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經典語錄

在新加坡從英國殖民地轉型為獨立的發展中國家、再到如今成為經濟強大、具有外交影響力的城市國家這段歷史中,李光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在這段令人嘆為觀止、時常充滿苦痛的過程中顯示出他的領袖魅力,同時也不乏爭議。這位堅定的政治家,演講言語犀利、常說出許多富有個性,幽默機智的名句。

classic-quotes-from-Lee-Kuan-Yew

本文節選的語錄大部分摘自李光耀的公開演說和講話,來自新加坡國家檔案館和新加坡國會的記錄。

談政治

  • 要保持政治生命,只有簡單而明顯的辦法:履行你的承諾;別讓你的政黨腐敗墮落。
  • 有人認為,雖然他們在一個政黨或者陣線中已經墮落了,但他們可能像鳳凰涅盤那樣從頭來過,成為一個新的政黨、陣線或運動,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神奇的辦法,要保持政治生命,只有簡單而明顯的辦法:履行你的承諾;別讓你的政黨腐敗墮落。
  • 如果民主社會主義者希望為社會發展真正做出些貢獻的話,他們必須停止琢磨那些抽象概念。他們必須給那些社會主義理想賦予實際意義——實際的和具有實效性的策略方針,這樣才能為他們的人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實質改善。
  • 在我卸任前,曾有一次與大學生們進行對話,那時我引用了西奧多·羅斯福在1901年講過的一句話:「溫言在口,大棒在手」。 每個總理都應該手握大棒,即使他自己不想,他也一定要有人替他來提着這樣一隻大棒。
  • 我無法想象,由一群不同政見者和反對派們組成一個政府,這樣的政府能提出什麼發展方案?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島國城邦,除了我們在過去30年來摸索出來的這條路之外,根本沒有第二套可行的方案。正因為如此,我國有能力有才幹的精英們並沒有組成另外一支可靠的團隊來挑戰人民行動黨。他們知道人民行動黨在做的是正確的事情,他們知道沒有其它的出路。他們滿意地看到當權的這些人給大家帶來了繁榮和興旺。那些試圖取代人民行動黨的人大部分都是些無能的小角色,或者更不行的,蹩腳的小角色。
  • 我們必須始終記住,我們不是像澳洲,或新西蘭,或加拿大,或英國,或美國那樣的一個普通的國家。在那些國家,人們可以投票給某一黨派或者另外一方,然後生活仍將繼續。可如果我們也那樣做,新加坡奇迹將成為泡影。如果讓SDP [新加坡民主黨]或者 WP[工人黨]或者它們的聯盟來組閣,新加坡就會像午夜時分的灰姑娘和她的馬車一樣變回原型。其它人不可能為新加坡找到像目前這樣成功的發展道路。
  • 一個政府怎麼可能幫助它的反對派去贏取選票?——那種所謂的公平競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 你可能會認為政治就是關於選舉和競選的事情,但我不這麼認為。如果要在字典中查找的話,曾經在一本美國字典中,我看到過一條我認為是最好的解釋——「政治就是一種藝術或者科學,用來治理國家,以及處理內部和外交事務。」這是很抽象的概括。如果要翻譯成日常生活中的說法,那就是——這個政府將會怎樣影響我的生活?我會有一份工作么?我會有一個家么?我的醫療保障在哪裡?有足夠的娛樂設施么?我的孩子們會有什麼也的未來?他們能受到良好教育么?我能有多少發展進步的機會?
  • 在新建立的國家,民主只有在誠實高效的政府治下才起作用、出成果,也就是說,人民要有足夠的智慧來選出這樣的政府。要記住,什麼樣的人民選什麼樣的政府。
  •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讓一人一票體制發揮作用,我們的上層正需要優秀的領袖人才。如果我們任由其自然產生,那麼就會變成電視比賽秀,和西方一樣。最好的電視演員和集會藝人未必就是最好的、能帶來良治的領袖。
  • 公共秩序、個人安全、經濟社會進步和繁榮並非事物的自然順序,他們要靠誠實高效的政府不斷努力和關注,人民必須選出這樣的政府。我們不能忘記這些。
  • 對於一個沒有自治傳統或自治歷史的國家來,自由和公平的選舉並不是它邁出民主第一步的最好選擇。如果沒有充足準備,選舉就會成為人們發泄怨氣的方式,他們不滿現任政府的腐敗和無能,就會投票給反對派。哈馬斯在巴勒斯坦就是這樣上台的。好的第一步則應該是教育國家中的年輕人,特別是婦女,給他們平等的工作機會。
  • 有一些人嚮往多黨政治、輪流執政。他們應該研習一下中國台灣、泰國和菲律賓的例子。多黨輪流執政的結果是更多的腐敗和失職。而且,一個「自由運轉的媒體」並沒有起到遏制腐敗的作用,雖然根據美國人的「民主」理論它原本被設計如此。更進一步地,政府的頻繁更替改變,反而阻礙了台灣和泰國的經濟發展,抬升失業率,還造成了政局的不穩定。
  • 「要讓人民開心,你必須做一兩件事:你必須給他們一些什麼滿足他們,比如更好的食物、更好的衣服、更好的住所;如果你做不到,那麼就讓他們相信偉大的願景即將降臨。」

