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的進程,如果一直按部就班來發展,豈非太無趣?
所以,今天要開一開腦洞,炸你們的思路一下,拓一下大家的格局。
這篇文章主要是想探討一下同盟軍勝利之後的影響,你可以把這篇文章當做一篇無釐頭荒誕,腦洞大開的,甚至是有點搞笑的文章。
不過,如果你願意認真地去思考和深究的話,你會發現其實我的很多看似搞笑的結論,其實植根於非常嚴肅的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的構想。
對於同盟軍的勝利,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和意義在哪裡,甚至可能同盟軍自己都未必意識到自身的勝利會在以後的日子裡對世界線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這時,就需要我出來闡述一下了。
在我看來,同盟軍光復果敢之後,我之前構想的相當多的各種花活和騷操作,終於可以有了一個載體。
首先,來聊一聊絕大部分中國吃瓜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也就是雲南人民有沒有出海口,能否吃到新鮮海鮮的問題。
從昆明到姣漂港的中緬鐵路和中緬油氣管道是一帶一路西南方向最重要的兩個項目,但是這些項目未能順利推進,其中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安全因素。
我之前的文章已經很明確地說過,那些大緬族主義思想入腦的軍政府軍頭,最不能提供的,就是穩定。
因為他們那伙人,就是緬甸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而同盟軍的出現,在我看來,已經能為中緬鐵路和中緬油氣管道安全問題提供了完美解決的答案。
隨著軍政府軍事力量的逐漸潰退,他們未來連上談判桌的資格都沒有了。
實力,是打出來的,不是談出來的。
軍政府到現在都還以為自己是在跟同盟軍、若開軍和德昂軍在談條件,連談判對象都沒搞清楚,真是傻得可愛。
未來,克欽以南,中緬鐵路和中緬油氣管道以北的絕大部分地區一定會被同盟軍、德昂軍和若開軍所控制。
這樣安全問題就非常好解決了。
對於整個緬甸北部,以中緬鐵路和中緬油氣管道為邊界,若開族的聚居區歸若開軍,德昂族的聚居區歸德昂軍,其它各族參照這樣。
但是,中緬鐵路和中緬油氣管道附近50公里以內的所有區域和沿線重要節點,包括港口,城市,鄉鎮,全部交由同盟軍進駐,每年沿線收益的15%,不再支付給軍政府,而是直接划作同盟軍的軍費,這樣安全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我覺得這樣的分配格局應該是最合理的一種考量了。
因為中緬的油氣管道和鐵路沿線安全問題極其敏感,而且整個鐵路沿線穿越了多個不同民族,多支不同武裝控制的區域,根據中國的外交守則,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我們自然是不好直接的干涉他國的內政的,但是如果說交由這麼多個民族和省份來共管肯定是不合適的。
想大國放心的話,這條鐵路和油氣管道只能是交給同盟軍來在鐵路沿線派兵駐紮保護,相信其他兩個兄弟聯盟應該也是能夠理解的。
鐵路和油氣管道沿線50公里之內,應該是一個絕對的安全區,至於中緬鐵路和中緬油氣管道沿線同盟軍控制區域以外的事情,交由各民族自己解決。
隨著同盟軍在鐵路沿線各重要節點派兵駐紮和進駐港口之後,對於同盟軍來講,也獲得了一個極佳的機會,什麼機會呢?
