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加沙陷入「打地鼠」,哈馬斯重塑全球地下戰爭

北極鐵錘

隧道太密集,以色列軍隊在加沙地帶陷入了「打地鼠」的遊戲

這次加沙衝突給外界最大的一個經驗就是隧道戰,哈馬斯與精銳的以色列軍隊鏖戰了大半年,但至今並未被完全打垮,反而一直在與以色列打游擊戰。而哈馬斯打游擊戰最大的法寶就是隧道,加沙地下四通八達的隧道讓哈馬斯有了延伸了一層地理戰略深度。

哈馬斯的「地道戰」將會激勵其他實力弱勢的組織看到另一種制勝的希望,至少不至於在強大對手面前被迅速打垮。美國《外交事務》雜誌做了一個很精妙的總結:哈馬斯重塑了「地下戰爭」。下面就來看一下加沙衝突的軍事啓示。

(一)哈馬斯憑借地下隧道和以色列打了大半年

根據央視網報導稱,美國政府被曝正在向哈馬斯施壓,要求後者無條件接受拜登日前所提到的「加沙停火方案」,不過這裡的「停火方案」主要指的是第一階段停戰方案。

加沙衝突已經困擾了拜登很長時間,說來也很巧,這次加沙衝突正好趕上了美國2024總統選舉,加沙地帶原本就人口、建築物非常密集,以色列進入加沙地帶清剿哈馬斯,連帶著加沙民眾也不可避免地倒大霉,以色列的加沙軍事行動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而且加沙戰事的久拖不決加劇了人道主義危機的時長,國際社會輿論對以色列的壓力和抨擊聲非常高。

剛開始美國一直替以色列頂著國際輿論壓力,但後來隨著加沙人道主義危機的日趨嚴重,美國國內社會也遭受嚴重的影響,美國很多知名的大學校園因為加沙衝突爆發了全美大規模遊行示威;很多關鍵搖擺州的穆斯林選民已經直接放話不會在這次的2024選舉中再投票給拜登。這對拜登而言可不是一個好消息,這可是要影響選情的。

看到自己的選情遭加沙衝突影響這麼大,拜登再也坐不住了,2024年對自己最重要的一件事當然就是擊敗特朗普,再贏一個4年任期。至於說是否徹底消滅哈馬斯,這跟自己可沒有大關係,這只是內塔尼亞胡的軍事目標。

在此背景下,拜登開始提出「加沙停火方案」,試圖讓這場衝突分階段結束,從而使這場衝突對美國總統選舉的影響降到最低。

如果回顧這場加沙衝突的話,可以這麼說:這可能是以色列對外直接交戰史上歷時時間最長的一場衝突。之前以色列打中東戰爭,基本上都是「快刀斬亂麻」,尤其是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更是大打閃電戰,在短短6天之內就擊敗了周邊的埃及、約旦、敘利亞等強敵,除了完全拿下巴勒斯坦地區外,還額外拿下了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

現在回看之前的中東戰爭,再看今天的加沙衝突,這可真夠令人唏噓的,以色列軍隊打了大半年多,不僅沒有完全消滅哈馬斯,徹底實現加沙地帶的「去軍事化」,反而讓由於國際輿論壓力讓自己的軍事行動舉步維艱。從現在的場景看,以色列何時能夠徹底消滅哈馬斯似乎成了一個很大的時間疑問,這簡直就是強烈的反差。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反差,這裡面固然有以色列軍隊戰力退化的因素,與沙龍、達揚等第一代以色列軍人相比,新一代的以色列社會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和平生活,因為在過去很長時間中,以色列的周邊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的環境變化。約旦、埃及與以色列實現了和解、建交;敘利亞被打怕了,喊了很多年的「收復戈蘭高地」,但遲遲不敢有動作,後來敘利亞國內因為內戰而四分五裂,這就更不會威脅以色列;哈馬斯被圍困在了加沙地帶,無法動彈;唯一有威脅的也不過是黎巴嫩真主黨,不過它與以色列軍隊的規模、武器差距很大,也不是同一級別的對手。總而言之,周邊環境的變化讓以色列軍隊戰力出現了一些退化。

不過哈馬斯能夠打大半年,以色列軍隊戰力的退化並不是主要因素,更關鍵的原因在於隧道,哈馬斯利用地下四通八達的隧道給以色列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擾,讓哈馬斯能夠輕鬆地與以色列軍隊進行游擊對峙,而且哈馬斯所進行的「隧道戰爭」給外界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甚至會在某種程度上進一步改變軍事作戰形態。

