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觸頂?別逗了!我們正站在世紀大通脹的開端

雲石

大約從去年這個時候開始,「通脹」就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詞。一年下來,可能咱們中國人因為國家的未雨綢繆和宏觀調控,所以迄今為止還沒有明顯感覺;但在中國之外,通脹已經讓絕大部分國家焦頭爛額。油價上漲、糧食緊缺、工業金屬價格高位徘徊,國際煤炭價格也翻上了天。這一系列價格飆升,反應在民生中,就是大眾消費品價格大幅上漲,民眾生計日益艱難。相應的,壓通脹,也成為美聯儲為首的全球央行(中國除外)啓動加息週期的最大表面理由。

不過,最近,情況似乎有了點變化。美國那邊,通脹似乎有觸頂跡象。同時,在美國施壓下,好像opce+也同意增產。而相應的,美聯儲也適時放出了放緩加息的鴿派聲音。一時間,有些經濟觀察者歡欣鼓舞,認為全球通脹已經觸頂。

那麼,全球通脹真的觸頂了嗎?

我覺得不是。在我看來,通脹不僅沒有觸頂,恰恰相反,才剛剛開始。從長期來看,我們現在正處一場全球通脹大週期的歷史開端。

當然,我知道,我的這個看法很多人並不認同。畢竟短期看,通脹面臨美聯儲加息縮表的強勢壓制;而往遠點說,大家都知道美國經濟硬著陸已經是大概率事件,一旦美股暴跌,美國經濟崩盤,接下來就是經濟危機和大蕭條——屆時消費瘋狂萎縮,供應大幅過剩,這種情況下,不通縮就不錯了,怎麼可能還有通脹呢?

但其實事情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這麼簡單。雖然表面上看,加息和蕭條,分別在短期和長期兩個層面,都對通脹構成壓制。但實際上在看不到的台面下,催發通脹大週期的因素,要比前者更加凶猛!

首先,我們要想一下,導致當下全球大通脹的因素是什麼?很多人將其歸咎於過去十多年,尤其是疫情這兩年來美聯儲為首的全球大放水,同時疊加俄烏衝突帶來的大宗商品市場動蕩。

這個理解當然是正確的。但裡面也不是沒有問題:

首先,大放水又不是現在才有的。08年金融危機後,美聯儲就率領全球央行開啓了放水模式,這場水漫金山已經持續了十幾年。但這十幾年里,絕大部分時候全球通脹都沒有起來——不僅大眾消費品價格保持穩定;大宗商品價格也都是半死不活;直到這兩年疫情後才一躍而起。

其次,所謂俄烏衝突加劇通脹,這個當然沒錯。但實際上,我們觀察油價,其實在俄烏戰爭還沒爆發的去年,就已經衝破了80美元這個近年未有之高位。工業金屬——以最重要的銅為例,它的上漲趨勢也是從19年開始的——那時候別說俄烏戰爭了,連疫情都還沒爆發。

這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大放水和俄烏戰爭,只是通脹的加速器;但並不是導致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既然如此,那無論是美聯儲收水,還是可能出現的俄烏地緣政治衝突消退,那也只能說是把通脹加速器收回籠子;但並沒有觸及催發通脹的根本原因。

那麼,催發通脹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在大眾消費品這個層面,其實說白了就是供應鏈的破壞。而供應鏈的破壞有兩層原因:一是疫情的影響;二則是逆全球化,中美對抗導致的全球化產業鏈分工體系的效能下降。

全球化本質是資源在世界範圍內的優化配置。在過去四十年里,這個優化配置的結果,就是產業鏈向中國集中。而現在基於自身的政治經濟因素,西方開始積極推動逆全球化,中美對抗日趨加劇,這本身就是政治對經濟的干擾破壞,是對資源優化配置的顛覆。

那麼,這兩個因素,在未來會消退嗎?第一個存在不確定性——因為誰也不知道新冠會不會出現新的強勢變種;而且海外躺平後,新冠後遺症對勞動力工作效率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現在也不得而知,還需時間觀察驗證。至於第二個,也就是逆全球化、中美對抗對產業分工體系的破壞,這個可以肯定了說,不僅不會消退,反而會在未來不斷加劇——這依然會導致商品價格上升。

至於大宗商品上漲。我們前面說了,這事兒在俄烏戰爭前,甚至疫情前就已經開始了。為什麼十多年不漲的大宗商品,會在這兩年暴漲?這固然是疫情對生產的破壞;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是產能不足。過去十多年里,美國為了壓制通脹,為大放水保駕護航,所以一直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強勢打壓大宗商品價格,這導致資源方沒有動力擴充產能,十幾年下來,全球資源供應已經到了一個緊平衡的節點。就算沒有疫情、沒有俄烏戰爭,大宗商品價格也是會因為供需失衡,逐漸重回漲勢——而疫情導致的放水,以及俄烏戰爭,只是讓這種趨勢加劇而已。

而在未來,一方面,大家都知道,加息只是為了更好的降息,所以美聯儲遲早還會重回放水週期;另一方面,這一輪經濟危機後,只要美國收割全球不能成功,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會大幅下降——這意味著美國大概率無法像過去那樣強勢掌控大宗商品定價權。當這個最大壓制力消除後,大宗商品又豈能像過去那樣老實?

