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讓人憂心的事

史客郎

這世上常有人,超級自信,覺得別人離不開他。

所以說話很牛叉,動作很粗魯,就連看人,也是鼻孔朝天!

這種人的最終結局,往往會是什麼樣?

基本是這樣:當別人熬過最初的苦難後,很快就會是開頭人家高攀你不起,之後人家對你,愛理不理!

怎麼說呢?

這地球,離開了一個國家,甚至一批國家,它還是一樣會轉!

當現在,至少有兩批人,肯定是不相信這句話的!

一批是美國人!

一批是部分歐洲人!

到這裡,我們就可以說幾件事了。

在歐洲議會選舉中,自己的復興黨慘敗,支持率連老對手勒龐的一半都不到,法國總統馬克龍急衝衝地,拋開一個人,趕緊發表了電視講話,說要解散國民議會,重新進行選舉!

他臨時拋開的人,是誰呢?

拜登!

前面說過:他因為參加諾曼底登陸80週年慶典嘛,人正在法國,就順便搞了個訪問!

但拜登這次,不是和馬克龍閒著聊聊天,打打屁,而是要談一件重要的事!

啥事呢?

拜登一是來出點子;二是來當監軍,催法國人要膽子大一點,步子快一點!

要法國人跟美國,對我們的「新三樣」,下狠手,下重手!

然後呢?

兩人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就大談特談「公平貿易」問題了,還說法國和美國將會「協調行動」,來對付我們的「產能過剩」!

我們都知道:前段時間,拜登可是剛宣佈,對我們一大堆東西,尤其是電動車,要徵收100%關稅的呀,但他還不肯停手,還要拉著法國,甚至整個歐洲,來對我們下手!

前段時間,G7財長峰會時,拜登就派出耶倫,跑到歐洲,到處講了一大通「產能過剩」!

可能效果,沒預想得那麼好,所以這次拜登親自出馬!

怎麼說呢?

甚至都不用猜,在馬克龍對他的要求,作出回應後,拜登的那張老臉,肯定滿是得意:全世界的發達國家,統統在我手裡,你中國就算產品做得再好,我把你市場給掐死了,你東西往哪裡賣?

要不然,他這段時間,也不會這麼起勁!

對此,拜登絕對是充滿自信:他覺得自己這方面的經驗,實在太足了。想想看,去年他面對一群社會知名人士,連這句話都講出來了:我在國際戰略方面,和基辛格不相上下!

畢竟活了80多歲!

他吃的鹽,比很多人吃的米還多!

到這裡,我們不妨把這段時間的事,給回顧一下:

先開始耶倫到我們這邊來,講「產能過剩」的事,很多人覺得美國人這是在憑空造牌。

之後,美國人對我們的「新三樣」,搞加徵關稅,又很多人說:沒事,這是選舉伎倆!

然後沒多久,七個小矮人他媽,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衝上來了,也說加徵關稅!

到這時,大家就覺得:味道不對勁!

然後耶倫衝去歐洲,既威逼,又各種誘使,再加鼓動,是人都能看出:這和選舉無關!

美國人又出手了!

還是那種拜登的傳統風格:胸有成竹,有條不紊,出手時一板一眼,一切按部就班!

那拜登這次,是啥意思,想要幹嘛呢?

讓我們從1960年代,也是拜登上大學那段時間講起。這事我之前講過:那段時間,拜登花得最大,也是最多的心思,就是千方百計,不去當兵!

他是怎麼幹的呢?

先說:我要上大學,所以要推遲服兵役!

結果推遲了好幾次!

大學畢業了,拜登還是沒去當兵:他又想辦法,去了雪城大學念博士!

對不起哦,我還是要上學,所以還是沒法當兵哦!

但拜登這人,如果不是不想當兵,不想去越南當炮灰,他估計對念書沒啥興趣:因為他念博士的第一年,就剽竊了別人的一片論文,人家的論文連頭帶尾加註釋,才15頁,他居然一字不落地,抄了5整頁!

事情鬧大了!

