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低退稅VS加徵關稅——中國對特朗普的反擊開始了

雲石

11月15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佈公告,將部分成品油、光伏、電池、部分非金屬礦物製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至9%。

對這次下調退稅,很多人不太理解——這不是擺明了會打壓出口嗎?要知道,現在國內投資、消費均處於低位,出口可是三駕馬車中唯一能打的了;而從外部來看,特朗普威脅上台後要加徵60%關稅,這時候降低退稅,豈不是雪上加霜?

其實不是這麼回事。選在這時候調低退稅,不僅不是自戕,恰恰相反,是拉動國內消費,以及反擊特朗普加徵關稅的針對性舉措。

我們過去為什麼要搞出口退稅這麼個玩意,而且把退稅率定的這麼高?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要提高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促進出口。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國雖然是世界工廠,但長期處於產業鏈中下游,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低,擱誰都可以做,所以面臨其他國家的激烈競爭。這種情況下只有壓低出口價格,才能夠在這種充分競爭中脫穎而出,把貨賣出去。

但這樣做也有副作用,就是國內財富積累上不去。雖然退稅是國家補貼而非工廠直接支付,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還是全民買單。為了保出口搞退稅,這意味著國內全要素生產價格被壓到了極致,產業鏈上各個鏈條的利潤都極其微博,自然大家都賺不到什麼錢,財富積累就起不來。而財富積累起不來,內需自然也就拉不動——這就是我們雖然當了這麼多年世界工廠,但內需卻一直萎靡的原因之一。

但現在,形勢改變了。隨著產業升級和規模優勢的形成,我們的出口產品檔次越來越高,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越來越大,比如像光伏這些,幾乎都壓到了白菜價,直接讓西方同行完全喪失競爭力,直接破產倒閉,價格也便宜到搞得歐洲這些地方甚至拿光伏板子做別墅圍牆的擋板。

這種情況下,再搞價格戰完全沒有必要了,哪怕就是價格再提高一些,我們的競爭力依然是獨步全球,根本沒有其他國家可以競爭。

那怎麼提高出口價格?鼓勵企業漲價?這不可能。外戰是結束了,內戰還沒結束——像光伏這些,國內產能嚴重過剩,你不賣低價自有別人賣。

那就只有減少出口退稅了。退稅減少後,雖然出口量多少會受一些影響,國內一些廠家會倒閉,但這屬於淘汰過剩產能——本來就是我們應該做的。而出口退稅從12%減少到9%,站在國家立場等於這些商品多出了3%的利潤——雖然這些利潤廠家不能直接拿到,但是政府可以拿到。政府有了更多的錢,就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注入社會,人民收入水平也就會因此提高,拉動內需也就有了基礎。

這就是降低出口退稅的第一層邏輯。像前面提到的成品油、光伏、電池、部分非金屬礦物製品等等,仔細一看,都屬於我國已經形成巨大優勢的產業,以前要通過退稅扶持他們搶市場,現在這些產業已經在國際市場形成制霸地位,就沒必要再退稅了,把錢省下來給咱們老百姓漲工資,作為拉動內需的源動力吧!而從12%降到9%只是第一步,未來隨著形勢發展,還會逐步繼續降低,範圍也會擴大到更多中國具備足夠優勢的產業領域,最終目標,就是把補貼給外國人的利潤留在國內,讓民眾能獲得更多的報酬,進而為繁榮內需市場創造基礎。

看到這裡,肯定又有童鞋要問了:既然有這麼好的效果,早就應該實施了,尤其是這兩年經濟頹靡,大家窮的要命,早就應該降低退稅造福國民拉動內需了,為什麼一直拖到現在才用呢?

答案是:之前我們需要美元。這兩年正是中美金融戰的高潮期,美國又處在加息週期。在這個時間段,我們需要大量的貿易順差,這樣才能獲得足夠的美元,以確保加息週期內能夠應對資金外流的衝擊,確保金融安全;同時,大量的美元進賬,也可以讓我們有足夠的底氣,去那些新興國家搞債務置換,趁著美國要用強美元拉爆他們的機會,將他們的美元債務置換成人民幣債務,進而將其與中國經濟體系深度綁定。

這是事關中國經濟長期發展,事關中美博弈長期走勢的大事。相對於防禦美國金融戰,相對於瓦解美元霸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拉動內需在這個歷史階段不是首要任務。鑒於這些外部經略都需要美元做支撐,所以為了有足夠的外匯,我們只是暫時忍一忍、熬一熬,為了長遠,而暫時把民眾薪酬和內需增長放在較後位置。

但現在,形勢又發生了改變。9月份,美聯儲終於熬不住了,開啓新一輪降息週期,然後這個月再降25基點。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美國金融戰失敗,意味著美元進入擴張週期。

