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12月22日,聯合國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聯大打臉美國政府
聯合國21日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一項決議,認定任何宣稱改變耶路撒冷地位的決定和行動「無效」。這事,針對的是美國特朗普政府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是世界各國針對白宮單方面改變巴以現狀所做的政治「站隊」。
最終,投票結果是,128個國家投了贊成票,包括美國、以色列在內的9個國家投了贊成票,另外還有35個國家投了棄權票。大家看一下另外7個投了贊成票的國家就有感受了,另外七個國家是:危地馬拉、洪都拉斯、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聯邦、瑙魯、帕勞、多哥,都是一些基本在世界上沒啥影響的國家,也是吃美國最短、那美國手段怕被特朗普砍掉援助的國家,另外35個投棄權票的國家除了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相對還稍微大點外,其它基本也都是很小的國家。而聯合國其它四個常任理事國都投了贊成票,包括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印度等 n 多美國盟友都投了贊成票,都站在了特朗普的對立面。
其實,如果不是特朗普靈機一動耍了個小聰明威脅給那些受援助國斷糧,估計支持美國投反對票和投棄權票的國家會更少,美國會更顯得勢單力孤。
二、安理會重拳制裁朝鮮
美國時間12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涉朝鮮的第2397號決議,決定對朝鮮實施更嚴厲的制裁措施,制裁針對朝鮮11月29日試射據說射程可覆蓋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該制裁決議草案由華盛頓親自提出。
這次制裁提案比過去更狠,美國直接提出的要求是徹底切斷對朝鮮的石油供應,對朝鮮實施海上封鎖,各國立即驅逐所有朝鮮勞工,切斷朝鮮所有對外出口,制裁朝鮮主要領導人個人等等。美國還要求安理會給它對朝鮮動武開口子。
按美國的意思就是,把一切能封鎖的都封鎖了,然後讓我把朝鮮幹了,氣勢洶洶一副要干沉朝鮮的樣子。其實,莫說允許對朝鮮動武,前面所有關於經濟封鎖的制裁最終只要都通過,那朝鮮半島就只剩下戰爭一途了。因為,朝鮮一旦完全封閉就沒法生存了,為了生存豈能不魚死網破?半島就會開戰。
為了避免戰爭,還是中俄頂住了美國的壓力,堅決反對的要求,最終美方妥協,動武的暗示不能有,海上軍事封鎖不能有,石油也沒有完全禁運而是從每年200萬通壓縮到了50萬通,不包括朝鮮主要領導人的一些朝鮮個人被制裁,朝鮮勞工離開受雇國家的時間也延長為兩年,同時又限制了朝鮮對外出口和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門類。
這兩件事,都很強的大國博弈痕迹。第一件聯大「打臉」美國事件,是典型的全世界對美國單邊主義的反抗,是對美國要給世界挖坑、製造戰亂的一種反對。這其實就是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對特朗普不顧世界感受的「美國優先」戰略的抵抗。
雖然,聯大決議並沒有法律約束力,但由於是聯大決議,代表的是世界各國對事件的態度,當全世界主要國家和絕大部分國家都一邊倒時,那麼這就是全世界的政治願望和力量,就是政治影響力。這一事件我們可以認為是一標誌性事件,因為這實際上是反對的特朗普政府的全球政治治理思路,美國全球治理思路被否決,對未來美國全球戰略必然產生重大影響。也正是這樣的原因,特朗普才會親自盯着投票,美國在聯合國的代表黑莉才會那麼氣急敗壞。
