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和伊朗幹仗

虛聲

01、無釐頭衝突

美國離開之後,塔利班得到阿富汗的統治權。

現在看,塔利班的治國水平似乎並沒有本質的提升。

阿富汗內部,北方少數民族反對派武裝還在;更為激進的IS時不時搞破壞。

阿富汗外部,塔利班並沒有獲得主要國家認可,甚至沒有取得中亞鄰國們的信任。而中亞幾個國家後面的大哥是俄羅斯。

從美國撤軍到現在,俄羅斯經常帶著幾個小弟一起組團在阿富汗周圍搞軍演,其實就是對塔利班不信任。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12月1號,塔利班和伊朗邊防軍起了衝突。

阿富汗臨時政府副發言人比拉爾·卡里米向媒體證實,塔利班與伊朗軍隊當天在阿富汗尼姆魯茲省兩國邊境地區爆發衝突。

尼姆魯茲省位於阿富汗與伊朗的邊境,那一帶是山區;首府扎蘭季市是塔利班在美國撤軍後佔領的第一個阿富汗省會城市。

根據媒體報導,衝突是邊境地區農民間的小規模糾紛,升級為兩方軍隊交火。

戰鬥開始,塔利班就發揮自己的特色,利用戰術靈活的步兵,從正面牽制,再配合兩翼包抄。

由於塔利班一直都在打仗,實戰經驗豐富;一連奪取伊朗好幾個哨所陣地。

伊朗那邊,雖然和美國對立幾十年,往也門、敘利亞、伊拉克等動亂之地派兵;但伊朗國內還是和平為主流,大部分部隊並沒有實戰經驗,被塔利班搞得有點狼狽。

為挽回顏面,伊朗軍隊開始用迫擊炮、重機槍等重武器反擊,裝甲部隊開始對前線進行增援。伊朗那些裝備,大部分也是土老帽,比如蘇制D-30型122毫米榴彈炮;但還是比塔利班的裝備強很多。

戰鬥到下午的時候,塔利班也投入了重武器,美軍遺留的悍馬軍車,以車載機槍和火箭筒的方式和伊朗對抗。

據媒體報導,衝突至少有3名塔利班武裝人員和11名伊朗邊防士兵喪生。

雖然衝突很快停止,但從衝突過程看,雙方心中都有火。尤其是塔利班對伊朗邊防軍嫻熟的攻擊,大概率不是心血來潮,更像早有預謀。

對於這個消息,很多吃瓜界的老鐵們心中冒出3個字,無釐頭。

但是在無釐頭背後,卻有著錯綜複雜的邏輯關係。

02、糾結

很多老鐵們認為,塔利班和伊朗都反美國,即便不是朋友,也不應該是敵人。其實這種想法很不準確,塔利班和伊朗的關係很糾結,既是朋友,也是敵人;如果用四個字形容,那就是「亦敵亦友」。

之前共同反對美國,雙方可以說是朋友。

當初美國借反恐大旗進入阿富汗,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針對伊朗。

當時美國的目標是控制中東能源,試圖「攜能源號令地球村」。波斯灣南岸的那些阿拉伯國家,都是美國盟友。整個中東最難啃的骨頭就是伊朗。

美國攻打阿富汗,實際上是劍指伊朗。

美國的軍事基地已經把伊朗三面包圍。

如果美國拿下伊朗,整個中東能源基地,都將落到美國手中。所以中、俄、歐、印都不贊同美國的做法,力保伊朗。中、俄、印與伊朗關係不錯,中俄更是力挺伊朗。

美國終究沒敢對伊朗動武。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之後,伊朗也就安全了。

從阿富汗撤軍並不是拜登獨創。實際上奧巴馬競選總統時,就承諾過要從阿富汗撤軍。

但是在奧巴馬當選之後,撤軍變成增兵。2009年12月,奧巴馬下令向阿富汗增派3.3萬名士兵,「以免這個國家重新成為塔利班的樂園」。

實際上來說,奧巴馬第一個任期,打仗比小布殊還猛。奧巴馬政府一邊在伊朗周邊瘋狂佈局,一邊高頻率刺殺伊朗核科學家。

但是第一個任期末,奧巴馬調整了戰略,在中東減少投入,開始推動亞太再平衡。於是在2011年,奧巴馬又宣佈阿富汗撤軍分「三步走」:2011年7月撤回1萬名士兵;2012年夏天之前,3.3萬名作戰部隊撤離阿富汗;撤軍行動在2014年結束。

但是很明顯,奧巴馬沒完成撤軍承諾,但也在撤軍。與此同時,伊朗的核科學家,獲得了一個安全時期。

特朗普一度想從阿富汗撤軍,但受到建制派抵制,更換了好幾任國防部長,也沒達到撤軍目的。

拜登上台之所以能撤軍成功,是因為建制派對拜登比較認可。另外由於中俄力挺伊朗,歐洲盟友也不支持美國對伊朗動武。搞不定伊朗,留在阿富汗浪費錢,也不再是划算的買賣,只好撤軍搞戰略收縮。

