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要跟美國對話 特朗普會接招嗎?

雲石

平昌冬奧會已經落下帷幕。而在這次冬奧會中最火熱的,除了賽場上韓國人的種種黑招,就數賽場外朝韓美三方圍繞朝核問題的政治博弈了。2月25日,青瓦台發布消息說,朝鮮高級別代表團在與文在寅的閉門會談中表示朝鮮「有充分意願」與美國展開對話。


這個表態在政治上可以說是比較重磅的。畢竟這是朝鮮近期首次公開表示「有意」與美國對話,也是朝鮮首次正面肯定「朝韓關係應和朝美關係共同發展」。這與開幕式前,「無意」對話的表態形成鮮明對比。此前,朝鮮強調「朝鮮從未乞求過與美國對話,今後也不會」,明確「體育是體育、政治是政治」的態度,不接觸美國,拒絕觸碰無核化議題。

不過,美國的反映,似乎卻並不那麼痛快。早在23日,特朗普就已經宣布了新一輪的對朝「史上最強制裁」;而在朝鮮拋出橄欖枝後,當日白宮發表聲明回應稱,任何與朝對話的最終結果必須是實現半島無核化——結合朝鮮擁核的堅定決心,這種將「無核化」作為談判前提的做法,已經基本上表明了美國的立場。

這就有點奇怪了。要知道,就在平昌奧運會開幕之初,美國的態度可並不是這樣。當時參加開幕式的副總統彭斯曾經透露:有望開啟與朝鮮對話,韓國先行美再跟進。這才剛剛一場奧運會過去,美國的口風卻又突然收緊。

這是為什麼?

如果仔細分析一下,美國有此變化,其實也並不奇怪。現在的朝核問題已經陷入一場死局,無論是朝鮮還是美國,都深受其困擾。

對美國來說,對付朝鮮,無非是打、壓、談三個選項。打,且不說朝鮮核導已有能力攻擊美國領土——甚至有可能打到其本土,光是中韓兩國的堅決反對,就很難讓其下定決心。

除了打,那就是壓。但這招美國已經用了很多回了,效果不能說沒有,但始終卻沒能達到逼朝鮮妥協的目的。從歷史經驗來看,鑒於朝鮮特殊的體制,以及中國必須維持朝鮮政權存在的地緣政治需要,想要通過制裁逼朝鮮就範,難度十分不小。

打受掣肘,壓又難見成效,這種情況下,談判作為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一,就不可能真正的被白宮完全排除。

只不過,在談判的戰略基點方面,美朝又存在着不可調和的根本性衝突:美國的談判,當然是以朝鮮棄核為目標的;而朝鮮,事情發展到今天,基本上只要腦子還正常的人都看明白了:它是鐵了心的要擁核,絕不可能放棄。之前的示弱等等,都不過是在為其研發核導拖延時間而已。

雙方在戰略目標方面的根本性衝突,決定了朝美根本就缺乏談判的基礎。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談判完全不可行。畢竟事情總是在發展變化的。如果美朝有一方因為承受不了對方壓力而選擇妥協,那麼這種談判就有了戰略空間。

毫無疑問,沒人希望妥協的是自己這一方。所以美國拼了命的對朝制裁加碼,甚至特朗普上台後還發起戰爭威脅,希望讓朝鮮承受不了這種壓力而選擇讓步;而朝鮮則是拚命研發核武和洲際導彈,寄望於這種對美國核威脅的增加達到美國政府所能承受的極限,進而不得不對朝妥協。說白了,雙方都是在為美朝談判構建新的基礎——只不過都是用損人利己的方式而已。

既然鬥爭是為談判打基礎,那雙方博弈之餘,也自然要試探一下對方的態度,看看是否已出現有利於自己的變化——所以彭斯在出席冬奧會開幕式之際,稍微松下口風,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23日特朗普的對朝制裁加碼,以及25日白宮針對朝鮮願意與美對話一事的反應,證明了,美國似乎並沒有因為朝鮮的橄欖枝,而決定改變既有立場。

