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通脹來襲,中國逃得掉不?

雲石

毫無疑問,現在全球已經進入滯脹週期。經濟復甦勢頭逐漸逆轉,通脹洶湧而至,地緣政治衝突劇烈,資源價格高企,這一切都正在將全球拖入滯脹的深淵。

不過,對於滯脹。大家的看法還是有分歧的。未來全球經濟陷入停滯,這個基本上已經是共識了,但對於通貨膨脹,一部分人有不同意見,認為隨著俄烏戰爭影響消退,美國加息縮表以及對中東產油國施壓,乃至消費的逐漸萎縮,接下來通脹會逐漸退潮。特別是,美股美債現在危如累卵,崩盤近在眼前。一旦美股暴跌,接著就是全球經濟危機,消費一潰千里,通脹自然也就消散——甚至會引發通縮。

這種觀點,看上去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在之前的《我們正站在世紀大通脹的開端》一文中,我也做過分析:雖然中短期內,通脹是面臨一定壓力,尤其是經濟危機,會直接引發需求雪崩。但信用貨幣時代的經濟危機,跟金本位年代還是有所不同的。一旦美股崩盤,經濟危機降臨,美聯儲勢必迅速逆轉緊鎖週期,重啓瘋狂的降息放水——就像2020疫情時美股崩盤時所做的那樣。而全球央行也會緊隨美聯儲腳步而動——屆時又是水漫金山。

同時,這一次的通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全球商品供需關係中,消費主導生產這個傳統邏輯的逆轉。美國實力的下降,使得美國無法再像過去十多年那樣強勢打壓大宗商品價格;美元信用的嚴重下降,更使得國際交易拋棄美元,擁抱大宗商品的風潮愈演愈烈。這種情況下,各資源國在俄羅斯的帶動下,紛紛限制出口,組團奪取大宗商品定價權——而美國對此卻辦法不多,並且這種風潮隨著美國引爆經濟危機,元氣大傷,還會愈演愈烈。

資源國一旦強勢,大宗商品價格就不可能低迷——就算你消費萎縮,資源國也可以通過聯合控產,維持資源價格的高位——1970年代滯脹週期中,石油價格一飛沖天,就是歐佩克聯合控產的結果。而這一次看趨勢,極有可能重覆半個世紀前的舊事。

同時,中美對抗和西方逆全球化的趨勢性加劇,也勢必破壞供應鏈,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優化配置的傳統降低成本模式將受嚴重打擊,進而推動商品價格的被動上升。

以上三大因素,決定了即便通脹有所緩解,甚至因為經濟危機而瞬間變為通縮,但從中長期趨勢來看,用不了多久還是會回到通脹軌道,並且在未來的很多年裡長期持續。

那麼,對這場不可避免,而且注定要持續多年的大通脹,中國該如何應對?我們有沒有辦法逃出這個通脹陷阱?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可以明確的說,想完全逃過通脹衝擊是不可能的——中國早已不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而是已經深度融入全球化,未來開放程度還會進一步提升。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可能完全規避這種全球性的通脹週期。

不過完全避開雖然不可能,但我們卻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全球通脹對我們的影響降到相對最低。

其實這一點,現在就很明顯——雖然大家現在都在喊油價太高,但實際上,海外的漲幅比我們更猛,很多我們以前認為低油價的西方國家,油價都已經超過了我們。而具體到CPI這個綜合數據,現在海外各國絕大部分都動輒七八個點起步,連經濟停滯30年以致通縮成為常態的日本,CPI都已經達到了兩個點。而我們作為全球GDP增速最快的主要經濟體,迄今為止CPI依然停留在2字頭,下半年雖然可能上漲,但控制在3字頭還是有底氣的。

