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的ISIS恐怖分子正在「外溢」──恐怖主義持續全球化

今年11月17日,伊拉克收復最後被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佔據的城鎮、鄰近敘利亞的拉瓦,自此伊拉克境內沒有地方在伊斯蘭國掌控之下,但仍有殘餘勢力逃往西邊的沙漠地區;而在敘利亞部分,美國日前表示,等伊斯蘭國佔領區域的局勢穩定後,美國才會「視情況」撤軍,但俄羅斯參謀總長格拉西莫夫6日傍晚稱,所有遭伊斯蘭國佔領地區都被解放,凸顯美俄說法分歧。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帕洪(Eric Pahon)5日表示:「美國軍援盟邦的基本模式,隨著聯軍從主要都市戰調整為穩定局勢,美國將一直軍援至伊斯蘭國(ISIS)完全被殲滅,且視當下情況決定是否撤軍。」美國軍方也說,會繼續支持當地武裝組織「敘利亞民主軍」(SDF),SDF因為擊退ISIS,陸續進駐敘利亞東部。此外,儘管多位ISIS高層被擊斃,但美國偶爾仍會進行掃蕩恐怖組織的軍事任務。

不過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6日說:「所有在敘利亞領土的IS團體全被殲滅,(被佔據)獲得解放,因此,現在開始,敘利亞沒有領土受到ISIS掌控。」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在聽取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y Shoigu)關於伊拉克部分的報告後,認為接下來的重點放在政治程序,包括成立敘利亞人民議會制憲,以及國會和總統選舉。

對於俄羅斯有關ISIS撤出敘利亞的說法,帕洪則持不同看法,「聲明內容並不屬實,ISIS並沒有被打敗」,並稱敘利亞境內仍有ISIS餘黨。美國自2012年開始派軍進駐敘利亞,2014年開始執行轟炸ISIS據點任務,據信目前駐敘利亞美軍人數為1732人。俄羅斯則是在2015年應敘利亞要求,派軍協助對抗恐怖主義,而俄軍解放遭ISIS佔領的敘利亞東北部大城代爾祖爾(Deir ez-Zor)。

ISIS正逐步失去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領土」,雖然美俄對其滅亡各有說法,但ISIS在中東敗局已定。然而全球反恐壓力並沒有因此減輕,隨著其恐怖份子外溢效應,亞非地區暴力攻擊呈上升趨勢,東南亞更成極端組織溫床,歐美社會持續遭受經濟困境與民粹浪潮夾擊,全球反恐陣線在「後伊斯蘭國時代」面臨更分散、更難以對付的考驗。

不斷有跡象顯示,ISIS的成員、資金和運作模式都在極力試圖「借屍還魂」,挾帶過往令人聞風色變的事蹟與名號,繼續在全球「刷存在感」,恐怖分子外溢也將分散反恐行動打擊能力,未來恐怖主義只會擴散更廣。

ISIS潰敗之後,成員除了加入他國恐怖組織,也可能選擇「回流」歐洲,繼續宣揚極端思想、發動更多恐怖攻擊。

近年歐洲大量出現的「孤狼式恐攻」就是一例,許多恐怖分子從海外回國後,利用刀子、汽車等隨處可見的武器發動攻擊,攻擊標的除了議會、大教堂等政權與宗教象徵場所,還包括體育館、地鐵、博物館等人潮眾多的場所,情報收集和危機處理的難度不斷上升。

ISIS的「國土」、位於伊拉克與敘利亞的控制區近乎全數被滅之後,大量成員開始向外竄逃,ISIS的戰略由「堅守領土」轉向「保存力量、開闢新戰場」,許多組織要角轉移各地分支組織。ISIS分支還包括中東「也門省」、中亞阿富汗的「呼羅珊省」、北非「阿爾及利亞省」等等,他們都是早在ISIS出現之前就存在的極端組織,後來追隨ISIS名號以擴大影響力。

近日全球最嚴重恐怖攻擊發生在埃及西奈半島一座清真寺,恐怖分子搭乘先在寺外引爆炸彈,然後闖入寺內向驚慌的信徒開火,甚至焚燒汽車阻撓救援行動,最終造成305人死亡,上百人輕重傷。埃及檢方稱,攻擊者持有ISIS旗幟。

ISIS在埃及分支名為 「伊斯蘭國西奈省」,是ISIS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之外最早成立和最大的分支。ISIS出現頹勢以來,該組織在西奈半島反而更加猖獗,這次恐攻顯示,即使ISIS喪失掉中東地區大本營,ISIS這桿大旗依然保有強烈號召力,其分支可能更加活躍,其他恐怖組織仍可能尋求「加盟」。

在中東與北非其他國家,除了ISIS之外,還有大大小小的各種極端組織,ISIS實體消失的真空時期,這些組織恐將趁勢壯大、發動更多恐攻以延攬戰士。「基地」(Al-Qaeda)組織在南亞、阿拉伯半島等地擴大發展;「努斯拉陣線」(Jabhat Fateh al- Sham又稱大敘利亞征服陣線)在敘利亞、也門也維持相當戰鬥力;非洲尼日尼亞「博科聖地」(Boko Haram)、索馬利亞青年黨(al-Shabab)等組織仍持續頻繁發動攻擊,對非洲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此外,沙特與伊朗、遜尼派與什葉派的代理人戰爭益發嚴重,大國博弈加上眾多恐怖組織的權力爭奪或整合,讓區域形勢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菲律賓政府10月在南部馬拉威市圍殲ISIS分支,但這只是暫時的階段性勝利,ISIS近日在中東大本營瓦解,更加速向東南亞等國滲透,許多跡象表示,菲律賓已經成為ISIS下一個重要目標。

菲南地區武裝分離組織「阿布沙耶夫」的部分分支宣誓效忠ISIS,領導人之一的哈皮隆(Isnilon Hapilon)去年甚至被ISIS指派為「菲律賓最高軍事統帥」。此外 據菲律賓媒體報導,收復馬拉威市過程中,被擊斃的武裝人員分別來自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孟加拉、巴基斯坦、也門、沙特等多國,說明菲律賓南部已經成為ISIS極端分子合流的重要區域。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極端化和政治暴力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希拉茲·馬希爾認為,「我們將戰勝ISIS的說法並不準確……當你把這一切攤開來看就會發現,導致這次危機的結構性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更尖銳了。這些地區存在著深深的教派猜忌和民族猜疑,而且還存在嚴重的不滿情緒。」

歐亞集團中東和北非負責人艾哈姆·卡邁勒認為,失去作為其支柱的「統治區」,ISIS對於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完整主權不再構成威脅,但武裝分子不可能完全殲滅,只會回歸「傳統」的恐怖主義活動,兩國境內的衝突與叛亂,特別是在缺乏系統性重建支援的情況下,短期內仍難完全恢復穩定。

在這「後ISIS時代」,國際反恐形勢依然嚴峻,ISIS失去地盤,其代表的極端主義仍深深滲透入多個國家和地區,未來將催生新的恐怖主義形態,跨國性也更趨明顯。■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