既然美國金融戰已經失敗,大家就沒必要再屯大量美元了;既然美元重新進入擴張週期,那大家也都不缺美元了。而且,由於這一輪金融戰期間,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搞了大量債務置換,將這些國家的美元債務置換成了人民幣債務——這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往前推進了一大步,以後再跟這些國家做生意,大家直接用人民幣就行了——這意味著從長遠角度,我們所需要的美元(外匯)也大大降低。

當我們不再需要那麼多美元時,減少退稅、提高勞動者薪酬進而拉動內需的時機也就成熟。未來隨著對美元需求量的繼續下降,我們的退稅標準還會繼續降低,範圍還會繼續擴大。

而降低退稅的另一層邏輯,就是應對特朗普的加稅衝擊。

特朗普上來後肯定是要反華的——畢竟這是美國的政治正確,也是特朗普給自己貼的一個標籤。而貿易戰則是特朗普一系反華的主要抓手。從這個角度看,明年中美貿易戰烈度肯定會上升。

當然,加徵60%是不可能的——產業嚴重空心化的美國,根本承受不起這麼高的對華關稅。但特朗普肯定會比著自己的承受極限往上加。

既然如此,那不如我自己降低出口退稅。像這次降低退稅的,基本上都是中國技術、規模優勢巨大的產業。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這些產業在國際上沒有競品,我減不減少退稅,你都得買我的。

這樣一來,就可以對衝特朗普加稅的效果。你在那些衣服玩具上加稅,打擊了我的出口,我就通過光伏、電池、非金屬礦物製品這些沒有替代品的領域找補回來;至於這些無替代產品本身,如果你加10%是極限,那我先降3%退稅,那你就只能加7%,再往上你就是想加都加不動,不然你的通脹就會爆!

而這還只是第一步。像光伏、電池、部分非金融製品等領域,我們的技術或規模優勢其實已經足夠大,別說在12%基礎上降3%了,就是減到3%,性價比依然遠遠高於國外同行。所以,接下來如果我覺得有必要或者時機成熟,我還可以繼續往下降,一路降到把退稅取消都可以。

這樣一來,我們就掌握了主動權。打不打貿易戰是特朗普決定,但貿易戰怎麼打,那就不是特朗普全說了算了。戰爭一旦打響,中國勢必反擊,而退稅就是反擊的武器。

而對於特朗普來說,他既要大幅降息,又要確保通脹不爆,這本身就很難。特朗普的算盤,是想憑借美國的最大能源生產國地位,通過打壓油價,來達到降息同時遏制通脹的效果。

這個邏輯本身沒錯。但問題是,原油採出來又不能直接給消費者用,最終還是需要通過工業體系,變成成品油或者各種石油化工產品,才能變成面向C端的消費品。

原油確實在美國手上,但工業體系美國沒有。不僅美國沒有,全球其他國家基本上也都沒多少。放眼全球,只有中國握著最大規模,最完整齊備、同時也最具效率和性價比的工業體系。所以特朗普想用原油壓通脹,那首先得過中國這一關,如果你要非要打貿易戰,那老子就降低退稅,抬高工業品出口價格,給你美國輸出通脹,徹底把你通脹數據打爆!

這就拿住了懂王的命門。衣服襯衫什麼的,懂王可以找越南墨西哥代替,但技術複雜一些的、產業鏈配套要求高級一些的——像這次減少退稅的鋁材、銅材動植物、微生物油。脂,還有成品油、光伏、電池以及部分非金屬礦物製品等,這些印度越南、墨西哥這些還真造不出來——甚至差了老遠。

而懂王只有四年時間,這四年里他的首要任務還是鬥倒猶太金融資本,這時候要是通脹爆了,那些因為受夠了拜登時代高通脹的選民,瞬間就會再次反水,結果就是兩年後中期選舉失利,四年後大選失利——然後懂王又要遭一輪清算,而這一輪他還熬不熬的過去,那就不好說了。

這就是降低退稅在應對懂王加關稅威脅時的作用。而前面說了3%只是個開始,只是給懂王點顏色,如果他識相,那大家還可以繼續商量,最後談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如果他不識相,上來後非要對華下狠手,那對不起,今天的中國,可不是6年前你剛挑起貿易戰時的中國了。現在我們的實力更強,工業體系優勢更大,已經有了足夠的籌碼和底氣,來跟你玩對轟!反正最壞的結果,也無非就是兩敗俱傷,只不過,我們內部是一個整體,大家可以眾志成城共度時艱;至於美國,如果被中國轟傷了,猶太金融資本和建制派政客,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掀翻特朗普的機會的。

畢竟,還是那句話:中國再怎麼著,也不會要特朗普的命;而美國,多的是人想要特朗普的命!

那麼,中國的這一手先招,能起到阻遏懂王挑釁的目的嗎?

當然,你如果說要特朗普不反華,不加徵關稅,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人家懂王也得靠反華招攬人心,凝聚共識。但在加稅力度,以及對待轉口貿易態度方面,我覺得,這一手威懾,還是會有效果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