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訪華「新瓶裝舊酒」,黔驢技窮的美國怎麼與中國爭?

風留痕

從美國安全事務助理訪華透露出來的信息來看,美方的外交攻略顯得太老套,總是在玩文字遊戲的美國真的是「新瓶裝舊酒」,證明其已經是黔驢技窮,又如何與中國展開激烈的大國「競爭」?

美國國家事務安全助理沙利文的這一次訪華最大的主題之一,就是「負責任管控」雙邊關係,可是圍繞訪華行程卻又開始耍小聰明。

訪華前,先是推遲了對華電動車等相關產品加徵關稅的生效日期,同時也豁免了盟友國家對華出口芯片設備的限制。以此來向中國示好,希望中方能夠同意沙利文的訪華。

在我方同意了其訪華請求之後,美方又突然對中國企業進行制裁,同時派軍艦前來台海「自由航行」,甚至還「請」北約國家海軍前來「助陣」。

在沙利文訪華前,又先去了加拿大逼迫其對華電動汽車等相關產品加徵關稅,並透露出美國的關稅政策即將生效。

先示好,再製造一個話題,然而再擺出一系列強硬舉動,然後才是訪華,這已經成了美國對華外交攻勢的固定模式。幾乎每次都一樣,一定新鮮也沒有,真可謂是新瓶裝舊酒。

而這一點變化都沒有,正說明了美國已經是黔驢技窮。對於中國來說,已經是駕輕就熟,以不變應萬變,美國也真的奈何不了,最多也就是浪費一點時間而已。而拖延時間正是中國向復興強國發起最後衝刺的需要。

想負責任地管控雙邊關係,卻又不斷制裁新的矛盾,總是如此,這會讓世界怎麼看美國?言而無信,出爾反爾,這哪像一個世界霸主?怎麼看都是怕了中國。

對於沙利文「帶刀赴會」,中國也不慣著毛病,就是給他先來了一個「下馬威」。

按理說,如果是善意訪華,事隔8年時間美國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這一重要官員首次來華,迎接應當是「隆重」一些才是。

可是,中方只派了一名司長級官員前去迎接。這還不算,在簡單寒暄之後,我方人員徑直先行離場,這也非常直白。

然而,這還不算。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停機坪沒有紅毯,卻在飛機弦梯的前方畫面中突出了一條「紅線」。

這個下馬威就暗示著,要談就必須按照中國的思路來談,否則談了也白談。

從報導來看,我方強調的是這輪溝通的主要任務就是落實「元首共識」,也就是說,先把之前談好的共識落實了再說其它,也就是並不想與美國談什麼「新共識」了。

雖然沙利文也附和說要落實「元首共識」,可他上來的第一句話卻是此訪是與中國展開「新一輪的談判」。很顯然,這是意在繞開之前的共識重新談。

中美的第一輪接觸溝通,促成了巴釐島會晤,並達成了重要的共識,可美國接下來就出爾反爾,非但不落實巴釐島共識,反而對華掀起了新一輪打壓狂潮。

眼看著情況越來越糟,就又掀起了第二輪外交魅力攻勢,在我方通往巴釐島通往舊金山的引領之下,也才有了舊金山會晤。

可舊金山會晤之後,美國依然還是不落實共識,依然還是我行我素,中美關係也就變得更加不可預測了。

如今,沙利文把此訪定義為新一輪也就是第三輪溝通,顯然此前又都不想作數了。

從這一過程來看,顯然每一輪每一次都是為了會晤而會晤,顯然是希望通過會晤來向全世界傳遞美國的霸權意思。如此來看,第三輪外交主題恐怕又是想推動第三次會晤了。

美國總統大選已經進入了倒計時,儘管民主黨接受了拜登指定的接班人參加大選。可一是哈里斯未必完全延續他的對華政策主張或打法,從哈里斯近來的一些表態就已經體會出來了,二是哈里斯恐怕根本就進不了白宮。

臨秋末晚的時候,與中國進行第三輪磋商,一是時間緊迫也談不出什麼新花樣,二是談成了也沒用,因為他馬上就得交權了。

從這一點來看,沙利文這次訪華,一不是為了落實共實,二不是為了談成新的共識。除了想促成第三次會晤之外,主要的是希望在拜登推出關稅案生效後我方不要激烈的反制,希望我方在其它問題上少給美國使絆子。如果我方太強硬,不利於哈里斯的行情,也不利於拜登留下政治「遺產」。

