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發飆了,美帝怎麼辦?

鄒志強

隱忍兩個多月之後,伊朗選擇不再隱忍。

當地時間10月1日晚,伊朗對以色列發動了大規模的導彈襲擊,行動代號「真實承諾2」。共有約200枚導彈射向以色列,持續了約45分鐘,以全境特別是中南部地區紛紛拉響防空警報,特拉維夫等中心城市也遇襲和傳出爆炸聲。

襲擊發生後,伊朗和以色列再次互放狠話,引發國際社會對中東地區全面戰爭爆發的擔憂。

伊朗「退無可退」

較長時間的隱忍,讓伊朗此次對以色列的大規模導彈襲擊顯得突然,特別是,伊朗沒有像今年4月襲擊一樣提前對外「放風」,或與美國進行私下溝通。從結果來看,此次襲擊對以色列境內造成的破壞更大。

伊朗發動此輪大規模導彈襲擊,主要緣於以色列近期一系列羞辱式的行動,具有強烈的被動報復色彩。7月31日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在德黑蘭遇襲身亡。事後,伊朗誓言報復但選擇了暫時隱忍。

然而,更多的羞辱接踵而來。9月17日以來,黎巴嫩真主黨因以軍襲擊連續遭遇重創,包括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和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副總指揮尼爾福魯尚等眾多重要人物被炸身亡,再到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公開向伊朗民眾直接喊話「中東沒有以色列無法觸及之地」,以方赤裸裸地挑戰了伊朗在中東「抵抗軸心」中的領導力和國內政權的穩定,可以說把伊朗逼入了牆角,已經退無可退。

與此同時,近期以色列大規模增兵北部,10月1日凌晨宣佈在黎巴嫩南部開展「有限的」地面軍事行動,黎巴嫩真主黨將直面以軍強勢打擊,可能面臨與哈馬斯類似的命運。因此,伊朗主要出於維護本國聲望的考慮,必須展示對抗以色列的能力與決心,以避免出現更為糟糕的局面。

根據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發佈的聲明,此次襲擊是在長時間的自我克制後,對哈尼亞、納斯魯拉以及革命衛隊高級將領等多人被以色列暗殺事件的回應,是一次「合法的防禦行動」;並警告說,如果以色列對伊朗的行動進行反擊,以方將面臨「毀滅性的攻擊」。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表示,伊朗不好戰,但堅決反對任何威脅;而且此次行動只展示了伊朗力量的一小部分,警告不要與伊朗發生衝突。伊朗前外長扎里夫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西方國家縱容以色列的「種族滅絕」和侵略行為,而伊朗面對以色列對伊朗領土和公民的屢次武裝襲擊有權進行自衛,以色列及其盟友應承擔由此帶來的一切後果。

一直以來,伊朗試圖通過支持「抵抗軸心」其他成員的襲擾和低烈度衝突消耗以色列,極力避免與美以發生直接對抗,不希望看到局勢失控與全面戰爭。實際上,伊朗最不能接受的是以色列對其境內目標及其境外人員的肆意襲擊,希望借此次反擊行動重塑領導力、威懾力與「紅線」。從伊朗方面的表態來看,其並非與以色列「攤牌」,也依然希望此次襲擊可以不引發局勢進一步升級,伊以雙方都保持克制,就像今年4月的相互襲擊一樣「點到為止」。

以色列醖釀「重大報復」

面對伊朗的導彈襲擊,以色列選擇如何進行報復成為決定局勢走向的關鍵。雖然還缺乏明確的統計,但以色列此次遭受的損失明顯超過以往。伊朗方面聲稱,90%的導彈命中目標。當晚,以色列特拉維夫市內還發生了一起單獨的襲擊事件,造成10餘人死傷。

內塔尼亞胡在襲擊後立即表示,「伊朗犯下大錯,並將為此付出代價。」以色列前總理貝內特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呼籲立即採取行動,打擊伊朗的核項目與主要能源設施,甚至顛覆伊朗政權。

據報導,以色列計劃在未來幾天內開展「重大報復行動」,目標很可能是伊朗境內的石油生產設施以及其他戰略目標,如導彈陣地或防空系統。目前,還無法斷言以色列是否會對伊朗境內目標進行直接打擊,而實施針對性暗殺或對伊朗的戰略設施開展破壞行動也是以色列可能的報復選項。

無論以色列是否會直接打擊伊朗境內目標,就當前的地區局勢和內塔尼亞胡政府的行事風格來看,以色列不會對伊朗的襲擊無動於衷,肯定會伺機進行報復。當前,美國國內忙於大選,拜登政府無力約束以色列,中東地區更缺乏能有效抗衡以色列的力量,一年來的加沙衝突和近期的一系列成功行動讓以色列更加自信和有恃無恐,以國內很多人將當下視為一個徹底擊垮地區對手、重塑安全環境的絕佳機遇。

未來一段時間,以色列或將無視各方警告,繼續多點出擊,並將黎巴嫩真主黨作為重點打擊目標,伺機加大對伊朗的襲擊,力爭斬斷伊朗對「抵抗軸心」力量的支持,以徹底摧毀或癱瘓「抵抗軸心」,進而重建其地區威懾力,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優勢與本國安全。

從美、以、伊這三大關鍵力量互動態勢來看,當前以色列明顯處於主動,其一方面不斷襲擊和刺激伊朗試圖讓其被迫捲入衝突,另一方面利用地區衝突凸顯自身安全威脅,以進一步拉住美國,甚至迫使美國下場,與以聯手對伊朗及「抵抗軸心」成員進行打擊。

此次襲擊發生後,美國總統拜登強調完全支持以色列,命令美軍協助攔截伊朗導彈和保護以色列。雖然美國繼續站在以色列一邊,並對伊朗發出威脅,但明顯不願意與伊朗發生直接衝突,更不願看到中東地區爆發全面戰爭。然而,美國難以對以色列與伊朗兩國發揮更大的實質性影響,也無力左右中東局勢的發展走向。

美國無力左右局勢

當前,以色列希望憑借實力優勢尋求絕對安全,通過主動出擊最大限度地削弱甚至擊垮對手,擴大既得利益,建立緩衝區,達成一種其「以戰止戰」的目標。伊朗為首的「抵抗軸心」處於被動地位,面對以色列的多點出擊而損失巨大,但也不會坐以待斃,會適時地進行反擊,避免遭遇更大打擊。

鑒於以色列有升級地區緊張局勢的意圖,巴以衝突和黎以衝突可能進一步擴大和外溢。伊朗則不會坐視盟友覆滅和多年經營毀於一旦,可能將加大對黎巴嫩真主黨的支持。伊以對抗必將更趨激烈,這無疑會帶來地區安全環境的進一步惡化。

以色列已在黎巴嫩南部開啓了「第二戰場」,尋求在黎巴嫩南部建立安全緩衝帶,維護本國北部安全。但從歷史與現實來看,以軍的入侵行動不僅將遭到黎巴嫩和國際社會的反對,也往往很難將行動控制在其所宣稱的有限範圍內,黎以局勢的升級和人道主義災難的擴大在所難免。隨著地區衝突進一步外溢,中東局勢面臨新的不確定性風險。

總之,伊以對抗趨向激烈,黎以衝突呈擴大態勢,而美國又無力左右地區局勢,國際社會的斡旋努力更加難以見效。此次襲擊發生後,以色列國內的強硬聲音更加突出,而伊朗和其他一些中東國家的民眾走上街頭慶祝,這說明經歷近一年的新一輪地區衝突之後,地區國家之間的對立情緒也達到了新的水平,未來各方和談與和解進程將面臨更大挑戰。■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