為什麼朝鮮釋放善意後,美國依然不接招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在美國看來,朝鮮此舉只是作秀而已,並沒有對美做出實質性的妥協。

對美國來說,只有朝鮮願意棄核,這種談判才有實際意義,而朝鮮僅僅只接受談判,卻拒絕這個預設前提。這種情況下,這種談判根本不可能達到美國的目的。

相反,對美國的危害還很明顯:

首先:談判一旦啟動,朝鮮又會獲得更多的時間,用來研發自己的核導。現在朝鮮的核導,能確認的不過是能打到美國邊緣領土而已,能否攻擊本土尚未可知——就算能,這種核導的數量和殺傷力也不會太大——這意味着對美國的戰略壓力還相對有限。如果在朝鮮沒有實質性讓步的情況下就同意談判,這等於給朝鮮又多出寶貴的時間。要是因此而拖延,讓朝鮮再研發出威力更大,數量更多的核導,對美國的戰略威脅突破美國政府所能承受的臨界點,到時候妥協的就不是朝鮮,而是美國了。

其次:特朗普上台後,儘管最終沒能讓中韓同意對朝動武,但總算是拉起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對朝制裁大聯盟。

這種局面可以說是來之不易的。且不說韓國一向三心二意,中國更是從來沒有在制裁層面真正對朝鮮下過死手。現在好不容易搞定了中韓,拉起了對朝制裁朋友圈,雖然短期內依然沒能逼迫朝鮮妥協,但也確確實實的對朝鮮政權構成巨大威脅。

雖然朝鮮的特殊體制,以及中國不允許朝鮮政權完蛋的政治底線,決定了要想通過制裁逼鑫胖就範十分困難。但凡事沒有絕對,只要這種超級制裁堅持下去,朝鮮未必不會因為物質的極端窘迫引發政權生存危機,最後對美妥協。

可如果一旦選擇談判,這種大家齊心制裁的大好局面就勢必會被破壞削弱。別的不說,韓國和中國,一個心猿意馬小心翼翼,一個更是生怕玩過火把朝鮮政權整死。這種情況下,一旦談判開始,制裁很有可能會明裡暗裡鬆動。

這是特朗普不願看到的。畢竟這個制裁朋友圈的成立,費勁了其九牛二虎之力。如果談判是按照其預設軌道進行,朝鮮受其逼迫,不得不向實質性棄核方向邁進,那這種鬆動的代價或許還值得。可要是朝鮮根本沒有棄核的可能,那這種談判不僅不會給美國帶來任何好處,反倒會讓這場史上最強制裁被削弱和破產。所以,在明確朝鮮確實具有棄核的可能之前,美國不大可能同意與其對話。

而沒有預設前提的會談,對特朗普自身的政治生命也是一種威脅。特朗普對朝一直抱以強硬姿態——且不管最後成效如何,但至少在態度上,是能夠得到美國民眾認可的。可如果接受這樣一個沒有實質性目標的談判,拖延日久后被朝鮮耍了——就像當年六方會談那樣,這對特朗普政治形象的傷害可想而知。

如果特朗普在對朝問題上被朝鮮耍的滿盤皆輸,他不僅政治形象的嚴重受挫,政治能力也會受到嚴重質疑,這種後果,對權力根基本來就並不穩固的特朗普來說,是很難承受的。

綜上所述,無論是美國的國家利益,還是特朗普個人利益,都決定了他很難在朝鮮沒有做出實質性讓步的情況下,同意這場看上去毫無意義的朝美談判。

這下問題就來了,既然知道特朗普不大可能同意這種沒有實質性妥協的談判,朝鮮為何還要大費周章的在閉幕式時釋放這種善意呢?

首先當然是能忽悠就忽悠,畢竟萬一特朗普答應了呢?這豈不是就意味着朝鮮又多了一段寶貴的研發核武的時間?