儘管中國是美國第一打壓對象,儘管美國戰略重點要東移,可目前歐洲和中東的歷史性衝突卻是美國最大的心病,這兩場戰爭對美國的牽制和消太大,而美國又輸不起。

此時的美國,確實不敢與中國關係搞得太僵。一旦中國強勢出手,美國可就真的吃不了兜著走了。

對於電動汽車相關領域的爭端來說,美歐以及加拿大對華加徵高關稅完全在預料之中,也可以說是符合情理。電動汽車看似一個問題,實際上卻涉及到兩大方面。

一是,汽車領域是世界重大的經濟領之一,也是美西方製造少有一直保持的優勢領域,而中國通過電動汽車直接彎道超車。在汽車動力和能源改革的關鍵時期,中國取得了絕對的優勢,也就意味著將是對世界經濟或市場的一個重大顛覆性改變。在完全失去優勢的情況之下,也只能是通過自殘形式阻止中國進步。

二是,電動汽車涉及到的是世界能源領域的重大革命,也涉及到應對氣候變化的領導權或主導權問題,這不僅關乎經濟,更關乎政治。

當年美歐強力推動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只是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藉口而已,實際上是想借應對氣候變化為中國和發展中國家挖一個減排陷阱。

在中國推進工業化的關鍵時期,推出「減排」顯然是意在阻止中國的工業化道路。一旦中國完全掉入減排陷阱,中國製造就會受到重創。中國初步建立起來的製造業優勢就蕩然無存。

然而,正因為這是為中國挖的一個減排陷阱,正因為根本沒把心思真正用在了應對氣候危機之上,所以美歐也就不有在發展清潔能源或新能源問題上花大力氣下大工夫。

反而是中國明知是陷阱,也做出了跳井之勢,也就是趁挖的坑還不深,在往減排陷阱跳下的同時,也在為自己造「一步登天之梯」。

那就是在大力抓減排的同時,也更加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

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不單純是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同時也是迎接世界能源的時代變革,誰搶得了先機誰就取得了未來經濟的巨大優勢。

正因為如此,中國一手抓減排,一手抓新能源發展。真可謂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也才有了今天的優勢局面,這真得感謝美國,將計就計玩得就是溜。

目前已經不單純是中國取得了絕對優勢的問題,也不是追趕無望的問題,而是美西方自己真正跳進了自己挖的減排陷阱裡了。

把氣候危機炒作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公共安全危機,也做出了減排的重大承諾,可目前不僅無法領導世界減排,而是自己無法兌現自己的減排承諾了。

在新能源領域發展嚴重滯後的情況之下,如果兌現減排承諾,就會對自己的經濟帶來沈重的打擊。正因為如此,美歐都對減排是避而不談,美歐車企也都紛紛弱化了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投入。

因此,這一輪對中國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的攻擊行動,實際上更多的是在為自己放棄減排承諾找藉口、理由,是發現自己跳進了自己挖的陷阱里了。

儘管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壓力,可也給中國提供了發展的動力。

一是有利於中國良萎不齊的車企的重組重構,反而有利於淨化紛亂的市場競爭。而此政策對美歐車企的壓製作用,則更有利於中國佔據和築固市場競爭優勢。

二是有利於中國佔領美歐外的其它市場。中國電動汽車不但技術先進質量可靠,更有明顯的性價比。

在美歐的高端市場上,中國有技術和製造優勢,依然還會有市場,甚至於正在與西方車企搶佔高端市場。美歐的高端消費者,只能憑白無故地多付銀子,損害的是美歐消費者的利益。

在中低端市場上優勢更是美歐車企難以相比的。高性價比可以完全佔領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對美歐過剩的產能正好可以轉向發展中國國家。

一是讓電動汽車製造滿世界開花,這對美歐的打擊更大。

二是幫助發展中國家大力發展經濟,真正實現平等互利的合作。

因此,中國才不會在乎美歐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高關稅,或者說中國已經有了有效的措施可以積極的而良好的應對,損失的自然是美歐自己。因此,目前對中國打電動汽車牌,根本不好使。

在沙利文來華之前,外界一直傳將在中國與俄的關係問題上施壓中國,甚至於在來華前對與俄進行正常貿易的企業進行了制裁。

這張牌對中國更不好使,這些受制裁的企業與俄的正常貿易往來就會更加無所顧忌了。

總之,沙利文此次訪華之旅,還在玩過去的老一套,「新瓶裝舊酒」還是一個味。一點新意也沒有,則恰恰說明美國對華已經是黔驢技窮。美國真的沒有好辦法與中國展開「非常非常激烈的大國競爭」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