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晚,中國人還沉浸在節日喜慶中,伊朗首都德黑蘭也放起了煙花,民眾紛紛上街歡呼雀躍,慶祝對以色列發動的大規模導彈襲擊。加沙、黎巴嫩、也門、敘利亞、伊拉克等地穆斯林也彈冠相慶,感覺長出了一口惡氣。
這次行動對伊朗來說,可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以色列正試圖各個擊破「抵抗陣線」,哈馬斯奄奄一息,真主黨高層幾乎被團滅,胡塞武裝也遭大規模襲擊。作為「抵抗陣線」核心,伊朗革命衛隊再不出手,很難向國內外交代。
伊朗革命衛隊稱,這次行動發射了約200枚導彈,90%導彈擊中目標。行動旨在回應以色列近期對哈尼亞、納斯魯拉、伊朗革命衛隊將領等一系列殺害。這次只對準軍事目標,如果以色列再反擊,將遭到毀滅性打擊。伊軍還警告美國不要侵略和襲擊伊朗,否則他們的設施也將遭到攻擊。
伊朗媒體報導稱,在本次襲擊中首次使用了「法塔赫-1」導彈,這是伊朗第一款高超音速導彈。此前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在記者會上否認伊朗有高超音速導彈。9月中旬,也門胡塞武裝使用高超音速導彈襲擊以色列南部城市埃拉特,外媒稱該導彈來自伊朗。
對於伊朗導彈襲擊,以色列自然不甘示弱。以總理內塔尼亞胡稱,伊朗犯下大錯,將為此付出代價。以軍警告,伊朗正將中東局勢推向升級,以軍將選擇地點和時間採取行動。
伊朗這次導彈襲擊與4月份不同,規模更大性能更先進,而且事先沒有向美方通報,以色列反應時間很短。
這次行動是否意味著伊以戰爭全面爆發?如果是這樣,伊朗和以色列誰會先倒下?美國會不會參戰?
回答這些問題前,我想先梳理下伊以關係歷史。兩國不接壤,不存在領土糾紛,無歷史宿怨。伊朗不是阿拉伯國家,沒有捲入此前歷次中東戰爭。前世無冤近世無仇,兩國為何會走到不共戴天的地步?
第二個承認以色列的伊斯蘭大國
在古代,波斯帝國和猶太人之間有著友好交往的歷史佳話。例如,公元前538年,波斯大帝居魯士釋放了猶太「巴比倫之囚」,允許他們重返巴勒斯坦,在耶路撒冷重建猶太教的聖殿。此舉奠定了波斯人和猶太人之間長期友好關係的基礎。
在巴列維王朝(1925-1979)伊朗和以色列走的很近。伊朗是土耳其之外,第二個承認以色列的伊斯蘭大國。兩國在軍事、情報和經濟領域合作密切,例如:以色列為伊朗培訓軍事人員,雙方在彈道導彈項目上開展了合作。
伊朗是聯合國特別委員會11個成員之一,該委員會成立於1947年,旨在為英國結束對巴勒斯坦領土控制後制定解決方案。伊朗是投票反對聯合國巴勒斯坦分治計劃的三國之一,理由是擔心該計劃將加劇該地區暴力。伊朗聯合印度和南斯拉夫一起提出了替代計劃,即聯邦解決方案,目的是讓巴勒斯坦保持一個國家、一個議會的地位,但分為阿拉伯州和猶太州。
1948年第一次阿以戰爭爆發兩年後,伊朗繼土耳其之後正式承認以色列。這是在以色列所謂「外圍主義」的背景下發生的。為了結束在中東的孤立狀態,以色列總理古里安尋求與中東非阿拉伯國家建交,這在後來被稱為「外圍主義」,與伊朗和土耳其建立聯繫,被以色列視為「外圍主義」成功實踐的範例。
1951年,民族主義者摩薩台就任伊朗首相,伊朗國內出現了一些反猶太復國主義的活動。摩薩台和他領導的國民陣線,將石油國有化、驅逐英國勢力和削弱王權作為主要目標,對摩薩台來說,更重要的是獲得周邊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以對抗英國對伊朗石油工業的控制,與以色列關係惡化只是「附帶損害」。
1953年,英美情報部門策劃政變推翻了摩薩台政府,重掌大權的巴列維國王成為美西方在中東的堅定盟友。以色列在德黑蘭設立了大使館,兩國在70年代互派大使,貿易關係不斷發展,很快伊朗成為以色列主要石油供應國。雙方也有廣泛的軍事和安全合作,但為了避免激怒地區阿拉伯國家,此事基本上處於保密狀態。巴列維在與以色列打交道時,很少關心巴勒斯坦人利益。
伊斯蘭革命後發生了什麼?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被推翻,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成立。霍梅尼將反美反以作為其外交政策核心,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出現重大變化。
大阿亞圖拉霍梅尼帶來了一種新的世界觀,主張對抗「傲慢」的世界大國及其地區盟友。他宣佈穆斯林齋月最後一個星期五為「聖城日」(耶路撒冷)。從那時起每年「聖城日」,伊朗各地都會舉行聲援巴勒斯坦的大型集會。霍梅尼反對將巴勒斯坦問題視為阿拉伯民族主義事業,尋求將其轉變為伊斯蘭事業,以便伊朗不僅有能力捍衛巴勒斯坦事業,而且有能力領導巴勒斯坦事業。