談中國

  • 中國已經計算出需要三四十年,也可能是五十年的和平與寧靜,以奮起直追,完善制度,穩步向市場經濟制度轉變。中國必須避免德日兩國的錯誤。20世紀,圍繞權力、影響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競爭把德日兩國拖入了兩場可怕的戰爭……俄羅斯的錯誤在於軍費開支過大,民用技術投資欠缺,因此它的經濟崩潰了。我相信,中國領導層已經認識到這樣一點,即如果你和美國開展軍備競賽,你就會輸,相當於自尋死路。所以,避免這一點,避免麻煩,微笑着迎接未來四五十年。
  • 對中國人來說,理性的考量將是:「我們已經等了這麼久,才等到這個趕上發達國家的機會。何苦因為一時心急,而動搖漸進的崛起?」
  • 一年前,一位70多歲的中國領導人問我:「你相信我們在和平崛起上的立場嗎?」我回答:「是的,我相信,但有一點要說明。你們這一代人經歷過抗日戰爭、『大躍進』運動、『文革』和『四人幫』,還見證了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過程。你們知道陷阱很多,而且知道如果中國要一帆風順地不斷發展,內部需要穩定,外部需要和平。」
  • 5000年來,中國人一直認為,只有中央強大,國家才能安全;中央軟弱則意味着混亂和動蕩。每個中國人都理解這一點,這也是中國人的根本原則。西方一些人希望中國變成西方傳統意義上的民主國家,但這不會發生。中國是一個有着13億人口的巨大國家,文化和歷史都與西方不同,中國有自己的方式。
  • 雖然新加坡和中國都學習核心的儒家思想,但新加坡在過去40年間努力把英語確立為第一語言,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為什麼呢?肯定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沒有激起強烈的反對。我們這麼做是為了向世界開放自己,使我們自己接觸並利用那些促進發現、發明與創造力的主要力量,這些力量不僅存在於英語這門語言中,還存在於英語的思維方式中。
  • 根據中國當前的輝煌成就直接進行推論是不實際的。中國在前進的道路上存在的劣勢和需要克服的障礙比大多數觀察人士意識到的都要多。在中國的治理問題中,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就是尚需進一步法治,在巨大的國家裡,仍有一些黑惡勢力在當地橫行霸道。文化習慣束縛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獎勵順從;漢語通過名言警句和4000年來的文章塑造人的思維,這些文章說每一件值得說的事情都已經被說過了,而且之前的作者說得更好;漢語對外國人而言極其難學,很難學到自由融入中國社會並被中國社會接納的水平;漢語給中國吸引、同化其他國家的人才增添了巨大的阻礙。
  • 中國不會成為一個自由的西方式民主國家,否則就會崩潰。對此,我相當肯定,中國的知識分子也明白這一點。如果你認為中國會出現某種形式的革命以實現西方式民主,那你就錯了。
  • 中國有成為世界強國的實力。所有政府的對華政策,尤其是中國鄰國的對華政策,都已考慮到這一點。這些政府正在重新調整自己,因為它們知道如果侵犯了中國的核心利益,將承擔一定的後果。中國市場有13億人且他們的收入和購買力不斷上升,中國只需禁止外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就能實施經濟制裁。
  • 中國彰顯優勢的方式肯定不同以往。以當前的東亞為例,中國顯然已經在同其鄰國的關係中確立了經濟主導地位,並利用中國市場准入權以及大規模海外投資實現自身利益。如果哪些國家或企業不認可中國的地位,沒有給予中國適當的尊重,則有可能被逐出迅速增長且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市場。
  • 中國對東南亞的戰略是很簡單的:中國告訴這個地區的國家「跟着我共同發展」。同時,中國領導人想要給人留下這樣一種印象:中國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各國需要決定是跟中國交朋友還是與中國為敵。
  • 美國人權組織抨擊中國,美國國會及美國政府以中國踐踏人權、出售導彈技術為名威脅取消中國的貿易最惠國待遇……他們忽視了兩國的文化、價值觀及歷史差異,使雙邊關係的戰略考量服從於美國的國內議程。這種冒進的做法可能把中國變成美國的長期對手。美國不要對中國那麼敏感,多了解一下中國的文化,有助於弱化雙邊關係的對抗性。
  • 在戰場上硬碰硬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兩個國家都有核武庫,因此也都清楚可能造成嚴重的災難性後果。此外,與當年的美蘇關係不同,當前,美國與這個已經熱情擁抱自由市場的中國之間不存在深刻且無法調和的意識形態衝突。中國需要與美國保持友好關係以保證繼續有機會利用美國的市場、投資、技術和大學,而美國也沒有必要長期與中國為敵。
  • 無論是否存在《美日安全保障條約》,亞太地區唯一的均勢只能是美、日、中三國之間實現均勢,其中日、美是一邊,中國是另一邊。
  • 一種看法是,中國會靜悄悄地變得強大,靜悄悄地擴大影響力,但不會有欺負人的行為。另一種看法是,中國會顯示力量,威逼所有人。我認為他們會選擇第一種做法,但同時也會顯示其力量。

