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終於落地。北京時間9月18日,美國宣布自9月24日起對華2000億美元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 2019年1月1日起加徵關稅稅率提高到25%。當晚,中國出手反制:24日起對進口自美國的600億美元商品加徵5%-10%不等的關稅。
這個回合,雙方的手段都很耐人尋味。
美國:緩兵之計?
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美國7月11日的表態是統一加徵10%關稅,8月2日又將稅率提高到25%,最終方案是9月24日至12月31日按10%稅率徵稅,2019年起按25%徵稅。
業內人士分析說,此舉背後有多重考慮。
一是減輕對國內民眾的衝擊。美國國際法協會國際貿易法顧問李國剛表示,現在馬上臨近聖誕節和新年,美國需要大量從中國進口商品裝點節日。為了不影響新年貨物進口,不增加美國國內消費者負擔,將年底前關稅定為10%,可安撫零售商和消費者,減輕他們對11月上旬中期選舉的壓力。
二是給美國企業留足調整和適應的時間。
「分時段從低到高徵稅,可以留出足夠的時間,讓美國的進口商尋找替代中國產品的新渠道,為下一步25%關稅做準備。」李國剛說。
專門從事反傾銷申訴的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吳必軒也認為,美國此舉是在為國內進口商留出適應時間,「先試水,再逐漸加碼」。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對華2000億美元輸美商品加徵關稅聽證會上,不少美國企業都表示,考慮到中國在勞動力、基礎設施、工作效率、產品的性價比等方面擁有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優勢,他們幾乎無法找到規模大、質量穩定的中國產品的替代來源,即使能也必須付出相當高的時間和資金成本。
不過,在李國剛看來,此次2000億美元清單中包含不少普通消費品,「針對這類商品,要尋找其他供貨渠道,或者因產業轉移而形成新的供貨渠道並不難。那些真正離不開中國出口商品,或者會影響美國公共安全的產品,已經被剔除了。」
在最新徵稅清單中,共有297個電子、化工、輕紡、農業、健康和兒童用品稅號商品被剔除。
李國剛提醒說,聽證會上支持和反對徵稅的聲音,並不代表現實中雙方的力量對比。儘管聽證會上反對聲音佔壓倒性優勢,但現實中支持美國加徵關稅政策的人更多。換句話說,如果僅僅根據聽證會上的情況判斷美國企業的適應能力,可能會產生誤判。
三是給正在醞釀的中美下一次經貿磋商增加談判籌碼。
「一方面,這是給中國施加壓力;另一方面,關稅稅率是10%而非25%,又不至於給磋商氣氛造成太大破壞。」李國剛說。
中國:定點打擊?
中國反制,「身段」也很靈活。
與中國8月初公布的對美反制清單相比,此次加徵關稅措施有兩個變化:
其一,稅率從此前的25%、20%、10%、5%四檔變為10%、5%兩檔。其中,3500多個稅號商品適用10%關稅,1600多個稅號商品適用5%關稅。
二,稅率偏中低水平,25%、20%稅率沒有實施。
關稅稅率不超過美國,表明中國此次反制仍是被動接招,沒有主動升級事態之意。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稱,中方本可以按原定計劃,分25%、20%、10%、5%對美國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現在,中國把實際徵稅稅率定為10%、5%,均不超過美國關稅措施,足見中國不想打貿易戰,反制的出發點是希望以此促中美經貿關係回到正軌。
按不同檔次徵稅,凸顯中國理性、精準打擊策略。
「事實上,中國可以選擇統一按10%稅率對美國6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但反制措施最終定為分10%、5%兩檔徵稅,這是充分考慮國內產業的承受力、民眾的切身利益等因素之後做出的慎重決策。」高凌雲說。
例如,此次反制措施中,B超、彩超診斷儀、腎臟透析設備等中國對美國需求較大的醫療用品徵稅稅率為5%,有利於保障民眾延長壽命、提高生命質量的需求;對部分化工產品等中間品的徵稅稅率亦相對較低,不致對從美國進口原材料的中國企業造成太大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部分行業可能受到的衝擊,官方此前已經出台了相關政策,如提高機電等產品出口退稅率等。
高凌雲稱,今後官方料將根據對相關行業的監測情況,視情繼續推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企業緩解關稅措施的影響。在此情況下,此次加徵關稅對中國國內的衝擊可控。
但對一些美國對華依賴度較高、可替代性較小的產品,中國此次則施以較高稅率,意在對美國施以更加精準的打擊。此外,反制稅率目前最高為10%,沒有執行25%,也是為日後進一步反擊留下餘地。
磋商:to be or not to be?
中美本來正在準備進行下一輪磋商。上周中國商務部剛剛確認說,已收到美國關於貿易談判的邀請,雙方正在就一些細節進行溝通。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8日明確表示,美方執意加徵關稅,給雙方磋商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希望美方認識到這種行為可能引發的不良後果,並採取令人信服的手段及時加以糾正。
在吳必軒看來,美國此次先提出磋商然後又宣布徵稅,「大概是特朗普經商一輩子的慣用套路」,即刻意製造意外。本來相關聽證程序即將結束時,外界普遍預測最早可能於9月6日宣布徵稅,美國卻幾天沒有動靜,此後突然說要磋商,讓各方感覺徵稅有了變數。但緊接着,美國就開始散發和磋商相反的信號,最後宣布徵稅。
「聯想到近幾個月來的反反覆復,不排除這是故意製造捉摸不定的感覺,為營造善變而變」,吳必軒說,「也許實際上特朗普早就拿定了主意」。
在雙方新一輪關稅較量揭開大幕的情況下,這次磋商還能不能舉行,會否比上一輪副部級磋商有所進展,似乎還存在變數。
有外媒報道稱,在美國對華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後,中國或將重新考慮是否還要磋商。
「看起來短期內通過磋商解決中美經貿問題可能性很小,關於這一點美國應該也有比較現實的判斷。」吳必軒說。■
Be the first to comment