組建海軍。
接下來就是腦洞時間了。
是的,我覺得同盟軍完全可以依託著姣漂港來組建一支屬於自己的,西海艦隊。
畢竟要守護中緬油氣管道的安全的話,光守著路上肯定是不夠的,因為緬甸西部一出去就是印度洋,這區域咖喱味濃濃的海盜可是不少的。
但是印度洋又是個比較敏感的區域,大國肯定不方便直接派一支艦隊駐紮吧,這樣影響不好,所以呢,乾脆就由同盟軍自己組建一支海軍吧。
得益於中緬油氣管道和中緬鐵路以及各個口岸的收益,我覺得,花上幾十億去組建一支海軍,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很划算的,非常值得。
畢竟要守護的港口、鐵路、油氣管道之類,都是個頂個貴重的東西,那組建的海軍艦隊的武器裝備肯定不能差,我覺得吧,同盟軍西海艦隊的母港姣漂港,至少是要放上一整支航母作戰編隊,才對得住那些貴重的石油和天然氣啊。
將來鐵路和油氣管道一開,每年的貿易額就是成千上萬億人民幣,而一條遼寧號的價格大概在200億,按照服役年限20年,折算到每年大概10億,用關貿的收益來養一支航母艦隊,還是養得起的,綽綽有餘。
而且隨著中國海軍未來的核動力航母逐步入列,那些滑躍式起飛的航母肯定是逐漸要淘汰的,與其賣到中東給那些戰鬥力為負的王爺當裝飾品,還不如就半賣半送給同盟軍得了。
一旦同盟軍的西海艦隊有了航母編隊之後,很多之前那在戰術上非常難施行的方案,一下子就有了立足點。
比如說印度的維沙卡帕特南港就經常鬧海盜,這些海盜要是沿著整個印度洋不斷地騷擾中國的運油船,那會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
換做以前的話,可能我們的護航軍艦就得從海南島甚至是大連這些地方遠途奔襲幾萬公里,繞過馬六甲海峽跑上大半個地球,才能去解決海盜的問題。
但是如果同盟軍的西海艦隊有了航母編隊,直接就可以懟在維沙卡帕特南港周邊解決海盜的問題了,不用大國艦隊萬里迢迢地跨越馬六甲海峽來投送。
甚至說哪天如果馬六甲海峽鬧海盜,我們也完全可以從東西兩個方向聯合同盟軍的西海艦隊一起來幫助新加坡解決一下海盜的問題,沒毛病。
那能力越大,自然責任越大。
一旦同盟軍有了西海艦隊,又有了航空母艦之後,那肯定就不能把目光放在緬北的一畝三分地了。
而是要把格局拔高,拉高到整個東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來提升自己的使命。
我們都知道緬北的三兄弟聯盟,同盟軍、若開軍和德昂軍三家是一起打拼,共同進退。
這個模式其實非常的好,甚至是可以說完全可以作為東南亞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政黨,不同武裝力量聯合的典型。
這就有點像存在於軟件和硬件系統裡面的開放式協議。
不管你來自哪裡,不管你是什麼民族的,只要你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可以加入到這個團體裡面,然後為了這個共同的目的去奮鬥。
今天是三兄弟聯盟,那明天是不是可以變成五兄弟聯盟,把佤邦和四特也拉進來組建一個緬東北聯盟。
那如果五兄弟聯盟能運作的很好,那是不是在日後的日子裡又可以吸收老撾皇家陸軍,或者是柬埔寨皇家陸軍,甚至是越南人民軍,泰國陸軍,一起加入到這個結構裡面,最終整合成一支以同盟軍為核心作戰力量的東南亞聯盟軍隊,簡稱東盟軍。
這樣東南亞各國也不用相互設防,不用每年耗費巨大的軍事開支在防衛東南亞地區的其他國家上了。
因為隨著世界軍事的發展,不管是下一代的坦克還是戰鬥機,它所需要的技術儲備和開發成本都遠遠超過了任何一個東南亞國家所能單獨承擔的。
最重要的是哪怕投入了大量的國防軍費購買再多的武器,最後要真有什麼衝突,也是打不贏東亞最強大的那股軍事力量的,所以還不如就乾脆別花那些冤枉錢了,專心發展經濟,努力服務好大國的產業鏈得了。
這樣,東南亞各國完全可以把絕大部分防務交給東盟軍,從而實現東南亞的真正的一體化。
一旦有了這麼一支東盟軍,長期以來困擾各方的很多問題,也就有了解決的方案。
比如說圍繞著南海諸多島嶼的爭端,現在的共識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那既然要共同開發,就意味著要共同守護,那共同守護,自然得有一個承載的主體,畢竟涉及到了那麼多的島嶼這麼多國家,由任何一個涉及到其中的國家來主導都不太合適。
那是不是意味著,其實可以以同盟軍的西海艦隊航母打擊群為核心,組建一支東南亞的聯合海上安保力量東盟軍海軍,來維護各國的安全。
而東盟軍海軍要駐紮在那些有爭議的島嶼,那麼配上個五六條兩棲登陸艦也是很合理的吧。
像今天那些有爭議的島嶼,為了防止以後雙方再次發生衝突,相關的東南亞國家是不是可以把自己本國駐紮在那些有爭議的島嶼上的軍事力量全部撤出,然後交給東盟軍海軍來負責,日後開發完按比例領取分紅,豈不是比天天在海上冒著風險玩碰碰船要好?