談腐敗

  • 如果我們現在控制的國家權力不是被用來讓人民生活富裕起來,而是被統治集團中的一些人用來發不義之財,那麼可以確定我們都會死得很慘。
  •  如果政府工作人員報酬足夠滿足生活,他們受賄時就應該受到嚴重懲罰。
  • 反腐的法律應該更加嚴格,應將舉證責任轉到財產比合法收入多的人身上。把兩三條「大魚」正法,會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
  • 當一個政治體系從上到下每個角落都已經被腐敗所侵蝕時,問題變得複雜了。清除腐敗的工作就必須從頂向下系統地、徹底地進行。這是一個漫長而且耗時費力的過程,因此必須由一個非常堅強的領導集團所帶領,而這些領導者必須具有毋庸置疑的正直本質,從而才能擁有足夠的意志力和道德影響力。

談媒體

  • 有一個不適合新加坡的價值觀,就是「媒體是第四權」的理論。從英國殖民時代起,新加坡媒體就從來不是第四權。在新加坡的實踐中,因為我們種族宗教混雜動蕩,如果不用產生和諧教化的方式,美式的「觀點市場」概念已不止一次導致暴動和流血。
  • 美國媒體對我起訴他們感到震驚。但如果我不起訴他們,我就改變了與自己人民的關係。他們在新加坡發行報紙,評論新加坡,影響到我的選民。如果當他們誹謗我的時候我不反擊,這種行為將無休無止。新加坡的報紙也會步其後塵。我認為如果你在這兒經營媒體,你就要忍受我們的法律。
  • 報刊自由和新聞媒體自由,必須服從於新加坡的最重要需求和新加坡民選政府的首要目標。
  • 1977年,我們通過了法律,禁止任何個人或他的提名人持有超過3%的報紙普通股份……西方那種允許一個富有的媒體大亨決定選民每天閱讀內容的做法,我不贊成。