之所以如此,跟我們國家的未雨綢繆離不開關係。2020疫情全球擴散後,我們就已經意識到通脹來臨,所以當時就開始全球瘋狂掃貨大宗商品,各種儲備都達到歷史高位——這些前置工作,為我們今天的相對低CPI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提前掃貨,逆週期佈局這些,終究只能應付一時。既然通脹是未來長期要面對的問題,那麼光靠這種戰術動作,肯定是管不了長久的。要想真正盡可能的熨平通脹週期,還需要我們拿出戰略性、結構性的舉措。

那麼,什麼是戰略性、結構性的舉措?這個往長了說,一本書也整不完。但簡單概括的話,核心就是三點:產業升級、人民幣升值和國際化,以及國家影響力擴張。

產業升級和人民幣國際化,這兩點通常我們是從經濟發展,增強國力的角度來講。但實際上,他們對接下來的對衝通脹,同樣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脹無非是內生性和輸入性兩種。既然接下來是全球大通脹,那自然是以輸入性通脹為主。

輸入性通脹怎麼來?一是大宗商品原材料的漲價;二是外部商品依賴的傳導。大宗商品漲價這個中長期看是阻擋不了了。既然如此,那就只有盡量的降低其之影響。

怎麼降低?大家所熟悉的發展新能源,就是非常重要的辦法。老子沒辦法阻攔你漲價,但老子可以用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進而減少對你的需求。

而芯片、大飛機、醫療設備也是同一個邏輯。這些高科技產品我們一直都是高度依賴海外,既然是通脹週期,那他們不用說也會隨之上漲。要想不被動漲價,唯一的辦法就只能是自主創新,國產替代。且不管這種中國人一造出來就是白菜價是否心酸(其實這是後發追趕者不可避免),但至少在壓制通脹方面,這種產業升級帶來的剛性進口需求降低,確實是有實效的。

而創新升級的順利進行,也意味著大量的財富和產業鏈會留在國內,進而提供更多更高質量、更高收入的就業崗位,讓老百姓手頭的薪水增加——這同樣可以在相對層面,起到對衝通脹的效果。

同時,研發創新,也為低端產業的部分對外轉移創造了條件。其實許多低端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含量低,利潤低,工作環境差,環境破壞大,本身轉移出去是可以接受,也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中國人願意永遠乾血汗工廠)。但為什麼現在還要想方設法的通過補貼、降稅等方式留著?無非是要保就業,給低收入低技能人群一口飯吃而已。隨著產業升級成功,新的高端產業和新增財富溢出,必然會催生大量更高舒適度、更高收入的就業崗位。到這時,那些性價比低的產業,就完全可以放手出去給東南亞和南亞乃至非洲。

那麼,放手出去,有什麼好處呢?其中之一,就是壓制通脹。接盤國家普遍工資低。人權要求低、環境要求低,所以生產低端產品的成本也低,轉移出去,隨著他們本地產業佈局的逐漸完善,產品性價比提升,這樣市場上的低端工業消費品的市場價格自然也就降了下來,就能起到壓制通脹的效果。

而隨著創新升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人民幣升值奠定堅實的基礎。

人民幣什麼情況下可以升值?這跟中國產業結構有著極大的關係。以前中國主要是出口大國,外貿是拉動經濟最重要的馬車。而外貿出口,又主要靠中低端工業品。這些工業品技術含量低,缺乏溢價,很多國家都可以乾,所以只能拼價格。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通過壓低匯率,提高中國製造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但這樣一來,也就意味著我們進口大宗商品原材料的成本相應提高。這在大宗商品價格低廉的時代倒還好說。可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提升,通脹就會壓不住。

那怎麼辦?辦法就是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把我們經濟結構從出口導向變成內外雙循環,內循環為主。同時,把我們的產業結構,由原材料佔成本較大比例的中低端產業,升級為原材料成本佔比較低,主要靠科技含量混飯吃的中高端產業。

這種調整一旦成功,中國工業體系本身受大宗商品漲價的影響就會降低——進口原材料的需求就會降低。

當然,很多人說,那我們還是要消費低端工業品啊!就算你轉移到了東南亞南亞非洲,他們也得用鐵用銅用石油用天然氣煤炭,最後還不是要反映在成本上?

