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晚間19:30,伊朗向以色列境內發射了彈道導彈進行攻擊。
據外媒報導,導彈的數量達到了180枚之多,但伊朗則稱是數十枚。
這是以色列本土年內第二次遭到伊朗的導彈攻擊。
目前導彈對以色列造成的破壞仍在評估,但不太可能如伊朗所講80%都擊中了目標;更不像以色列所稱的大部分都被攔截。
戰爭時候各方對真實「戰果」及「損失」的數字都是一種認知作戰,參考即可。
但一個不可爭辯的事實是,通過現場的視頻看,伊朗的很多導彈百分之百是在落地後才爆炸的,也就是說這是一次有效打擊。
伊朗用彈道導彈打擊以色列必然引發其強烈報復,中東局勢必將全面升級,堪稱重大地緣突發事件,此事將如何影響我們接下來的統一大計呢?
挺有意思,伊朗選擇在10月1日中國國慶日當天打擊以色列。
也許只是一種巧合,但也可能另有玄機。
因為我們很多朋友都會把一些事情的發生當成某種偶然,並強調是因為「偶然」發生的一些事情引發了一些更大的範圍的變化。
並把這個過程稱之為「蝴蝶效應」。
其實我們的觀點是要反著推,是因為有了這些事情的必然發生才會有一隻蝴蝶去扇動翅膀。
有些事情是注定的,蝴蝶翅膀能觸動,鬣狗的尾巴也同樣能做到。
我們說統一在2025年就差不多了,當然很多朋友不認同。
確實,從一個靜態的慣性的角度去想,兩岸都分治了75年了,幾乎每年都是一個「分」的狀態,那麼有什麼理由不相信還有80年、85年呢?
但大家可以再想,假如賴清德在10月10日所謂「雙十節」的講話中就突然發瘋地宣佈了「台獨」呢?是不是在特定的歷史事件中,慣性就會被打破了?
事實上,這雖然只是一個想像,但目前的世界大勢就是決定著這個階段必然會發生很多根本不可預料的事件,而這些事件又必然地改變著此前的運行規律。
再回到伊朗突襲以色列這件事。
伊朗近期的表現一度被認為是「認慫」了,但當這上百發的彈道導彈打出去後沒人再相信伊朗真的「慫」了。
所以,現在討論的該事件後續的發展問題。
可以確定的是以色列百分之百要對伊朗展開報復。
以色列可能出動戰機突襲伊朗本土,可能向伊朗發射導彈,也可能通過伊朗內部被滲透的情報人員找到哈梅內伊進行斬首。
但這些都不是決定性能得到勝利的手段了。
以色列沒有絕對性擊潰伊朗的實力,所以最多雙方是陷入長期的膠著戰,此時能改變局面的唯一條件只能是美國介入,並且這種介入不是把航母、驅逐艦擺在地中海或者紅海向伊朗發射導彈,而是需要全力介入的。
知道美國在北約家門口打南聯盟用了多少天嗎?
整整狂轟濫炸了78天。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一個近在眼前的「南聯盟」在佔盡了所有優勢的情況下竟然用了兩個多月。
南聯盟面積只有10幾萬平方公里,而伊朗是164萬平方公里。
當時俄羅斯剛解體不久元氣大傷,中國羽翼未豐,甚至使館都被攻擊,南聯盟當時絕對是孤身無助。
但現在美國若再敢如此操作,全力配合以色列攻擊伊朗,則烏克蘭瞬間崩潰,美國在亞太本來已經四處漏風的戰略部署提前潰敗,美國將一臉油污地徹底陷入中東的爛攤子裡。
所以,目前的中東格局是,美國雖然縱容以色列採取各種流氓、非人道手段打擊哈馬斯、真主黨等周邊勢力,但不希望以色列與伊朗大打。
因為那樣美國必然要直接下場。
但如此簡單的邏輯是幾乎人盡皆知的,難道美國自己不會思考嗎?
答案是美國已經由不得自己了。
猶太人在美國的金融、決策系統掌控著極大的話語權,如果哪個美國總統敢不幫助以色列打擊伊朗,則將面臨下台的境況。
美國人現在是最痛苦的,因為只要伊以開戰,美國在全世界的攻勢戰略將全面瓦解,它下不下場都已經輸透了。
伊朗與以色列的戰事激烈程度與美國的國運是成反比的。
至於島內那點事,既然統一是必然的,那麼還有比中東伊以這最後一扇窗都被打開還好的時間窗口嗎?
找「窗口」不是躲美國,更不是怕美國,而是找到統一的最小成本。■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