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說秦統一中國後,其專制制度令中國再沒出現過百家爭鳴這種學派紛呈,思想空前活躍的時期,但他們通常都忽略了一點:諸子百家可不是為了搞學術而著書立說的,而是針對各國的變法改革而提出不同學說及政治主張。換言之,百家爭鳴就是一部改革史,國家變法以求生存,諸子立說以為救世,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近來香港出現本土、港獨及自決等思潮,頗有百家爭鳴之勢。不過,本土思想除了「去中國化」之外就沒有甚麼內涵,港獨與自決亦只表達了自身的主觀願望,完全不顧客觀事實,以為直接跳到結果就大功告成,當中要怎樣達成卻絲毫沒有想法,比起百家爭鳴則遠差矣。儘管如此,這些偏狹且毫不完整的思想其實也有其積極作用:既然它們在社會上也能佔一席位,那麼定會有拋磚引玉之效,引出更富內涵的救港濟民方略,繼而引起更多改造社會的討論,令改革香港成為今後的主旋律,這樣距離真正的百家爭鳴,雖不中亦不遠矣。
如此看來,9月立法會選舉後很可能出現的政治碎片化現象,其實也不乏積極意義─碎片化是香港邁向百家爭鳴關鍵一步,將打破泛民建制過時的分野,令各黨派有更大彈性提出獨有主張,這樣激進勢力亦將無法單靠激進口號和行為譁眾取寵,賺取選票。這裡指出今後香港政治一大要點:從政者必須具備改革精神。假如沒有改革之心,那麼只屬守住自身利益之徒,對維持香港繁榮無補於事,香港沉淪亦將成定數。■
原文轉載自《am730》2016年06月23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