確實如此。但這時候,我們除了可以享受他們更廉價勞動力帶來的成本壓制,更重要的是,這個階段我們就可以放心的讓人民幣升值了。反正我們現在主要生產有一定科技溢價的產品中高端產品,只要我們確保自家產品的價格比歐美同類有足夠競爭力(根據過往經驗,只要東西倒騰出來,要實現這一點並不困難——畢竟歐美製造成本太高),那即便人民幣升值導致購買成本有所提升,但海外各國依然會買咱們家的。但我們卻可以因為人民幣升值,進而用更少的錢買到同樣的大眾消費品!

而且不僅是工業消費品。人民幣升值,也同樣會對大宗商品漲價形成有效對衝,這就降低了全球通脹對我們的衝擊。

而伴隨著創新升級和人民幣升值,我們的國力也會相應的大幅提升,人民幣國際化自然也會提速。人民幣國際化本身並不會直接壓低通脹——就算沙特俄羅斯它們願意用人民幣計價結算,他們提價時人民幣價格照樣得漲。但隨著人民幣海外需求的增加,我們在超發貨幣時(這是信用貨幣時代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滯脹時代還會變本加厲),造成的通脹,也可以向海外攤牌一部分——就像美國一直做的那樣。這筆國家隱性收取的鑄幣稅,可以用來給生產、流通甚至消費環節予以補貼,壓低國內市場上的商品價格,進而壓低內部通脹。

最後就是國家影響力的擴張——具體來說就是政治、經濟、軍事影響力擴張。

這個對壓低通脹同樣是有好處的。中游生產環節,這種影響力擴張可以構築穩定的勢力範圍,進而穩定海外產業鏈,確保轉移出去的低端產業鏈融入中國經濟圈,穩定廉價的為我們提供低端消費品。

而在上游環節,如果想從源頭壓低通脹,我們也可以通過經濟危機時的抄底,簽長協,乃至於為資源國政府提供保護,進而獲得廉價穩定資源開採權的。

以上這些都可以起到壓低通脹的效果。但這些設想要能實現,必須確保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和影響力,能夠引導這些國家依賴自己,確保這些國家長期穩定,尤其是能保證這些國家對中國的態度,不因為美國的威脅而改變;確保美國的攪屎棍別把這些國家搞亂。

這就得看我們的國力和影響力了。從現在來看,想要全球範圍內實現這一點還是很難的。但至少在東南亞,只要這次經濟危機後我們不出大茬子,基本上將其收編,並提供可靠保護,是有可能實現的。中東中亞,隨著中美實力的此消彼長,以及中俄的協調配合,中國影響力進一步擴張,也是可以期待。至於全球其他地方,隨著美國實力衰落,霸權控制力下降,那雖然亂子會多一些,但中國影響力能夠打入的契機也會越來越多。總而言之,只要中國影響力你能夠持續擴張,我們就能持續性的收穫大國溢價,收穫越來越多的廉價的資源和工業品供應。

這就是中國未來面對大通脹週期的應對之策。通脹不可避免,但中國也早有準備——不僅有提前掃貨這類戰術性的未雨綢繆,更有結構性調整的戰略性佈局。只要佈局能夠奏效,相信雖然不能完全阻遏通脹,但我們依然能夠以全球主要國家中最好的姿態,來熨平這輪長期性通脹,給我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造成的衝擊!

不過,這一切都是有條件,有前提的。條件和前提,就是我們不能犯錯,更不能生亂。如果再被那幫喊共存的傢伙們坑一通,那應對經濟危機的政策儲備就真的所剩無幾,繼而所有接下來應對通脹的戰略步驟都有可能被打亂。到那時,大家就真的只能自求多福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