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與印度開戰的聲音不絕於耳,但我個人認為中印開戰不是好的戰略時機。邊境的摩擦,這是印度選擇的有利時機主動來挑釁的。如果此時不忍耐,被牽着鼻子走,被輿論所綁架,結果是失算的。
中國打印度,各種軍事優勢都有,各種經濟優勢也有,我相信還會是小刀切黃油的勝利開始。就算是運輸後勤的問題,這個與當年日本跨海打中國被列強制裁,一樣是後勤有壓力的。中國打印度所應當擔心的,就是不能犯日本當年的錯誤。抗日戰爭到二戰日本在中國其實是消耗戰,中國原來是一盤散沙,但在抗日戰爭當中全國上下空前團結,國家反而取得了巨大的凝聚力。現在印度也是一盤散沙,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內部問題,中國不能被當作解決印度內部矛盾的外部靶子,讓印度整合內部問題。刀切黃油切完了,黃油還是黃油,卻把刀弄髒了,你要能夠真正的吃到黃油才是勝利。
我曾經撰文分析過,1962年當年中印戰爭的背景,最關鍵的為何在十月大雪封山之前動手,背後是剛剛好與古巴導彈危機同步,每一步戰爭的進退,都與古巴導彈危機的發展契合。我們是在美蘇爭霸的大背景下,在世界霸主無暇分身顧及的短暫時間窗口教訓印度的。這場戰爭得到的巨大戰略利益,就是西藏的穩定和阿克塞欽的控制權。現在如果我們打印度這戰爭,要得到什麼?是要先廟算的。
不要說中國有經濟實力,不怕與印度打長期消耗戰。無論是海軍在印度洋和陸軍在喜馬拉雅山脈,印度的地理優勢巨大,同樣的消耗不對等,更關鍵的是這樣的消耗背景下,世界的態度是怎樣的?!當年日本也認為它的工業遠遠超過民國,但為何我們可以持久戰?其實根本的原因還在國際態勢。這裡我們當初說小日本的小是不對的,首先日本的國土面積和人口就遠超英國本土,當年更有朝鮮、滿洲(東北三省加內蒙外蒙東部)、蒙疆和汪精衛兩個偽政府、庫頁島等(當時日俄戰爭割讓的)這些現在日本沒有的地方,中國如果不算飄離的新疆和西藏,真的是誰的地盤大和誰人多都不好說的。但為何日本打下去的消耗是致命的?!
現在發生中印戰爭,打消耗戰中國可能真的消耗不下去的,這裡不是大家都講的財物實力而是人口!印度是有大量年輕人口的,而我們是獨生子女的一代為主,這些人如果在戰場上有我們歷史上戰爭那麼大的傷亡,巨大的社會負擔是必須承受的。我們對越的老兵待遇問題,現在也沒有徹底解決,而現在對印度,在西方先進武器的支持下,我們是不可能如美國打伊拉克那樣的傷亡比例的,而且就算這樣的低傷亡,給美國的壓力都很大。想一下我們的失獨家庭的問題,就可以理解這樣的壓力不對等,中國再也不是戰死撫恤也就買頭驢的年代了。中國的人口能夠支持消耗,起碼需要等二胎的這一代長大起來。中國傷亡與印度傷亡的社會負擔是完全不對等的。
現在如果發生中國對印度的戰爭,我們要面對的世界是怎麼樣的?其實可以回想當年的。日本當時打中國,軍事上佔盡優勢,資源佔有也很不差,為何就是吃不下中國呢?這背後就是全世界的反對,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當年西方列強的共識就是中日永遠不能合併,而現在西方以及俄羅斯等國的共識就是中國絕對不能打垮和控制印度。在這個背景下,我們要看到戰爭的深化以後,印度不會與我們媾和,而是印度在世界力量支持下的與中國搞持久戰,是印度藉助戰爭整合他們的內部資源。在西方和俄羅斯的支持下,我們打垮印度,且不說對方也是有核國家的變數,就是僅僅在常規戰爭上,其實是需要有打垮全世界的實力才可能的。而對我們的石油生命線,西方可以與當年對日本一樣的禁運,甚至印度在這石油生命線上都有一定的優勢。
中國現在還在高速增長,說印度的增長超過中國,其實印度的實業增長與中國相比還是低的,更關鍵的是中國的經濟體量比印度多一個數量級的,就算增長率說是超過了中國,但增長量尤其是實業的增長量與中國相比差距更大,時間其實還在我們這一邊。更何況印度的這個經濟增長神話是被西方造出來刺激中國的。
印度的經濟增長是吹出來的,其實是危機暗潮湧動,這個時候,咱們不應當成為其轉移國內矛盾的稻草。2008年聯合國修正了1993年的GDP核算標準。和舊標準相比,新的GDP核算範圍將研發、專利和版權支出都視為投資,因此這類支出首次被計入GDP。2015年年初,印度調整了GDP的計算方式。為了數據好看,印度的原來GDP算法還可以這麼玩:不僅金銀都算成了儲蓄而不是消費,印度政府還苦心考慮加入了綿羊排泄率等指標。此舉令印度經濟數據大幅修正:2013-14年GDP增速從4.7%修正至6.9%,而上一年度的增速從4.5%上修至5.1%。圍繞印度的GDP新算法,外界的質疑聲不斷。就連印度央行行長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此前也對新數據公開表達了疑惑。英國《金融時報》刊文質疑稱,當前印度製造業的經濟增速只有1%,與印度接近8%的GDP目標相去甚遠(引自《每日經濟新聞》2016年12月26日)。如果中國要是按照對我們有利的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們的GDP,我們的GDP還要大好多呢!而2017年7月我們剛剛說要按照國際這個準則計算GDP,到時候中國的數字又是大增。