1979年2月16日(伊斯蘭革命勝利第6天),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委會主席阿拉法特突訪伊朗,霍梅尼在會見阿拉法特時留下唯一一張微笑的照片。2月19日,德黑蘭舉行隆重儀式,將以色列大使館鑰匙交給阿拉法特,將王宮大街改名為巴勒斯坦大街。從此,以色列駐伊朗使館成了巴勒斯坦使館。
但巴解組織後來放棄暴力活動轉向溫和抗爭,希望能因此得到西方支持其建國。伊朗與法塔赫為主的巴解組織漸行漸遠,另尋哈馬斯、傑哈德等在加沙活躍的武裝組織作為合作對象。
深度介入巴以問題,讓伊朗和以色列關係劍拔弩張。但在霍梅尼時期,伊以關係並不特別糟糕。在美國使館人質危機爆發後,美伊甚至通過以色列做交易:美向伊提供武器,以換取伊朗釋放人質。這就是後來讓里根政府狼狽不堪的「伊朗門」事件。此外,美媒報道稱,以色列還曾幫助伊朗繞過美國制裁。
但冷戰結束後,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進一步惡化,雙方在軍事和安全領域的對抗日趨突出。近年來,以色列多次成功暗殺伊朗核科學家,破壞伊朗核設施,擊殺革命衛隊高級將領,兩國敵意螺旋式上升。
伊朗憲法唯一禁止接觸的國家
在伊朗,美國被稱為「大撒旦」,以色列是「小撒旦」。伊朗憲法唯一禁止本國公民接觸的是「小撒旦」。伊朗官方也不承認以色列,代之以「猶太復國主義政權」。
伊朗議會多次通過涉以法案,內容包括:禁止伊朗公民前往以色列;禁止進口以色列產品,禁止本國公司與以色列公司簽訂合同;政府有義務盡可能對巴勒斯坦實施人道主義援助;外交部有義務採取一切外交手段向「猶太復國主義政權」施壓;聲像組織和伊斯蘭文化指導部有責任動員一切國內外資源,揭批「猶太復國主義政權」在巴勒斯坦被佔領土的罪行;在網絡上發表支持以色列的言行將被追究法律責任等。
此外,伊朗和以色列運動員同場競技也被禁止,此條款曾列入法律草案,但考慮到可能因此招致國際奧委會處罰,最終沒能在伊朗議會通過。伊以兩國選手在比賽中相遇,伊朗運動員一般會以個人原因宣佈棄權。
會不會爆發全面戰爭?
伊朗此次行動雖然前所未有,但背後其實還很克制。導彈瞄准的是位於特拉維夫郊區的軍事基地,並沒有針對民用設施。以媒報道稱,目前只有一名巴勒斯坦工人被掉落的導彈碎片擊中身亡。不過,以色列官方現在嚴禁媒體發佈損失報道,此次襲擊的效果還需進一步確認。
從伊朗最高領袖、總統、軍方和外長等表態看,儘管口吻強硬態度堅定,但也透露了一個明顯信號:伊朗希望到此為止,不想事態進一步擴大。伊朗新總統剛上台,迫切希望改善國際環境,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與以色列爆發全面衝突,不符合伊朗國家利益,也沒有哪個伊朗政治團體支持國家捲入一場全面戰爭。
但在伊朗大規模導彈襲擊後,會不會爆發全面戰爭,關鍵要看以色列的反應。以色列國內強硬派稱,伊朗此次行動為以色列空襲伊核設施提供了最佳機會。安全官員安茲巴赫認為,在伊朗完成核彈研發最後進程前,現在是打擊伊朗的最好機會。如果等伊朗生產出了核武器,它將為「全世界恐怖分子提供核保護傘」,到時一切就晚了。
安茲巴赫表示,現在是伊朗最虛弱的時候,如果以色列襲擊伊朗兩個權力中心德黑蘭和庫姆,該政權很可能會垮台,因為它得不到伊朗大多數非宗教人士的支持。他還認為,伊朗導彈實力被高估,導彈能夠瞄准基礎設施造成經濟損失,但構不成戰略威脅,頂多是一種「心理威脅」,沒必要太當回事。
當天在導彈襲擊爆發前,內坦尼亞胡在社交媒體上向伊朗人喊話,稱以色列的敵人是伊朗政權而非伊朗人民。伊朗政府「不關心你們,否則它就會停止在中東毫無意義的戰爭上浪費數十億美元,並會開始改善你們的生活。」他再次警告,在中東沒有以色列的長臂夠不到的地方。
以色列擊殺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後,民調顯示內塔尼亞胡支持率上升明顯,暫時擺脫了政治危機,冒險成功可能鼓勵內氏繼續冒險。以色列對伊朗國內形勢可能存在誤判,以為伊朗民眾對政權的不滿達到了頂點,振臂一呼就會應者雲集。如果以色列此時選擇伊朗核設施作為攻擊目標,伊朗很可能會升級導彈打擊,如此則不能排除爆發第六次中東戰爭的可能性。
但中東會不會爆發全面戰爭,伊以兩家說了不算,還取決於美國會不會下場。導彈襲擊發生後,拜登表示美國完全支持以色列,將幫助以色列抵御伊朗的攻擊。不過,這種表態看看就好,並不會改變美國不希望再捲入中東泥潭的意願。為了集中資源同中國「競爭」,美國早就提出「重返亞太」、「亞太再平衡」等戰略,計劃逐步撤出中東。2021年8月,美軍狼狽不堪也要逃離喀布爾。近期美國與伊拉克達成協議,美軍明年將完全撤出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
在此背景下,美國直接參與伊以戰爭的可能性非常小,尤其是目前的民主黨政府。而且美國大選下月就將舉行,為了避免衝擊選情,拜登-哈里斯政府不會情願被內氏拉下水。美國最可能的方式,還是繼續向以色列提供資金和武器支持,並聯合盟友加大對伊朗的制裁。
如果爆發全面戰爭誰先毀滅?