只要大宗商品價格壓不住,這種來自上游的壓力就會逐漸傳到到大眾消費品,進而成為全球通脹的原動力。而這個原動力,和逆全球化、中美對抗導致的資源配置效率降低、生產效能惡化匯合在一起,就會構成未來全球長期通脹的兩大戰略基礎。

當然,有些朋友肯定不服氣——你這都是從供應端角度分析的。但需求端那邊,如果經濟危機爆發,大蕭條來臨,全球消費力肯定是要大幅下跌的,這種下跌,完全可以對衝供應端漲價的影響,進而將通脹壓制!

確實,經濟危機是大概率,大蕭條也很有可能會來臨。但這一次的大蕭條,和我們熟悉的1930大蕭條還是有區別的。1930年代,當時人類貨幣還處在金本位,也就是貨幣價值是與相應的黃金數量直接掛鈎的,而且法理上可以自由兌換。

黃金總量在一個時期內是大致恆定的,而且黃金也不可能短期內大量快速的開採。這種情況下,面臨經濟危機和大蕭條,當時的央行能採取的救市手段是很有限的——由於貨幣要跟黃金掛鈎,它不能隨意增發貨幣。如果強行增發,偷偷摸摸來一點可能還行,但大規模的濫發,那就是惡性通脹,鈔票變紙——就像當時的魏瑪德國一樣,然後體制崩潰。所以1930年代羅斯福應對大蕭條的主要經濟手段,就是財富再分配,強行向資本徵收高額賦稅,然後通過大修基建等以工代賑,轉移給平民。

不過現在的情況,跟當年不一樣。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人類完全邁入信用貨幣時代。而美元成為唯一的世界貨幣。所以這一輪如果最後美國股市崩盤,經濟危機降臨,美國肯定是瘋狂放水擴表,重新祭出印鈔大法。

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阻止經濟危機和蕭條的到來。因為這並沒有解決經濟上出現的問題,只不過是利用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讓全世界給自己買單——反正錢是美聯儲印的,首先是落到美國人手上,他們拿出去買買買,只要大家還認美元,它就還是能換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最多就是需要的美元比以前多一些罷了。

但這也就意味著通貨膨脹。而且鑒於世界上絕大部分商品都是以美元定價,所以這也就意味著美國通過印鈔,把通貨膨脹傳導到了全球。

不過,如果僅僅是這一步,那也就是常規操作——畢竟這種爛招美國用了幾十年了,大家也都這麼熬了過來。

但這一次,情況尤其嚴重:一方面,這一次美國捅的窟窿前所未有的大,所以如果用這一招的話,未來救市所需要放的水會前所未有的多——這本身就是對美元信用的超級重錘。

另一方面,現在美國擺明了已經相對衰落,有些hold不住場子。所以大家眼見美國如此,也不再甘心像過去那樣,為美國製造的通脹買單。具體做法,就是開始想方設法的在交易中繞過美元。

這種做法在現在就已經現出端倪,俄羅斯趁著西方制裁,直接玩起了資源盧布;沙特也傳出有可能把部分石油交易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的消息;中國疫情頭兩年外貿出口賺了個飽,但外匯總量卻一直維持在3萬億刀左右,這多賺出來的錢去哪兒了?說白了就是拿去到處買大宗商品,反正就不想留過多美元。至於資源國,也紛紛開始限制出口。

這種玩法,擱以前肯定是要被美國收拾的。小國這麼玩,直接把你滅掉;大國這麼玩,那也得招制裁,讓你吃不了兜著走!但現在大家都這麼玩,美國卻有點無可奈何,這背後反映的問題,就很明顯了。

最要命的是,這才只是個開始。現在美國還沒崩呢,大家就已經未雨綢繆。要是接下來美國崩了,實力大衰,那就更鎮不住場子;其他國家肯定會在去美元化的道路上更加變本加厲。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未來市面上會有更多的美元,但卻只能買到更少的商品。但美元畢竟是世界貨幣,絕大部分商品都是用美元計價。美國雖然經此一劫,難免加速衰落,但輪絕對實力,依然是全球第一,所以美元信用也只能是逐步瓦解,而不可能一朝傾覆。所以在量變還沒有形成質變之前,以美元計價的全球大通脹,在所難免。

當然,大家肯定會說,那就用本幣升值來對衝不就完了?這個擱咱們中國確實可以。但畢竟不是每個國家都有中國的經濟實力,可以推動人民幣升值;更不是每個國家都有中國的綜合國力,能夠無視美國的威脅,把濫伐的美元擋回去。實際上,大部分國家,最後都還是免不了被濫伐的美元裹挾,淪為大通脹的受害者。