現在印度的各種壓力是遠比我們大的,在邊界問題上誰佔有優勢,我們看各自的要求就知道了。我們要求按照現狀簽約,而印度是不幹的。現在印度的主動挑釁,背後的時機就是印度算好的,為何我們要按照這個時機隨着印度的需要而動呢?這個地方,就是不戰不和,拖着是最好。中國對印度,就是不要給他們那麼大的外部壓力,而是從他們的內部入手,印度各個部族和各種勢力之間的矛盾是很大的。
印度經濟的好數據背後的隱憂是很多的,而中國的內部問題也很多,中國當前的主要戰略方向和矛盾是經濟轉型升級帶動的可持續發展和進一步的崛起,是怎樣的超越歐美,而印度則是歐美遏制中國的一張牌,這裡目的和手段是要分清的,這個進程我們不能被外部因素打亂節奏。中國當務之急是怎樣做好19大的權力交接和安排,搞好經濟和體制的改革,而不是現在就陷於和一個人口大國的消耗戰爭裡面去。
這裡我說要對印度在邊境上不戰不和不談的軟對抗拖着,關鍵就是要把印度拖入軍備競賽的泥淖。冷戰經驗美蘇爭霸,美國的勝利也是在星球大戰計劃的軍備競賽下拖垮了蘇聯的。軍備競賽對製造國是最有利的事情了。目前印度武器是外采,中國是自己製造,西方把要淘汰的三代機等給印度,就如美國F16的生產線到印度一樣,我們要現在與之戰爭,則還會有更多的西方及俄羅斯的三代機裝備給印度,現在這些三代機對中國還是有戰鬥力的。我們需要的是在J20等飛機裝備之後,在四五代機普及後與之的競爭,讓三代機都是垃圾,不要讓印度成為西方廢舊武器的消費場。隨着時間的推移,下面對印度的壓力就是巨大了。
其實印度也有它的戰略困境,也有它的地緣問題。印度是四敵環視的,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國與印度也是歷史新仇舊恨很多,印度國土面積遠小於中國,戰略縱深是不足的,中國佔有的阿克塞欽是歷史上外來勢力征服印度的通道。中國只要保持對印度的壓力,印度就難以不陷于軍備競賽的境地。其實這一次衝突的地方,就是印度被卡脖子的地方。保持壓力,時間在我們這一邊。
印度揚言可以打2.5線的戰爭,但你現在能夠打,你維持總可以打的能力,花費是巨大的,你受得了不?這個軍備競賽的花費印度比中國大很多,如果說占經濟的比重,這比例就大更多!二戰後日本和德國能夠崛起的比較快,其中一個因素就是他們軍費開支不較少。而中國崛起成為大國,軍備的花費是本來就要花的,而印度原來則是在美蘇等大國之間找平衡,軍費原本是可以不花那麼多的。所以你就可以明白為何在現在印度急於與中國在邊境上製造摩擦了,他們是以進為退,要找機會和解把軍費降低下來,積攢與中國經濟爭霸的實力。
中國與印度的之爭,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之上的事情,中國內功練好了,將來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趨勢,那就是:中國GDP能夠超越美國,中國的製造業將更高端。在不遠的未來是大概率可以取得突破大飛機、半導體和汽車機床機器人,突破網絡、信息、通訊等高端製造業。如果這個勢頭持續,20年後製造業佔到世界的一半以上,再積累多年,到時候自然很多問題根本不用打了。時間是好葯啊!如果印度陷于軍備競賽拖垮了經濟,它國內的矛盾就要大爆發,類似前蘇聯的事情就有可能發生,印度是既有種族、部族問題,有又種姓階級問題,真的發生內亂,才是中國的歷史大機會。
現在西方的危機一直沒有過去,西方是需要有大的利益輸入才可以的,這個目標其實就是中國。印度的經濟體量才兩萬多億美元的GDP,是不足以支持美國等國渡過危機的,所以印度挑釁的背後我們要看到是誰在唆使,我們是否有能力和好時機去挑戰全球霸權模式。中國的高速發展,關鍵是實業的增長是遠遠快於其他國家,時間是在我們這一邊的。而拖着與印度的軍備競賽,結果就是蒼蠅腿也是肉,印度的軍火訂單也是西方和俄羅斯需要的,這裡的差別是印度發展軍備是外國訂單被吸血,我們發展軍備是高科技研發的積累,這是完全不對等的競賽。
這世紀之爭,需要的是大視野,不是輿情的綁架!現在各種聲音一邊倒的喊打,卻不深入想完全之策,兵凶戰危,不是動嘴說說的!而且很多人的狂熱,不似簡單的圖樣圖森破,而是真的有各種勢力的戰略傳播在裡面。這個輿情是海外比國內還激烈,西方各種輿論工具都在挑逗中印進入戰爭,這背後是為什麼?現在是考驗我們決策者戰略定力的時候,對輿情上的雜音,不應改變既有的戰略方向。■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