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給自己埋了個大雷

月詠幻

除了倒水,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有,但日本想省錢。

全世界最不想看到的這一幕還是來了,讓我們記住這一天:2023年8月24日,北京時間中午12點,日本悍然向太平洋傾倒福島核電站產生的核污水。

日本媒體ANN news在網上直播了全程。我們可以在直播畫面中看到,日本的海上自衛隊派出了船隻,在現場巡邏。

觀察直播間的評論,可以看到,主要還是來自日本週邊地區。中國和韓國自然都是一邊倒地在批判日本。而日本方面則非常分裂:一股腦兒罵的反對派,和冷嘲熱諷對方的支持派,涇渭分明。

這和上一期聊日本倒核廢水那一篇文章迥然不同,那篇文章提到的媒體街採中,受訪者普遍表達了支持的態度,到現在的贊否兩論,各執一詞爭論不下,完全一改之前筆者調查的印象。

在長痛和短痛中間,選擇了省錢

在日本傾倒核污水之前,全球範圍內,包括日本國內,都有過非常熱烈的討論:除了倒水,就不能用別的辦法了嗎?遺憾的是,日本不僅知道有,甚至還有比較完整的方案。但因為成本實在太大,他們直接選擇了放棄。

早在2015年,日本經濟研究中心就已經指出,包括拆除福島第一核電站整體在內,整個事故處理費用可能在50-70萬億日元之間。但2019年重新估算的結果顯示,由於污染水的增加,處理費用可能超過80萬億日元。

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後續的實際操作中遇到了不少預料之外的問題,例如對核燃料渣滓(融化後的核燃料)的處理更加複雜和困難。同時,關於事故處理費用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包括廢除計劃的變更、新技術的應用以及與地方政府和居民的協商等。

因此,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給出了三種處理方法預測,彷彿是給日本政府的「上,中,下」三策。

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使用方案1,持續維持之前的狀況,讓海水繼續灌溉核心,持續產生廢水的話,就會一直需要更多的鐵罐存儲廢水,也需要拆遷更多人,以此獲得土地來存儲鐵罐。這個方案的總額,是81萬億日元。

方案3是不拆除福島核電站,直接把污染水排向大海,報35萬億日元。

現在使用的方案2,是把污水稀釋後排進海洋中,也包括了拆除福島核電站的工程,報41萬億日元。

日本政府已經做出了選擇,畢竟方案1雖然能把廢水全部留在日本本土,但是在經濟上,日本政府要支付的代價接近翻倍。而方案3雖然省錢,但完全就是在拖延。這麼看來,在這上中下三策中,看上去比較划算的,或者說政府一定會選的應該就是方案2,也就是「中策」。

乍看來,這樣的方案可以為日本政府省去整整40萬億日元,可謂是又把事情辦了,又選了優惠。

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水招致多國反對,目前,中國、韓國、俄羅斯已經表示暫停日本水產品尤其是福島水產品的進口。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數據,日本的水產出口數據是3015億日元。其中,中國長期是日本水產品第一大出口市場,2022年達到871億日元,佔比超過20%。

這幾天,福島等地的漁民也是哭天搶地,控訴日本政府不管漁民死活。

但我們大致算下,即便每年的漁業出口可能遭受打擊,就算每年虧3000億,這40萬和3000孰輕孰重,日本政府想必是計算過的。畢竟這也就是133年的漁業出口量,為日本政府排憂解難又如何了呢?

