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輿論對於中國海外投資的擔憂,反映出一些西方人不思進取,把自己經濟中的困難歸咎於外來的「黃禍」。但中國也應該重新考慮外匯儲備的投資問題。
日本經濟在八十年代如日中天時,大舉購買美國資產,曾有美國人驚呼,日本是否會買下整個美國?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類似疑問,中國會否買得起整個世界,也開始出現。香港經濟學者雷鼎鳴,近日在香港《晴報》專欄文章中駁斥了這種說法。雷鼎鳴引述法國左派經濟學家皮凱蒂(Thomas Piketty)暢銷書《二十一世紀的資本》的數據,歐洲目前的資產淨值為九十五億美元。而雷鼎鳴自己估計,中國的資本積累僅有三十億美元,中國連歐洲都買不起,更如何買下整個世界?
雷鼎鳴是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畢業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獲博士學位。雷鼎鳴反對占領中環運動,反對香港的極端本土主義。雷鼎鳴認為,西方輿論對於中國海外投資的擔憂,反映出一些西方人不思進取,把自己經濟中的困難歸咎於外來的「黃禍」。雷鼎鳴同時提醒中國,要思考中國所積累到的財富應如何投資。雷鼎鳴在《晴報》專欄文章《中國會否買起整個世界?》中分析到:
中國外匯儲備相當的一部分被用來購買歐美政府的債券。這等於要中國人民把辛苦賺來的錢以低息借給別人揮霍,而且借出後又因人民幣升值而虧本,並不上算。主權基金的投資回報率或會高一點,不過,其較高的回報率是否抵銷得住一些潛在的風險,卻是難說得很。在大國博弈的環境下,主權紛爭本身便已構成潛在的風險。
若現紛爭 國外資產堪憂
大約八、九年前我看到一段小新聞,使我對主權風險大生警惕。事緣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伊朗有一重大考古發現,出土的文物借了給芝加哥大學去研究及破解出土的陶片中文字的意義。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後,芝大本想把文物交回伊朗,但卻突然出現官非。原來有一位猶太裔律師,告上美國法庭,說伊朗政府是某中東恐怖襲擊的幕後黑手,造成這位律師的苦主的損失,又因伊朗政府不肯前來受審,所以應充公伊朗在美國的各種文物,將其拍賣套現用作賠償苦主。此一荒謬控訴,美國法院竟然受理,芝大竟被累及要花錢打官司保護這批文物,並使其能重回國土。
由此例可見,若兩國一旦出現敵意或摩擦紛爭,投放在對方的資產隨時變成「人質」,後果堪虞。此種風險不是穆迪等風險評級能充分包括在內的,不可不防。
其實中國本國便需要大量投資,根本不用把資金無限量地往外送。在世界各國投資不是不可,但要控制其限額,以免將來受人鉗制。■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