但沒事,他爹媽挺有本事,把這件事給擺平了!

順帶著,還擺平了另一件事:之前好幾次,拜登都以要念書為理由,推遲當兵的。但突然間,冒出了一份病歷,上面說他在青少年時,得過哮喘,按照規定,沒法當兵!

在這之前,這份病歷可從沒出現過啊!

是不是他爹媽怕事情擺不平,他被學校開除,就得去當兵,因此留下的後手,這事我們不清楚,但這份病歷出現的時間,實在太蹊蹺!

之後的事,我也講過:他家挺有本事的,從學校裡出來1年多後,1970年他就選上了縣議員,縣議員幹了1年多,1972年他又參選聯邦參議員,成功當選!

成了美國最年輕的參議員!

年輕時的拜登

就在他念大學、念博士,到當上聯邦參議員這段時間,以及今後幾年,拜登也見識到了兩場貿易戰:一場是暗中下黑手,一場是在明面上下手!

什麼事呢?

都和汽車有關!

大致是這麼一回事:差不多在1950年代末、60年代初,歐洲就不但從二戰後的一片廢墟中,經濟復甦過來,它的工業產品,還大規模地,殺入了美國市場!

尤其是汽車!

在拜登還在想辦法逃兵役時,有種叫「甲殼蟲」的轎車,就開始在美國盛行起來了。

喜歡車的人,不少人肯定知道:「甲殼蟲」是德國大眾產的。

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名字是美國人起的,充滿輕蔑和侮辱,差不多就這意思:你這車,也能算是車?

它的真名,其實是Volkswagen Type 1。

但侮辱歸侮辱,當時的美國年輕人,像拜登這個歲數的,很多人挺喜歡這種車,結果「甲殼蟲」在美國的銷量,基本是在狂飆!

1964年,它在美國銷量到30.7萬!

1970年,美國銷量飆升到58.3萬!

更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這一年,大眾汽車在美國的總銷量,超過100萬!

要是這速度繼續搞下去,美國三大車企不要混了,市場全給德國人好了!

但這時,美國還陷在越南戰爭裡呢!

跟德國搞貿易戰,肯定不合適!

怎麼辦?

美國人來了一手陰的:通用和福特,暗中悄悄地幫日本,提升汽車質量!

當時的日本汽車,是啥狀況呢?

很多人肯定覺得:二戰後的日本人,那可是銳意進取,不斷搞創新啊!

但問題是:這些話,都是日本人,想辦法,灌進你腦袋的。

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呢?

將兩件事,大家就明白了:

第一件事是1950年8月,朝鮮戰爭開打,當時的豐田公司突然接到一份訂單,美軍來的,要它生產軍用卡車,金額挺大:10億日元!

相當於日本GDP的三千分之一!

但之前日本人造的車,不但產量少,質量還差,突然接到個大訂單,為了趕時間,日本人只能亂造一氣:車廂圍欄,用的木頭很粗糙,都沒來得及削平;車門也做得極爛,不少連門都關不上!

豐田公司的人交貨時,覺得很不好意思,跑去跟美國人解釋。

知道美國人怎麼講?

他們說:沒事!我們只要它能開個單程,給養運到前線後,就會馬上燒掉它們!

一次性汽車,就知道質量有多差了!

第二件事是:1957年,豐田公司有人去美國,看到美國大街上,很多歐洲車在路上跑,看得他們口水直流:美國市場,那可肥得很啊!

然後他們發揮工匠精神,精心製作了2輛皇冠牌轎車,在當年8月25號,運上一艘叫「克利夫蘭總統號」的輪船,參加洛杉機「進口小轎車展覽會」!

結果呢?

日本人說,這2輛車,引起了美國人的好評!

但事實上呢?

之後連水花,都沒能起到一點點!

但到了1970年,形勢大為不同:德國大眾的車,已經在美國大殺四方,三大車企節節抵抗,卻壞消息不斷!

怎麼辦呢?

美國人就想到了上面講的這一招:扶植日本汽車,來對抗德國汽車!

