。美國那套熱戰和冷戰的打法,都不太奏效。尤其在地緣政治方面,看著對手好像也沒做什麼大動作,但美國不希望發生的都發生了。

中俄走到了一起,俄羅斯開始轉向東方。中東穆斯林世界也大和解了,也開始向東看。

美國用俄烏衝突把俄德聯盟的可能性給瓦解了,還炸掉了北溪管道,但通向中國的新的天然氣管道正在籌劃。巴以衝突的爆發讓中俄伊(斯蘭)的聯合出現了。

中東的「什葉派之弧」不只是套在以色列的脖子上,還綁在美國的腰上,想跑都沒門。

胡塞打航母之後,也會激勵遜尼派思考今後如何站隊。《中國和阿拉伯國家關於巴勒斯坦問題的聯合聲明》裡面已經包含著豐富的信息,這次直接點名,讓剛看過《中俄聯合聲明》的大漂亮又是一陣陣眩暈。

美國的霸權還在硬挺,但關於未來世界的謀劃已經開始進行。

美國在戰術上很勤奮,也有一些收穫,比如把菲律賓策反過去,給中國搗亂。但戰略利益不在美國手裡,而是在它的主要對手那裡,而且不斷增厚。它自己的戰略空間越來越小,戰術發揮空間也越來越逼仄。這也是美國上躥下跳,但活動越來越不靈活的原因。

現在美國手上幾乎沒有牌了,但它的主要對手手上的牌卻越來越多。既可以在中東牽制美國,也可以在西太解決問題。

時間在我們這邊,主動權越來越在我們這邊,優勢也越來越向我們這邊傾斜。全產業鏈的工業體系對比去工業化嚴重的國家,優勢太大了。所以,一些本來需要血拼的,就可以通過更輕鬆的方式實現。而且,因為我們的實力迅速上升,對手實力下降的速度越來越快, 所以我們還可以用時間換空間,用時間逆轉力量對比,用不多的時間,就可以顯著降低成本和風險。

把產業升級放在最優先的位置是對的,這樣就抓住了現代工業社會的根本,還可以把「窮台」提上日程。產業升級基本完成,「窮台」也基本到位,未來的統一問題就不需要花費太大的代價。

只要沒有內部人搗亂,搞合縱連橫、佈局謀篇我們最在行。

胡塞武裝打航母大大加速了歷史進程,以此事件為標誌,反霸的正劇可以提前開始了,我們的努力也可以提前迎來收割季。

我們也不能只做見證者,我們還要參與到輿論戰中。你我皆是普通人,但只有我們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出手,才能打贏這場最難打贏的戰爭。如果說對手的翻盤還有希望,那也就在於用輿論戰誤導我們走錯路——到現在還有人在向我們販賣美國人都在反思的自由市場經濟。蘇聯因為輿論戰失敗而滿盤皆屬的教訓,絕不能在我們的國家重演。■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