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敗」在哪?

占豪

最近小米手機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因為其不但2015年銷量沒有完成年初制定的8000萬台目標(距離1億台更遠),2016年1季度出貨量在世界手機品牌排行榜中也跌出了前五,只有1480萬台,比2015年1498萬台還少。很多分析就此開始認為小米不行了,小米敗了······

Xiaomi-is-losing-the-market

關於小米是不是敗了現在下定論顯然是不靠譜的,一個企業在經歷連續5年的高增長后出現「穩一穩」的情況是很正常的,蘋果手機在今年1季度也出現了負增長,而三星之前已經負增長好多個季度了,所以一個季度的數據變化並不代表什麼。小米未來是否繼續取得更大的成功,取決於其接下來的政策是否對頭。

但是,哪怕如此,小米在華為、OPPO、VIVO出現快速增長的情況下銷量開始下滑,也是很有探究意義的。如果要探究小米現在遇到的「困境」,不妨看看小米取得成功的幾個要素:

一、將智能機價格大幅拉低。

小米對中國智能機市場是有里程碑意義的,正是小米的出現大幅拉低智能手機的價格,小米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作用有點像小靈通在移動通信市場的作用一樣。也正是低價質優的優勢使得小米在短時間內快速崛起。

二、注重用戶體驗。

小米手機的另一個優勢是其基於安卓的MIUI的系統,這方面華為至今仍難望其項背,個人的華為手機操作系統從購買到現在從未給過一次升級,而小米在2010年開始就在操作系統上下了功夫,這就是其優勢所在。

三、新媒體營銷和飢餓營銷。

當年小米的營銷輿論是用微博做起來,當時是微博正火的時候,藉助這一新媒體小米也火了。與此同時,小米玩的是線上飢餓營銷,線下適當提價,最終使得小米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出貨量的暴增。

但是,這三大「法寶」現在都有些不靈了。在配置方面,小米基本上已經沒有了優勢,無論是華為、OPPO、VIVO或其他手機,基本上都可以做到相當的配置,價格與小米也不相上下甚至還有些許優勢,這使得小米在注重手機配置性能的用戶群里受歡迎程度下降。

在用戶體驗方面,OPPO、VIVO都走的是音樂、拍照等功能和酷炫路線,在這方面小米技術上沒有優勢,而在配置上也沒有優勢后,OPPO、VIVO在功能、服務以及三四線城市的渠道方面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於是這兩個牌子反而後來居上了。

至於華為,主打的則是技術牌,華為擁有自己的芯片,擁有整套的技術體系,這方面小米和華為不具可比性。於是我們看到,小米原來的配置優勢沒有了,在技術上又開始逐漸處於劣勢,當然競爭力方面就會被削弱。

至於新媒體和飢餓營銷,大家都會玩了,也沒啥新奇之處了。

所以,小米的問題在於,隨着市場發展,其原來擁有的優勢沒有了,而新的優勢又沒有被構建出來,這就是根本問題。

雷軍試圖構建一個基於小米手機的生態體系,為此搞了電飯煲、體重秤、凈水器、平衡車、手錶、血壓儀……等等。從對未來智能終端生態體系構建的思路上看,雷軍無疑是走在前列者。但是,問題在於,現在消費者關注的並不是這些外設,大家注重的還是智能機本身的性能以及在智能機上的相關應用,所以這些生態體系中的外設大家其實用得依然不多,這導致了搞了那麼多生態外設最終對主業——智能機並沒有太多促進,反而可能成了分散精力的細微末節。事實上,小米的思想可能有些太前衛了,步子邁得有點大,所以有點扯着了,小米中短期目標應該更加註重手機終端的內容體驗上,如果在內容上有突破,在智能機「桌面」的競爭方面明顯優於其他廠商,或許會是更好的選擇。當然,在渠道方面,當小米網上優勢不再的時候,線下又沒拼過OPPO和VIVO,所以有了今天的「滯漲」之憂。

接下來,小米需要做的是選擇題,因為智能機市場增長的天花板已差不多快出來了,是基於現在的用戶把市場做實、做精,然後在生態體系和核心技術上追求公司業績增長、追求競爭力提升,還是要在渠道上追加投入來換取用戶量的增長。這是擺在小米麵前的選擇題。選擇題的答案到底是什麼,以及接下來如何在自己產品上進行突破是小米能否進一步取得「升級」的關鍵。如果不能在取得突破,持續「瓶頸」下去,考慮到手機市場一向是三五年就大洗牌一次,那麼小米就此衰落也不是沒有可能,這恐怕也正是雷軍及其管理層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