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烏克蘭駐德國大使嘲諷「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慢得像蝸牛」,而且,德國之前還曾在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性主力作戰武器問題上強調,只有美國提供了類似武器,德國才會考慮為基輔提供這些武器。
但是現在,德國突然宣佈,自己先前承諾提供的18輛「豹」-2主戰坦克,已全部交付給烏克蘭軍隊手中。
要知道,就連長期為烏克蘭提供支持的美國,答應提供的主戰坦克,尚要等到8月。而且,型號還給降了一檔。
就算是和它一起提供主戰坦克的英國,數量也少於德國,只有14輛。
德國這是要改變立場,打定主意幫助烏克蘭掀起對俄「大反攻」嗎?
德國的轉變不只這一點。
一直執行默克爾政治路線的基民盟被爆出將要通過一份立場文件,其中明確提到,德國的對華政策應該「擺脫務實、親北京的立場,特別是在貿易方面」。
基民盟的這種轉向,預示著德國政府對華政策的類似轉向嗎?
1
德國總理朔爾茨在荷蘭鹿特丹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證實了德國《鏡報》稍早的相關報導,他說:「是的,我們已向烏克蘭交付了我們之前承諾的『豹-2』坦克。」
這一消息,讓很多人吃驚。
因為,美國答應提供給烏克蘭的主戰坦克,最早要到今年8月才能交付。而且,五角大樓透露,儘管都是「艾布拉姆斯」坦克,但是已經從M1A2型變成老舊的M1A1型。
德國這次提供的是「豹」-2,卻不是那些庫存的「豹」-1主戰坦克。
據德國媒體披露,上週末,首批「豹」-2坦克離開德國,目前已經交付烏方。同時,德方還向烏克蘭提供了約40輛德國生產的「黃鼠狼」步兵戰車。
不過,出於安全因素的考慮,德國方面並未公佈確切的武器交付時間,以及具體進入烏克蘭的路線。
德國最初計劃向烏克蘭提供14輛「豹」-2坦克,之後又宣佈將援助的數字提高到18輛。
實際上,除了「豹」-2坦克之外,德國還在2月宣佈,將與丹麥、荷蘭一起為烏克蘭提供178輛德國生產的「豹」-1主戰坦克。從這個數量看,如果烏軍真得到如此大批量的德式主戰坦克,將會極大幫助烏克蘭方面掀起「春季大反攻」。
與德國同時向烏克蘭交付主戰坦克的,還有英國的14輛「挑戰者」-2主戰坦克,數量比德國少。而美國在今年1月曾宣佈將向烏克蘭提供31輛現代化的M1A2主戰坦克,但到了3月份,美方又改口稱將向烏提供升級後的M1A1型主戰坦克。
「豹」-2主戰坦克,被認為是歐洲最強大的地面武器之一。所以,基輔方面之前表示,得到「豹」-2主戰坦克這類重型武器,是打敗俄羅斯軍隊的關鍵;而莫斯科方面則多次警告德國,提供「豹」-2坦克是危險的升級。
現在看來,德國最終做出了決定,不再管德國與俄羅斯之間有什麼歷史淵源和現實利益了。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留斯在推特上說:「我肯定,這些武器能夠在俄烏前線做出決定性的貢獻。」俄烏衝突正進入拉鋸戰和消耗戰階段,尤其是在烏東部的巴赫穆特等地點,雙方正進行慘烈的陣地戰。
就在前幾天,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前往赫爾松等地區前線陣地進行視察,並表示烏克蘭軍隊籌備的大反攻已經不遠了。那麼,結合這次德國和英國提供主戰坦克,可以說可能烏方已經提前得知了德國和英國的交付時間。
而且,德國這次還為「豹」-2坦克的交付做了充分準備,其陸軍在德國北部的明斯特和卑爾根兩地,為烏克蘭派來的坦克車組人員以及受命操作德國「黃鼠狼」裝甲戰車的軍人提供了幾個星期的培訓。
德媒稱,出於長遠考慮,由於「豹」-2這類主戰坦克要想長時間在戰鬥中運行,部署的一方實際面臨著非常大的後勤和維護壓力,因為烏克蘭方面此前部署的都是前蘇聯繫列坦克。
但是,德國已經決定,計劃在烏克蘭的某個鄰國建立維修服務中心,幫助烏克蘭解決這個問題。
德國的這個轉變,真的是很徹底。
2
得到德國的「豹」-2坦克,烏克蘭方面當然高興壞了。為什麼這麼說?