談人民行動黨(PAP)

  • PAP是一個屬於人民的政黨。我們看待那宏偉的議會大廈的視角,同所有排隊繳納月度賬單的普通人一樣。而我們PAP的存在,會讓這些排隊的普通人,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公平、更加幸福。
  •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概括在過去的一年中PAP政府最強有力的一點特色,我會說:這是一個能夠在它的權力範圍內,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強有力地、公平地、公正地進行管理的政府。
  • 新加坡沒有什麼國王或者蘇丹。我們也不會走馬燈似地進行政黨輪替。新加坡所擁有的,就是一個PAP。
  • PAP必須把有能力、致力獻身並且有着堅定政治信念吸納到自己的陣營來,如果僅僅因為性格差異的原因,或者因為自己不願意調整政策而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就會愚蠢地把這些有才幹的人拱手相讓給自己的反對派。有熱誠且有能力的領導人,可以成為一群人的先鋒,完全有可能在一兩屆選期中呈現給選民們一個完整的影子內閣,從而形成一支可以對抗PAP的團隊。在一九五五年當選以後,我之所以能夠在四年的選期中組建起一支靠得住的團隊,是因為我有一群能幹的同僚,他們幫助我計劃和實施我們的戰略。如果PAP真的被一支更精簡、更熱誠、更敏銳的團隊所替代,我是不會為此掉淚的。因為這將是新加坡政治領導更新的一種出路。而PAP如果任由自己的挫折和失敗在民眾心中不斷滋生不滿,那麼就會最終導致選民們在大選中拒絕PAP,轉而將選票投給另外一群低能兒和冒險家的烏合之眾。如果這樣,那無疑將是新加坡的災難。因此,對於那些投機分子和無能的人,在他們有機會偽裝成PAP繼任者之前,我們就必須無情地把他們揭露出來。
  • 在國會看來,反對黨的回歸是否將對PAP帶來重大挑戰?這取決於執政黨,它是否願意讓自己軟弱下來,是否能夠創造性地應對新的挑戰環境,是否能夠繼續贏得人民的支持。
  • 贏得權力,或者維持權力,這都不是簡單的事情。如果PAP不能持續用年輕一代的新鮮血液來更新自己,不能保持廉潔和誠信,不能改善經濟並且提供國民的教育和技能水平,那麼它很快就會失去議席,就會被擊敗,就會被取而代之。所 以PAP清晰地認識到這一現實,我們必須不斷改變自己來適應這個變化的世界。我們不會在任何政策、理論或者理想上固步自封。

談領導力

  • 一個好政府,人們不僅僅期待它能繼承和維持水準,還期待它提升水準。
  • 尊重不是從軟弱中獲得的。
  • 評判政治領導人,第一,看他們在代表人民利益運用權力方面有多高效;第二,看他們如何保持延續性,能使繼任政府繼續保護和推進人民的利益;第三,看他們能否體面地離任和移交給繼任者。
  • 有好的行政機構很重要,但請允許我加一句,在發展中國家,優秀的政治領導是關鍵。這事關生死。在發達社會,即便部長們資質平平,整個國家也能勉強運行。
  • 我已經辭職……這是第五年了。我對現狀很滿意。因為沒有我主政政府依然運行良好。我並非影響全無。我參加內閣會議,與部長們見面,還表達我的看法。但決策是由總理和部長們共同做出的。我留給了新加坡一個好政府,這是我的驕傲和滿意之處。