日前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發表了一篇分析文章,文章主題是這麼說的:哈馬斯重塑了地下戰爭,哈馬斯的加沙地下隧道將會激勵其他的軍事行為體。

文章是這麼說的:當哈馬斯於去年10月7日襲擊以色列時,它將以色列拖入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地下戰爭之一。到目前為止,非常清楚的是,哈馬斯地下建築群的規模是前所未有的,隧道的使用導致了平民和士兵的傷亡。更重要的是,哈馬斯通過維持數月的地下軍事行動推遲了以色列的勝利,在此過程中給後者造成了難以想象的外交和政治代價。

美國《外交事務》雜誌日前刊文稱:加沙衝突影響大,哈馬斯重塑了地下戰爭

就地道戰而言,唯一可比的戰爭是一戰,在這場戰爭中,無數英國、法國、德國士兵在試圖暴露、開採和挖掘隧道時喪生。在冷戰後的反恐戰爭中,本·拉登在阿富汗山區隧道的躲藏能夠使他頻繁躲避美軍的「斬首」行動,那裡的隧道被用來從幾乎堅不可摧的地下藏身處發動襲擊;「伊斯蘭國」也經常使用隧道對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國部隊進行襲擊。哈馬斯對隧道的使用非常先進,以至於它更接近於國家使用地下結構來保護指揮和控制中心的方式,而不是非國家行為者的典型做法。

事實上,在過去的中東戰場中,地下隧道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在阿勒頗戰役中,敘利亞政府軍與反對派進行了激烈的巷戰,其中反對派所依賴的地下隧道對政府軍的攻堅戰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礙。在摩蘇爾戰役中,「伊斯蘭國」同樣也是依靠地下隧道和地面上密集的建築物、人群遲滯了伊拉克軍隊的進攻速度。

在當前的烏克蘭戰場上,地道同樣也是隨處可見,在頓巴斯戰場上,俄軍每攻堅一個城鎮,都要經歷很長時間的鏖戰,打巴赫穆特經歷了大半年;打阿夫傑耶夫卡,耗時更長。自從阿夫傑耶夫卡戰役結束後,現在已經很長時間未能再聽到俄軍再有攻堅城鎮的消息傳出。這裡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烏克蘭把頓巴斯的城鎮都打造成了一個「巨大的軍事堡壘」,在城鎮土地的下方都會有密集的地道,這給烏軍更多的軍事回旋餘地。

(二)哈馬斯打造的隧道重塑了地下戰爭

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繼續寫道:哈馬斯地下能力的增強動搖了以色列對地下威脅的評估,以色列從未想過會捲入如此大規模的地下戰爭,加沙戰爭可能會刺激新理論和新方法的發展,以應對這種獨特的戰爭類型。哈馬斯的隧道系統無疑引起了其他軍隊和非國家行為體的注意,他們都注意到這些地下隧道對哈馬斯在加沙的生存是多麼有效。

現在,哈馬斯已經克服了地下戰爭中固有的大部分障礙——通信、導航、低氧水平和幽閉恐懼症等。哈馬斯對地下的創新使用重新定義了地表的戰略價值,改變了軍事遭遇,並改變了以往人體盾牌的使用。

過去哈馬斯在加沙地帶的地下打造了密集的隧道網絡,如同迷宮一般

在地下長期生存並非易事,在2022年馬里烏波爾戰役的最後階段,困守在亞速鋼鐵廠的烏克蘭殘餘軍隊遭遇了很多生活方面的難題,最終他們不得不出廠投降。但哈馬斯的情況則不同,他在加沙的地下隧道中打造了很多生活區,這讓他在地下隧道中堅持了近8個月。哈馬斯的這一破紀錄表現歸功於橫跨加沙的長長的地下通道迷宮,其中包括設備齊全的廚房、帶傢具的指揮室、複雜的數據中心、瓷磚浴室、圍欄拘留室和指定的工作區。

哈馬斯似乎不受地質限制、工程和規劃困難或對生存能力的恐懼的束縛,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磨練技能、實驗和改進。哈馬斯多年的訓練和周密的規劃讓他們克服了條件惡劣,氧氣稀缺等障礙,哈馬斯的隧道包括寢室、會議室和其他地下結構,配備了通風、電力、廁所和洗手間、管道和原始而有效的通信網絡。隨著基礎設施的改善,在地下生活和運營的弊端減少了。隧道內的大量燃料、食物和水使得在地下生活和進行軍事行動成為可能。廣泛的地下武器生產設施確保了武器供應和分配將繼續不間斷。