而美國衰落、美元信用瓦解大環境下,還會催生另一個通脹源頭:就是大宗商品強勢週期的開啓。

前面我們說了,大宗商品之所以在10年代的放水週期里卻反常的長期頹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美國的強勢打壓。畢竟美國是全球霸主,又是全球最大消費國,更掌握著大宗商品定價權。由於通脹是放水的天敵,美國為了確保放水保經濟的邏輯能夠維持,所以一直不竭餘力的打壓大宗商品。

但美國的打壓效果,是建立在美國霸權和美元信用堅挺的基礎上的。現在美國和美元明顯不如以前,而如果這次經濟危機爆發、美元收割全球失敗,二者的頹勢更將倍增。

這就給了資源國奪回對自家資源話語權的良機。誰都不願意自家寶貴資源賤賣,誰都想掌握自家資源的國際交易話語權。以前美國當道,玩消費決定生產的邏輯,大家對此無可奈何,現在美帝力不從心,戰略格局逆轉,大家當然蠢蠢欲動。

而過去十多年對資源價格的打壓,使得生產商缺乏擴產意願,這相當於給資源國翻身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基礎。

最狠的是,普京又趁勢而動,掀了桌子。

俄羅斯此舉有兩方面意義,一是本身加劇了資源提供方與消費需求方的關係扭曲;二是俄羅斯本身就是世界級政治軍事大國,它的挺身而出,相當於資源國這邊總算出了一個造反的帶頭大哥——這種角色中小國家當不了——會被美國錘死,只有俄羅斯才有資格。有俄羅斯帶頭,其他中小國家總算有了主心骨和擋箭牌,所以膽氣更壯。

很多人覺得,未來經濟滯脹,上游大宗商品供應方的日子不會好過。但這個其實並不絕對——畢竟整個10年代的放水週期,大宗商品也沒見漲不是?再往遠了說,上世紀70年代,同樣是全球滯脹週期,可當時油價不也是超級強勢?

那麼,為什麼70年代的滯脹週期,油價卻能一飛沖天?邏輯很簡單——opec國家齊心協力,限制配給——你需求量減少?那我就把供應量減的更少,始終保持緊平衡不就完了!

說白了,這就是消費方和生產方最更強勢的問題。上世紀70年代時,opec強勢,所以哪怕經濟停滯,老子油價照樣上天。到了10年代,美國這個消費方更強勢,所以哪怕大放水,經濟依然繁榮,大宗商品照樣被摁趴下。

而現在美國明顯相對衰落,未來極有可能會更衰落,而生產方這邊,捕捉到這個契機的兩大資源國——沙特和俄羅斯拋棄前嫌開始合作——opec+重新強勢,並成功帶動各類資源國。所以大宗商品牛市,即便在經濟危機後,依然大概率會延續。

而這種生產與消費主導關係的逆轉,又與美元信用衰落疊加在一起,會讓大宗商品更加強勢。美元是世界貨幣。但美國明顯已經把它的信用玩崩了——瘋狂的放水,疊加動輒的制裁限制,讓大家對美元信心越來越差。但美元雖爛,但迄今為止,又沒有任何一個其他貨幣可以替代它的功能和地位——人民幣、歐元、英鎊都不行。至於黃金,因為總量有限,明顯不敷所需。所以大宗商品作為經濟運行的硬通貨,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部分替代美元信用下滑留出的空白,被各國所囤積,進而加劇稀缺。

大宗商品看漲,那所有消費品遲早也得跟漲,通脹自然就不可遏制。而美元信用的雖衰未倒,以及國際交易美元定價規則的將覆未覆,這又決定了一旦緊縮週期結束,哪怕全球經濟遭受重創,但隨之而來的美聯儲重新放水擴表,又會加劇商品價格的抬升。

生產和消費兩端,同時受通脹因素催動,而且這種催動還十分猛烈且持久。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哪怕通脹會因經濟波動(比如美股崩盤和大蕭條)受到暫時性的打壓,但這種向下動能所能起到的效果都是暫時性的,中長期看,通脹,而且是長期性的通脹,會和經濟衰退和停滯一起,構成未來全球經濟的主旋律。

這就是滯脹。這就是我們未來所必須面對的大環境和現實!

看到這裡,大家肯定很緊張——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接下來的錢又要變毛?而且是持續性變毛?既然是全球大通脹,那我們豈不是逃無可逃?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通脹肯定是誰都逃不掉。但具體到中國,我們的情況,肯定會比其他國家好得多。我們雖然也會在某些方面,受到通脹的影響;但更大層面,我們反而有可能因為這種通脹受益!總而言之,我們有很大的概率,把這場對全球絕大部分來說是災難的滯脹,變成中國人的福利,並趁此機會,實現中國普通民眾財富的進一步遞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