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出任印度總理的莫迪,將成為北京的強大對手,印度將在吸引外投資方面與經濟增速放緩的中國展開激烈競爭。
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將出任世界上最大民主國家印度的總理,人們對他在經濟方面的實幹作風寄以了極大的期待,那麼他將為這個身為亞洲第三大經濟體的國家帶來甚麼願景呢?這位曾經承諾要將印度的國際印象從「弄蛇人」﹙snake charmers﹚轉變為「滑鼠玩家」﹙mouse charmers﹚的「政治強人」,最大的優勢就是拼經濟。莫迪擁有重塑印度經濟的力量,因而人們送上一頂又一頂的高帽︰「印度鄧小平」、「印度的戴卓爾夫人」、「印度的普京」、「印度的戴高樂」、「超級莫迪」等等,從這些封號可以相像到他的政治能量與執政力,可謂一副「政治強人」的模樣,而莫迪似乎也信心滿滿,宣稱世界將進入「印度世紀」。由此,一些外媒宣稱中國是印度本次大選中最大的輸家,莫迪所領導的政府將成為北京的強大對手,印度將在吸引外投資方面與經濟增速放緩的中國展開激烈競爭。 在國大党領導時期,印度經歷了10年無就業增加、無經濟增長的時代,莫迪在選舉中獲勝,給人們帶來了一種憧憬,那就是印度經濟的「提速」,創造就業機會,加大基礎建設,如電力、港口、公路的投資。
外來直接投資將流向印度
以實幹著稱的莫迪曾四次訪問中國,地點主要是中國經濟較發達地區,比如廣東、江蘇和上海等,而且目的是引進中國資金及展開經貿合作交流。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皮林(David Pilling)在莫迪當選後就曾評論說,莫迪政府治理下的印度會具有「中國特色」,比如更為追求做大經濟整體蛋糕,而非注重分配平均。這個說法符合「莫迪經濟學」的核心要義︰讓大公司創造就業,創造繁榮和更美好的社會。
美國《福布斯》刊文指出,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幾年內,外來直接投資將會流向印度,而非中國。對於非常需要外部資金的中國經濟而言,這個轉變實在不是時候。文章說,這個世紀本來被認為屬於中國。但這一說法不常聽到了。中國崛起的發動機——經濟的增長速度已經放緩,正處於失敗的邊緣。 莫迪在外交上對華一直抱着強硬的態度,但在經濟上卻又在擁抱中國,外交與經濟截然分開。其強硬的外交立場從他對於印度政府涉華政策的批評可見一斑,去年他曾多次指責當局對華妥協,向中國割讓土地,另外,又指責中國軍隊進入印度佔據的領土,引發雙方長達三周的「帳篷對峙」;今年初,他在「阿魯納恰爾邦」(即中國藏南地區)造勢時宣稱,任何超級大國都別想將這一地區從印度手裡奪去。他說,「阿魯納恰爾邦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將永遠如此。沒有力量能搶走它,讓它遠離我們。」在莫迪的個人競選官方網站上有這樣一句話:「世界已經改變,一個擴張的心態不會被接受,中國也必須摒棄這種心態。」他本人對中國的批評反而彰顯了印度的擴張心態,他被批評聲稱印度擁有幾乎整個南中國海的領土,這一表態很可能激怒周邊國家。 然而,莫迪在經濟上卻是一個務實主義者,人們預期他上任之後,可能會進一步擴大中印經貿合作並尋求中國投資。
模仿廣東模式 創造經濟奇蹟
莫迪十分認同中國的經濟建設成就。印度NDTV援引一名評論員的分析稱,莫迪四次訪問中國曾與4位中央政治局委員會面,而多數印度政治人物訪華只能見到1至2名政治局委員。他的政治發跡地古吉拉突邦正是模仿廣東的模式,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吸引投資和建立經濟特區,使這個人口佔印度總人口5%的邦,創造出了工業產值佔全國16%、出口額佔22%的奇蹟,因而被《經濟學人》形容為「印度的廣東」。 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研究學院教授、政治學者斯瓦蘭·辛格(Swaran Singh)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說,莫迪的強勢領導風格以及人民黨在國會中的巨大優勢使得印度新政府與北京看上去有某種相似之處。而這一點也許會讓印中政府更為彼此欣賞,進而發展出注重商貿的雙邊關係。而同樣由於強勢領導人和國會多數的加持,印度新政府在推行經濟開放及自由市場政策方面將會更具效率。 毫無疑問,莫迪上任後會積極爭取從中國獲得經濟上的好處,同時在外交上又對華繼續保持強硬姿態。 《福布斯》引述分析人士指,莫迪是中國的老朋友,然而他也可能成為這個國家未來很長時間裡遭遇的最大問題。在中國經濟搖擺不定的時刻,莫迪間接令中國經濟走向歧途,以往湧向中國海岸的資金正迅速向印度進發。 可以這樣說,無論莫迪有甚麼盤算、選擇走甚麼樣的道路,他的一大抱負就是成為可載入史冊的印度偉大總理之一,他不會是一個「無為而治」的領導人,他打拼經濟的力度與行動勢必對中國構成極大的挑戰,至少會帶來不少的麻煩。 中印這兩個亞洲大國,也是戰略勁敵,必有一番較量。■ (杜爾康/超越新聞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