而且哈馬斯打造的地下隧道和傳統隧道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眾所周知,各地的隧道使用者都會離開隧道補充物資,呼吸新鮮空氣並與外界交流,但哈馬斯的領導層幾乎沒有出現在地面上。目前尚不清楚哈馬斯的戰鬥人員多久離開隧道進行補給或休整。但顯而易見的是,哈馬斯能夠不間斷地指揮軍事行動,即使當以色列的空襲中斷了其通信系統時,哈馬斯在總體上也能夠確保其地下軍事基地的指揮鏈得以延續。

哈馬斯對地下隧道的成功改造加大了他對後者的戰略依賴。哈馬斯始終認為:地道戰不僅僅是對抗以色列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的戰術,它讓正規軍隊無法無法與戰術隧道作鬥爭。例如,以色列掩體破壞炸彈已不足以破壞哈馬斯的地下隧道。

哈馬斯長期打造的隧道網絡以無數種方式影響了加沙的行動,例如它損害了以色列迅速取得勝利的可能性,減慢了行動的步伐,使營救人質變得更加困難,將平民置於危險之中,並使以色列所面臨的軍事和政治環境複雜化。

不得不說,哈馬斯過去多年所打造的地下隧道網絡確實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有兩個案例非常重要:其一,加沙地帶長期遭到以色列的密集滲透與監視,但儘管如此,在去年10月7日巴以衝突剛剛爆發時,哈馬斯卻發動了數以千計的火箭彈襲擊,以“飽和”攻擊戰術擊破了以色列長期打造的防空體系。那麼哈馬斯是從哪裡獲得如此多的火箭彈呢?很明顯,哈馬斯必然有自己的軍工廠,而且這些軍工廠只可能在地下隧道之內擺脫以色列的情報監視。在地下隧道內要組建一個軍工廠,這可不是易事。

其二,在以色列軍隊進入加沙地帶清剿之前,他必然已經得到了有關哈馬斯在加沙組建地下隧道的具體情報,以色列必然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受現實環境的影響,以色列可以說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反隧道技術。2018年,以色列部署了先進的探測和中和技術來應對真主黨可能通過隧道入侵以色列國土的威脅。以色列還訓練了隧道戰的特種部隊,建造了地下訓練設施,開發了地下傳感器來保護其邊界,並掌握了使用無人機繪制隧道地圖的艱巨任務。從2014年的「保護邊緣行動」到哈馬斯去年10月7日的襲擊,以色列國防軍顯著提高了其地下作戰能力,重點是訓練、裝備和探測。

但從今天的視角看,儘管以色列有準備,有技術,有經驗,但在哈馬斯的密集隧道前還是失算了,他們可能輕視了哈馬斯的隧道網絡。

從哈馬斯的角度看,自己與以色列軍隊的軍事實力差距太大,但依靠隧道的支持,竟然與以色列軍隊打了大半年,這自然是一個巨大成功。

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繼續寫道:加沙衝突還對未來的戰爭形態產生了一個重要影響:哈馬斯的地下戰略削弱了傳統的地表作戰。

無論是城市戰,還是野戰,它們都是在地表之上進行的,但由地下隧道所引發的地下戰爭讓進攻者看不見,從而產生一個視野的盲區,這就為防守者的偷襲提供了機會。

在加沙地帶的作戰中,以色列軍隊似乎陷入了一種「打地鼠」的遊戲,在這款遊戲中,地鼠會在無休止的捉迷藏比賽中從地下冒出來。而在加沙作戰中同樣也是如此,當以色列軍隊進入加沙地帶「清剿」後,哈馬斯完全消失了在地表上,他們轉入地下,利用四通八達的隧道不斷襲擊以色列軍隊,這讓後者不知哈馬斯身在何處。哈馬斯的運作方式表明,它對隧道的使用不僅重新定義了地下環境,而且重新定義了陸戰的價值和性質。

加沙的戰鬥進一步表明,反隧道技術的進步未能阻止哈馬斯等組織訴諸隧道戰。以色列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的訓練並沒有阻止哈馬斯投入大量時間和人力資源來建造隧道。與此同時,技術的進步使以色列相信它已經鎮壓了哈馬斯的地下活動,儘管事實恰恰相反。隨著技術的進步,挖掘力度也越來越大。以色列低估了大規模使用地道戰的戰略後果,並高估了技術對抗它的能力。它側重於戰術方面和跨境隧道,使哈馬斯可以自由地發展前所未有的地下能力。

最後美國《外交事務》雜誌得出了一個結論:哈馬斯重塑了地下戰爭,他對地下隧道的打造可能會吸引其他軍事行為體爭相效仿。■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