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報章一角,看了三樁小事……
第一件小事,發生在上星期,六名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於凌晨時份在校園百萬大道打麻將,學校保安上前要求學生出示學生證,遭學生拒絕,雙方爭持不下,保安報警求助,引發一場公共空間使用權的爭拗。
學生說,過去曾有人在同一地點打籃球、排球、觀星,無人阻止,今次學生只是在打「衛生麻將」,不涉賭博,亦未對他人構成滋擾,質疑保安員干預的理據何在?學生認為涉事地點屬公共空間,學生有權使用,要求保安處處長解釋,打麻將到底犯了哪條校規?
糾紛最後由警員化解,沒人被捕,亦無人有責。校園屬私人地方,學生有權使用校園範圍;這次打麻將沒涉及做莊、抽水,故不觸犯非法聚賭條例;校規沒列明「不准打麻將」,故表面看來沒犯校規。於是,大家眼中的小事一樁,只在校園掀起漣漪,和少數媒體簡略報道,連中大校長沈祖堯也不發一言。
第二件小事是一宗法庭案件,一名來自綜援家庭的中學生,開網店出售翻版卡通手機殼,被海關拘捕。
辯方求情時說,被告一直是學校的品學兼優生,曾任總領袖生,多次代表學校參加校際賽事,獲獎無數,其中更兩次取得香港中學生模擬法庭比賽「最佳律師」獎。至於涉事的翻版手機殼,是購自中國內地阿里巴巴網站,每個十五元人民幣(約二點二美元),她並不知真偽,每月「僅賺取八百至一千元微利」。
第三件其實不算是小事。前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前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及前常委羅冠聰,在二零一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於政府總部召眾衝佔公民廣場、引發七十九日佔中事件,因而被控非法集會等罪名,早前分別被判社會服務令及緩刑。律政司不滿刑期過輕,要求覆核案件,結果,上星期法官張天雁裁定維持原判,重申「法庭不是政治舞台,不論動機是對是錯,但被告為理念犯案,應作考慮」。
三件扯不上關係的事件,到底有著什麼關連?如果我告訴你,看完幾宗個案,我腦海立刻冒出梁啟超先生來,大家該有點頭緒吧?
一九零零年,梁啟超先生在戊戌變法失敗後發表了文章《少年中國說》,裏面有幾句名言,流傳至今:「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由幾樁小事看香港今日少年是什麼樣的素質,可以想像,我們將會有什麼樣的未來。
第一件大學校園打麻將事件,讓我想起「分寸」二字。大學確實沒明文規定「不准打麻將」,但其實校規也沒寫明「不准便溺」,那是否表示同學可以在中大百萬大道上拉屎撒尿?人貴自重,大學是讓人明事理的地方,不是給學生挑骨頭、試底線的地方。可惜,這種行為一直在各大學內被縱容,大學負責人亦放棄了教育本份,捂耳閉目,只圖安穩過活。當孩子覺得學校潛規則可以不理、做人分寸可以不顧,下一步,就會是以身試法。
第二件賣冒牌手機殼事件,是一個年輕人墮法網後的社會解讀。新聞報道慣性地以彰顯主人翁的有為,來淡化犯罪行為本身,有些媒體更特別提到阿里巴巴,隱指年輕人也是中了內地網站的圈套。這種「錯不在我」的意識,在現今香港非常普遍,要求法外開恩,也是順理成章的。
第三件案件,三名佔中暴亂挑動者因「理念高尚」,果然得到法官開恩輕判,裁判官張天雁歌頌三子為理念犯案之情操,其實是間接鼓勵年輕人繼續挑戰權威、以身試法。
少年強則國強,年輕人的素質,決定了社會未來的素質。以上三例的三班主角都是香港的年輕尖子:中大學生、中學高材生、學運領袖,由此,多少可窺見香港未來會如何?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沉淪,則香港也沉淪。是時候,救救少年。■
原文轉載自《亞洲週刊》2016年10月1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