日本的汽車製造質量,頓時有了個飛躍!

另外它勞動力工資低啊,價格有競爭力!

為啥扶植日本人呢?

因為日本車,不像美國車,排量大,塊頭大,很適合對付甲殼蟲!

結果從1970年開始,日本車就像潮水一樣,湧入了美國市場!

和德國車,直接展開競爭!

之前日本車質量差,都是國內買買,再出口南美、東南亞什麼的!

大眾措不及防,陷入苦戰!

但美國人自己,也不閒著:通用公司自己,也精心謀劃,推出了一款Chevrolet Vega,光在1972年,就賣出了52萬輛!

大眾公司,怎麼吃得消這種雙重夾擊?

於是就節節敗退:

1972年,銷量減半,只剩49.2萬輛;

1976年,只在美國賣掉了20.3萬輛;

之後更慘不忍睹:1995年,5萬輛!

怎麼說呢?

美國通過扶植日本,成功地,來了絕地大反擊,擊退了德國大眾對美國汽車市場的衝擊!

前面說到:這段時間,拜登正好官運亨通,正好當上了聯邦參議員!

上面講的這些事,他不可能不知道!

在成功地擊退了德國汽車後,美國人突然發現:不對勁,前門剛趕走了一隻狼,從後門,又跑了一隻虎!

日本人!

而且日本人的來勢,比德國人還凶!

到啥程度呢?

1979年,日本汽車在美國的市佔率,達到了17%;1980年就飆升到24%!

1980年起,豐田的高岡工廠,每65秒就產出一輛新車,年產85.6萬輛!

美國三大車企,則是不斷虧損!

克萊斯勒1978虧損2億美元,1980年17億美元;

福特1979年虧損10億美元,1980年15億美元;

通用呢?

因為自從1929年以來,它從沒虧損過,1980年居然虧損了,它的總裁羞愧辭職!

美國總統卡特,都覺得受不了,找到當時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說:你們日本的汽車,也太厲害了吧,有錢大家賺,你們的公司到我美國,來設廠吧!

日本人聽沒聽?

聽了,也沒聽!

說它聽了,是日本汽車公司馬上,跑到美國,和三大車企談合資的事!

說它沒聽,則是它們故意在談判中,各種磨磨蹭蹭,拼命拖時間!

結果美國工會就怒了:1982年,美國汽車工人協會,就在底特律,組織了一群人,當眾揮起重錘,把一輛日本車,給砸了個稀巴爛!

當時越戰早就結束了,美國也不再有,像當年對德國一樣的顧忌了,於是對日本連續出手!

基本是來各種戰,影響面很大的,至少有7場!

我們熟悉的《廣場協議》,只是其中一場!

之後的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日本迎來了「失去的30年」,同時日本車企,明明不願意,也不得不到美國,去投資設廠!

這整個過程,拜登可是全看在眼裡啊,我之前講過:他從1972年當參議員起,30多年基本一直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混啊!

啥事他沒見過?

從尼克松訪華,到海灣戰爭,到蘇聯解體、北約轟炸南聯盟,再到之後的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當上副總統後,又有「阿拉伯之春」……

當年美國怎麼先搞德國汽車,後搞日本汽車,整個過程、各種枝枝節節,台前幕後的事,他不要太清楚啊!

到這裡,我們不妨把自己,放在拜登的位置上,來想一想:你過去幾十年,一直在不說最高層和它的附近混,見到各國的政客,有些甚至是那個國家的民族英雄,為了讓本國產品拿下美國市場,簡直不遺餘力,甚至私下裡對他這種參議員,也是各種阿諛諂媚,你會怎麼想?

肯定覺得這個世界,非我美國不行嘛!

你看我們美國,1970年代時,說讓德國汽車敗,它就敗了!

1980年代時,說讓日本汽車敗,它也就敗了!

帝國不但縱橫無敵,還能決定一國經濟盛衰!

到這裡,我們就可以掉過頭來,說說這段時間,為啥拜登會突然選「產能過剩」,不斷出招,不斷下手了!