如果以後要擔負這樣的和平使命,那東盟軍海軍要是在南海沒有一個面積稍微大一點的島嶼來作為主基地恐怕是不合適的。
但是,從東盟各國有爭議的島嶼裡面去選一個成為主基地的話恐怕也是不合適的。
所以,最好的島嶼在我看來就是龜縮在台灣島上那個偽政權的太平島了。
對於台灣島上那個敗家子偽政權而言,反正島已經丟過很多個了,從中業島到敦謙沙洲,不在乎再多丟一個。
何況東盟軍海軍的前身,同盟軍的西海艦隊核心人員組成又是果敢人,果敢作為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按理來說,也有資格去接收太平島的。
趁著某一天是颱風或者是地震之類的自然災害,等台灣的漁政署撤退之後就把太平島給佔了得了。
當然,這時候很有可能會引起與台灣島上那個偽政權的外交糾紛。
但是,有糾紛不可怕,因為糾紛總是能解決的。
要麼就是台灣去解決了東盟軍,要麼嘛,由東盟軍來解決台灣上的偽政權。
這樣的好處,在於衝突僅限於台灣島上的偽政權和維護東南亞和平的東盟軍。
畢竟此前大家都覺得應該是中國和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來解決台海的問題,但是在我看來,如果一直把眼光局限在中美,對整個人類的存亡都是一種威脅。
因為不管哪一方擦槍走火,引發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爆發熱戰,對人類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但是這個問題不一定要說非得由現在處於風口浪尖上的這兩方中的某一方來觸發是吧?
我們把思路打開一下,格局打開一下,腦洞打開一下,是不是同盟軍也能去把台灣給收復了呢?
完全可以啊,沒有任何問題,同盟軍要是有了海軍,有了足夠的登陸力量和空降部隊,也能去解放台灣啊。
美國和日本之類的國家如果不爽,大可以打電話給昂山素雞和敏昂萊去投訴嘛。
而一旦同盟軍收復了台灣,出於發展經濟的需要,再按照肌肉記憶跟緬北那邊一樣,跟中國大陸修一條高鐵也是很合乎常理的事情吧。
甚至再往遠一點說,同盟軍在緬甸站穩之後,是不是也能組建一支遠徵軍,前往中東和南美這樣的地方,我看完全可以。
很多需要大國駐軍,但是大國又不願意去的地方,是不是也能考慮,讓同盟軍過去駐紮一下?(中東各國內心狂喜)
其實我們只要思路夠廣,路子夠野,你會發現,同盟軍的存在,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bug,可以完成一大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騷操作。
人類的歷史,完全可以更精彩一點。
說不定我上面說的荒誕不經的結論,可能是某個不同的宇宙位面真是發生過的歷史呢?
說不定我們不經意之間的一個選擇,幫人類避免了一場兩個超級大國直接碰撞的後果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