可以毫不誇張地將,經過這一事件,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已經被大大削弱了。在聯大投票后不到一天,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就在巴黎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時強硬表示,在中東和平進程中,美國已經「喪失」參與調停和斡旋的資格。喪失了參與調停和斡旋的資格什麼意思?就是巴勒斯坦已經不再承認美國的斡旋地位,已經不再願意接受美國的斡旋,以後巴以問題美國不能扮演裁判者的角色了。巴勒斯坦國總統的態度,實際上就是至少五十多個伊斯蘭合作組織國家的態度。當美國不能調停巴以問題,不能在中東核心問題上緊握主導權,這意味着美國在中東、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和公信力都大打折扣了。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幾乎在這些事情發生的同時,中國卻正在舉辦巴以和平人士研討會,不知不覺中國成了巴以問題的協調人。
當美國失去這些的時候,實際上失去的是全球影響力。我們具體到大國博弈,那麼這一事件實際上就是中國、俄羅斯、歐盟及相關國家,正在形成在一些問題上共同反對美國的陣營,這會讓美國非常尷尬。
聯合國安理會制裁朝鮮,美國的目的是儘早把朝鮮逼崩潰了,中俄則是想迫使朝鮮儘早棄核導。然而,這些還是表面,美國其實是想借朝鮮問題迫使中國讓步。美國知道,中俄不可能允許美國真正動武,但是必須繼續壓制朝鮮,同時借壓制朝鮮迫使中國讓步,從而在東北亞承受更大的壓力。事實上,美國的壓制,不僅僅是軍事和政治上的壓制,美國通過這一壓制實際上是嚴重壓制了整個東北亞的經濟開發,壓制了中俄日韓朝五國的融合進程,而這一進程會對美國的亞太戰略產生非常不利的重大影響。所以,美國一定要刺激朝鮮,並借壓制朝鮮之機壓制東北亞經濟的整合進程。然而,朝鮮也和我們不一心,於是就出現了美國和朝鮮互相挑釁、互相成全的奇葩循環。
正是在這種奇葩惡性循環下,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經濟才無法快速實現轉型,才因為缺乏擴展空間而陷入了連續數年的衰退。所以,美國和朝鮮的互相刺激,對中國的負面影響其實是很大的,最大的負面影響除了安全方面外,就是打亂了東北亞經濟整合的進程,影響了我國東三省的經濟發展。然而,美國至今沒有放棄這一點。
美國這個時候借朝鮮問題施壓中國,另一個根本原因就是給中國施加壓力,讓中國在中東問題上讓步。不過,面對美國壓力和不能和全世界站在對立面的原因,中國雖然也有所讓步,但做了避免戰爭的最大努力爭取。
最終,戰爭雖然暫時避免了,但對朝鮮來說更加嚴厲的制裁會讓其生存發展更加困難。想想看,兩千多萬人口進口石油只能壓縮到50萬通,給朝鮮賺外匯的朝鮮勞工在海外也只能再干兩年,很多港口不再讓朝鮮船隻停靠使得朝鮮出口嚴重受限,同時連朝鮮進口中國的商品門類都被限制了。然而,面對這種情況,朝鮮依然沒有屈服的意思,阿鑫說朝鮮發展核導試驗影響了世界格局,朝鮮還表示全部駁回了安理會的決議,並且還稱要繼續發展核導。
如果大家注意,會發現新制裁中有一個2年的期限,即如果朝鮮不改變,朝鮮在海外的老公將會被趕回朝鮮,這會大大影響朝鮮的外匯儲備。同時,因為對貿易的制裁,朝鮮對外出口商品越來越困難,進口也越來越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朝鮮接下來兩年如果再繼續搞核彈試驗,那麼制裁還會加碼,這兩年時間甚至還會進一步壓縮。
而在這兩年時間裡,實際上正是中東局勢的變化空間將非常大。那麼,美國既然打破了原有的巴以框架,就是打算讓中東的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並試圖借這場暴風雨來挑起利於自己的矛盾。如此,美國就會非常希望將中國的更多精力局限在中國周邊,避免中國拓展在中東的更大影響力。
兩天時間裡發生兩件這樣的大事,還是在當前的局勢背景下,未來一兩年內就很能出現重大事件,這也充分大國博弈、大國較量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那麼,接下來的一兩年內,到底是中東先爆發重大事件,還是半島先爆發,這是非常值得觀望的一件事······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