談新加坡

  • 人們沒有意識到新加坡的脆弱之處。他們所見到的都是排名第一或第二最具競爭力國家,排名第一的海港,第一名的機場,第一名的航線等等。有時他們抱怨我們讓人民太過辛勞,壓力太大,為什麼不能安於第二名、第三名或者第四名呢!但爭第一至關重要,因為如果我們不在競爭中名列前茅的話,就建不成海港、機場或者航線——或者,新加坡甚至都沒理由獨立建國。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 我們是這個地區資源最匱乏的國家,所以,我們如果想遠離麻煩,除了做到誠實、高效和能力強之外,別無他法。
  • 如果我是一個20歲的年輕人,新加坡對我而言就是最棒的地方之一。我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打下人生奮鬥最堅實的基礎。只要我是新加坡籍,不論我是華人、馬來人、印度人還是其他人,我都能享受到一流的教育和醫保服務、價廉物美的住房,能在安全的環境中養大孩子。我可以通過多種語言學習擴大自己的機會,把英語作為我的第一語言,儘可能保持我的中文,再學些馬來語作為第三語言,這樣我就能聽懂印尼和馬來西亞人在電視和媒體上說些什麼。由於英語是我的主要語言,我的中文肯定跟中國的普通話不在同一水平上,同時我也不想變成一個中國人,那樣對任何中國的華人合資企業來說,我的附加價值就是零。他們有13億中國人,不需要再招一個。我的附加值在於,由於我是新加坡籍華人,我與美國人、歐洲人、日本人、印度人、東盟和其他地方的人都打過交道,而他們都以英語為第一或者第二語言。我只需掌握普通話、了解當前中國文化,便於與他們工作相處即可。把新加坡作為我的家,世界便可任我遨遊,因為去任何地方休閑或者工作,我都負擔得起。

談殖民主義

  • Merdeka(Merdeka 是馬來語「獨立、自由」的意思)應該意味着更多的責任、更努力地工作、更明確的目標和更多的奮鬥。有人可能會認為Merdeka等同於「把白人的工作搶到手」、「把白人的房子佔過來」、「白人的汽車歸我」或者「我現在可以像白人那樣翹二郎腿了」——我們必須抗拒誘惑,絕不能這樣理解Merdeka。
  • 在亞洲人的心中,實際上,還有非洲人,人們曾經相信獨立自主是解決一切人的壞毛病的靈方妙藥,獨立以後自然就會繁榮昌盛。只有一小部分人,當他們面臨治理社會的責任時,才意識到全面管理和切實經濟措施的重要性。
  • 我家的屋子雖小,但在我自己的屋子裡面,如何安排擺放我的桌椅,我的床鋪,這是我自己家的事。這既不是我的朋友,也不是我的鄰居該操心的事情。其他人人無權來告訴我這邊的床該不該放,那邊的椅子要不要擺。這是我自己家。雖然小,但卻是我自己的財產。新加坡人有權按照新加坡人所希望的方式管理新加坡自己的事務。

談未來

  • 新加坡的生活方式和政治語彙深受西方影響。我認為西方影響佔六成,核心的亞洲價值佔四成。二十年內這個比例將發生變化,因為東亞自己成功產出了大量產品,創造了自己的政治語彙。西方對我們生活方式、食物、時尚、政治和媒體的影響將會下降至四成,亞洲影響會上升到六成。
  • 未來充滿希望,同時也充滿不確定性。工業社會正在為知識社會讓路。世界將重新劃分成「擁有知識」的和「沒有知識」的兩大陣營。我們必須學習成為知識世界中的一部分。
  • 想象一下,從現在開始快進到一百年後,中國有18億人口,GDP將是日本的至少五倍(如果不是十倍的話),擁有日本人那樣在高科技方面的實力。然後問我們自己:我們新加坡在那種情況下如何立足?這是新加坡和所有東南亞國家真切面臨的巨大挑戰。我們向前走的方式是升級我們的教育、技術、知識和技術水平。在這個技術飛速變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每個人都必須終身學習。
  • 朋友告訴我,許多新加坡年輕人的最好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我們用了一代人時間把新加坡從第三世界發展到第一世界,他們認為在他們的一生中不會再有巨大的轉型,他們的上輩人獲得的便宜獨立房屋再也沒有了。他們是悲觀主義者,他們錯了。新加坡就像一架在三萬英尺高空飛行的飛機。我們需要再飛高六千英尺,到達美國和歐洲所在的高度。另外,我們並沒有達到生活境界、音樂、文化、藝術、文明社會修養的第一世界標準。再過十五到二十年,現在的這代30到50歲的人可以帶領新加坡達到這個水平。好日子還在後頭。■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