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發入魂後,整個美西方都變得乖巧了

寧月析

44年後,中國再次向太平洋發射洲際彈道導彈,最大的現實意義,無疑是打消了美國長期以來對華軍事冒險,尤其是核軍事冒險的念頭。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中國核威懾的不確定性,即不公開核武器數量,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的三不政策,讓美國誤以為這是中國核力量匱乏,打擊手段和二次核反擊存在缺陷的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這導致美國在面臨與中國的軍事競爭時,曾多次提到要主動發起核打擊。

2018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正式回歸大國競爭的時代,而中國則被美國明確為大國競爭時代的頭號對手。

這之後,美國核武器實戰化的傾向就越來越明顯了。

當年2月2日,五角大樓在核態勢報告中指出:如今大國競爭回歸,而美國的核武器日益老舊。為了適應形勢,美國必須翻新和擴充核武器庫,同時在極端條件下仍然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權力。

那什麼叫極端條件呢?

美國給出的解釋是:對美國、盟友和夥伴的平民人口、民用基礎設施造成重大非核打擊,即可以觸發美國核打擊機制。

也就是說,某國對美國及盟友和夥伴發起軍事行動,即便沒有使用核武器,但只要造成重大損失,美國也可以率先使用核武器反擊回去。

夥伴這個措辭,其實大幅提升了美國發起核打擊的靈活性,因為夥伴關係的範疇要比盟友更寬泛。

論上限,以色列不是美國的盟友,但卻是比美國親爹還要親的夥伴,那麼按照五角大樓的定義,美國可以為了以色列發起核打擊。

論下限,在美國的政治生態中,台灣同樣被定義為美國的夥伴。

比如2014年負責東亞事務的美國助理國務卿史文珊就曾公開宣稱,美國和台灣是緊密的夥伴關係。

這也就意味著當我們對台灣發起行動時,同樣也可能構成觸動美國核打擊的條件。

說白了,這個設定就是升級版的對台模糊戰略,專門用來針對我們的。

到了拜登時代,隨著兩國競爭烈度越來越大,美國核訛詐的尺度也升級了。

比如說拜登3月批准了一項高度機密的核戰略計劃,首次將美國的威懾戰略重心轉向所謂中國擴展核武庫帶來的威脅。這意味著中國已經取代俄羅斯,成為了美國核威懾的頭號目標。

還有在今年6月通過的國會預算案中,美國也提到了海軍要繼續增加資金研發海基核巡航導彈,並聲稱可用於台海衝突。

除了正在做的行動,美國的確也有對華使用核武器的動機和意願。

美國保守派認為中美之間的衝突無法避免,關鍵就在於中國對台灣和南海的主權聲張以及相關行動。

台灣是美國在亞洲樹立的民主高地,保守主義者認為,如果美國什麼都不做就放任中國解決台灣問題,會引發美國依賴價值觀同盟構建起來的世界霸權,在一夜之間土崩瓦解。

南海的關鍵則在於它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樞紐,承載著全球60%的海洋貿易運輸量,美國的地緣霸權來源於海權,海權則來自於海軍艦隊對各個航運要道和貿易生命線的控制力。

而不論是在台灣還是南海,由於中國擁有毗鄰本土的優勢,就常規軍力而言,美國已無力取勝。

但美國又承受不起失敗的後果,於是在西太平洋動用戰術核武器成了唯一選擇。

只有動用戰術核武器,才來確保美國利於不敗之地。

再往陰謀論講,如果西太平洋地區爆發核戰爭,那地區資本必然蜂擁出逃,這幾乎是沒任何懸念的事。

既利於資本,又利於霸權,誰也不敢保證,美國不會抱著核武器梭哈一把。

中國在此時向太平洋試射洲際導彈,射程12000km,一髮入魂,就是要讓某些好戰分子冷靜冷靜,想一下真打起來的結果能不能承受。

這不,我們昨天剛射,平時動不動就要中國反思的西方媒體,一個比一個乖巧。

大家都老老實實整整齊齊的引用和復述國防部的權威信息,隊列整齊的都已經不像人們熟悉的桀驁不馴指手畫腳顢頇白目的西方主流媒體。

什麼才是物理真理有效性的最佳體現?

這就是!

美英日多國媒體援引中國國防部權威信息報道,中間沒有摻雜中國威脅論或中國導彈試射破壞世界和地區和平等主觀評論

美軍的反應更離譜,擱以前他肯定吵著說中國威脅論巴拉巴拉的,但這次你猜他們說了啥?

下面是原話啊:

北京發射洲際導彈前通知了美國,五角大樓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出的通知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旨在減少對對方行動的誤解和軍事誤判的風險。

打完之後中國威脅論閉口不談,因為我們真有大殺器啊。

看看,只要你秀出了強壯的肌肉,你就收穫了滿滿的尊重感,反正這麼多年我還是頭次見這麼講道理的美國。

這就叫入關之後自有大儒為我辯經!真理,永遠只在大炮的射程範圍內!■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