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上的傳奇

七百多年前,廣東新會(現屬江門)一帶海域曾佈滿二十萬浮屍,水底葬着兩千艘古戰船,歷史也為一個朝代蓋棺,它的名字叫「南宋」。


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文天祥,當年就在這裏帶領南宋殘兵與元軍打了一場崖海大決戰,最終宋軍全軍覆沒,南宋滅亡。
戰事中,丞相文天祥被元軍俘虜,把他押至崖門海域迫寫招降書。當軍艦駛過珠江口的伶仃洋時,文天祥即表明心迹,憤然寫下這幾句傳頌千古的絕唱: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七百多年前的一首詩《過零丁洋》,為這海域留下悲壯。

悲壯過後的幾個世紀,2018年,伶仃洋上再次發生一件照汗青的歷史事件,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將於今年面世,這被英國衛報評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的項目,完完全全是用國家自己的力量,僅以七年時間便完成建設。

早陣子看了一段視頻,是大橋工程師劉曉東的自白,述說建造過程的艱辛,當中他有幾句話,簡單直接卻動人心弦。

「我榮幸,在34歲那年,參與了港珠澳大橋這項目。今年47了,從激情滿滿的小伙子,走到中年。13年是人生最好的時光,全部給了這座橋。」

2004年劉曉東接到此任務,他說,猶如一班小學生去考高考。

當時最難的步驟,是要在海底下47米建造6.7公里沉管隧道。他們一開始找了一家歐洲公司幫忙,對方答應派出20多人來作技術指導,但諮詢費卻要十五億人民幣,我們說,我們沒那麼多預算,最多只能付三億,對方乾淨利落拒絕,還送他們一首歌《祈禱》。

工程箭在弦上,他們只能靠自己。80多位工程師和設計師常駐現場,平均每天工作12小時,七年沒放過假,三千多工人陪我們一起走鋼絲,最後把隧道建成,還為世界隧道沉管貢獻了64項技術創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標準。

曾經,伶仃洋裏浮滿了慨歎;今天,伶仃洋上終於挺立了希望。由葬身大海到屹立世界,我們的國家,用了七百年。這些故事,年輕人不妨多聽聽、看看、走走,你就會明白,國家的路有多艱辛。■

原文轉載自《頭條日報》 2018年1月16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