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最高領導人經濟幕僚劉鶴訪美,中美輿論過度聚焦可能的貿易戰和政策分歧,反而忽視了劉鶴向特朗普政府提出的中肯建議,以及建議背後所反映出的中國開放心態。基於當前白宮人事混亂局面和對華鷹派地位的上升,特朗普暫且對劉鶴建議予以冷處理。
根據美國官員向《華爾街日報》和彭博社等媒體3月4日至5日透露的消息,劉鶴在兩個場合向美國提出了建議。第一個場合是同美國高官為期兩天的正式談判,第二個場合是同美國商界團體的會面。
在同美國財政部部長努欽(Steve Mnuchin)、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以及國家經濟委員會(NEC)主任科恩(Gary Cohn)的談判中,劉鶴提出了一系列加大外國企業在華市場准入的舉措,包括允許外企進入保險等金融行業。但是,這些美國官員向劉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提議北京取消國有企業補貼等舉措,並採取其他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美國對華貿易赤字,並為美國企業在華投資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雙方意見分歧導致彼此談判延長一天,不過並未找到解決分歧的具體方案。
之後秘密會見商界巨頭時,劉鶴談話的開放程度更大,可以說打破了“禁忌”。他向華府商界代表承諾,作為中國國務院內閣人事重組的一部分,自己將在3月兩會後負責中國金融政策監管方面的工作,並在今後推動出台更多有關中國經濟發展方面的改革舉措。
雖然外界普遍議論劉鶴會在中國兩會後擔任重要職位,但劉鶴向美國商界做出這一承諾,足以凸顯出他和美國人打交道的自由度和自信程度,也體現出中共對人事變化輿論的開放力度。
最重要的是,通過美國商界,劉鶴向特朗普政府提出了三個請求:
第一,恢復中美全面經濟對話;
第二,美方任命專門人員,牽頭未來中美貿易談判;
第三,希望美方向北京列出他們認為的問題清單。
對於這三方面的建議,特朗普政府尚未給予答覆。
相反,劉鶴結束訪美回國後,雙方在經貿層面的緊張關係似乎並沒有得到緩解,彼此口吻也有不協調的地方。
在3月4日中國全國人大會議開幕前,美國前駐華大使、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說,劉鶴訪美會晤美國官員後,雙方同意近期在北京繼續舉行磋商。但白宮發言人隨後否認,稱雙方尚未就磋商一事達成一致意見。《華爾街日報》注意到,這是兩個月來第二次出現這種情況,即中國政府高官公開宣布兩國同意舉行經濟對話,但隨後被特朗普政府所否認。
其實,無論是王岐山未來負責中美關係,還是劉鶴向美方坦言自己將來負責中國金融政策監管,這些人事變動,西方輿論早已了解。特朗普政府肯定對此有所了解,但不清楚是否有應對預案。
比如,如果王岐山牽頭中美關係,特朗普政府方面由誰來接洽?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亦或是深陷辭職傳聞的高級顧問庫什納(Jared Kushner),還是常規化處理外交事務的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其實,白宮目前也處於一次權力和話語權的再分配,尚無合適的人選幫助特朗普全面打理對華關係。
劉鶴訪美、中共召開兩會之際,白宮其實也在醞釀一次人事大調整。從當前這一階段來看,白宮全國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Peter Navarro)似乎是最大贏家。
在對華貿易問題上,納瓦羅是最強硬的幕僚,但過去一年一直遠離白宮權力中心。由於貿易問題遲遲得不到緩解,特朗普隨即將視線由貿易溫和派轉向了納瓦羅這樣的強硬派或極端派。納瓦羅直接將美國貿易問題追究於「中國入世」,並且認為當前的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根本不適合中國這樣的國家。
劉鶴離開后,納瓦羅就上了電視。這在過去一年比較少見。他3月4日接受福克斯新聞節目採訪時表示,美國施加的關稅針對所有國家,無論對方是不是盟邦。他同時提到,雖然鋼鐵、鋁關稅不是針對中國,但中國存在巨大的「過剩產能」問題,導致了世界市場鋼鐵貿易的泛濫。
可以看出,納瓦羅重回特朗普權力核心後,也在竭力表現自己,並通過引述特朗普的話語,凸顯自己和特朗普政策立場的一致性。
如果納瓦羅這樣的強硬派繼續主導白宮內部討論,中美貿易緊張關係不可能得到緩解。通過提升納瓦羅等強硬派的地位,特朗普只是換了一種手法兌現自己的競選承諾。如果遭遇其他國家的強烈反彈,特朗普自覺不划算的時候,內部溫和派依然有可能佔據主流。
所以,在貿易主導外交的大趨勢下,特朗普政府內部兩派勢力的權力鬥爭,或人事調整,將影響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的制定。鑒於白宮當前因辭職潮或辭職傳聞導致的混亂局面,特朗普團隊根本無暇及時對北京在經貿方面的請求給予答覆,更無暇顧及北京外交團隊的調整及其背後的對美外交布局。■
來源: 中美學者智庫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