另外阿富汗鄰國中,伊朗的重要性大概僅次於巴基斯坦。

03、伊朗之於阿富汗

今年7月份,美國宣佈撤軍時,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談判,就把地點選在德黑蘭,體現出塔利班對伊朗的重視。

塔利班之所以這麼重視伊朗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原因一,伊朗對阿富汗影響巨大。先看兩個例子。

例一,普什圖人的語言,屬於東伊朗語支。

例二,塔利班源自於波斯語,學生。這個學生可以理解為,原教旨主義者的衛兵。

從語言就可以看出,伊朗對阿富汗的影響非常之大。從歷史上看,早在居魯士大帝時代(始皇帝統一中國之前),阿富汗就被併入波斯。

之後兩千多年歷史上,阿富汗又數次被波斯人吞併。伊朗對阿富汗的影響無處不在。

原因二,塔利班需要取得鄰國伊朗的支持。

由於地緣的原因,阿富汗很多事,伊朗不點頭就辦不成。伊朗呢,歷來有反美傳統,美軍所到之處,比如伊拉克和敘利亞,伊朗都想插一腳。

塔利班之所以向伊朗拋媚眼,就是希望伊朗不要干預阿富汗內政。

原因三,塔利班迫切地想要和伊朗教士集團學習,如何統治一個國家。

雖然伊朗教士集團把伊朗治理得也不咋地,但好歹抗住了美國數十年如一日的制裁,統治基礎還算比較穩固。

阿富汗和伊朗,不管歷史文化(阿富汗曾經長時間是波斯帝國的一部分)、還是地緣(都屬於山地文明),都非常類似。

因此伊朗教士集團,是現階段(注意這個詞)塔利班一個很好的學習模仿對象。

但這並不意味著伊朗和塔利班是朋友。

伊朗對塔利班比較糾結:

1、伊朗也不希望阿富汗內亂,否則會有很多難民湧入伊朗。現階段伊朗自己也窮得響叮噹,家裡沒餘糧。

畢竟敘利亞內戰,難民把土耳其折騰得雞飛狗跳的案例就在眼前。

2、塔利班類似於伊斯蘭革命時代的伊朗,比較激進極端。

塔利班的基本主張之一,傳播普遍性的宗教價值。

但塔利班屬於遜尼派,與沙特和巴基斯坦是一路人,和信奉什葉派的伊朗是死對頭,已經打了幾千年。沒有美國之前,各大派系就已經打得死去活來。

所以要想伊朗和塔利班成為朋友,除非什葉派和遜尼派能和解。然而過去一千多年歷史中,還沒有成功的案例。

為制衡塔利班,伊朗也支持阿富汗境內的哈扎拉人和塔吉克人。9月份,塔利班全力圍攻潘傑希爾山谷時,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哈蒂布扎德在記者會上表示,潘傑希爾問題只能通過政治解決,根據國際法和人道主義法,對潘傑希爾的圍攻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為了表示對小馬蘇德的支持,伊朗還將一條大街改名為潘傑希爾山谷大街。

這種情況下,塔利班對伊朗肯定很窩火。所以面對民間爭端,塔利班便先下手為強,對伊朗進行攻擊,警告意味很濃。

但塔利班也不敢真的對伊朗大規模進攻。

首先塔利班沒那個實力,武器和糧草都不足。

其次如果塔利班攻擊性太強,會讓中亞各國警惕,甚至會惹到俄羅斯。現在塔利班不宜樹敵過多。

塔利班這種行為動機,除了警告之外,還有轉移矛盾之嫌。  阿富汗的這個冬天會很難過。

04、這個冬天

阿富汗原本就很困難,今年會尤其困難。

原因一,美國撤離之後,西方對阿富汗的援助基金斷了。

之前的阿富汗政府,很依賴西方援助。沒了西方援助,阿富汗很多機構部門發工資都難。

原因二,塔利班沒有拿出強有力的治國方案。

之前塔利班統治阿富汗時,治國就不咋地。這些年只顧著打游擊,治國啥的,估計也沒怎麼考慮。

原因三,阿富汗毒品依然嚴重。

但凡有毒品的地方,就有混亂和貧窮。塔利班原本承諾禁毒,但不知何時能兌現諾言。

這些因素加起來,導致阿富汗物價上漲,原本就貧困的生活更加貧困。這種情況下,為了轉移矛盾,適當地和鄰國製造摩擦,也不失為一種辦法。

阿富汗鄰國中——

如果要發展經濟,塔利班就要依賴巴基斯坦和中國,不能得罪。

中亞那幾個國家,背後是俄羅斯,塔利班不敢輕易招惹。

如果想轉移矛盾,伊朗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雖然伊朗背後也有中俄,但伊朗也沒有把籌碼全部放中俄身上,一直幻想和西方和解。而且伊朗和印度關係也不賴,而印度又經常找中國麻煩。

所以如果塔利班和伊朗搞摩擦,不會招惹伊朗之外的國家干涉與不滿。再加上阿富汗和伊朗之間關係錯綜複雜,如果塔利班想轉移矛盾,伊朗是一個絕佳對象。■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