再根據之前絕大多數報導中,政府的言論一直在強調漁業,我們可以推測,日本政府就是在放棄漁業,來節省這個成本。

同時,倒完廢水之後,中國立刻封鎖了日本的魚類進口。但日本的媒體絕不閒著,就是要來「槓」一下。一句「無根據」,就這麼塞了過來。

日本電視台聲稱,中國對日本的全面禁止進口毫無根據,同時東電的社長也接受了福島當地政府的要求,希望能夠幫忙處理所謂「風評被害」。

而事實上,日本政府也的確給出了相應的方案,那就是用來給核廢水和水產行業的公關費用達到800億日元。也就是說,日本政府狂省40萬億,無所謂每年再虧光3000億,順便再送你800億意思一下,這一筆買賣就算做完了。

撿芝麻丟西瓜的迷之自信

根據NHK的報導,日本政府2023年的年度總收入和總預算是114萬億日元。也就是說,基本上省下了約35%。

乍看之下,日本政府好像省了很多錢,無非是花一些公關費用去挽回漁業的損失罷了。

但是,事情真的會這麼簡單嗎?

這次排放核污水事件中,中國人民給出的反應是根本不想買任何日本相關的產品。不僅僅是海產品,從生活吃穿用度,全面都無法相信日本產的物品。

這件事也非常好理解:日本在自己家門口倒了廢水,其中的核輻射一定優先影響日本本土,那麼日本本地產的所有商品和原材料,都基本上會被打一個問號。

也就是說,倒廢水看上去只影響了漁業——這也是之前日本幾乎所有媒體報道都在戳的重點,似乎只要解決了這個就沒有問題了。但其實真正的問題,是排放核污水會把日本經營多年的「Made in Japan」品牌給乾壞了。

更恐怖的是,日本的出口剛剛才恢復了一絲元氣。根據日本財務省的數據,日本在2021年7月之後,一直都是進口大於出口。也就是一直在虧錢,主打的就是一個貿易逆差。

而2021年7月之後,日本就開啓了日元超級貶值政策。正是靠這樣的極端方式,把日元貶值了近三成,才終於在2023年6月實現了貿易順差。

本來出口就已經很難了,好不容易恢復一點,又突然把核污水倒出來。失去了中國市場的日本,之後會發生什麼?根本沒有人知道。

巨變才剛剛開始,我們拭目以待

日本毀了自己的品牌之後,中國這邊的反應最為迅速。筆者認識非常多做中日貿易的朋友,已經有人開始停止直播帶貨了。原因無他,就是因為現在的「日本製造」招牌已經從之前的香餑餑,變成了人見人躲的存在。

而中國,就是日本的最大出口國家。

根據日本財務省的數據,日本對中國的出口佔了2020年全年出口的22%,超過了其他所有地區。

同時,財務省的數據也表明瞭日本2020年的出口總額在68萬億日元。簡單計算下來,中國就佔了約15萬億日元。筆者完全無法理解,冒著失去如此巨大市場的風險,日本政客真的計算清楚利弊了嗎?

在這場充滿爭議和批評的福島核污水排放事件中,日本政府似乎只顧眼前的經濟賬單,卻忽視了更大的長期代價。短期內省下40萬億日元,這確實是一筆巨大的數目,但這樣的決策恐怕是一次歷史性的失誤,它的影響將遠超金錢的計算。

另一個疑問是,這800億日元的公關預算,真的能買來全球的信任嗎?當一個國家選擇為了短期利益而置環境和鄰國安全於不顧時,那麼任何金額的公關費用都是杯水車薪。畢竟,信任一旦失去,想要重建將是一個漫長甚至可能無法完成的過程。

「Made in Japan」這個曾經象徵著質量和信任的標籤,現在恐怕要背負起疑雲密布的包袱。當消費者開始質疑從日本進口的每一樣商品的安全性時,日本經濟的損失將不僅僅是漁業的那幾千億。

這一切看似經濟上「划算」的決策背後,實際上是一種危險的短視和自私,不僅會損害日本自身的利益,也會威脅到全球的環境和安全。如果日本政府不盡快重新考慮其決策,並採取更負責任的行動,那麼它付出的代價可能會比節省下來的那40萬億日元還要多得多。這樣一個重大而敏感的問題,絕不能僅僅用金錢來衡量。畢竟,某些損失一旦發生,就再也無法挽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