「豹」-2坦克當初就是針對蘇制坦克研制的,而烏克蘭現在面對的,主要就是俄軍的T -72、T-80等坦克。
「豹」-2坦克設計始於上世紀60年代末期,主要技術源於當時的西德和美國的MBT-70/KPZ70計劃。1970年兩國因該計劃達不到兩國軍方的要求流產後,西德在該計劃的設計基礎上重新設計了車體、炮塔和火炮,成為「豹」-2主戰坦克。
這種坦克的主要特點是在當時率先使用了120毫米口徑滑膛炮、1500匹馬力柴油發動機、液壓傳動系統、高效能冷卻系統和指揮儀式火控系統。火力打擊能力和裝甲防禦能力都很出色,成為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歐洲主流坦克。
截至20世紀末,「豹」-2坦克共生產了約3100輛,這意味著一旦德國打開了「大門」,其他歐洲國家將會繼續向烏克蘭提供這種坦克。比如,荷蘭、瑞士、瑞典、西班牙、丹麥、挪威、奧地利、波蘭、土耳其等,都擁有該型坦克。
為什麼說德國這次走在了美國前面?
據德國媒體透露,這次提供給烏克蘭的並非舊的「豹」-2 A4型號,而是烏方一直想要的「豹」-2 A6型主戰坦克。
德軍也是在本世紀初獲得「豹」-2 A6型坦克的,它與早期型號的一個重要區別在於火炮系統:上一代「豹」-2A5與美國的「艾布拉姆斯」坦克一樣使用120毫米口徑的L44滑膛炮,而「豹」-2A6的炮管要再長出約1.5米。
這意味著更多的能量被轉移到炮彈上,炮口初速也會更快。與之配套的是威力更大的新式DM63型120毫米炮彈。這種炮彈只能用更長的L55滑膛炮發射。這種穿甲彈的速度可達五倍音速,根據分析,甚至可以穿透俄羅斯最新一代「遺跡」爆炸反應裝甲。
當然,更先進的坦克,也對相關使用人員的操作和維護水平有著更高的要求。從「豹」-2A5開始,坦克的電子裝置就比俄式T-72坦克複雜得多。例如,「豹」-2能通過全球定位系統知道自己的位置。
而且從「豹」-2 A5開始,炮塔上就加裝了特有的楔形裝甲,這種裝甲應該也能抵御俄羅斯較新式的串聯錐形裝藥反坦克導彈。
由此也能看出,如果德國真的改變立場,打定主意要幫助烏克蘭掀起「大反攻」,俄羅斯軍隊面臨的地面戰壓力,將是非常大的。如何應對,考驗著俄軍前線指揮人員。
3
在對華方向上,德國也正在出現轉變。
最新一例即是,據說將於4月9日前後由基民盟/基社盟議會黨團通過的一份立場文件草案明明白白地指出,通過貿易維持和平的想法,「就俄羅斯而言已經失敗,而對中國來說,也越來越失敗」。
這句話,由一直執行默克爾政治路線的基民盟說出來,具有別樣的意味。
這份立場文件草案的甫一開篇就指出,「對於所有尋求維護、加強和支持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國家來說,中國的崛起是21世紀歷史性挑戰的核心。」
看到「基於規則的秩序」這個熟悉的「配方」,這份草案的調子已經昭然若揭。
果然,接下來,草案明言:德國的對華政策應該擺脫「務實、親北京」的立場,特別是在貿易方面。
這種說法,針對的顯然是德國國內圍繞「擺脫對華經濟依賴」的一系列爭論。
這份草案套用了總理朔爾茨「轉折點」的說法,說德國應該形成「對華政策的轉折」。為什麼呢?它把這口鍋扣在中國的頭上:「中國主動改變平衡,並明顯將兩國關係的核心推向系統性競爭」。
