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之後,拜登總統又一名重要的閣員財長耶倫也來到中國。中美由于飛艇事件而中斷的交流終於重啓。如果回顧這一過程,我們會發現美國更為主動和積極,並最終獲得中國的首肯。
美國主動的特殊原因
首先2022年11月中美元首巴釐島會談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推動恢復雙方因為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去台灣而中斷的交流和對話。美國出於雙方競爭需要護欄的目的,在遏制中國的同時也不排除合作。只是由於突發的飛艇事件,導致交流再次中斷。但這並不代表美國要推動和中國交流的目的改變了,所以飛艇事件在美國社會平息後,美國仍然要延續交流政策。此外拜登政府是在國內政治壓力下對飛艇事件過度反應,美國要想恢復對話,只能單方面主動。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至今不公佈飛艇的分析結果。如果說是間諜氣球,否定中國說法,雙方關係更會惡化,對話更不可能。如果說是民用,則國內政治無法交待。
其次則是歐洲因素。
一是俄烏衝突進入第二個年頭。其造成的成本和代價日益顯現,甚至歐盟最重要的經濟引擎德國罕見地出現負增長。歐洲並不願意此時中美關係陷入衝突。歐洲是當今世界對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外部力量,美國無論是對俄、對中還是全球議題都需要歐洲。所以它不能無視歐洲的立場。
二是歐美雖然是盟友,但也有競爭的一面。飛艇事件後,歐洲並沒有站在美國一邊,相反中歐關係空前密切,重量級訪問紛紛登場:西班牙首相、法國總統、歐盟主席,還再度紛紛明確宣示不和中國脫鈎。中歐相互走近當然是各取所需。中國打歐洲牌是為了更好的應對美國的挑戰,歐洲則要顯示戰略自主,施壓美國對歐洲利益的關切。在中美戰略博弈的背景下,歐洲當然想從中謀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假如中美持續不對話,美國要和中國溝通就得依靠歐洲。也就是說它面對歐洲時也不具主動權。所以恢復中美對話,也有平衡歐洲和中國走近的意圖。
第三則是美國內政的需要。
一是2023年以來,美國經濟雖然擺脫技術性衰退,但製造業PMI繼續萎縮,企業整體投資負增長,通貨膨脹繼續高企,在銀行倒閉不斷發生的背景下仍然不得不升息。
二是拜登已經宣佈競選連任,也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並通過和中國的合作,在全球性議題取得進展。如氣候保護、食品短缺等。
第四則是俄烏衝突。
俄烏衝突長期化不符合美國利益,特別是在選舉季來臨之際。要麼俄羅斯在各種壓力下作出較大讓步,要麼衝突能體面的暫停或者結束。不管哪一個結果都離不開中國的作用。而且這種作用美國希望能夠納入它的影響之下,而不是中國自行其事,衝擊它的霸主地位。簡單講,美國並不希望沙伊恢復外交的事情在俄烏衝突事件上複製。
中國同意恢復對話的考量
中美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國家,保持對話不僅對雙方對世界也是必要的。從中國一方來看,主要有如下考量。
一是美國把中國當作頭號競爭對手和威脅是兩黨共識,這一點在可預見的時期不會改變。但從中國的角度,降低衝突的程度、盡可能避免或者拖延全面攤牌的時間符合自身利益。因此,和美國在合作的地方進行合作,有助於實現這個戰略。否則如果中國長時間拒絕與美國對話,美國可能改變對中國的判斷,雙方就有可能會轉而走向全面對抗。
二是拜登已經宣佈競選連任。中國也要考慮到如果他連任成功,未來四年仍然需要和拜登打交道,因此,不宜真正拒絕拜登政府的對話述求。更重要的是,拜登還關注氣候保護、糧食危機、衛生健康(疫情應對)等全球性議題,也還顧及美國的形象,中國還有能夠影響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而且只要拜登勝選,俄烏衝突就會持續,美國無法從中脫身,中國的外部有利環境可以繼續存在。假如特朗普勝選,中國這些因素就沒有了。因此,中國也要考慮後拜登時代的可能性,也需要抓住拜登剩餘任期,通過合作,盡可能謀取中方最大利益。
三是中美戰略博弈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看誰能站到道德高地,也是話語權的競爭。這既影響歐洲的立場也影響非西方國家的立場。目前從全球看,各國都不希望中美衝突升級,這對它們的利益有重大損失。如果中國一直拒絕美國對話要求,也會削弱中國的道義力量。
四是在我們有利的形勢下恢復對話和談判,中國更可以盡最大可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恢復對話的外交智慧
同意恢復對話是戰略決策,如何恢復對話則取決於外交技巧。中國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一是首先從外交渠道開始。今年5月7日中國外交部長秦剛會見了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這是飛艇事件後最高層級官員的會晤。在這次會晤中,秦剛部長提出的條件是要求美方深刻反思以及一個中國。
二是從國際場合會見開始,最後再實現互訪。今年5月10日,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會晤就是如此。一個月之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就來到中國,同時商定秦剛外長訪問美國事宜。
三是美國最期待也要求最強烈的軍方對話擱置。6月2日至4日在新加坡舉辦的「香格里拉對話」,中美國防部長都按慣例參加,但中方拒絕了美國的對話要求。這不僅僅是美方還沒有取消對中方的制裁,更重要的是顯示恢復對話要按照中國的節奏。■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