《耶路撒冷郵報》近日發表的一篇報導談到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看下一名以色列將軍的看法。
以色列陸軍將軍艾薩克·布里克認為,以色列和伊朗如果爆發全面戰爭,最終將導致以色列的毀滅。他稱,伊朗及其代理人用25萬枚導彈、火箭彈和無人機包圍了以色列。這意味著,如果發生全面戰爭,每天將有四千枚射彈射向以色列人口稠密中心、海法港、以及軍事和民用設施,這可能導致以色列的毀滅。
他表示,戰爭如果爆發,以色列面臨包括自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和約旦河西岸的敵人,以及以色列國內的阿拉伯極端分子。但願埃及人不會加入這場衝突。此外,以色列和約旦之間300公里的邊界目前幾乎不設防,伊朗正在約旦境內秘密訓練民兵,數十萬件武器通過約旦邊境,從伊朗走私到以色列和約旦河西岸。布里克還指出,缺乏彈藥是以色列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以色列將在與伊朗的全面戰爭中孤軍奮戰,美國將會避免參戰,以防止衝突演化成世界大戰。
布里克現年76歲,參加過以色列對外多場戰爭,他對以色列處境的認識比較清醒。相對於「抵抗陣線」成員和民兵組織,以色列在軍事科技和情報方面有碾壓優勢,搞「定點清除」和空襲成功率較高。但以色列存在先天劣勢:人口少,國土面積小,缺乏戰略縱深。以色列目前的優勢,嚴重依賴美國源源不斷的經濟軍事援助。隨著美國走向衰落和逐步撤出中東,以色列的優勢會逐漸減弱,先天不足的劣勢會更加顯現。
伊朗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伊斯蘭革命後,世界最強國和中東最強國成了敵人,伊朗同沙特等海灣富國關係也不好,但這一點在去年中國斡旋後明顯改善。長期制裁對伊朗經濟造成沈重打擊,雖然以色列可能高估了伊朗民眾對政權的不滿,但也絕對不能低估,伊朗現政權面臨的維穩壓力巨大。
導彈襲擊發生後,雖然很多伊朗民眾上街慶祝,但這更多是長期被欺壓後的一種情緒釋放,未必反應他們支持對以發動全面戰爭。不久前舉行的伊朗大選,唯一的改革派候選人佩澤希齊揚當選,反應了現階段伊朗最大民意:希望改革派帶來改變,緩和同美西方矛盾,爭取放鬆制裁改善民生。
可惜,伊朗民眾這一願望很難實現。新總統就職當天,以色列殺死了伊朗政府邀請來的貴客哈尼亞。9月下旬,佩澤希齊揚和內坦尼亞衚衕去紐約出席聯大會議,佩澤希齊揚發表演講希望同西方緩和緊張,但內坦尼亞胡發出了擊殺納斯魯拉的命令。
可以說,正是以色列的不斷羞辱,把伊朗政權逼到不得不反擊的牆角,把伊朗改革派總統逼得不得不作出強硬表態。內坦尼亞胡此時喊話,希望伊朗民眾起來推翻現政權,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增加民眾對以色列的仇恨。
在《今日頭條》等社交平台上,每逢伊朗和以色列發生衝突,就會出現很多稱贊以色列貶低伊朗的帖子。即使伊朗對以色列發射了大規模導彈,很多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鍵盤俠,還在嘲笑伊朗「慫包」「軟蛋」。我不明白這些人到底是何居心?對以色列濫殺無辜,國際社會呼籲、譴責甚至斷交,但都無濟於事,阻止不了以色列蠻幹。唯一敢與以色列軍事對抗的國家只有伊朗,這種行為我們不提倡,但也不應該一味貶損。
從另一方面來說,伊朗與以色列纏鬥不止,可以消耗美國資源,把美國拖在中東無法脫身,這對中國不是件壞事。但如果與美以全面攤牌,伊朗政權面臨生存危機,並不符合我國利益。我們沒有資格嘲笑伊朗,畢竟這個世界上,敢對以色列和美國報復的國家真不多。■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