這份草案建議與中國相處時使用「兩分法」:在競爭領域,「建立價值觀聯盟」,「以能力和實力應對」;在「中國以公開、透明和可靠的方式接受合作的地方」,才可以表現出「合作的意願」……
是的,和美國目前的對華政策大同小異。
很可能,這份基民盟/基社盟的立場文件將先於國家的「中國戰略」出台。從去年開始,德國的「對華戰略」就在醖釀中,遲遲未見推出,因為涉及明顯的分歧。
人們發現,不僅政商兩界立場相左、聯邦政府與各州政府觀點對立,就連政府內各黨派甚至綠黨執掌的外交部與經濟部之間也都莫衷一是。
依循綠黨「價值干涉主義」的傾向,外交部長貝爾伯克正在推動更多的「經濟獨立」,以及與中國更明確的「政治距離」。
社民黨關注的則是經濟。「中資入股漢堡港」風波去年持續好幾個月,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表示堅決反對。經過艱難磋商,最後才以減少股權的方式達成妥協。
「對華經濟依賴」,這幾個月來一直是德國各界討論的話題。
2022年,德國的大部分進口來自中國,它們價值1913億歐元。中國也是德國一個重要的銷售市場。2022年第三季度,奔馳、大眾和寶馬的汽車有超過1/3在中國銷售……
這樣的緊密經貿合作是中德優勢互補的產物,符合市場規律和經濟全球化規則。現在卻被一些政客渲染為,如果發生衝突,德國可能面臨要挾、「導致其政治行動能力受限」。
在這種意識形態主導的聲音之下,去年11月曝光的德國中國戰略文件草案顯示,德國將著重強調維護人權在德中未來經濟關係所起的決定性作用,「經濟發展和人權並不矛盾」。
這就不難理解,為何在去年9月德國外交部召開、商界代表出席的會議上,主題竟然是中國的人權,以及敦促那些公司確保在華開展業務的過程中尊重人權。
據報道,在去年11月草案曝光之前,就德國的中國戰略召開的會議大大小小30多場。參與制定中國戰略的德國外交部亞太司司長司佩蘭參加了其中的一多半。
司佩蘭,是德國外交部中最瞭解中國的人之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她一直從事著與中國相關的工作。司佩蘭會說中文,曾在北京學習,並在2004年至2006年期間擔任德國駐華大使館的貿易促進辦公室主任。
這樣一位知華人士,卻對中國持批評態度。
在那篇報道她的文章中,有一段專門描述了中國戰略的可能模樣:第一,德國希望在對華關係中重新定位自己,建立具有更大互惠性的投資規則。第二,在歐洲和德國的中國企業需要改變允許高額補貼等「不當行為」。第三,德國需要擺脫對中國的「過度經濟依賴」。
司佩蘭還專門回應過德國企業對於「脫鈎」的擔心,「減少對華經濟依賴性,是「風險管理,而不是脫鈎」。
其實,更為實事求是的做法應該是,減少那些可能影響供應鏈穩定、對單一產品或關鍵基礎設施中使用技術的單向過度依賴。如微電子產業中使用的某些礦物質原材料或某些產業中使用的初級產品。
但,這絕不意味著減少對華經貿聯繫。
歷史與事實都已經證明,只有從實際出發,保持相互尊重、理性務實才是發展中德關係的最優解。■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