大致是這麼一副心理狀態:中國的實力,遠不是當年德國和日本,所能比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美國不行啊!

我只要用當年對德國和日本的辦法,再加大劑量,就可以達到同樣效果了嘛!

這劑量怎麼加大呢?

發達國家中,哪兩家最強?

我美國!

還有歐洲!

世界的其他地方,都是一群窮X國家,根本沒啥市場!

這就好辦了,當年美國對付德國和日本,用美國市場,現在我要加大劑量,再加個歐洲市場,不就能行了嗎?

怎麼說呢?

這件事,可是能充分體現了我拜登在國際事務方面,見多識廣,閱歷豐富的長處啊!

到這裡,我們就明白拜登是什麼一副心態了:你中國汽車再行,也離不開歐美市場!

但問題是:真實情況,真是這樣嗎?

我們來看2件事:

第一件事是:中國已經連續15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而且中國自主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在逐年升高,現在佔了將近80%的市場份額。

原因很簡單:我們有14億人啊!

你歐美加起來,才10億人啊!

當年德國和日本,人口比較少,靠它們自己,沒法消化它們龐大汽車產量,但我們可以啊!

第二件事是:過去全球北方,也就是發達國家,是作為最主要的市場,但這些年你們在搞保護主義,搞去全球化,市場的主場正在轉移中,將會變成全球南方,也就是亞非拉國家。

你美國或歐洲,連在自己佔主場,可以亂吹「黑哨」的地方,都競爭不過我們,難道在發展中國家,你的汽車企業,能競爭過我們?

像在前四個月,中國出口巴西的電動車,就有4萬多輛!

而且發展中國家,基本是資源出口國,和中國這種工業國,是能優勢互補的哦。它們基本不可能,像美國一樣,對中國的車子,關上大門!

這意味著什麼呢?

一旦這種格局形成,那全球南方的市場,將會被中國逐步佔領!

到這種時候,將會發生什麼事呢?

我們知道:對這些發達國家來說,汽車是個非常大的產業,不少國家都有自己的牌子。

美國有3大車企;

德國有二B一A;

法國有雷諾、雪鐵龍;

日本有豐田、馬自達、三菱啥的……

一旦出現上面說的那種情況,將會發生什麼事?

外面那70多億人的市場,被中國吃掉,並佔領,它們被團團圍住!

全世界發達國家地圖

歐美日韓的汽車品牌,將會圍繞那10億人口的市場,展開瘋狂的競爭,瘋狂的內卷,依照美國那副尿性,到最後肯定會禁止其它車進它的市場,歐洲也會同等反擊……這些車企,在可見的未來,將會打得不可開交!

它們自己,就會陷入瘋狂內鬥中,最後不斷縮小,都變成小公司,而且越來越弱,只能靠著貿易保護,苟延殘喘!

當然,最終走向死亡。

如果按拜登現在力推的這種辦法,這種結果是必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雖說雨過之後,肯定會天晴,但我們將來所走的路,也會相當辛苦,短期內會有一定的衝擊。

怎麼說呢?

拜登和他手下那批人,為啥老是胸有成竹,有條不紊地,把所有事都搞砸?就是因為他們,尤其是拜登,大腦都還活在美國最巔峰的時刻,沒意識到這世界所發生的巨變!

他們成了新時代的恐龍!

他們不知道:這世界上,有種戰術,名字叫「農村包圍城市」,而我們最擅長於此道!

他們更不可能知道:在這世界上,還有一種辦法,叫作合作共贏,你技術不行,也用不著關門,大家可以合作,我來幫你提升,你至少也有一碗飯吃啊!

這是西方海盜文化,所不懂的。

不管怎麼說,看樣子至少美國,已經選擇寧可自損一萬,也要殺敵八百,走上了不歸路,上面講過的那條!

俗話說:好良言難勸該死鬼,大慈悲不渡自絕人。

時代變了,你卻一點感覺都沒有!

那你就好好上路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