其次,則是引導輿論。畢竟美國是一個分權民主制國家,總統的權力受到輿論的掣肘,而現在西方世界的反戰氛圍和又比較濃郁。這種情況下,朝鮮在奧運會這個凸出和平主體的體育盛會期間釋放善意,很容易忽悠的西方白左民眾心生好感,進而推動美國乃至西方世界形成了支持談判的輿論風潮。只要輿論支持度達到一定程度,說不定特朗普明知這是騙局,也只能入瓮。

退一步說,就算當下特朗普能頂住輿論壓力,不為所動。但此舉也為接下來的輿論戰打下了基礎。朝鮮可以再接再厲,不斷出招,不斷爭取那些不知就裡的民眾,引導輿論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直到量變積累質變,逼得特朗普同意在不設條件的情況下與朝鮮談判。

最後,則是進一步綁定韓國。韓國現在最怕的就是美朝開戰——畢竟以朝鮮的核能力,一旦開戰,能對美國構成多大威脅不好說,毀掉韓國肯定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所以韓國政府一點都不想美朝開戰,相反十分積極的推動美朝和談——哪怕這種和談擺明了是朝鮮的緩兵之計,韓國也無所謂。

畢竟對韓國來說,朝鮮能在談判中妥協當然最好。就算朝鮮不會妥協,但只要能把談判拖下去,拖到朝鮮核導能力強大到足以對美國構成重大威脅,進而讓美國不得不選擇妥協,那同樣意味着半島開戰風險的消除。

韓國的國家利益,決定了文在寅要堅決避戰,積極推動和談。但此舉明顯不符合當下的美國利益。鑒於美國對韓國的強大影響力,文在寅這麼玩,自然會承受來自美國的巨大壓力。所以,朝鮮也需要想方設法,為韓國營造出良好的反戰促談朝野氛圍。只要韓國朝野齊心,美國想逼迫韓國就沒那麼容易。

客觀的說,朝鮮這一手政治攻勢玩的還是很漂亮的。前文中說到,彭斯在開幕式時鬆口稱有望開啟與朝鮮對話,韓國先行美再跟進。當時彭斯的意圖,應該是試圖讓韓國與美國合作,表面斡旋的同時對朝鮮施壓,在取得突破后美國再跟進。但朝鮮金小姐一行在開幕式期間的溫情牌,讓本就心猿意馬的韓國更加堅定決心,沒有在談判問題上選擇附美製朝;反而選擇了跟朝鮮一起唱雙簧,反將美國一軍。這才有了特朗普對彭斯言論的推翻,以及對朝新一輪制裁的啟動。美國此舉,也無疑是在告訴韓國,在談判這件事上,不要試圖逼美國妥協。

從現在的形勢看,這一輪冬奧博弈,朝鮮應該是有所突破——至少,它在很大程度上穩定住了韓國的心,讓它更有動力和決心去推動避戰促談——換句話說,韓國不僅堅決反對美國開戰;哪怕是在與美國合作,逼朝同意以棄核作為談判前提這個問題上,韓國也不大願意與美國站在同一戰線。與此同時,朝鮮在冬奧會上的這種善意,不管是真是假,至少在輿論上也給自己爭取了一定的主動,對白宮的決策構成了一定的掣肘。

不過,畢竟美強朝弱,兩國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決定了朝鮮縱然可以用術,為自己爭取一些戰術層面的突破,但想從根本上扭轉特朗普的對朝政策,依然十分艱難。接下來,朝美之間的博弈仍將會進行下去,朝鮮方面,依然會竭盡全力的研發核武和洲際導彈,增大對美國的威脅,以逼迫美國承認朝鮮擁核的現實,並在此基礎上與朝鮮會談;至於美國,則仍將維持對朝鮮的高壓制裁,阻遏朝鮮核導研發的進度,乃至鬆動朝鮮政權的權力根基,以冀圖鑫胖支撐不住而妥協棄核、甚至直接完蛋。甚至,如果形勢發展到美國難以忍受,也不排除白宮再次發出戰爭威脅,乃至動武。■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